今日頭條
頭條的絕對體量非常大,不管是日月活還是在線時長。它的優勢來源於早年吃到了移動紅利(手機預裝,無同類競品等),用戶量起來後,且內容的分發上又做得足夠極致,拿下了圖文類新聞資訊的山頭,然後切入PGC短視頻又很堅決,人均每天在線時長也因此嗖嗖地往上漲。
沒有社交ID,這成了頭條最大的短板。哪怕用戶為了回復和關注等行為,注冊了賬號,這也是一個劣質的賬號,沒有頭像,沒有個人說明,也不發個人動態(類似朋友圈),這個賬號遠遠算不上是合格的社交ID。而在頭條里,用戶對內容是單向的消費,沒有互動,也沒有社交,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頭條上的賬號,哪怕背後確實是真人注冊,乍一看都會非常像一個三無僵屍號,水軍號,就是這個道理。其背後的目的,是奔著用戶會開始創建和維護自己的社交ID去的。不管是火山小視頻還是抖音,通過低門檻創作和潛在收益的激勵,用戶一旦開始發布作品,勢必會好好經營其在頭條上的賬號(默認其在意被人看到和獲得怎樣的評價),那麼,頭條一直以來的短板就有機會被補上。
這其實也是微博做UGC短視頻產品微博故事的初衷,通過閱後即焚這樣的產品來降低用戶的創作焦慮,希望更多的普通用戶之間用這個產品來交流,而不是被那些明星和V們用來展示自己。所不同的是,都是做UGC短視頻,頭條想補的是社交ID,微博想補的是社交。但目前看,頭條旗下兩款短視頻產品,MC天佑加盟火星小視頻,只能算是品牌動作,而且據說效果未達預期。而火力值可以兌換現金,類似很多平台嘗試過的積分兌獎,這對於一個內容平台來說並非良性成長之路,結果必然是低俗內容獲得更多關注,劣幣驅逐良幣。這類產品,對普通用戶來說是否依然有不低的創作門檻(舞蹈+配樂+節拍),而同質化的內容在新鮮感(魔性)過去後,審美疲勞的用戶們是否還願意留下?
美拍
早期背靠美圖秀秀的大量用戶,美拍作為短視頻拍攝工具,有賴於團隊深厚的美顏濾鏡方面的技術,獲得大量對畫質有較高要求的用戶青睞,慢慢積聚起了一個以網紅達人和愛美女性為主的互動社區。同時,美拍推出直播功能也很早,並且想明白了「直播只是內容的補充」這件事,並未像秒拍和陌陌等推出獨立的直播app。就現在的數據來看,無論哈你還是一直播,獨立的裝機量都不算高。陌陌應該已經不再單推哈你,而一直播主要的活躍用戶還是來自微博。
在這種局面下,自主培養原創視頻達人和深度挖掘垂直領域,正是美拍的破局點。美拍對原創達人們有十分完整的扶持推廣體系,精美的舞蹈內容會吸引更多專業舞蹈人士入駐美拍,在美拍分享舞蹈視頻、展示個人才華、交流舞蹈經驗,而同時,其優秀作品將會通過美拍上的各種渠道進行推廣,比如熱門話題,比如每個月更新的舞蹈達人排行榜和音樂達人排行榜等。如果說,2016年短視頻的要點還是泛娛樂的話,那麼2017年就應該走垂直和專業化的路線了。
成立不足三年的美拍,仍然在不斷通過各種產品和運營的手段建立起自己良性的平台生態,逐步坐實粉絲經濟,但由於美圖整體已經在香港上市的原因,大家普遍期待這塊有想像力的業務能夠立刻開始為美圖公司輸血。通過社區氛圍深耕原創內容和垂直領域,同時配合MCN體系,美拍能否順利商業化成功,達到招股書里承諾的2017年底前互聯網業務部分實現盈利,依然有待觀望。
快手
快手在中國互聯網產品里確實是異類,不僅僅是因為它平台上的內容屬性,更是因為其對待達人的態度和看待商業化的方式。在秒拍、頭條等短視頻產品紛紛擁抱網紅和大V的時候,快手堅持關注普通人,堅持用演算法而不是人工進行推薦與運營。快手的破局點,除了內容調性(也是其壁壘),正是其專注服務草根用戶的特點,而做到這點真的很難。
創始人宿華很早就看清楚,微博的本質是「明星和粉絲的關系維護」,所以,「解決明星跟粉絲的互動,不管你是用文字、圖片、長短視頻、PGC、UGC,都是微博最擅長的事。」而快手在發展的進程中,為了避免受到微博的影響,就得避開微博最擅長的事,做普通人自我發聲,記錄和分享生活的平台。在本就容易獲得關注的情況下,微博上的各類排行榜,還是對明星、網紅做的資源傾斜,由此他們的影響力進一步被放大。快手則反其道而之,至今從未想過簽約任何一位平台上的網紅。這正是其破局的關鍵,即使對方是快手第一紅人MC天佑,也是一樣對待。
快手上現在的局面,類似於微博早年的段子手賺錢而平台不賺錢的問題,微博在幾年後才通過MCN體系和這些達人進行利益捆綁,解決了變現的問題。
快手的變現選擇睏乏也就體現於此。現在平台上的達人年入百萬甚至千萬的並不鮮見,如果快手堅持原來的定位,那隻能從打賞分成和KA廣告上入手。而一旦和這些達人進行變現上的合作和捆綁,勢必會影響到原來的定位,也是快手最寶貴的地方:普通人自我發聲,記錄和分享生活的平台。據悉,由於快手的體量依然夠大,其正在嘗試信息流廣告系統,並已經進入小流量測試階段。但是,如何能多方面增加盈利收入,光靠信息流廣告可能遠遠無法滿足業界對快手的期待。
它既不會像直播那樣曇花一現,也不會像共享單車那樣泡沫無窮。
但由於短視頻依然是純線上產品的體質,這場戰役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流量巨頭們的影響。如果平台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破局點,對其自身發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2、火熱之後,短視頻如何再破局?
?
3、短視頻戰場的破局點在哪裡?
從2014年開始逐漸蓬勃興起的短視頻市場,直到今天形成了千億規模的巨量市場。壟斷市場的是四家「新公司」——全網滲透率最高的四大平台:秒拍(61.7%)、頭條視頻(53.1%)、快手(43.2%)、美拍(40.1%)。短視頻的投資邏輯,就是隨帶寬提升,信息流同步升級——從圖文到視頻。而中國的時尚傳媒業自90年代外資開放起,到2010年這二十年間迅猛發展,堪稱朝陽行業,但在近十年裡,卻是一步慢,步步慢。
也許,本質的原因是,跳出來看,並沒有那麼多東西真的需要隨時隨地的實時直播。
內容,比實時更重要。
我們從今年的短視頻風口中可以看到,直播成了這些短視頻平台的標配,但也僅僅是上面的重要一環,而不是全部。直播作為內容表現形式的一種補充,甚至可以歸類為短視頻的延伸。
比如,陌陌雖然因為直播收入暴起,但依選擇了通過發力短視頻來突破用戶基數和在線時長的天花板;再比如快手和美拍,都是在先做成了短視頻社區後,再推出了直播功能供部分達人使用。
而且直播的內容被快手藏在很隱蔽的位置,沒有獨立的「直播」入口,也幾乎很難刷到直播的內容。
哪怕是所謂全民直播概念的引領者映客,在2017年3月其CEO奉佑生已經投入了50多個人開始發力短視頻,而相關功能其實早在16年9月份就已經悄悄上線。
不管是PGC還是UGC的短視頻,其表現形態相對圖文更豐富,相對直播又更高效(信息量更集中)。對於90%的以消費內容為目的的普通用戶來說,短視頻可能是這三種內容形式中的首選。
同時,在平台和創作者最看重的商業利益部分,短視頻也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變現模式。有機構預測:「中國4年後廣告規模將達到600億元,是現在的10倍,短視頻的貢獻率會從目前的13%攀升至63%,在所有渠道中增長最快。」
盡管這場戰役已經打了許多年,小的創業公司死掉若干,騰訊的微視也已經倒下,但是,短視頻戰場的格局看上去一點也沒有要確定下來的意思。這邊快手的MC天佑剛剛高調宣布加入今日頭條旗下的火山小視頻,那邊陌陌的第一主播阿冷(開播8個月打賞收入3000萬,年收入超楊冪)就宣布要離開陌陌,去向暫時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