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粥左羅新媒體課程

粥左羅新媒體課程

發布時間:2020-12-06 05:00:00

1、新媒體人如何做年終匯報?

來源丨插坐學院(ID: chazuomba);作者丨粥左羅;編輯丨小叔、Water

如果你是新媒體人,可以根據以下30個要素,製作分析報告,寫出一份讓老闆刮目相看的年終匯報。

為什麼要做年終匯報?

知過往而從容,想知道明年怎麼更好地活下去,就要先弄明白公司今年是怎麼走過來的。

年終報告是你做給老闆看的,而老闆最關心的是:公司明年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做年終匯報最大的意義,其實就是八個字:

總結過去,看清未來。

1

年終匯報的3 個組成部分

匯報前,明確自己的工作內容,界定工作權責和范圍。

作為新媒體主管或者運營者,你不該只和老闆談如何寫原創文章、如何轉載,你更應該跟老闆匯報新媒體團隊的管理,部門核心目標以及完成情況:

舉個正例:

新媒體部門如何服務公司整體戰略;

如何幫助整個公司達成目標;

你如何搭建團隊以及如何招人用人帶人等等。

1.新媒體年終工作總結的8個維度

1)用戶增長

增長數:今年總用戶數一共增長了多少?平均月凈增是多少?單月最高的是多少?今年的整個增長趨勢如何?

增長源:比如,原來是依靠互推,現在主要靠原創;原來靠內部的,現在主要靠外部;本來是付費獲取用戶,現在可以免費獲取用戶。等。

增長質量:比如,現在更多的是高凈值用戶以前是低凈值用戶;之前的用戶可能都是我們自己的員工,現在更多的是我們的客戶;以前可能是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居多,現在一二線城市用戶居多。

2)用戶活躍

評論數:頭條推送圖文的評論數。

點贊數:文章點贊數是多少?點贊/ 閱讀比是多少?兩個數據一年內的變化情況是怎麼樣的?

其他:後台消息,線上/ 線下活動參與度,菜單欄點擊數等等。

3)閱讀量

純閱讀量:今年總閱讀量,月平均閱讀量,日平均閱讀量;頭條平均閱讀量,非頭條平均閱讀量;與去年同期環比閱讀量。

亮點文章閱讀量:今年頭條過十萬的篇數、頭條過五萬的篇數、頭條過三萬的篇數等;可按公眾號自身閱讀情況自定義三個程度,也可用其他的維度,如閱讀量、分享人數等。

閱讀量的構成:分享打開率代表的是賬號用戶的活躍度,此外賬號朋友圈分享佔比、轉發好友佔比這兩個數據尤其重要。

老闆一定更重視一整年的增量,而不是消耗存量。所以要向老闆匯報增長趨勢,包括年初及年末各是多少。

4)內容規模

內容產量:今年一共推送了多少篇文章?

內容構成:轉載數與原創數以及佔比分別是多少,原創又分為約稿、UGC、PGC 等等。說明佔比的變化趨勢。如:今年的原創佔比越來越高,而以前主要靠轉載等等。

內容創新:內容形式上有無做出改革。如:之前一直是文字形式,今年在很多文章上嘗試了純圖片、長片漫畫、音頻、視頻或在內容操作手法及形式上嘗試了 ugc 內容徵集,這些都是內容的創新。

5)內容分發

第一個層次:原創內容有多少?建了多少群推廣?群里累計有多少個賬號參與推廣?這些推廣賬號是五十萬粉絲層級還是十萬?原創累計被轉載數最好有具體的數字和說明,包括有哪些亮點文章,比如某天某篇文章被300個賬號轉載刷屏等等。

第二個層次:內容在公眾號上推廣後,是否有全網分發?比如微博、知乎、今日頭條、簡書,這些渠道有沒有用?

下面的3 個維度跟你思考的戰略層面相關:

6)帳號定位

如果你專門負責公司帳號的產品定位、內容定位、內容規劃、帳號矩陣策劃,你要多去講這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7)品牌塑造

比如列舉出今年你在帳號調性上的探索和調整。

如果是在視覺風格上做了調整,那就說出今年你在視覺風格上多了哪些摸索和探索。

如:公眾號頭像,頂部底部 banner,排版的設計等等,用戶參與度以及媒體曝光獲獎情況也可以說下。

8)團隊情況

如果你是主管,那麼你需要重點說一下今年你們團隊的構成變化:

組織結構是怎麼樣的,每個人分別做了什麼?

內容團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團隊能力的構成變成了什麼樣的?有哪些突破?

團隊培訓情況:組織了幾次內部/ 外部培訓,怎麼組織的?大家的能力增長情況如何?

2.今年的經驗與教訓6要素

匯報自己的成績和總結失誤與經驗同樣重要。

總結經驗和教訓,可以規避以後類似的問題,同時也能警示他人,提高下一年的工作效率。

注意不要過分低調。如果領導平時對你的業務不是特別懂的話,不說自己的成績,很可能會給領導形成你能力不夠,成績不好,不懂思考的負面印象。

所以總結經驗提醒自己不再犯錯的同時,也要告訴領導你做好了什麼,有什麼經驗值得分享,能夠讓公司明年變得更好。

總的來說,在講述經驗與教訓時,要提到6個要素:

1)你做對了什麼?你得出的經驗是什麼?

2)你做錯了什麼?你得到教訓是什麼?

3)哪些經驗和教訓是明年可以復用的?

4)工作成果代表過去,但是經驗是面向未來的。你提煉出自己一年的經驗,與公司的同事分享,讓別人也能從中獲取價值,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

5)匯報工作中的不足的時候,一定要誠懇,忌諱:挑不痛不癢的說,真正不足的你避而不談,老闆可不是傻子;在說不足的時候,表面上說不足,其實變著花樣誇自己;匯報不足的時候,老是扯上團隊和其他同事。

6)過分報喜和過分低調在年終匯報都不好。

3.明年工作計劃的匯報技巧5個維度

1)確立目標

制定可量化的目標。比如明年要達到100萬用戶,要把頭條閱讀量拉到五萬以上,明年要在行業里細分領域里排名殺入前十等等,這些都是可量化的大目標。

匯報完目標後,一定別忘了講為什麼要定這樣的目標,這個目標對公司的價值是什麼,對公司其他業務的幫助是什麼,對公司整個長期發展的戰略價值是什麼等等。

2)列出計劃

做計劃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根據目標結果做倒推。

舉個例子,明年目標是讓用戶數達到100萬,而現在只有50萬,那麼明年靠凈增能加20萬,把內容做得再豐富一點可能加到30萬,還剩下20的空缺。這個空缺一部分通過互推,一部分通過外部渠道,一部分通過推廣等等就能填補上了。

定好目標後,再用這個結果倒推的原則去匯報實施執行計劃。

3)表明困難

匯報了目標和計劃,並不意味著計劃能順利地實施。

這時候,你就需要向老闆說明你的顧慮,包括實施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如團隊人數太少,原創佔比無法增加,對外推廣人員不足等等。

或是無費用預算,過去一年老闆天天提要求,說公眾號閱讀量、用戶增長的不足,但從來不提供經費支持;發一篇稿子要三次審核,審核時間還賊長,這些都是你的困難所在,需要向老闆講清楚。

4)要求支持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求老闆和公司給予你態度上的支持,要讓老闆增加對新媒體部門的重視程度;其次可以要求相關部門資源支持、資金支持、人員支持等等。

5)行業觀察

說了你的計劃後,要向老闆展現你對這個行業的了解,證明之前你定下的計劃並非空中樓台而是有理有據的,才能取得老闆的信任給予支持。

比如你給老闆提到了廣點通漲粉,可以說你知道行業明年廣點通的規模肯定比今年還大,客單價會越來越高,價格高的同時,頭部的需求會更大。

你可以舉例說你知道一條現在還在投廣點通,年糕媽媽母嬰的賬號獲取一個粉絲成本在8 到10元,而且新榜那裡類似的母嬰類帳號,廣點通漲粉單價是在10元左右......要有數據案例,才能說服老闆。

2

匯報前需要明確的4 件事

1)明確匯報方式

講給老闆聽(PPT不用太詳細,你能講明白老闆能聽懂就可以),還是發給老闆看(PPT要保證老闆一個人能看懂,不需要老找你去解釋)。

2)明確匯報時間

老闆給你5 分鍾、10分鍾還是半小時做年終匯報?如果老闆沒有明說,那你最好主動問清楚。

3)明確匯報對象

老闆聽的同時,是否還有你的直屬領導和上級領導?還是全公司都會聽呢?

4)明確展示方式與流程

必須要有 PPT 還是沒有也行?展示完了是否有答辯?

3

匯報表達的7 大技巧

1)不要臨陣磨槍

平時多注意積累,提前抽出時間准備你的年終匯報:如果你幹活有時間,總結時你卻選擇應付過去,最後坑的其實是自己。

2)事無巨細就等於沒有重點

老闆時間是珍貴的,他只用知道重點是什麼,不要把細枝末節的內容全講給他。

3)不要說謊,不要誇大是底線

平時你幹了什麼,你幹得好不好,其實大家都有數。年終匯報時你謊報數字,或者共享別人的工作成果,想刻意體現自己不錯的工作成績,會對你的信譽和你之後的職業發展造成不好的影響。

4)金字塔原理

表達時一定要先說目標完成情況,再說如何達成。先說大的再說小的;先說結論性的東西,再說原因性的東西;先說結果性的東西,再說過程性的東西。

5)數據+ 定性結論

先說一個數據,隨後給數據定性。同樣的數據,定性不同,給人傳達的信息就不同。比如你只說今年用戶增長了50萬,但不說去年是漲粉80萬還是30萬,那麼今年漲粉50萬這個數據沒有任何意義。

6)學會用比較級

沒有比較就沒有好壞,除了和過去自己的帳號對比,也要和同行競爭對手對比。

比如說你公眾號的打開率從年初8%降到了5%,你先別著急否定自己,有可能你的同行已經降到了3%;

你的評論區不活躍,你也千萬先別沮喪,可能你平均每天有20個評論,而你的同行才5、6個,而且你們的文章閱讀量還是差不多的。

7)沒有平庸的成績,只有平庸的表達方式

什麼叫平庸的表達?

今年的頭條平均閱讀量從年初的3 萬降到了年底的2.5萬,這是因為我們嚴格規范內容,很多本來可以有高閱讀量的內容我們都沒法做了。

更高級的表達方式:

今年我們堅守用戶價值重新收緊了內容定位,主動拋棄了很多閱讀量高但沒有實際價值的內容。就算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頭條的閱讀量依然保持在了2.5萬。再堅持高品質戰略下沒有讓閱讀量有大幅度的下滑。

不同的表達,說來給老闆的感覺完全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

最後再次強調下我們做年終匯報,核心的8 個字:

總結過去,看清未來。

本文來自梅花網,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2、新媒體選題素材都來自哪裡?

、內部渠道

內部渠道,即自身擁有的,也可以說是有版權的,別人無法輕易獲得的。一般包括個人的經歷、個人的作品、個人的思考。

1.個人的經歷

個人的經歷很好理解,比如我的經歷就是從事新媒體快7年了,這其中我做過生鮮電商、做過活動運營、做過廣告文案,基於此產生的各種過程就是很好的素材.

當類似的選題熱點出現時,我就能夠第一時間寫出自己的感受,再不濟,至少能寫一些復盤文。

無論你在哪一行,你接觸的越多,從事的越豐富,素材自然也就越多,畢竟,我們都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

就生活上而言,舉個例子,有一年回農村過年,大家都懂的,過年一般會去附近的廟宇看看。

從免費領福袋到最後99元一頂的蓮花燈,很多人都付錢了,包括我家人,我就在想,為什麼這樣心甘情願的付錢了呢?9.9的淘寶燈付了99,為什麼還滿臉開心呢?針對這個經歷,我就寫了一篇《農村套路深,他們是如何深諳用戶心理,形成產品連線的》。

這就是個人經歷,別人偷不走,很多時候,是你獨有的!

2.個人的作品

個人的作品可以是你寫在朋友圈的一句話,可以是你幾百字的感想,或者是拍攝的一分鍾抖音……

只要是你原創的,並不一定是擁有多少受眾,獲得多少榮譽,只要是你自身產出的,哪怕是一件剪紙、一幅畫,都可以成為素材。

我自己有個公眾號,但是不對外開放,只有幾個最要好的朋友關注,用來記錄我所有的產出。

我寫過「為什麼插入微信的產品廣告沒有成交量」,「怎麼讓文章排得好看?關於微信編輯器的一點探討」,「3小時漲粉近2萬,我是怎麼做微信公眾號搶紅包活動的」……

文章篇幅都不長,有時候用現在的眼光去看當時的思考,還會覺得有些幼稚,但這些都能成為現在的素材。

你仔細看,會發現每一行每一年,熱點話題也好,行業焦慮也好,都差不多,只是各種思想的變化,或者寫作角度的變化。

或者,你也可以把這稱之為迭代更新。

至於你的其他個人產品,比如一幅畫,簡單的你可以寫你繪制時的心情;復雜的,你可以分析色彩的選擇,構圖的框架,與行業產生關聯。

像做新媒體的,就可以從一幅畫引出新媒體文章排版時的色系構造。

當然,我們也不用活的這么累,只是當你有需要時,可以去翻翻自己各種各樣的作品。

為什麼是作品而不是物品?因為作品中總是會融入你的一些情感和思考,才能給予你更多的靈感和創意。

3. 個人思考

我這里的個人思考並不是指傳統的思維,而是一些天馬行空的幻想,不需要系統性和邏輯性,而是最大程度的隨意性,不故意為之。

比如我看電視,每當躺在床上的時候就開始胡思亂想,有時候是對劇情的改編,有時候會和劇中人物產生共情,真情實感很重要。

比如有時候我看媽媽那麼辛苦,就會想為什麼父母都是付出型人格?有時候覺得媽媽偏愛姐姐,乖的孩子總是受忽視,就會想,為什麼人會有偏愛,我們對用戶也會有偏愛嗎?

這些想法並不是刻意產生的,大概是習慣成自然,我總會有亂七八糟的想法,而這些想法慢慢變成我的思考。

三、外部渠道

內部的素材總有一些狹隘性,一個人的思考畢竟有限,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搜羅外部渠道的素材。

我把外部渠道分為四類:

社交類(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

社群類(豆瓣、知乎、貼吧、微信群、知識星球);

信息類(本地論壇網站、今日頭條等、微信公眾號、百度、新聞類網站);

線下類(書籍、頭腦風暴)。

1.社交類

我們先來說說社交類,我們生活工作中,接觸最多的外部渠道,可以包括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等。

微博是培養熱搜的天然土壤,最近流行什麼,熱點是什麼,幾乎都能在微博找到。

我們最好給微博分一下組,這樣的好處是,搜尋素材的時候能夠提高效率。

然後多關注一下微博的熱門話題,若是好幾天持續上熱搜,那麼或許就能成為下一個熱點。

像最近《長安十二時辰》特別火,但我的微信朋友圈有些悄無聲息,不過微博里的消息卻熙熙攘攘,我就寫了一篇《從長安十二時辰》,看IP營銷爆款打造!一定程度上,算是蹭個熱點,保證自己的輸出。

不過對於微博,我覺得做民生類的新媒體可能收貨會更大!

以前我做民生的時候,幾乎一半的素材都來源於微博,哪裡有消費矛盾,哪裡有投訴侵權,哪裡有路怒沖突……微博的時效性還是很強的。

另外,我們可以多使用微博的搜索功能,利用關鍵詞,往往能搜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素材來。

微信及朋友圈也是我們常用的素材來源地。

微信作為一款親朋好友間的聊天工具,你與朋友的對話中,就可以獲得很多素材。

像前陣子閨蜜像我推薦《魔道祖師》的廣播劇,我第一次知道了貓耳FM這個二次元的APP,從而去了解了Z時代,寫出了《比《陳情令》更火的,是Z時代下的耳朵經濟!》不管文章有沒有得到發表,至少是對素材的一次運用和總結。

而微信朋友圈也是個大寶藏,同行間的消息、朋友間的感悟,要知道,對於新媒體來說,朋友圈就相當於你的用戶群,是你能直接溝通到的用戶,他們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就是共情爆款文的來源地。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的朋友圈肯定有些微商吧?

有的微商已經做出了規模,有些微商泯然眾人,這個時候,你就會想,拉開微商距離的關鍵因素是什麼?為什麼有的微商成功了,有的微商失敗了?為什麼別人做微商都成功了,你卻一單都成交不了?

你看,這不就有很多可寫的點了嗎?

要搜集素材,抖音也是不可錯過的,並不是說用抖音里的視頻來直接作為素材,而是看抖音的內容。

不僅是新媒體,做活動的也可以經常從抖音上找到靈感。

像抖音的同款泡泡機、抖音的眼疾手快游戲,受到了各家活動運營的青睞,我們公司搞的了水嘉年華活動里,就都用到了這些。

如果想寫的話,說不定還能寫類似「我是怎麼從抖音挖到策劃的創意點子的」,「抖音里都藏著哪些行業的寶藏」為題的文章……

所以啊,刷抖音不可怕,毫無目的的刷才可怕,只要刷的好,抖音也能變成我們的素材庫不是嗎?

2.社群類

社群類主要是指個性較強,標簽明顯的一些渠道,包括但不限於豆瓣、知乎、貼吧、微信群、知識星球。

豆瓣、知乎、貼吧其實類型都差不多,只是標簽不同而已,知乎相對於較專業,話題也較多;豆瓣偏向於小清新;貼吧的各種聲音較多。

你可以根據你所需要的去搜索,也可以熱點帖子里找靈感。

比如你登陸知乎首頁,可以看到類似「工作後,你悟出什麼職場道理?」「怎樣改變自身的討好型人格?」的話題,每一個都可以成為你寫文章的選題.

作為新媒體行業,有什麼職場道理,職場黑話?作為運營者,怎麼與用戶建立平等互利關系,改變討好型人格?是不是就可以寫出很多了呢?

如果你自身有想法,知道自己想要寫什麼,那麼就可以直接使用搜索功能,看看大家都是怎麼說的。

其實我們用到最多的社群大概就是微信群了吧。

就我自己來說,常用的微信群就有25個,每天會定時關注一下群消息,畢竟這也是素材的來源地啊!

大家的觀點也好,討論的話題也好,只要你發現有亮點,一定要及時記錄下來,這都將成為你的素材。

比如前陣子,在一個群里,大家談論35歲會是什麼樣子?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寫一篇,「新媒體人的35歲會是什麼樣」或者「35歲的新媒體人還活著嗎」,你看,想要源源不斷地寫出文章來,是不是也不難呢?

3.信息類

信息類比較好理解,以主要獲取信息為主,包括但不限於本地論壇網站、今日頭條等、微信公眾號、百度、新聞類網站等。

我個人經常看的除了微信公眾號,就是今日頭條,你會發現,如果現階段流行什麼,今日頭條里的這類文章數量就會激增,一定程度上,算是熱點的預測器吧。

微信公眾號也是如此,形形色色的內容,從標題到內容到底部的互動留言,都是你可以獲取信息的地方。

另外,騰訊網、搜狐、網易、一點資訊……這些新媒體,也是不可錯過的素來來源地,像第三方的西瓜集、新媒體管家、搜狗等,都是搜羅的核心便捷點。

這些渠道,或許在獲取靈感上有所欠缺,因為當這些渠道發文的時候,代表你已經慢了一步了,所以更多的是素材的收集,除非你有和別人不一樣的視角。我們要做的,是在平時的時候就注重記錄和搜落,未雨綢繆總比臨陣磨槍要好的多。

4.線下類

除了線上,線下類的渠道也不能錯過,一般可見的就是書籍和頭腦風暴。

像書籍,我經常會看一些專業上的書,你一旦看了一本書,至少你能寫出一篇讀書筆記,不是嗎?像我前陣子看了《文案變現》,馬上就寫了一篇「如何讓你的文案更值錢?讀《文案變現》之感」。

我很贊同粥左羅老師說的,因為線上的渠道太公開太迅捷,所以書籍往往會成為我們彼此拉開距離的方式。像《影響力》、《引爆點》、《烏合之眾》、《瘋傳》等書,裡面的觀點被各大作者引用,成為一篇文章的亮點。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可見不假。

線下還有一種方式也很好用,那就是頭腦風暴。

我還記得去年采訪一個民宿的老闆,聊天的時候說起如何引流的問題,講到一個沉錨效應。

通常來講,人們在作決策時,思維往往會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你的思維固定在某處,而用一個限定性的詞語或規定作行為導向,達成行為效果的心理效應,被稱為「沉錨效應」。

這次聊天,讓我獲得了新知,在完成工作的時候,順便也開闊了思路,有了一些新的素材和想法。

可見頭腦風暴並非要在會議室一板一眼地暢所欲言,多接觸人,聽聽別人的儲備,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總結

列賓先生說過: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從內部渠道與外部渠道找靈感,確定選題,搜羅素材,就不愁沒有東西可寫了。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

內部渠道:個人經歷、個人作品、個人思考

外部渠道:社交渠道、社群渠道、信息渠道、線下渠道

總而言之呢,注意平時的積累,最好每天寫點行業相關的小心得,雖然很難堅持,但能做一天是一天。

然後外部一些刺激你頭腦的信息要及時記錄下來,哪怕只是一個突然想到的選題題目,都可以寫下來。

希望我的小經驗,能夠給「不知道寫什麼」的新媒體運營者提供一些方法和方向。



3、粥左羅和楊坤龍誰的新媒體課更好

?

4、粥左羅的課程怎麼樣?有用嗎?對於剛從事新媒體編輯工作的畢業生幫助

他的課程全靠抄。
大家別被焦慮給販賣了啊,多學經典,豆瓣9分寫作書一看,比他一本書拆成n個課程的效果不知道好哪裡去,還省錢。別懶,懶了你的辛辛苦苦的月薪就送給別人了。

5、粥左羅的課程怎麼樣?對於剛從事新媒體編輯工作的畢業生有幫助嗎?

有幫助。

6、一個新公眾號怎麼吸粉?

一個新公眾號吸粉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的事情:注重互粉的數量、重視原創文章、適當採用廣告形式、採取外部平台引流以及內容驅動等。具體如下:

一、互粉

一開始注冊公眾號,我們第一批粉絲來源就是微信群互粉,雖然不是精準粉絲,但起碼是個活粉吧。活粉就有可能成為精準粉,只要你文章寫的好,就能夠吸引讀者。一個公眾號可以關注一千個公眾號,那就說明你不用其它推廣就可以通過互粉得到一千個粉絲

二、原創

公眾號盡量不要去抄襲人家的成果,否則容易被封號,如果覺得人家寫得好,轉載要註明文章來源。

三、廣告

可以適當的和那些出名公眾號出點錢讓其幫你轉載你的文章,相當於打廣告,推銷自己,你也可以自己宣傳自己的公眾號,吸引別人的關注。

四、外部平台引流

簡書、知乎、豆瓣、微博等等這些平台的流量是非常大的,各有攻略,各有效果。我們不是擁有上萬粉絲的大佬,所以一定要在答題的選擇上下功夫,否則沒人點贊沒人看得到,等於白寫。

五、內容驅動的拉新漲粉

這是訂閱號的常規拉新方式,通過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內容,促使從公眾號會話閱讀的用戶主動進行二次傳播。

內容拉新中,能滿足用戶需求、引發用戶共鳴的內容本身就是引導用戶關注的誘餌,公眾號通常通過在圖文頂部、底部設置引導關注標識和二維碼,提高圖文的關注轉化率。

(6)粥左羅新媒體課程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線上渠道的拉新漲粉,主要包括通過自有渠道(網站、APP、新媒體矩陣)漲粉,通過合作方渠道漲粉(換量互推、聯合運營),通過宣傳推廣漲粉(廣告投放、關鍵人營銷)等。

2、對於公司或合作方擁有質量較好的引流渠道,或者有充足的宣傳推廣預算的運營者來說,通過各類線上渠道觸達、引導和轉化用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拉新漲粉方式。

3、線下渠道的拉新漲粉,主要包括地面推廣、線下活動、線下流量終端和與公司業務相關的其他線下渠道。

與粥左羅新媒體課程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