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項目體會

新媒體項目體會

發布時間:2020-12-05 13:04:54

1、借力新媒體,培養新青年 的學習心得

?

2、學習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這個專業是個新興專業,有較廣闊的就業前景,可以面向互聯網企業,也可影視傳媒行業,或者游戲動漫領域。對學生的技術功底和藝術感覺都有一定的要求,同時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積累經驗,適合找准方向專供讀研。

專業背景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是集數字技術應用與藝術創作為一體,屬於計算機類。培養具有扎實的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基礎和藝術理論基礎。掌握數字技術在影視藝術領域,網路多媒體藝術領域中的應用原理,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利用先進的數字媒體技術手段來進行數字影視節目製作,CG創作,藝術設計等專業學科。

要求有較好的數學,物理,外語。計算機等學科基礎。具有一定的美術功底,色盲,色弱不宜報考。

主要課程有:

計算機基礎,程序設計語言,軟體工程,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資料庫原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交互技術,移動數字娛樂開發技術,繪畫基礎,構成設計基礎,3D美術設計,影視技術基礎,影視後期製作,動畫設計基礎,動態捕捉技術,游戲開發,游戲軟體測試等。

畢業去向:

可在政府機關,新聞媒體,出版,商貿,教育,信息咨詢及it相關領域從事數字媒體開發,音視頻數字化,網站開發與維護,多媒體設計與製作,信息服務及數字媒體管理,以及從事動畫和游戲的開發和影視後期製作等工作。

開設院校有:

北京工業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東北大學,延邊大學,江南大學,南昌大學,山東大學,山東大學威海分校,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南大學,貴州大學,浙江大學等。

北京語言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遼寧沈陽化工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南京郵電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浙江傳媒學院,華僑大學,福建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山東理工大學,湖北工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

3、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關於高校新媒體交流的。匯報時分部分介紹的總結小標題,共16字的八八分標題內容見補充

我一直是寫這類應用文字的,如調查報告、新聞稿、領導講話稿等等。幾十年來有一點小「心得」,與你分享。
不要像教科書說的那樣,事先把大標題、小標題都弄好。提綱里,只需要在小標題處用幾個能表示意思的文字即可。行文時,也不要花力氣斟酌標題。一氣呵成,全部打好稿子後,還不要去思考標題,很容易破壞思路。將所有的草稿內容反復察看,有很多文字需要從不同的小題目之間調整,調整完,再在文字上修飾。當全文都滿意後,然後坐下來「點睛」——擬出小標題的文字。這時往往能激發靈感,弄出非常漂亮的東西。

4、想轉個行,女生從土木到新媒體運營,沒啥經驗,需要報班么?

現在的同學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應該順應時代的變化,學互聯網不僅可以找到工內作,還可以創業,因容為網路創業的成本比較低。具體選擇哪一個專業,學生要看自己愛好是什麼,最好是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這樣才會學的更好。

5、紙媒體會江河日下嗎

傳統紙媒江河日下 新媒體異軍突起
2007年,比爾·蓋茨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曾下過這樣的論斷:隨著在線視頻產品的日益發展,互聯網將在5年內「顛覆」電視的地位。
不可否認,隨著網路技術和寬頻技術的發展,網路媒體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信息傳播模式,大有取代傳統媒體的勢頭,而傳統的媒介也通過網路得到了新的發展,全媒體融合已是大勢所趨。
在發達國家,網路媒體等新媒體是蓬勃向上的朝陽產業,而報紙則已經成為日落西山的夕陽產業,已經處於快速下滑的通道。在我國,尤其是在中心大城市,這種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2011年,中國報業廣告市場經歷了高開低走、先喜後憂的過程。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傳統媒體廣告市場增長12.9%,報紙廣告增長11.2%。與2010年相比,傳統媒體廣告市場增長基本持平,而報紙廣告增長率卻下降了7.7個百分點。2011年,報紙廣告經營額達487.3億元,比上年增長11.0%,低於上年同期的18.5%,也低於整體廣告市場的增長率,但高於GDP的增長。
前瞻產業研究院新媒體行業研究員羅娟認為,新媒體已經對我國的傳統媒體造成實質性沖擊,新媒體的利潤總額和利潤率遠遠高於報紙,新媒體也在不斷蠶食著報紙媒體的讀者市場並分流其人才,隨著報紙、雜志發行量的逐步下降,我國的傳統紙質媒體終將衰亡。
而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我國傳統出版業走向數字化已成紙媒生存和發展的方向,傳統紙媒也逐漸向數字報紙轉型。2010年,我國數字報紙行業繼續維持快速發展,實現產值4.3億元,同比增長35%以上,數字報紙的市場增速逐年趨於穩定。
隨著新技術尤其是3G技術的商用化,信息業和傳媒業的融合速度大大加快,新媒體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尤其是當前在國家大力鼓勵和支持三網融合的政策大背景下,一方面傳媒業和信息產業開始深度融合,帶來新的信息服務藍海,另一方面,基於網路技術等新技術的移動互聯網能夠把以前的非用戶和潛在用戶轉化為實際用戶,有著巨大的潛力和發展前景。
目前,我國新媒體產業主要模式包括新聞網站、視頻分享網站、搜索引擎、網路游戲、即時通訊、網路社區(SNS)、博客和微博、郵件列表、數字音樂等。龐大的互聯網用戶,成為新媒體快速發展的市場根基。
據CNNIC發布的《第3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9.9%,其中手機網民3.88億人,占整體網民比例的72.12%,首次超越電腦用戶,成為了我國網民的第一大上網終端。
龐大的互聯網用戶造就了龐大的網路經濟,同時也為新媒體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市場基礎。2011年,中國網路經濟市場規模達2452.6億元,同比增長62.1%。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網路經濟規模總額高達847.1億元,環比下降了2.5%,同比下降了68.5%,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網路經濟增速達到68.5%,雖然較上季度下降17%,仍遠超國內GDP增速的14.9%,網路經濟保持快速的發展勢頭。
以網路為代表的新興媒體興起並逐步吞食傳統媒體的市場份額表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競爭中走向融合是必然的,且不僅是新舊媒體之間、跨媒體之間的融合,也是當前媒體生態環境重要的組成部分。新媒體信息資源豐富、實效快捷自由、高度參與互動的優越性,也代表了傳媒業全面融合發展的主流方向,因此,全媒體也是大勢所趨。
「全媒體」是在具備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各種媒體表現手段基礎之上進行不同媒介形態(紙媒、電視媒體、廣播媒體、網路媒體、手機媒體等)之間的融合,產生質變後形成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全媒體通過提供多種方式和多種層次的各種傳播形態來滿足受眾的細分需求,使得受眾獲得更及時、更多角度、更多聽覺和視覺滿足的媒體體驗。
前瞻產業研究院新媒體行業研究員羅娟指出,未來在全媒體的發展和管理方面,我國應做到在戰略上積極扶持,提高全媒體發展速度、廣度和深度;在產業上開放雙向進入渠道,開放和解放生產力;在管理上提倡靈活務實,鼓勵世界級媒體誕生;在理念上以疏為主,減少封堵,靠內容留住人,切實推動我國新媒體產業的崛起

與新媒體項目體會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