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格派新媒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易格派新媒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新媒體交互產業的發展,致力於為商業體驗提供科技智能化的交互新媒體創意產品及解決方案的數字技術型企業,是中國新媒體互動領域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服務商。
法定代表人:楊學智
成立時間:2014-12-17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0800058633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閘北區晉元路310弄4號3樓314室
2、兆訊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兆訊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是2014-11-25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拉薩市金珠西路158號世通陽光新城2幢6單元2樓1號。
兆訊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40091321388333Q,企業法人馬冀,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兆訊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數字媒體技術開發、多媒體數字服務技術開發、計算機軟硬體開發;信息系統咨詢服務;系統集成;電腦動畫設計、產品設計、展廳布置設計;企業策劃、設計;廣告設計、製作、代理、發布;會議及展覽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經營該項目。】。在西藏自治區,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05508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43家。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優秀。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兆訊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3、差評為何退還騰訊相關投資?
差評主動退還投資 ,差評發聲明退還騰訊投資。
5月28日消息,自媒體團隊「差評」宣布,已決定將主動退還騰訊相關投資,並在周末向騰訊表達了這一意向,騰訊已接受這一決定。
差評團隊稱,自上周起,已經持續展開自查與反思。同時團隊也認為,在完成新一輪版權規范之前,接受騰訊投資並不合適。
5月23日,差評宣布完成了由騰訊興趣內容基金領投,雲啟資本等跟投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金額三千萬。差評也是騰訊在科技新媒體領域的首筆投資,不過,騰訊這筆投資引發惡評如潮,遭遇不少媒體人的抨擊,被指違背騰訊正直價值觀。
此後,騰訊發布官方聲明:稱投資自媒體賬號「差評」一事,在業界引起較多爭議,公司將重啟更加嚴格的盡職調查程序,如與騰訊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不符,將協商退股。而馬化騰表態,稱目前看業務團隊並沒有做好盡責調查。
5月26日,差評連發6篇文章,回擊業內指責。但在27日凌晨,差評公眾號再度發文反思,詳細闡述團隊過往的內容生產過程,並決定將從6月1日開始,試行新的內容生產制度。也歡迎社會各界的監督。
即將實施的內容生產制度包括:純線上采編,無獨立觀點的整合綜述類文章,將不標記原創標,並按照學術論文形式,在文末標記參考資料來源出處;熱點分析類文章,視觀點獨立與否,判定是否標原創標,並按照學術論文形式,在文末標記參考資料來源出處;引用類段略盡可能跟對方聯系取得同意。
以下為差評聲明原文:
聲明
由於差評近期引發的相關爭議,差評團隊自上周起,已經持續展開自查與反思。同時團隊也認為,在完成新一輪版權規范之前,接受騰訊投資並不合適。差評團隊將努力獨立發展,並吸取教訓,在版權和原創保護領域,承擔更大的責任。
差評團隊已決定將主動退還騰訊相關投資,並在周末向騰訊表達了這一意向。騰訊已接受我們的這一決定。
在與騰訊達成一致之後,差評立即開始推進這一安排。由於涉及各方的流程較多,請大家給我們一點時間,我們也將在第一時間向關心此事的社會人士同步進展。
來源: 網易科技
4、學完新媒體運營能做什麼?
1 現在的新媒體運營平日的大部分工作都是軟文的撰寫。
軟文最重要的一點首先就是要學會蹭熱點。比如你所在的公司是時尚類的,米蘭時裝周、維密超模這類內容就可以雜糅在文章里。如果是信息科技類的,像是這段時間的賈躍亭或者是谷歌等科技公司近段時日發布的黑科技產品免費幫他們打廣告,順便吸引讀者。
2 確定公司新媒體的方向。
類似咪蒙,差評這類的自媒體他們的軟文是為了給予受眾閱讀體驗。如果你的公司是銷售性質,平時就沒有必要寫那麼多的雞湯。而是要大量使用(盡量不要引起受眾反感)吸引性質的標題。記住,一家以銷售產品為核心的公司,不需要讓受眾感覺這個小編文筆多麼好,重要的是你的idea。你的上司看重的只有你的這篇文章吸了多少粉,帶來了多少銷量。
3 網路上的媒體公司一旦公布了新的平台,要第一時間去搶著注冊。一旦賬號被其他人搶注,想要找回來,有時候不是找平台官方就能解決得了的。
新媒體工作內容新媒體的工作很復雜,很瑣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新媒體絕對不是簡單的碼字,「復制+粘貼」。
新媒體的日常工作步驟如下:選題定題、素材搜集、內容編輯、圖文排版、封面配圖、內容校對、推送發布、監測數據、處理留言、用戶反饋互動、定期總結……以上任何一個步驟都會讓一個自媒體人陷入無盡的煩惱,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那些自媒體人,每天都在重復著這樣的過程,享受著「被虐的快樂」。
5、為什麼那麼多企業的新媒體做不好
下面以新媒體的代表微信公眾號為例:
1,沒搞明白為什麼一定要做一個微信公眾號?別人為什麼要關注你的賬號?
做公眾號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看到別人有公眾號自己也要有,老闆不懂,任憑小編能做成啥樣就啥樣,或者是老闆干預太多,管理者總管不住自己的插手慾望,這會讓編輯覺得自己是個傻逼。這是兩個極端。
2,公司沒預算、產出要求高、對運營人的不信任
「高層肯放權,中層不幹預,編輯敢折騰」,企業新媒體想做不好都難。最怕的就是審核預覽、反復修改,行或不行就一個字,一篇稿件決定不了什麼。可憐多少小編忐忐忑忑熬到半夜就等領導一個反饋,萬一領導在飛機上、在酒局上也只能傻等著,憤而辭職者甚多。重要緊急的特殊稿件除外,一般的稿件真沒有必要錙銖必較。管理者總管不住自己的插手慾望,這會讓編輯覺得自己是個傻逼。既然你聘任了他,你就應該相信他比你專業。
3,命名錯誤,除了大品牌之外,小公司沒有必要用公司名做公眾號名
很多企業公眾號,一看名字就不會關注,試想一下誰會關注一個公司名?一個能保持用戶黏度,讓用戶印象深刻的人格設定,是企業媒體命名最基礎的,然後再去考慮這個人格設定有沒有吸引人的性格特徵。在運營上還是需要有一些人格化的東西在的,這樣的話讓用戶感覺到我是在跟真人聊天,甚至說在跟一個美女聊天、跟一個帥哥聊天,而不是在跟一個機器人說話。
4,企業公眾號定位不清或沒有定位,發的內容亂七八糟
搬官網、微博的老套路對外展示、在功能介紹欄貼上生硬的企業介紹、今天發個從網上扒下來的八卦、明天發個與自己公司/行業一點關系沒有的新聞、後天發個雞湯...,公眾號應該定位為你這個細分行業的內刊,發的內容應該是行業干貨,對你這個行業(產品)用戶有價值有幫助。
5,無法拯救的硬廣內容
只有銷售思維,沒有營銷思維,天天就知道發廣告,發產品介紹。文章標題打頭的永遠都是[公司新聞]、[公司活動]、[特別推薦],就是發這樣的文章能不能讓標題軟一點,至少讓粉絲有慾望點進去。
大多數企業微信公眾號缺乏創作能力以及老闆簡單粗暴的廣告要求,在內容上表現得很不佳,有的更是直接照抄官網的信息,根本沒有進行二次加工,而關鍵核心是無法避免的公司信息占據了很大篇幅。銷售是直接賣,營銷不是簡單的銷售,而是布局,有鋪墊,一環扣一環。
6,缺乏互聯網思維,不懂粉絲經濟是怎麼回事
粉絲經濟只有達到一定的量才有顯出來價值。很多號只有一兩百粉絲就開始發廣告。很多老闆說我做自媒體是為了向用戶發廣告的,而不是向他們輸出價值的,廣告騷擾這是很嚴重的一個問題,很多用戶不願意去關注商家或者企業的自媒體,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發騷擾嘛,覺得我關注你的微信公眾號了,你就會給我發廣告嘛,特別是線下的一些傳統企業好不容易讓用戶關注微信公眾號,通過各種手段、各種利益誘導,最後關注完了之後人家還是取得關注。
7,不懂傳播,不了解微信傳播規律
做不出有傳播力的文章,從來不想為什麼沒人轉發文章。讓員工轉發文章,也不給員工發紅包,誰轉?
8,功利化的「全員營銷」
傳統企業里,妄圖靠公眾號解決業績問題的傻逼想法,坑死多少運營人?微信並不是很好的銷售工具,也別讓員工成為你發廣告轟炸信息的幫手,美其名曰"全民營銷",實則讓員工與企業、朋友之間的距離更遠。
9,沒有用心包裝開發品牌故事,就天天發老闆或創始人的那點事,看了就讓人煩。真正的故事傳遞價值觀,又具有傳播力。
10,沒有吸粉意識,不懂如何吸粉卻又執迷於粉絲數量,身邊的資源也沒有利用好。企業老闆只執迷於增加公眾號的粉絲,依賴各種活動拉粉,到微信群發紅包,然後到各個QQ群轉悠,求姥姥告奶奶希望別人關注,更有甚者花錢去粉絲,而且個個還都是純無頭像的僵死粉兒。
11,太多的微信推廣活動
不少企業微信公眾號,在某個節假日都會做活動,而且形式、內容,甚至是禮品都有可能大同小異。可是回過頭來想想,這場活動的回報在哪裡?你的投入產出比是多少?這些活動對你的企業和產品有什麼意義?這些粉絲會不會因為活動對你的產品感興趣?如果這些問題沒想好,請對活動三思而行。
12,片面追求閱讀量
閱讀量這個東西,也不能說完全不去顧慮,但是不能片面地去追求閱讀量,說白了閱讀量淘寶上可以刷嘛,就是你追求那些沒有用的閱讀量是沒有意義的,還是要追求你有多少目標用戶關注你,這個才是意義。
12,漲粉」,只是解決粉絲點擊關注的動作,沒法解決關注後的圖文點擊頻率,互動次數,甚至購買產品。
公眾號最大的特徵還是留存功能 。因為他是訂閱+推送. 這個特點決定了 公眾號最大的價值是留存(粉絲忠誠,粉絲粘性,粉絲活躍)。解決留存的企業公眾號,必將是大浪淘沙後,依然屹立不倒的變現好手。
13, 沒有專職運營人員
很多企業申請了微信公眾號之後,就直接丟給公司的某一個員工去做,甚至是兼職順帶手去做,這個員工沒有任何運營和文案方面的經驗,一發文章就一個勁兒地誇自家產品,久而久之連自己公司的人都不想看了,你想你的客戶會去看嗎?客戶從一開始就不會看!與他無關的東西,他為什麼要去看呢?有了專業的運營者,懂得分析客群,精準定位,懂得怎麼找到客戶,並建立產品和客戶之間的聯系,企業公眾號才算是真正「活」起來。
14, 不「說人話」
「說人話」就是好好說話,別端著架子,你原來什麼樣在公司就什麼樣,公司什麼調性,在微信就是什麼調性。什麼時候發現用戶開始在後台跟你「嘮嗑」了,就說明你在「說人話」了。做微信就是做社群,維護和用戶之間的關系,好好說話,和用戶做朋友,以後企業有什麼活動了,用戶才會積極響應。別把「粉絲」動不動掛在嘴邊,那是給人以俯視的感覺,沒人願意被人稱為「粉絲」,也沒有幾個人牛逼到可有有大把的「粉絲」。
15,重產品銷售,輕用戶運營
許多企業申請了公眾號後,一上來就迫不及待地想各種「賣賣賣」「推廣推廣推廣」。每次都簡單粗暴發送活動消息,老闆說:我這么好的新產品,用戶肯定喜歡,我這么大的優惠,絕對是給用戶的福利!結果一定是活動完,用戶走。為什麼?因為活動前沒有和用戶的關系維護,活動後沒有運營來做用戶後續的留存和服務。
16,短期無效果,甩手不幹了
很多客戶看著微信每周都掉粉或個位數的用戶增長,就開始懷疑微信了:為什麼要做微信公眾號?根本沒效果!事實上呢,真的沒效果嗎?在這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哪怕你只有一個用戶,只要服務好了他,那麼他都是你的免費傳播員,他會主動幫你傳播產品、轉介紹產品。這時,品牌和口碑已經開始建立,你要是有100個這樣的超級粉絲呢?小米起價不是說依靠100個發燒友嘛!品牌/口碑有什麼用?它們能讓小企業擁有和大品牌一樣的機會,從一開始不被用戶信任,到能從強勢品牌口中奪食!
品牌、口碑的建立,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運營者持續努力。所以,做企業公眾號,不要輕易就放棄!首要任務,做好運營吧。
6、我在新媒體部門,現在公司要解散這個部門了,,要求我去另一個招商部門,或者是離職。
一般這種情況就是公司變相裁員 按法律來說你是可以找索賠的 但公司不一定給 公司寧願花更多錢去陪你打官司
7、公眾號「差評」獲得騰訊多少融資?
5月23日,以微信公眾號起家的「差評」獲得由騰訊TOPIC基金(騰訊興趣內容基金)領投、雲啟資本等跟投的3000萬元A輪融資。差評自稱「是騰訊在科技新媒體領域的首筆投資」。
這本身對內容創業者來說是一個好事兒。但問題在於,差評有洗稿的陋習,這個在媒體圈子裡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並且是慣犯,曾因洗霍炬的稿子被後者告上法庭;曾多次洗Pingwest品玩的稿子,被後者以一篇《差評君、陳楊輝和千千萬萬的抄襲號們,請撿起你們的羞恥心》揭醜……
5月24日也就是今日下午,公眾號「三表龍門陣」在《騰訊大如藏獒,說到底還是狗》一文直指要害:
「差評」一家以「洗稿」起家的自媒體,毫無原創力可言,是科技圈最勤勞的搬運工,長期蹲守知乎、微博、公眾號等各平台,東扒西扒,改頭換面,甫以「廣點通」的流量加持,迅速成長為粉絲眾多的大號。這是一個在騰訊判定「洗稿」無力,「廣點通」流量血汗工廠導入的背景下成長為『頭部自媒體』的最好範本。
三表表示,騰訊有時候「價值觀欠奉」。「就在今天,我調低騰訊在我心中的評級,他大如藏獒,說到底還是狗。」三表在最後憤慨道。
一家互聯網巨頭被質疑價值觀有問題,這是比被質疑沒有夢想嚴重百倍的事情。騰訊投資一個以洗稿為生的公眾號,無疑是對那些認真做原創內容的媒體和自媒體最大的打擊。騰訊活該被差評。這說明騰訊投資的確有倫理問題,這不可能忽視。
8、為什麼應聘新媒體運營很多公司拒絕呢?
不了解你的具體情況,不好下判斷,但是被拒絕無非可能存在兩個原因:
1、你的能力達不到公司的要求,自然就會被拒絕;
2、你要求的薪水可能高於公司的心理預期,談不攏,被拒絕。
還是建議多拿出一些實操案例和做過的項目去面試,如果是零基礎,也要顯示出自己能夠勝任的能力,這樣公司才會給你機會。
9、半月談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半月談是一個時政新聞評論網站,致力於幫助基層讀者學習時事政策,了解中央精神的主渠道。隸屬於半月談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京忠
成立時間:2014-12-18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5018351187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深溝村(無線電元件九廠)【2-1】14幢107室
10、在那麼多新媒體中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公司?
"新知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