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才能寫好新媒體推廣文案
創造讀者對文案的渴望
①引起讀者注意,滿足曬自己的慾望
在寫作社交文案的過程中,也經常聽到「你的文章要有趣」這句話。所謂有趣,其實滿足了讀者獲得新鮮知識的求知慾,而分享轉發你的文案則滿足了讀者曬自己的慾望。
②滿足讀者的求知慾,實用實學
其實,你的文案實用性強,也可以成為讀者自發幫你傳播的理由。因為你的文章足夠讓人學到東西,因為現在是干貨時代。
製造社交文案與讀者的關聯性
在寫社交文案的時候,一定要注重與用戶的社交,製造聯系。
文案的力量來自思考和觀點
文案的力量不是來自於辭藻,而是來自於思考和觀點,寫社交文案更甚。社交文案不是新聞報道,不會要求你事事客觀看待,而有獨立思考和態度鮮明的觀點,這樣的社交文案更讓人喜歡閱讀。
很多時候,用戶更加需要有思考和觀點的社交文案,因為大多數人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或者怎麼行動,你的觀點很有可能給他們帶來指引和方向。
2、對新媒體建設現在發布內容的看法,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一、新媒體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目前,不少傳統媒體特別是地方媒體,在新媒體的發展和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上步入一些誤區:有的在發展的觀念上存在「重建設,輕融合」的認識,在推進實施過程中出現「多、快、省式」的低水平融合,沒有正真實現「水乳交融式」的深層次融合;有的片面地以為融合就是建網站、數字報、手機報,開通博客、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出現「大拼盤」的現象;有的簡單地認為融合就是把紙媒內容搬到新興媒體上,把新興媒體內容嫁接到紙媒上,出現「大雜燴」的現象。榆林日報社如今雖然建起了網站,開通了數字報、手機報、電子屏,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也在逐步運營,全媒體采編發布平台建成,但是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上依然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
媒體之所以出現這種低層次的融合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發展思路上沒有樹立互聯網思維,在發展的措施上沒有進行深層次的體制、技術、內容、人才、管理的融合,沒有真正形成「立體化」傳播新格局。
二、新媒體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全新的理念是發展的前提,深層次的融合是發展的保證。因此,要實現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地市媒體就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在進行深層次的融合的基礎上,走全媒體發展之路。
1、樹立互聯網思維,走全媒體發展之路
樹立互聯網思維具體來說就是要樹立九種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台思維、跨界思維。用戶思維要求媒體「以讀者為中心」「讀者至上」的理念,提供個性化新聞;簡約思維要求媒體在形式和內容上,用「簡約風格」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抓住讀者;極致思維要求媒體樹立精品意識和品牌意識,打造比較優勢;迭代思維要求媒體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進行創新轉型;流量思維要求媒體樹立「經營流量」的理念,做到「流量出效益」;社會化思維要求媒體以「眾包」的理念,借力發展新媒體;大數據思維要求媒體建立數據信息服務平台,提供信息、服務產品;平台思維要求媒體建立全媒體采編發布平台,解決不同媒體間技術障礙;跨界思維要求媒體樹立跨界經營的理念,形成「報、台、網、屏、微」一體化傳播新格局。
2、狠抓「五個融合」,創新媒體發展
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要從體制、技術、內容、人才、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融合。
(1)體制融合。媒體需要消除制度障礙,進行「頂層設計」,重組內部組織結構,改革不同業態的媒體管理體制,構建符合全媒體發展的新格局。通過整合新聞信息、人力資源,建立起統一指揮調度的新聞編輯部,統一報道部署,統一策劃主題,統一組織采訪,統一編發稿件,實現內容集約化生產、新聞信息產品多層次開發。
(2)技術融合。媒體需要打破各媒體之間的技術壁壘,建立起一個支持文圖、音視頻、簡訊等多種信息錄入、遠程寫稿和編審發布,可以提供文字數據、圖片數據、視頻數據和歷史資料等多媒體數據,並集報紙、網站、手機、電子屏、微博、微信等為一體化的「信息終端」平台和信息服務平台。
(3)內容融合。媒體需要按照紙媒、網站、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特點和運行規律,形成不同定位、不同個性、不同特色的新聞信息產品。紙媒突出本土特色、權威發布、深度解讀、輿論引導;電視突出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網站突出海量化、專題化、個性化;新興媒體強化互動性、及時性、分眾化、個性化
(4)人才融合。媒體需要轉變用人機制,建立全媒體人才管理體系,真正實現人才隊伍融合。要培養一支集采、編、攝、播於一體的全媒體新聞隊伍,培養和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為融合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記者要成為「全天候」記者,既能采寫文字、拍攝圖片,也可錄制視頻。編輯要成為「全能」編輯,既掌握紙媒編輯技術,也掌握博客、微博、微信、QQ等新興媒體編輯技術,滿足多終端傳播的需求。經營管理人才要既懂紙質媒體運營,也懂新興媒體運營。
(5)管理融合。媒體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對薪酬制度進行改革,通過薪酬改革調整各媒體利益,形成適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管理模式。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學、完整的績效考核體系,把更多的資源向融合發展傾斜。要不斷完善經營機制,圍繞「專業化、品牌化」的經營主線,為客戶搭建傳播平台,提高報紙廣告的吸附能力和全媒體運營的拓展能力。
3、所謂的新媒體文該怎麼寫
一篇好的文案有幾個要素
1.標題
2.開頭
3.內容是否能打動讀者(目標群眾)
下面辦辦學苑來教大家如何寫一個好的文章開頭,想了解更多關於文案策劃的知識,歡迎關注公眾號辦辦學苑。
1.擺出利益,告訴讀者能獲得什麼
人們的閱讀行為都是帶有目的性的,所謂「無利不起早」,文章文章開門見山擺出利益點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文章的利益點剛好是讀者的利益訴求,那他必定會繼續閱讀。
比如:
<img src="https://pic3.mg.com/50/v2-_hd.jpg" class="content_image">
高檔商務區、豪華游輪、超大包間,只需3塊錢,就能吃上味道鮮美的海產品。這種文案開頭利益點明確,而且按句分段、文字簡練、重點突出,契合大眾的段閱讀習慣。
2.製造懸鏈,吊足讀者胃口
這是文案寫作過程中用的比較多的技巧。故意不說透,欲說還休、欲言又止吊足胃口。提起讀者興趣,使讀者產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極為關注的感情,讓他們想讀下去。比如:
<img src="https://pic4.mg.com/50/v2-_hd.jpg" class="content_image">
3.自爆糗事,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這種做法也是比較高明的,通過訴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事情,或者勾起讀者的同理心、或者搏讀者一笑,這種情感表達容易拉近公眾號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比如:
<img src="https://pic3.mg.com/50/v2-_hd.jpg" class="content_image">
4.製造場景,讓讀者產生代入感
什麼樣的才是場景?時間地點人物。創造場景法,能將讀者帶入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img src="https://pic3.mg.com/50/v2-_hd.jpg" class="content_image">
但這種場景問答的形式,很有代入感。
5.用第一人稱與讀者對話
這種方式總結起來有三個好處:①讓讀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②讓讀者感到真實,縮小讀者和公眾號的距離;③口語化,給人一種親切可讀的感覺。
4、2013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文件,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應積極探索利用政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及時發布各
A
5、新媒體內容的正文開頭、中間和結尾要怎麼進行搭配?
新媒體內容的正文開頭中間和結尾一定要進行一個適當的插入你這個部門工作的一些內容。結尾可以適當進行一些升華,表達對自己或者未來的一些計劃。
6、新媒體發文熱點去哪裡找?
您好,你的問題,我之前好像也遇到過,以下是我原來的解決思路和方法,希內望能幫助到你,若有錯容誤,還望見諒!你首先要多關注新聞,要有熱點那種嗅覺才好,要在事件萌芽的時候就持續關注著,還有wps有個寫作模式,那個會有一些提醒寫作詞語。熱點的話我知道135編輯器首頁右側就有熱點,圖片中給你用紅筆勾畫了~
若有所幫助,望採納~非常感謝您的耐心觀看,如有幫助請採納,祝生活愉快!謝謝!
7、什麼時候可以用新媒體發布新聞
簡單的說吧:
傳統媒體包括了:廣播電視、報社雜志、新聞發布內會、自發媒體(小容報、傳單)、營銷策劃等;
新媒體:分為一代新媒體:網站(新聞類)、社交網路(人人,開心)、論壇、郵件列表、自有網站門戶(公司或單位官方網站);二代新媒體:博客、微博、微信、IM軟體、視頻網站等自媒體渠道;
新媒體因為網路的復雜度和不確定性,還包括了一些廣告發布公司,比如CCTV曝光的右下角流氓跳屏等
8、在新媒體平台發布內容時,有什麼工具可以支持先協同審核後再發布嗎?
對於「發布」這項基礎性工作,基本所有新媒體運營小編都可以做到。但是!我們運營非個人賬號時,不能僅僅滿足「發布」這個動作。如果內容不夠嚴謹、不夠專業,那麼一旦發布後出現負面問題,我們可能就會成為傳說中的「臨時工」和「背鍋俠」。所以,企業、政務、團體等官方性新媒體賬號,內容發布前必須要經過多重審核。
作為一款新媒體一站式管理工具,鈾媒有完整的多級審核流程——小編初審,上級復審,領導終審,完成終審才能發布成功。上級負責人和領導都具有駁回、修改、通過審核的權利,整個流程記錄清晰可追溯,待審核、已通過、已駁回內容都可以在審核管理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