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時代意義

新媒體時代意義

發布時間:2020-12-04 23:57:16

1、湖南財經大學是幾本?

二本大學;現在叫湖南財政經濟學院。

(1)新媒體時代意義擴展資料: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地處湖南省長沙市,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辦、湖南省教育廳主管、湖南省財政廳協管的全日制本科院校。

學院前身是1933年創辦的「厚生會計講習所」,1993年更名為「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2010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經過多年的建設,學校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體,辦學特色鮮明、教育競爭力不斷增強的省屬財經本科院校。

截至2016年7月,學院總佔地面積760多畝;設有12個教學單位,共開辦25個本科專業、3個專科專業;有教職工645人,其中正高職稱教師74人,副教授151人;在校學生1萬餘人。截至2015年底,為社會培養了5萬多名財經管理專門人才。

校訓:

「正德厚生、經世濟用」「正德厚生」源自《尚書·大禹謨》記載的帝舜和大禹在討論如何治理國家對白中的話。按照《中庸》的說法,「正德」就是盡人之性,以正人德;盡物之性,以正物德;厚生,使生民的生活富足,充裕。二是「經世濟用」源自浙東學派「經世致用」的治學思想,旨在「學以致用,有濟於民」,「經世」,治理世事,最早出自《莊子》「春秋經世,先王之志」。

「致用」出自《周易》「精義入神,以致用也」,而「濟用」是對「致用」的延伸,指成就並發揮實踐的作用,就是要「濟」現實的政治、經濟,「濟」治國安邦得民的大「用」。「經世濟用」要求的是「實學、實用」,強調的是「實習、實講、實行」,做到說實話、干實事、務實際、求實效。並指出了校訓「正德、厚生、經世、濟用」的時代意義。

2、自媒體和新媒體有什麼區別?

從整體含義上來說其實這倆差不多是一回事兒,但如果詳細說明,二者還是有區別的。最直接的區別就是,新媒體是一種形式,是一種載體,而自媒體是內容,是核心。二者結合在一起互相依存,但也分工明確。例如我們通常使用的平台是新媒體,而用來編輯內容的主體則是自媒體。

3、廣播和電視在新媒體時代有何意義如何在現今立足

新媒體(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CBS)技術研究所所長戈爾德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

新媒體時代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

對於新媒體時代的界定,學者們可謂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一些傳播學期刊上設有「新媒體」專欄,但所刊載文章的研究對象也不盡相同,有數字電視、移動電視、手機媒體、IPTV等,還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體專欄。那麼,到底什麼是新媒體?
新媒體(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CBS)技術研究所所長戈爾德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嚴格來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媒體。嚴格來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媒體。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路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說是新媒體。」

4、為什麼要做新媒體運營?新媒體運營的前景好不好?

「人總要做一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情,來滿足自己的精神慾望。我享受無條件寫作的快樂,我寫不了都市言情和燈紅酒綠,但是我可以用寫作寫出我的生活」。
在新媒體語境下,寫作對於寫作者來說,最大的意義不外乎如此,不為討好任何人,不為物質條件所困,當你的情緒和靈感到來時,拿起筆,記錄下它,享受它。

5、新媒體把關是否有存在價值,其意義是什麼

「把關人」又稱「守門人」。「把關人」理論最早是傳播學的奠基人之一庫爾特•盧因提出的,1947年,《群體生活的渠道》一書中他提到:「信息的流動是在一些含有門區的渠道里進行的,在這些渠道中,根據公正的規則或者是把關人的標准,決定信息是否進入渠道或繼續在渠道里流動。」
根據新聞「把關人」理論,通俗來講,就是說一個新聞事件在報道之前需要經過加工、核對等多種程序,這就需要一定的准則來約束或者專門的人來負責把關。那麼,在傳統媒體時代,這些通過行政的力量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監察。
但是,當信息化社會到來,尤其是在互聯網日益普及的情況下,數字化、網路化成為顯著的標志。信息交流門檻越來越低,方式和途徑也越來越多。尤其是一些社交網站的建立,隨時隨地都可以發布信息,但同時用戶之間的水平各種參差不齊,所以,直接導致的結果,各種網路謠言滿天飛,誇大其詞人心惶惶,像是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還有之前日本地震的「鹽慌」事件,各種「被死亡」的名人等,這些都是網路新媒體時代過渡自由和零門檻的後果。

6、五個認同指的是什麼?

五個認同抄指的是:

(1)認同偉襲大祖國;

(2)認同中華民族;

(3)認同中華文化;

(4)認同中國共產黨;

(5)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加強民族團結還包括:

1、兩個共同: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2、三個離不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

3、五個維護:維護社會主義民主、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

(6)新媒體時代意義擴展資料

民族團結是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各民族內部的團結。中國共產黨處理民族關系問題的一項准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是祖國統一的基礎,因此,必須維護民族團結。維護民族團結,既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既要認真落實民族政策,認真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又要堅決反對破壞民族團結、製造民族分裂,依法嚴厲打擊和制裁分裂祖國的活動。

參考資料

網路-民族團結

7、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語言的積累是口語交際的基礎,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關鍵所在。新教材選編了一些豐富多彩、語言生動有趣散文,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佳作,讓學生從模仿說開始,降低口語交際的難度。例如在我剛上完的第十二冊《匆匆》這一課中,有很多優美的語言,如「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這些句子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把無形的時間寫得生動形象,突出了時間不可挽留的特點,感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很多學生平時也老在感嘆時間流逝得很快,但卻不懂得表達,往往只會說:「時間過得太快了。」上課時,我讓學生根據以上的句子結構進行仿寫,然後再把它說出來和大家分享。學生寫了這樣的話:讀書的時候,日子從課本里過去;玩耍的時候,日子從嬉笑聲中無聲無息地溜走;寫字的時候,日子從筆尖下過去;看電視的時候,日子從屏幕上過去……這樣一來,學生也能夠把時間說得很形象了,有了詞語的積累,言語的質量就有所提升了。口語交際以模仿說話開始,使孩子輕輕鬆鬆地積累了語言。當然,教師要做好評價工作,對學生仿照後的語言可以教師評,也可學生評,然後把較好的語言展示給學生分享,實際上評價也是創設口語交際情境的過程。

8、弘揚民族精神有什麼重大意義

意義:

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發原點,是推動中華民族不斷走向文明進步的力量泉源。它不僅在古代對我國各民族的文明進步產生過積極的影響,而且,對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弘揚與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推進當代先進文化建設、創新時代精神的客觀需要。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先進文化的集中體現。民族精神都不是凝固不變的,它總是要隨著先進文化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增加新的內容。

三、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增強綜合國力,應對經濟全球化新格局的客觀需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世界各國家、各地區、各民族爭取生存、謀求發展的競爭形勢愈來愈嚴峻。這種競爭,歸根到底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四、弘揚與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塑造與培養新一代合格人才的客觀需要。

為了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我們必須在塑造與培養新一代合格人才方面下功夫。新一代合格人才應當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

(8)新媒體時代意義擴展資料:

1、充分發揮偉大民族精神在新時代的激勵引領作用。

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歷經幾千年培育出來並不斷豐富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格外珍惜、大力弘揚偉大民族精神,使其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精神導向。

2、在全社會傳承培塑偉大民族精神。

新時代,弘揚偉大民族精神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流,提升精神生活質量水準、滿足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願望,新媒體的影響力傳播力空前提高,這些都為在全社會傳承培塑偉大民族精神提供了有利條件。

3、要把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承培塑偉大民族精神統一起來。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與偉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表述不同,但又是相容相通相融的。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准則得以實現,依賴民族精神的價值追求作為支撐,民族精神也構成了國家層面恆久的價值理念。

參考資料: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現實意義-人民網

與新媒體時代意義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