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國有企業新媒體

國有企業新媒體

發布時間:2020-12-04 07:54:44

1、如何構建國有企業新聞輿論新格局

近年來,隨著博客、微博、論壇、SNS網站等新媒體開放平台的出現,單向靜態的、受眾被動接受信息的Web1.0時代正在被分享式、用戶主動參與內容構建的Web2.0時代所取代,原有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每個人都能夠深刻地感受到新媒體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所產生的巨大影響,這種影響同樣也體現在宣傳工作中。早在2003年,胡錦濤總書記就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互聯網新聞宣傳工作,努力掌握網上輿論引導的主動權,使互聯網站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再次強調,在新媒體時代做好黨的宣傳工作,「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關系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關系國家的長治久安」。同時,他也明確指出,「互聯網已經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要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社會影響力,高度重視互聯網的建設、運用、管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充分顯示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新形勢下對新媒體的高度重視和深刻理解,同樣,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也給國有企業宣傳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一、新媒體的概念及特點
新媒體(New media)一詞源於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CBS)技術研究所所長戈爾德馬克(P.Goldmark)在1967年提交的一份商業計劃。在以後的發展中,這一詞彙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使用。早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新媒體下過一個定義:新媒體就是網路媒體。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更新,美國《連線》雜志將新媒體定義為:「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Communications for all,by all)。總體來看,新媒體有如下幾點特點:
1、互動性
這是新媒體最顯著的特徵。對於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而言,受者只能被動地接受各種信息,不管討厭或者喜歡,無從表達對信息的看法。但是新媒體則可以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使傳者與受者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甚至互相轉變身份角色,從而使信息的傳播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2、實時性
新媒體傳輸速度快,覆蓋面廣,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一條新聞幾秒鍾就可以傳遍整個世界。同時也具有實時更新的功能,重大事件發生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連續滾動報道,兩三分鍾就可以更新一次。其中,微博、博客的新聞報道可以實現與新聞事件發生、發展同步。真正實現「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訴求。
3、大容量
新媒體所包含的信息非常豐富,這些信息包括與事件相關的背景信息,專家評述及廣大公眾的意見反饋等,這些都是傳統媒體無法提供的。報刊的容量有限,廣播及電視的信息傳遞時間短暫,新媒體卻可以依靠海量的信息容量和無時間限制的優勢為公眾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4、全民性
新媒體所帶來的一個巨大的變革,那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在新媒體平台上發布信息、言論等,並互相進行交流,所有處於傳播中的人都可以成為傳播的主體。傳統媒體時代精英對信息傳播的掌控被大幅度削弱,使得原來處於弱勢的「草根」階層得以發出自己的聲音。2002年底,美國矽谷最著名的IT專欄作家把這種現象概括為「we media」。博客、微博等「自媒體」在國內的迅猛發展,體現了這股強大的傳播趨勢。
二、新媒體給國有企業宣傳工作帶來機遇
認識和運用好新媒體,加強新聞宣傳力度,強化輿論引導能力,已成為國有企業宣傳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牢牢抓住新媒體帶來的機遇,深入分析其傳播規律,與時俱進、因勢利導,積極創新企業宣傳工作的方式方法,主動應對新媒體對宣傳工作提出的挑戰,才能在新形勢下使國有企業宣傳工作與社會發展步伐相適應,起到為企業改革發展搖旗吶喊和保駕護航的作用。新媒體給宣傳工作帶來的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媒體是國有企業開展新聞宣傳的新陣地
當前,現代人生活在充斥著海量資訊的環境里,人們依賴各式各樣的大眾媒介來完成新聞獲取和信息接收,這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新媒體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日益彰顯。美國權威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12年美國新媒體發展展望》中指出,在過去的2011年中,「超過3/4的美國成年人已經擁有了一台筆記本電腦或是台式機。另外,44%的美國成年人已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擁有率達到了18%。」而「新聞占據了人們使用上述設備的很大一部分。大約51%的智能手機用戶,以及大約56%的平板電腦用戶使用設備獲取新聞」。這些數字表明閱讀新聞已經成為人們上網最主要的基礎應用之一。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發布的《新媒體環境下上海市民閱讀現狀調查報告(2010-2011)》也印證了這一點。調查顯示,在上海人獲取信息的幾大主要途徑中,依靠網路、手機獲得信息的比例,已經分別達到了33%和19.3%。而在數字化閱讀行為中,閱讀新聞的比例為45.5%。此外,隨著微博、SNS網站等社會化媒體的盛行,網民可以通過更多的渠道接觸到新聞資訊,並在對新聞的分享和轉發過程中提升新聞的覆蓋面。對於國有企業而言,新媒體已經成為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新陣地,要進一步強化守「土」責任,增強憂患意識、陣地意識和創新意識,通過網站、微博等平台及時、准確發布相關信息、工作動態、專題報道、典型宣傳等,更清晰、直觀、迅速地展現企業業績,贏得公眾信賴和美譽。 2、新媒體是國有企業引導輿論的新渠道
英國著名的危機管理專家李傑斯特在《危機管理》一書中提到:「現代組織處在一個活動透明度日益增大的時代里。若一個組織不能就其發生的危機與公眾進行及時的溝通,不能很好地表現它對發生事故的態度,這將會給組織的聲譽帶來致命的損害,並有可能導致組織的消亡。」這對我們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具有啟發和警醒意義。長期以來,國有企業的宣傳主要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來開展,其傳播特點是單向式的,居於強勢地位,有權威性強、可信度高等優勢,但傳統媒體有其自身一整套嚴格的內容生產程序,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同時限於自身的特點在與社會公眾溝通和反饋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而新媒體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信息的傳播方式更直接,傳播的速度更快,傳播的范圍也更廣泛,能夠及時傳播社會公眾所需信息,構築起企業與公眾之間的溝通的橋梁,形成通暢的信息傳播渠道和溝通渠道,更好地幫助企業對公眾及客戶意願進行匯集和判斷分析,及時制定應對策略。此外,通過搭建「企業官微」等逐步建立起來的國有企業「意見領袖」團隊也能以第三方的立場用權威、真實可信的聲音為企業發出正面積極的聲音,網路意見領袖的身份更易得到公眾的認可,也將成為企業運用新媒體管理輿論的有力渠道。
3、新媒體是國有企業品牌營銷的新平台
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原有的傳播壁壘,互聯網、手機終端以及iPad等各種新興移動終端使傳播內容越來越便捷、迅速地送達公眾,這為企業品牌營銷和業務推廣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和新的可能。令人印象深刻是2010年百度針對谷歌推出的「百度懂中文」系列短片網路廣告,它所採用的傳播方式只是由百度員工「不經意間」通過網路發給好友,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形成了一種「病毒式」的營銷模式,企業不花一分錢,卻達到了比花錢投廣告更好的效果。目前,各大金融機構紛紛運用微博、SNS網站等新媒體進行品牌營銷。銀行、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已認識到新媒體「轉」、「傳」產生的巨大能量,紛紛以各種方式搶占高地。「微推廣」在無形間提升了金融機構的品牌關注度。國有企業也在適時運用新媒體對企業品牌營銷作了嘗試和探索,這將成為國有企業擴大社會影響、打造品牌形象的重要一環。
三、新媒體給國有企業宣傳工作帶來的挑戰
面對發展迅猛又紛繁復雜的新媒體環境,國有企業的宣傳工作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路沖突與暴力現象日益突出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通訊社,暢通的言論通道與開放型輿論環境給人們交流思想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由於「把關人」角色的缺位和弱化,一些「情緒型言論」容易蔓延於網路,有時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加上部分網民的盲從與沖動,使網路沖突與暴力現象日益突出。網路文化最敏感的預言家之一霍華德·萊茵戈德在《聰明暴民:下一輪社會革命》中描述了新媒體帶來的變革:「越來越普及的網路、手機、隨身裝置,將構建出一種全新的社會關系網—瞬間聚集的陌生人,像螞蟻群一樣在無組織、無領袖的狀態下,由集體意識做出了一連串有意義的抉擇。除了好玩之外,已經帶動大規模的社會變革。」霍華德的話聽來來更像是一種盛世危言,但是在利比亞等國家政權被推翻的過程中我們也能隱約看到西方新媒體的影子,這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國有企業由於其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力,時刻處在社會公眾的監督之下,一個小事件,就有可能促發一場危機事件,一旦危機失控,會對企業形象及業務造成巨大影響,這是多少正面新聞和廣告宣傳都換不回來的。
2、輿論引導局面更加錯綜復雜
新華社前總編輯南振中很早就指出,在當下中國,客觀存在兩個輿論場。一個是黨報、國家電視台、國家通訊社等「主流媒體輿論場」,忠實地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個是依託於口口相傳特別是互聯網的「民間輿論場」,人們在微博、論壇、QQ上議論時事,針砭社會。長期以來,由於傳統媒體的主要性質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加上企業注重媒體公關和關系維護,國有企業對主流媒體輿論場的控制能力較強,但對民間輿論場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還不夠。由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室主編的2012版輿情藍皮書《中國社會輿情與危機管理報告(2012)》顯示,由於網路社會的迅速發展,由新媒體作為首次曝光媒介的輿情事件佔全年社會輿情熱點事件的比例在不斷增加,2011年達到65.2%,這表明新媒體製造輿論熱點的能力已經超過了傳統媒體。目前,大部分國有企業的對普通新聞的監測較為完善,但是對網路輿情的監測還沒有跟上形勢的發展,相關信息收集、跟蹤及研判工作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在這種情況下,應加強對新媒體的輿情監測和引導。
3、缺乏新形勢下的復合型人才
在新媒體環境下,宣傳人才既要善於采寫新聞稿件、策劃宣傳方案,能拍會攝,又要能運用新媒體等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了解公眾輿論動態,及時調整宣傳策略。從現狀看,國有企業大多設有品牌宣傳職能部門或宣傳崗位,具備運用新媒體的人力資源基礎,但由於基層企業日常工作量較大,絕大多數宣傳崗位人員身兼數職,且未經過新媒體方面的專門培訓,在運用新媒體技術拓寬新的宣傳途徑方面存在一定困難,使國有企業整體宣傳水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
四、國有企業宣傳工作的新媒體策略
面對世情、國情、社情的新變化,面對全媒體時代的信息競爭,國有企業宣傳工作者要勇於面對時代的挑戰,積極運用新媒體這個最有效、最直觀的平台,努力擴大宣傳范圍、深化宣傳效果,為提升國有企業品牌價值和社會影響力貢獻力量。人們常說「思路決定出路」,宣傳工作要勇於直面新媒體時代的新挑戰,積極去認識、熟悉新媒體,在「知媒」、「懂媒」、「用媒」上多下工夫。
「知媒」——只有正確認識新媒體的重要作用,才能拓寬思路,培養起將業務工作與新媒體傳播相結合的意識。這種意識並非與生俱來,因此,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加強宣傳人才培養,盡快掌握有關新媒體的知識,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新聞學、傳播學、信息學及與現代傳媒相關的高新知識的學習,全面提高業務能力與水平。也就是說,企業的宣傳工作人員,除了要會寫文字報道,會新聞攝影,還要有採集和製作視頻新聞的本領,成為新媒體時代企業宣傳工作的開路先鋒,並通過建立健全人才信息庫、頒發聘書、舉辦培訓、設立獎項等方式,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 「懂媒」——國有企業宣傳工作人員除了學習新媒體的相關知識,還應在工作實踐中進一步提升自身媒介素養,一是增強對新媒體的技術手段、主要特點、核心作用、傳播規律的認識;二是增強對新媒體時代輿論發展規律和總體趨勢的把握,知曉新媒體在引導輿論新格局中扮演的角色和藉助新媒體引導輿論的方式;三是要掌握新媒體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尤其是注重分析、研究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比如通過新媒體發布新聞就要注意避免呆板的套話,按照心理學的理論,語言契合是互動主體認定對方是否為「自己人」的重要標准,而企業若想要與新媒體平台上的公眾打成一片,便要主動從官樣文章中跳出來,學會用「網民」的風格說話。
「用媒」——在實際工作要敢於嘗試使用新媒體,將新媒體與工作和業務有效結合起來,通過新媒體與公眾形成良性互動。比如,開通專項活動微博賬號,邀請專家博主、主流新聞網站負責人出席活動,運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共同開展宣傳報道等,都是運用新媒體做好宣傳工作的途徑。
五、結語
在一個挑戰和機遇並存的環境下,國有企業宣傳工作只有樹立起正確的發展理念,積極接受時代發展趨勢,並積極採取措施融入到這一發展趨勢中來,最終構建符合時代潮流的宣傳模式,才能在新媒體時代取得更佳的成績,為企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2、新媒體行業比較有名的平台型公司有哪些?

v1、今日頭條媒體平台
網址:http://mp.toutiao.com/login/
2、 百度百家自媒體平台
網址:http://jia.baidu.com/
3、 一點咨詢自媒體平台
網址:http://mp.yidianzixun.com/
4、 搜狐新聞自媒體平台
網址:http://mp.sohu.com/main/home/index.action
5、網易媒體開發平台
網址:http://dy.163.com/wemedia/login.html
6、網易雲閱讀開放平台
網址:http://open.yue.163.com/
7、鳳凰自媒體
網址:http://zmt.ifeng.com/home/index/login.html
8、UC自媒體平台
網址:http://mp.uc.cn/register.html
二、優秀新媒體網站
9、A5站長
網址:http://www.admin5.com/
10、盧鬆鬆博客簡介:關注草根創業者和站長的媒體博客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lusongsong.com/tougao.html
11、思達派
網址:http://www.startup-partner.com/
12、簡書
網址:http://www.jianshu.com/
13、億歐網
網址:http://www.iyiou.com/
14、知乎
網址:https://www.hu.com/
三、國內10大新銳自媒體平台(有兩個缺失)
15、鈦媒體
簡介:是國內首家TMT公司人社群媒體,最有鈦度的一人一媒體平台
網址:http://www.tmtpost.com/
16、虎嗅網
網址:http://www.huxiu.com/user/login
17、砍柴網
網址:http://www.ikanchai.com/
18、速途網
網址:http://www.sootoo.com/
19、黑馬網
網址:http://www.iheima.com/
20、雷鋒網
網址:http://www.leiphone.com/contribute/index
21、獵雲網
網址: http://u.lieyunwang.com
22、鋅媒體-關注科技創新

3、國營企業微信公眾號運營如何做好營銷推廣

此文轉載至:柴瀟
多國營企業已經完全普及和實現了兩微一端政務新媒體搭建。而對於國營企業來講,國營企業微信公眾號運營不僅有助於樹立國營企業形象並擴大影響力,更有利於民眾了解政策、辦理業務,真正做到服務大眾的目標與宗旨。2017年以來,國營企業新媒體建設可以說是從兩微一端逐步邁向三微一端。那麼,國營企業微信公眾平台如何進行運營?
在采訪了目前國內專業從事國營企業微信公眾號的託管公司巨推傳媒,巨推傳媒是巨推公司旗下營銷品牌,專注於新媒體營銷、運營、推廣等業務,被中國電子商務協會評為中國電子商務百強品牌。究竟國營企業微信公眾號平台運營推廣如何做?在采訪巨推傳媒負責人時,他們對國營企業微信公眾號如何運營做了以下講解:
首先,做好國營企業微信公眾號平台對運營,必須先要找尋國營企業微信公眾號具體定位。
國營企業微信公眾號運營,首先應是進行公眾號規劃,把握好國營企業微信公眾號的定位。國營企業微信應是以傳遞街道辦事處信息、服務大眾為初衷和目標,定位人群根據地域、部門職能范圍等而定,但應是廣泛意義上的用戶群體。據專業對政務新媒體代運營機構巨推傳媒負責人介紹,尋找國營企業微信公眾號具體定位應從以下三個問題展開:
(一)國營企業微信公眾號目標
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使得微信成為社會交往互動中重要工具。國營企業微信公眾號是順應社會發展,提高街道辦事處與民眾互動的重要途徑。因此,國營企業微信公眾號應從服務民眾、樹立國營企業形象、加強社會輿論引導等方面出發考慮產品一系列設計。
(二)國營企業微信公眾號功能定位
國營企業部門所開設的街道辦事處微信公眾號平台的功能定位要明確:是發布信息為主還是以方便民眾辦事為主。若以方便民眾辦事為主則可開設服務號,增強服務效能;若以信息發布為主則可開設訂閱號,增強信息發布效率。
(三)提高國營企業微信公眾號識別度
在國營企業微信公眾號的定位過程中,管理者應注意要樹立起該微信公眾號在受眾中的辨識度,從定位上就要有所不同。挖掘國營企業內部信息,推送獨家微信。
其次,需要說明的就是用戶體驗的問題。據國營企業專業代運營機構巨推傳媒負責人介紹,用戶體驗是檢驗公眾號是否符合用戶需求的重要標准之一。國營企業微信公眾號運營要求管理者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思考用戶的閱讀方式與情境,模擬用戶使用「微服務」時的操作體驗。
國營企業微信提升用戶體驗有方方面面要求,但可以從以下五點入手:
第一,設置一個有人情味的「被添加回復」。現今不少國營企業公眾號的被添加回復都以「親~終於等到你」為開頭,這就使得受眾產生熟悉感。還要提示用戶如何進行微信操作。
第二,注重用戶的閱讀體驗。用戶閱讀微信推送信息多在移動終端上,因此推送信息應盡量控制在800字以內,並注意文章的分段,防止用戶閱讀疲勞。圖片要控制大小,減少用戶手機流量使用。
第三,推送頁面盡量簡潔並重點突出,減少不必要的頁面裝飾。第四,自定義菜單分類明確,方便用戶選擇。第五,運營者通過增加關鍵詞等技術手段,提高自動回復的智能化水平和反應速度,在缺少人工回復時,能盡量准確地滿足用戶需求。
最後,從目前的情況看,國內幾乎大大小小都政府單位都已經接受並實施了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作為對外發聲等窗口。

4、如何充分利用新媒體做好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勢下,必須以積極主動、開放包容的態度面對新媒體,趨利避害,化弊為利,充分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是唱響網上主旋律,用正面聲音佔領新媒體輿論陣地。任何宣傳思想陣地,正面的、主流的、科學的東西不去佔領,反面的、非主流的、偽科學的東西就會佔領。必須牢固樹立新媒體「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的陣地意識,充分發揮其覆蓋面廣、傳播迅捷、參與程度高等優勢,利用新媒體大力宣傳社會主流價值,在復雜的社會輿論中唱響社會主旋律,有效引領和整合社會輿論,用正面聲音佔領網上陣地。要藉助各種網路媒體平台,深入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民主精神的傳播,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教育,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團結進步的凝聚力。要認真研究新媒體傳播規律,在創新教育形式上多動腦筋,在強化引導效果上多下功夫。要推廣應用手機報、微博、QQ群等媒介快速傳遞「正面聲音」,把黨和政府制定的重大方針政策、關注民生和綠色低碳發展等重要信息,直接送到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口袋」里,讓國家繁榮、民族復興、和諧社會成為大家的主流思想和自覺行動。針對網路中一些不負責任、惡意造謠以及不健康、反動的言論,要迅速鑒別並加以查封和堵截。要採取法律和政策手段,健全完善網路管理制度,加強對網路信息傳播的監控,把不良信息堵在用戶終端之外,最大限度地凈化網路空間,營造良好的網路輿論環境。
二是暢通訴求表達渠道,搭建干群網上互動溝通交流平台。當前,社會上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越來越強烈。部分當事人藉助於網路平台,特別是微博平台進行「上訪」,期待引起上級領導、媒體以及社會大眾的關注。「上訪不如上網」。網路已成為當前群眾表達訴求和心聲的一個重要渠道。通過網路「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是了解民情、傾聽民意、化解民憂的「最短路徑」。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積極開展網上心田建設,通過在網上與受眾互動溝通交流和心理咨詢,解決思想認識和心理問題,使醞釀中的負面情緒及時得以疏導。同時,通過建立完善領導信箱、QQ群、開設微博等,暢通基層訴求表達渠道、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困難,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三是注重網路輿情分析研判,牢牢把握輿論引導主動權。網路輿情是公眾通過互聯網對現實社會中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政治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的總和。新媒體下,網路輿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眾的意見,已成為民意的「晴雨表」。在公共突發危機事件中,為避免網上魚龍混雜的言論引發社會不穩定,要及時佔領輿論的高地,掌握話語權,成為「意見領袖」,積極主動應對復雜多變的網路輿情。要把關注網路輿情當作一種工作常態來堅持,把引導網路輿情作為一種能力來鍛煉,前瞻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強網路輿情監控工作,准確把握網路輿情的存在空間,及時搜索發現影響社會大局穩定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注重輿情表象背後本質的分析研判,不斷提高網路輿情處置引導能力。對於網上搬弄是非、惡意炒作的內容,要採取有效措施消除根源,控制事態的發展。通過各種媒介及時發布真實信息,正確引導和弱化負面信息,使黨和政府的聲音始終占據輿論制高點。在開展熱點問題和敏感問題輿論引導時,要注意引導藝術,深入研究各類受眾群體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准確把握輿論引導的時機、節奏、力度。在新媒體時代,一個不能熟練掌握和運用網路與群眾打交道的領導幹部,不是稱職的領導幹部。黨員幹部必須要將懂網、上網、用網作為一項基本要求來落實,主動加強新媒體的業務學習,全面研究和掌握新媒體技術,學會運用網言網語和網路交流技巧,在良性互動交流中把握輿情的主動權。
四是堅持「網上做與網下做」相結合,著力增強工作的實效性。網上「灌水」之處、「拍磚」之語,盡管理解上會有偏差,但大多是民生關注所在。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善於在網上發現問題並及時交流引導,在網下集中力量加以解決,實現網上與網下結合,虛擬與現實結合,不斷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因為具體問題,特別是一些敏感、熱點、疑難和深層次問題,在網上是得不到徹底解決的,仍然離不開網下耐心細致的深入工作,進網路只是思想政治工作在網路領域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補充。通過在網上一段時間的瀏覽和關注,可以歸納總結出一些苗頭性、傾向性、普遍性的問題,在網下採取座談討論、專題宣講、解釋說明等「點對點」、「面對面」的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並對網上反映的實際問題積極給予答復解決,依靠解決實際問題來化解思想認識和心理上的疑惑。要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通過人際交流和心理咨詢開展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解決思想認識問題與解決心理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心理咨詢幫助解決思想問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視野。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和企業通過開通「網路民生直通車」,採取「實時問答、在線交流、線下服務」等方式,積極把握民生動向,針對環境污染、食品安全、貪污腐敗等問題,在網上及時解釋答復的同時,在網下積極協調給予妥善解決,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得到群眾的普遍認可和廣泛贊同。
總之,新形勢下,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順勢而為,因勢利導,不斷拓展思想政治工作陣地,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提高實效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5、談新媒體環境下國有企業如何做好新聞宣傳工作

?

6、如何利用新媒體推進企業文化建設

新媒體最主要的特徵就是信息傳播載體為數字網路,完全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並且傳輸速度快,覆蓋面極廣,一條信息或新聞很快就可以傳遍整個世界。
新媒體這種強大的動能突破了傳統媒介的被動接受方式,建立了受眾和受眾之間溝通互動的橋梁,網民通過論壇/BBS、博客、QQ群、微博等強大的信息傳播工具實時發表觀點看法,實現單對單,單對群,單對大眾的交流互動,一些受眾只要願意,還可以主動參與到信息的提供和傳播中來,通過發送手機簡訊、撰寫博客(微博)、發起網路群聊等,實現「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對任何人」進行大眾傳播。
正是由於上述新媒體傳播的優勢和強大動能, 新媒體的出現迅速 改變了社會的傳播環境, 進而對處於這一環境中的政治、 經濟、 文化、 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新媒體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影響:
新媒體對企業文化建設形成的挑戰新媒體時代的全面到來, 凸顯了新媒體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新媒體傳播的廣泛性是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考慮的第一個問 題。 關於企業的每一則消息與新聞的發布都會直接接受公眾赤裸的監 視。 據調查顯示, 有超過 60%的現代人通過互聯網來獲取新聞和了解 信息。
2、新媒體「雙向互動」的傳播形式增加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復 雜性。 我們知道新媒體能以互聯網和多媒體等多種技術手段來接收和 反饋員工心聲,在交流互動中勢必影響員工的價值判斷。一方面,企 業的方針、政策、舉措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到廣大企業員工中 去。但同時,許多失實信息、負面信息也會因新媒體而迅速地被企業 員工接觸到。由於「第一眼效應」使然,在「一手」錯誤信息的干擾 下,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旦「慢一拍、跟不上」 ,廣大企業員工就 容易「為傳言所困」「為謠言所擾」 、 。
3、新媒體具有極強鼓動性對企業文化建設形成挑戰。作為組 織力和滲透性強的現代傳媒, 新媒體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整個社會動員 起來,把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參與性調動起來,這在一些突發事件中更 能得到顯著體現。 由於信息來源的廣泛性, 信息既有積極健康的內容, 也有消極反動的內容。企業員工既可以在網上了解國內的信息,也可 以得到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各種信息。 一些西方國家就利用這點對我們 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從而容易造成企業員工理想蛻變、信仰滑坡。
4、新媒體對負面新聞的偏好對企業文化建設形成挑戰。受殘 酷的市場競爭及外部利益誘惑等因素影響, 新媒體在信息的選擇和傳 播上存在很大誤區,專注負面新聞,熱衷渲染炒作,罔顧社會責任, 各種低俗、庸俗、媚俗現象粉墨登場,給公眾造成不良道德感受和普 遍道德焦慮。 「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值得每一家企業深思。
二、利用新媒體優勢促進金融企業文化建設思想陣地,正確的不去佔領,錯誤的就可能佔領。時代在發展, 社會在進步,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堅持與時俱進,才能不斷完善,推動 企業的經營與管理。新媒體逐步成為企業員工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企業文化引導的前沿陣地。
1、利用新媒體 「雙向互動」 特性增強企業文化宣傳的力度與吸引力。
有效宣傳企業文化,增強宣傳效果,過濾消極、錯誤信息, 凸顯積極、正面信息一直是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者探索的重點。新媒體為此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與常規教育不同,新媒體具有良好的可視 性、互動性、包容性和便攜性,它主要是依賴可視媒體、電子讀物, 以數字化為載體,進行人機對話,互動交流。增強廉政教育效果必須 在堅持好常規教育的同時,充分利用新媒體這些特性,拓展具有新媒 體特色的教育手段。比如將企業文化宣傳片製作成 3GP 手機電影、 MP4 文件、網路流媒體、3D 動畫,將企業特色、發展歷程、取得成 果、 獲得的獎項製作成電子書及有聲讀物, 開辟企業文化論壇、 博客, 使企業文化聲色俱全、圖文並茂、暢所欲言,實現心與心的交流,避 免單純的說教,能夠有效增強企業文化建設的宣傳效果,使企業文化更易於被員工接受與領悟。 招商銀行建立的招銀 e 報網站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它充分利用了新媒體的優勢, 集企業高管動態、 市場信息、 員工博客、典型人物、服務之聲等欄目於一體,為招行員工提供了一個非常方便的交流平台, 同時該平台能讓招行員工了解招總行戰略措 施,了解同業、同行市場信息,有利於企業員工凝聚力的增強。
2、利用新媒體「廣泛性」特徵拓展企業文化宣傳陣地。
新媒體其中一個重要的特徵是信息的受眾與參與者的廣泛性。 新浪網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網民已超過 5 億。 龐大的新媒體用戶是企業文化宣傳的絕不可忽視的對象群, 企業完全可以利用這塊宣傳陣地讓更 多的社會大眾認可該企業的文化,並成為企業文化的宣傳者。人們可以透過企業網站、手機報、微博等載體,了解企業的各方面信息,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管理者一起充實、完善、豐富企 業文化,一起擦亮展示企業品牌和形象的窗口。 目前,企業使用較多的新媒體平台主要有企業門戶網站、企業手機報、企業微博、企業貼吧等,門戶網站是新媒體平台的基礎,也是連接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平台,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對於企業文化建設來說,要在利用好傳統媒體形 成的讀者群、閱讀氣氛和認知度的基礎上,搭建好網路平台,通過網 絡平台的集納和鏈接功能,對上共享傳統媒體的資源,對下延伸新媒 體功能, 開發手機媒體、 企業微博等, 使之成為吸引職工, 交流信息, 聽取民意,引導輿論的新途徑。
3、利用新媒體「鼓動性」特徵樹立企業良好社會形象。
當國門敞開,外部商品涌來,市場經濟法則高懸,優勝劣汰已成 鐵的定律之時,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商品競爭已突破單一層面的 局部競爭,而表現為企業文化,營銷策略,人才與技術力量,服務與質量保證,公益與社會責任等全方面展開的企業整體實力的競爭,並 歸結為企業形象的競爭。企業形象是企業精神的外溢,良好的形象是贏得社會信賴,擴大企業知名度的重要內容。良好的金融形象,可以 廣泛吸引所需人才,爭取更多客戶,不斷拓展業務,也可以激發員工 集體榮譽感和奮發向上之心。 新媒體具有極強「鼓動性」 ,新媒體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整個社會成員動員起來,把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參與性調動起來,特別是出現突發事件時。企業文化建設者可以在社會或者企業重大事項出現時,抓住機會,集中宣傳企業核心價值觀,擴大知名度,樹立正面的良好企 業文化形象。 如招商銀行2011 年 8 月在深圳第 26 屆大運會期間作為唯一大運會指定參與銀行的身份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集中輸出了該企 業核心價值理念,企業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極大增強了招行員工凝 聚力。
4、利用新媒體加大對企業正面典型人物、事件的宣傳引導,弱化新媒體「負面新聞偏好」 。 不可否認新媒體對「負面新聞」有極濃的興趣。新媒體強大的功能恰如一把雙刃劍,它在積極宣導企業的光輝形象之時,也撕扯著大 片的「負面新聞」 。正因為如此,作為企業文化建設者更應該重視優秀典型,榜樣的宣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盡管當前社會上的一些 消極觀念對人們的思想腐蝕較為嚴重, 但金融員工隊伍從總體來講還 是好的,其中不乏各種英雄、標兵、現金典型。事跡以及蘊含其中的閃光思想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也是激勵企業員工最有效地內容 和方式,因此,企業文化建設者應該善於發現和挖掘身邊的先進事跡和人物, 要及時加以總結, 利用各種新媒體將其進行報道並宣揚出去, 充分發揮典型的引導作用,服務於金融企業文化建設。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企業要快速發展,做大做強,就必須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靈魂。要充分認識、深入挖掘、科學運用新媒體對於企業文化的影響力、推動力,搭好新媒體的「舞台」 ,唱好文 化建設的「大戲」 。

與國有企業新媒體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