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對新媒體的設想

對新媒體的設想

發布時間:2020-12-03 14:40:32

1、新媒體中心審核部工作設想

這個首先要你們實施的范圍,如果是僅僅是學校的話。我覺得你可以開展一些媒體的活動,如一些「全民媒體大賽」一個班一個班的去宣傳,然後准備幾個獎狀就行。在推銷自己的活動同時一定要態度端正。 希望滿意。還有什麼問題繼續問吧。

2、大學新媒體面試工作設想

只要保持良好心態,所構思的內容符合有所創新但不脫離實際就好。

3、面試學校新媒體中心技術部,要交一份工作設想,怎麼寫?

emmm我就是做新媒體的 昨天剛給我的幹事開完會要交工作設想 你怕不是我學校的吧

4、新媒體運營日常工作是怎樣的?

新媒體運營涉及的工作主要包括了三個目的拉新、留存、促活。新媒體運營,是相對傳統媒體而言的,運營的渠道是在新媒體上,像微信公眾號、微博、知乎等渠道,讓內容通過這些渠道傳播出去。

剛工作時,做過一段時間的微信運營,也屬於新媒體運營,具體說一下當時每天的工作。

5、學校新媒體中心技術部面試,要求寫工作設想

emmm我就是做新媒體的
昨天剛給我的幹事開完會要交工作設想
你怕不是我學校的吧

6、後真相現象的成因

後真相現象時代成因淺析
新媒體時代受眾視域中後真相現象是相比於客觀事實,情緒和個人信仰更能影響輿論的特殊現象,「後真相」時代便是這一現象成為普遍的時代,對於「後真相」時代的成因,從受眾角度講主要有四點:觀展/表演範式下修辭勸服常態化讓謊言的成為藝術,整飾而不是真相成為表演的主要道具;草根失望後的犬儒解讀讓服務自我成為選擇性接觸的動機;震驚過度後的潛意識抑製成為訊息泥沙俱下中的自我保護;最後全球化浪潮中的民粹主義對抗讓挑釁精英政府成為自我建構的重要手段。
後真相時代的成因
近年來國際政治事件中最引人矚目的事件之一莫屬英國脫歐的公投和特朗普的逆勢當選,這兩個黑天鵝事件使「後真相」一詞的全球使用率飆升了2 000%①,2016年9月《經濟學人》的《謊言的藝術》以及隨後《紐約時報》網站的《後真相政治的時代》徑直呼告後真相時代的來臨,《牛津詞典》更是將「後真相」精選為2016年度的熱詞之一。對於「後真相」時代的成因,學界的研究或立足全球經濟視野,或回歸人的主觀能動性,或從社會共識崩塌的危機中、媒介發展對人的交往方式影響中尋找「後真相」時代的成因,筆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選取「受眾」的角度,認為「後真相」時代的成因包括:觀展/表演範式下修辭勸服常態化、草根失望後的犬儒解讀、震驚過度後的潛意識抑制、全球化浪潮中的民粹主義對抗。

1 「後真相」時代的定義

「後真相」時代一詞是美國暢銷書作家拉夫爾·凱斯最早提出的,凱斯發現美國政治環境越來越傾向於通過網路輿論操控或影響民意。1992年塞爾維亞裔美國劇作家史蒂夫·特西希在美國《國家》雜志中也用「後真相」一詞描述海灣戰爭,他寫道「作為自由人,我們自願生活在一個後真相的世界中」[1],可是那時後真相現象還沒有引起廣泛的關注,直到英國脫歐後人們才在反思中意識到「後真相」的時代癥候已經蔚然成風,諸如「教皇背書支持特朗普」「奧巴馬說非法移民可以投票」「希拉里將被定罪」之類的假新聞不脛而走的時候,「後真相」時代的到來不證自立。

與對新媒體的設想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