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mrp體現了物流信息流

mrp體現了物流信息流

發布時間:2020-12-03 01:23:20

1、求企業資源計劃方面的文獻

企業資源計劃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在MRP II 的基礎上,通過反饋的物流和反饋的信息流、資金流,把客戶需要和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供應商的資源整合在一起,體現完全按用戶需要進行經營管理的一種全新的管理方法。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尤其是計算機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統一的世界市場正在形成,MRPⅡ管理系統經過擴充與進一步完善而發展為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美國Garter Group Inc.咨詢公司最早提出了ERP的概念。與MRPⅡ相比,ERP更加面向全球市場,功能更為強大,所管理的企業資源更多,支持混合式生產方式、管理覆蓋面更寬。ERP是站在全球市場環境下,從企業全局角度對經營與生產進行計劃的方式;是製造企業的綜合的集成經營系統。ERP管理系統的擴充點與主要特點如下:

(1) ERP更加面向市場、面向經營、面向銷售,能夠對市場快速響應;它將供應鏈管理功能包含了進來,強調了供應商、製造商與分銷商間的新的夥伴關系;並且支持企業後勤管理。

(2) ERP更強調企業流程與工作流,通過工作流實現企業的人員、財務、製造與分銷間的集成,支持企業過程重組。

(3) ERP納入了產品數據管理PDM功能,增加了對設計數據與過程的管理,並進一步加強了生產管理系統與CAD、CAM系統的集成。

(4) ERP更多地強調財務,具有較完善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這使價值管理概念得以實施,資金流與物流、信息流更加有機地結合。

(5) ERP較多地考慮人的因素作為資源在生產經營規劃中的作用,也考慮了人的培訓成本等。

(6) 在生產製造計劃中,ERP支持MRP與JIT混合管理模式,也支持多種生產方式(離散製造、連續流程製造等)的管理模式。

(7) ERP採用了最新的計算機技術,如客戶/伺服器分布式結構、面向對象技術、基於WEB技術的電子數據交換EDI、多資料庫集成、數據倉庫、圖形用戶界面、第四代語言及輔助工具等等。

一般而言,除了MRPⅡ的主要功能外,ERP系統還包括以下主要功能:供應鏈管理、銷售與市場、分銷、客戶服務、財務管理、製造管理、庫存管理、工廠與設備維護、人力資源、報表、製造執行系統 (Manufacturing Executive System,MES)、工作流服務和企業信息系統等方面。此外,還包括金融投資管理、質量管理、運輸管理、項目管理、法規與標准和過程式控制制等補充功能。

ERP是信息時代的現代企業向國際化發展的更高層管理模式,它能更好地支持企業各方面的集成,並將給企業帶來更廣泛、更長遠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2、供應鏈管理中常用的名詞解釋?

整理了一些,還要不斷補充!

英文詞彙

中文翻譯詞彙

AS/RS Automatic Storage Retrieval System 自動存取倉儲系統
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 計算機輔助設計
CMI co-management inventory 共同管理庫存
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客戶關系管理
DRP distribution requirement planning 配送需求計劃
ECR 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 有效客戶反應
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電子數據交換
EOQ economic order quantity 經濟批量訂購
EPC electronic proct code 電子產品代碼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業資源計劃
EVA economic value added 經濟附加值
。。。。。。。
簡寫 英文詞彙 中文翻譯詞彙
AS/RS Automatic Storage Retrieval System 自動存取倉儲系統
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 計算機輔助設計
CMI co-management inventory 共同管理庫存
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客戶關系管理
DRP distribution requirement planning 配送需求計劃
ECR 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 有效客戶反應
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電子數據交換
EOQ economic order quantity 經濟批量訂購
EPC electronic proct code 電子產品代碼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業資源計劃
EVA economic value added 經濟附加值
FMS flexible manufaturing system 柔性製造系統
GIS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ytem 地理信息系統
GPS global positional system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s organization 國際標准組織
JIT just in time 及時、准時
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關鍵績效指標
MRP 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 物料需求計劃
MRPⅡ manafaturing resourse planing 製造資源計劃
ROI return on investment 投資回報
SC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應鏈管理
SCOR 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供應鏈運作參考
VMI vendor management inventory 供應商管理庫存
QR quick response 快速反應
WMS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倉庫管理系統
TMS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運輸管理系統
AGV automatic guided vehicle 自動導向小車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y 射頻識別

3、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ERP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 是企業各種資源管理的集成系統

除傳統的MRP II功能外,ERP的管理功能大大增強,集成了企業的其它管理功能,如:

市場信息管理;

質量管理;

分銷資源管理;

設備管理;

運輸管理;

項目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數據採集和過程式控制制介面;

決策控制等。

使得ERP真正成為企業各種資源管理的集成系統。

2、 融合其它先進管理思想和方法

MRPII與JIT的結合

MRP II是計劃主導型的生產管理方法,是「推」式方法。復雜的生產活動被分解成若干階段和環節,按預定的計劃安排人、財、物等資源,有步驟地進行供、產、銷等各項活動。後續階段或環節的活動,基本上是由先行階段或環節的活動結果來推動的。

准時制生產(Just in Time,JIT)是日本興起的生產管理方法。這是一種現場控制主導型的「拉」式生產管理方法,生產過程中前一工序的活動是按後續工序的現場需求來確定的。

MRP II強調計劃推動,JIT強調需求牽引。一個重視計劃,一個重視控制。然而計劃和控制均是生產管理的重要職能,所以應把二者結合起來。

ERP還融合了:

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優化生產技術(Optimized Proction Technology, OPT)等先進管理思想和方法。

3、 供應鏈的管理

供應鏈的概念

生產過程四環節:供、產、銷、市場。各環節之間都存在對生產資源的「需方」和「供方」,形成首尾相連的長鏈。每個企業都在供應鏈上,通過生產過程四環節中的市場與其他企業相連。

從拓撲結構來看,供應鏈是一個網路,即自主或半自主的企業實體構成的網路,這些企業實體共同負責一類或多類產品相關的采購、生產並最終將產品送達顧客等各項活動。

從運行機制來看,供應鏈是一個過程,即根據顧客訂單,通過原材料供應、存儲、產品生產、產品送達顧客的一個物品的移動過程。

供應鏈的特點

供應鏈中存在著三個流:物流、資金流以及信息流。其中物流從上游向下游流動,資金流從下游向上游流動,而信息流的流動則是雙向的。這三種流貫穿了企業的全部活動。供應鏈既存在於製造行業,也存在於服務性行業。供應鏈中的實體包括供應商、工廠、倉庫、分銷中心和零售商,其產品也可以是某種服務。供應鏈有時也稱為「需求鏈」或「價值鏈」,是實現最終顧客價值的綜合過程。

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對由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到顧客所構成網路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進行管理。計劃和協調與上述三種流相關的所有活動,使其成為一個無縫的過程。供應鏈中的活動包括:訂單處理、原材料或在製品存儲、生產計劃、作業排序、貨物運輸、產品庫存、顧客服務。有效的供應鏈管理是指:在不降低質量、不降低顧客滿意度而使成本不斷下降的前提下盡快協調各環節的活動。

4、 基於工作流

工作流的概念

工作流(workflow)是為提高工作效率而提出的概念。目前一種工作流的定義為:業務流程的全部或部分自動化。在此過程中,文檔、信息或任務按照一定的過程規則流轉,實現組織成員間的協調工作以達到業務整體目標,這樣的業務流程稱為工作流。與工作流有關的基本概念:

(1) 業務流程:

在功能確定的組織結構中,能夠實現業務目標和策略的相互連接的過程和活動集。

業務流程通常可以從兩個邏輯層次來分析其構成,即任務邏輯與組織邏輯。前者體現的是任務的處理流程,即在什麼時間點應該做什麼和如何去做;後者則體現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與關系。這兩個邏輯層通過組織策略集成在一起,這種策略機制即"誰必須執行哪項工作",它屏蔽了行為活動的具體實現,使流程的改變可以獨立於個體工作行為的改變,從而增強了業務流程重組的分布性、靈活性與虛擬化程度。

(2) 過程:

為業務流程的形式化描述,用來支持系統建模和運行過程的自動化。過程可以分解為一系列子過程和活動,其定義主要包括描述過程起始、中、終止的活動關系網路,和一些關於個體行為的信息,如組織成員、與IT相關的應用和數據等等。

(3)活動:

任何一個業務流程都可以分解到最基本的行為步驟,稱「活動」。它代表了為完成流程的最終目標而執行的獨立的、最小的任務。活動是過程執行中可被調度的最小工作單元,要求有人或機器的參與。

工作流管理支持業務流程及信息過程重組的技術包括:

(1)業務流程建模及工作流描述:需要有工作流模型及方法對工作流進行描述,並獲取業務流程,工作流描述是流程的抽象,其抽象層次高低取決於工作流描述的目的。

(2)業務流程重組:需要有優化流程的方法。流程優化策略依賴於重組的目標,工作流程高層次的描述為重組提供了推理的便利。

(3)工作流執行和自動控制:需要有技術、方法來執行和控制工作流定義中所描述的任務。

面對日趨激烈的商業競爭環境,需要更加綜合化、集成化的戰略解決方案,工作流管理技術應運而生。但它與管理思想和管理業務的轉變密切相關,國外有些公司因未注意到這一點而實施的業務流程終於失敗的案例可引為借鑒。

5、 動態企業模型(DEM)、支持企業業務流程重組

動態企業模型DEM或動態ERP 系統對現有的MRPII言卻是一次變革,要實現動態化需要觸動現有系統的整個框架。

MRPII和現在有的ERP,其全部功能一般被劃分為一、二十個子系統,在此基礎上組織或集成為整個系統。由於這樣的系統是由粒度較大的子系統集成的,這就限制了其靈活性、動態性只能在粒度較大的子系統水平上。但企業的業務流程是由企業中不同角色的一系列活動所組成的。動態企業模型要實現業務流程重組(再造)就要求在活動這個功能層次上進行重組,這顯然要求的是一種小粒度的功能劃分。正是這種功能劃分粒度大小的矛盾使得現有系統的體系結構成為實現動態化的障礙。

很多現代企業為了適應市場組織結構和技術的不斷變化,被迫重新評估和調整其業務處理結構,即所謂的業務流重組(再造)。這種流程重組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而顯得日益重要。

對現在有的ERP和MRPII而言,每進行一次業務流程重組均要重新修改原程序,實現模式重組的周期長,速度慢,導致實際上的不可行。由此導致動態企業模型DEM概念的提出。

DEM試圖把企業業務處理過程和企業管理應用軟體集成起來。

DEM的功能范圍相當廣泛,其核心在於對業務流程重組的支持。

DEM是業務流程驅動的,它面向流程,建立在優化業務活動的基礎上,具有適應業務改變而相應改變業務模型的能力。

動態ERP系統或DEM宜用分布式對象技術進行分析、設計、和實現。實現基於分布式對象技術的動態ERP系統,主要任務為:

(1)系統分解:對傳統MRPII/ERP的各模塊進行分析,將每一部分分解為一些基本的活動任務,稱之為MRPII功能單元;

(2)按分布式對象技術標准<CORBA、DCOM等>將上述功能單元封裝或設計成標准對象;

(3)定義業務流程和角色;

(4)建立業務功能模型、業務流程模型、業務組織模型、ERP配置模型;

(5)建立工作流程管理和控制機制;

(6)利用分布式對象技術建立分布式計算環境,主要是建立分布式管理機制。

6、 引入計算機及相關領域的最新技術

基於Intranet;

採用多層Client/Server結構;

支持分布式數據處理;

採用開放式資料庫介面;

能夠跨平台運行;

高度模塊化、具有可擴展的業務框架;

高度模塊化可以實現對系統的自由剪裁和重新配置,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配置。

可擴展的業務框架可以適應管理思想的發展、用戶需求的變化與多樣性,並使軟體的維護、擴展和二次開發更加容易。

具有個性化用戶界面和個性化設計;

支持智能化的信息處理功能;

具有商業智能功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BI)。

支持支持電子商務;

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與其它系統介面,實現企業更大范圍內的信息集成

4、SAP和ERP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ERP企業資源計劃是由Gartner集團在1990年提出。

SAP是「系統應用和產品」的縮寫,專是SAP公司的產品,企業管屬理解決方案軟體的名稱。

2、主要功能不同

SAP的主要功能有商業智能、客戶關系管理、企業信息管理、企業績效管理、企業資源規劃、管理和合規、人力資本管理、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和資產管理、供應鏈管理、可持續性、製造和移動性。

ERP主要功能為供應鏈管理(SCM)、銷售和市場營銷、配送、客戶服務、財務管理、製造管理、庫存管理、工廠和設備維護、人力資源、會計報表和報告、製造執行系統(製造執行系統,MES)、工作流服務和企業信息系統等。

3、常用模塊不同

常用的ERP模塊主要包括總賬模塊、應收模塊、應付模塊、現金管理模塊、財務規劃、財務分析、財務決策等。

SAP常用模塊主要包括ABAP、財務管理、人力資源類型、采購、銷售。

5、金蝶系統跟ERP系統有什麼區別?

這個要細說就多了,大體來講的話如下。
一、概念
所謂金蝶系統和ERP系統分別指依託於金蝶軟體的ERP體系,ERP系統則指的是使用了某個特定ERP軟體的管理系統。這里的『系統『可不要和WIN8 WIN7這些操作系統混淆了。

二、區別(概括)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ERP軟體和金蝶財務軟體的區別,細分又可以分為ERP與進銷存軟體的區別以及ERP與財務軟體的區別。
1、ERP軟體與進銷存軟體

ERP理念最早是西方企業管理者和管理學家在庫存管理的實踐中不斷探索中研究出的一種企業管理方法和思想,通過和現代計算技術的結合,最終形成了現代
的ERP理念.它經過了五個時期;40年代的訂貨點法、60年代的物料需求計劃、70年代的閉環MRP、80年代的製造資源計劃MRP II和現代的
ERP.所以庫存管理是ERP軟體對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一般的進銷存軟體就是針對企業的庫存管理開發的.但是ERP軟體之所以稱作企業資源計劃就
表明它在企業管理上能夠管理更加廣泛的企業可控資源,比如人、財、生產控制、采購計劃、客戶信息等等.它們之間除了企業管理的范圍不同之外,僅在企業物流
管理上也有很大的區別;

①控制庫存的方法不同

進銷存軟體控制庫存的方法就是通過在計算機上建立一個資料庫,利用計算機的海量存儲特點和人工的及時登錄信息,將庫存數據詳細的記錄下來,並且可以進
行方便的查詢和統計,有的進銷存軟體也可以定義對庫存進行等級分類,預設庫存的底限和高限.基本上進銷存軟體控制庫存的辦法還停留在最原始的預設訂貨點
上,同時還需要許多的人工干預,本質上是一種人工管理的電腦化,人為因素較重,主要還必須依靠人的控制,難以避免許多人為因素的干擾;並且訂貨點法本身就
難以解決現代生產批量大,品種多,變化多的情況,事實上也沒有充分的利用計算機和網路資源,是一種計算資源的浪費;而且,進銷存軟體沒有考慮對於庫存影響
最大的生產因素,不能生成合理的采購計劃,所以也難以達到良好的降低庫存,壓縮生產成本的目的.

ERP軟體則通過系統集成,將企業的銷產供聯系起來,實時的採集生產信息、訂單信息,通過產品結構分解和一些特殊的演算法,綜合考慮每一種物料的需求情況,產生采購計劃,最終達到庫存既不短缺也不積壓的目的.

②物流管理的精細化程度不同
使用進銷存軟體能夠大概的了解到企業某些原材料采購數量,庫存數量,以及銷售數量還有他們各自的資金佔用情況,但是了解不到企業比較關心的每種產品的
成本構成等信息.而ERP軟體能夠通過產品結構來了解到每一種產品的由哪些零件或者原材料構成,他們各自的庫存情況如何,成本多少;也可以了解到一個零件
或者原材料它可以用於那些產品.更重要的是企業可以通過成本卷積來對一個新產品進行模擬報價,如果報價不符合市場需求,還能夠了解到如何調整產品結構才能
降低價格,使企業有能力真正按照市場需求來進行產品設計和調整生產.

③所能達到的經濟效益不同
如上所述,企業使用進銷存軟體能夠實現管理的電腦化,減輕管理的勞動負擔,更加清楚的掌握庫存情況,從而採取相應的辦法來降低庫存,但是使用了進銷存
軟體到底能夠將庫存水平降低到什麼程度,產生多少經濟效益,還要看企業自己的管理;而ERP軟體實際上為企業引入了一種在手工條件下不可能實現的管理方
法,能夠有效的降低企業的庫存水平,提高企業的資金周轉率和市場競爭能力.

2、ERP軟體與財務管理軟體
在整個ERP理論體系中MRP(物料資源計劃)就已經能夠解決企業物流管理的問題,但是為了說明企業的經營效益,人們就又將管理會計的理論方法引入
ERP軟體中來,從而使ERP軟體有了財務管理的功能.但是ERP軟體的財務管理和一般的財務管理軟體也存在著許多不同之處.

首先,兩種軟體的管理模式不同.眾所周知,財務管理強調的是事後核算,實際發生原則是財務管理的首要原則,也就是說,它對於企業經營現狀的反映具有滯
後性,只能在一切都已經成為事實以後在採取補救措施來調整,這是產生財務信息流、資金流和企業生產經營中的物流產生脫節的重要原因.而ERP思想強調的是
事前計劃和及時調整,能夠實現企業的三流合一,就是物流流到哪裡,資金流就核算到哪裡,信息流就反映到哪裡,使企業能夠根據市場情況及時反應.

其次,兩種軟體的管理核心不同,財務軟體管理的核心就是企業的財務狀況,而ERP軟體管理的范圍更加廣泛,而且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高企業整理競爭能力為目的.

兩種軟體能夠實現的功能也不同,衡量企業經營效益首先要計算產品成本,ERP軟體產品在核算產品成本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成本的實際發生過程,要
以ERP系統的產品結構為基礎,從最底層采購件的材料費開始,逐層向上將每一件物料的材料費、人工費和製造費(間接成本)累積,得出每一層零部件直至最終
產品的成本.再進一步結合市場營銷,分析各類產品的獲利性.ERP把傳統的帳務處理同發生帳務的事務結合起來,不僅說明帳務的資金現狀,而且追溯資金的來
龍去脈--例如將體現債務債權關系的應付帳、應收帳同采購業務和銷售業務集成起來、同供應商或客戶的業績或信譽集成起來、同銷售和生產計劃集成起來等,按
照物料位置、數量或價值變化,使與生產相關的財務信息直接由生產活動生成.在定義事務處理相關的會計科目之間,按設定的借貸關系,自動轉帳登錄,保證了"
資金流(財務帳)"同"物流(實物帳)"的同步和一致,改變了資金信息滯後於物料信息的狀況,便於實時做出決策.而財務軟體由於沒有同生產管理集成,所以
難以像ERP軟體這樣方便快捷的核算產品成本,在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也是如此.

上述參考資料:http://www.dongjiusoft.com/news_info.php?id=442(ERP與進銷存軟體、財務軟體的區別)

如果進一步的談談關於ERP與金蝶(財務軟體),那麼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對二者做到區分:

1.從范圍上來看:財務軟體是ERP的一部分。ERP軟體一般按照模塊可以分成:財務管理、銷售管理、後勤管理(采購管理、售後服務管理和庫存管理)、生產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等。因此ERP涵蓋的范圍永遠比財務軟體來的廣,它對企業的整個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使企業的資源能夠最大化的得以利用。

2.從工作的機理上來看:財務軟體因為只是單純的針對公司業務進行財務核算和管理,因此財務核算前提是:對各項業務單據編制憑證手工輸入系統,系統再進行匯總和分析。

3.從功能上來看:目前國內財務軟體通過前面的三個發展階段應該說已經非常成熟,從表面上已經能夠滿足企業的財務核算要求。

三、總結

關於金蝶財務軟體,一般是指金蝶的KIS系列的迷你版,標准版等版本的金蝶軟體.

其實金蝶軟體現在主要包括三大系列,高端為EAS,中端為K/3系列(WISE,CLOUD),低端為KIS系列.EAS和K/3都可以稱為ERP軟體,如果說EAS或者K/3財務軟體也是指它們中的財務模塊.當然也是可以單獨購買和使用這個財務模塊.

最後,關於ERP軟體與金蝶軟體,由上述介紹,大家應該明白了,兩者之間的關系為:金蝶軟體能夠符合ERP軟體的所有要求,只是需要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金蝶軟體的不同系列產品以及對應的需求模塊,而金蝶軟體中的金蝶財務軟體系列,可以恰當的滿足ERP軟體財務管理模塊的應用需求.

參考資料:http://www.dongjiusoft.com/news_info.php?id=442

與mrp體現了物流信息流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