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藝術與電影的關系

新媒體藝術與電影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0-12-02 23:58:39

1、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和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專業就業前景那個好?

視覺傳達專業是近兩年來新發展起來的一門設計專業,是通過視覺媒介表現並傳達給觀眾的設計。體現著設計的時代特徵圖形設計和豐富的內涵,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素質的從事包裝、廣告、平面設計的應用型人。

視覺傳達專業分析

從專業來分析:主要包括標志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店內外環境設計、企業形象設計等方面,由於這些設計都是通過視覺形象傳達給消費者的,因此稱為"視覺傳達設計",它起著溝通企業--商品--消費者橋梁的作用。

視覺傳達設計主要以文字、圖形、色彩為基本要素的藝術創作,且主要核心課程與實踐環節有:繪畫基礎、圖案基礎、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專業水粉技法、國畫基礎、標志設計、包裝裝潢設計、包裝造型設計 、容器造型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廣告招貼設計、展示設計、廣告設計、電腦平面動畫設計、繪畫技法表達能力訓練、電腦設計應用、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參觀實習等。

視覺傳達就業前景

從就業層面來說,目前視覺傳達的就業市場相對還有較大空缺,但平面廣告,戶外廣告,刊物設計,海報設計等都是可以就業的方向。比如:新聞出版、彩色印刷、平面廣告、戶外廣告、企業CIS策劃設計、海報設計、招貼設計、刊物設計、產品包裝設計、商業手繪、網站形象設計、網頁製作、Flash、動畫設計、商業攝影、家裝設計、效果圖設計、展覽、展示設計、園林設計、建築設計、景觀設計、三維動畫設計、影視製作、欄目包裝、企業形象宣傳片、產品專題片、會議禮儀拍攝、影視編輯、語音編輯、MTV製作、電視片頭製作等領域。

對於視覺傳達專業的人來說,他們的主要工作有七大領域:字體設計、標志設計、插圖設計、編排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展示設計。

視覺傳達專業選校推薦

美國篇

芝加哥是一個多樣化的城市,在身處這樣一個聚集了來自全世界的藝術家、設計師、作家及思想家的城市學習,不但能增廣見聞、豐富知識,還能時不時的感受到現實與靈感的碰撞。芝加哥藝術學院,是美國聲望及評價最高的藝術學院之一,在國際上享有榮譽及尊重。那麼芝加哥藝術學院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呢,趨向於綜合性視覺表現,添加了多媒體視覺藝術和動態影像製作等課程。

通過視覺、語言的方式,教育市場、傳達信息、愉悅讀者,同時令受眾增加參與感。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傳達設計專業鼓勵同學們對不同的媒介進行嘗試,從而找到最為行之有效的傳達功能,在人、產品、環境這個復雜的交互網路中,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英國篇

倫敦傳媒學院的平面傳媒設計專業注重培養每個學生的獨特興趣愛好,以設計技巧、知識和鑒賞能力為基礎,進行平面設計,排版印刷或者相關領域的研究。學生的作品應該以概念出發,結合設計研究以及它對設計過程產生的影響。本專業鼓勵學生對既有的設計方法和概念提出挑戰,研究新方法。

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平面傳達設計專業主要研究視覺傳達,通過項目工作、教程、研討會或者講座等形式調研結構和方法,與有專業人員組成的團隊以來研究這些問題並得出答案或者好的作品。通過這一課程,學生的調研問題將會驅動並塑造更深層次學科和實踐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從而決定學生的職業方向和願景。

2、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學影視鑒賞好還是攝影常識與藝術好?

看你以後就業往哪方面走。如果往電視類就學影視鑒賞,如果要往技術類就往攝影常識與藝術。

3、新媒體藝術為什麼產生於現代主義的技術關懷傳統?

如果從以錄像藝術為個案看新媒體的發生語境和演進規律來看,新媒體藝術產生於現代主義的技術關懷傳統。因為它對技術歷來抱以兩難的態度:一方面,現代主義自身就是產生自對19世紀末大量的科學發現和激烈的技術進步的感性反應,對於新技術新世界的烏托邦的熱情,在這種興奮下產生了未來主義、構成主義和立體派的技術崇拜美術;另一方面則是對於機器的恐懼,寧願跟隨高更的步伐回到未被機器污染的原始樂園,這種怨恨之下產生了「達達」和超現實主義的夢魘,直至20世紀50年代,最新的機器——電視機進入了家庭。電視機作為日常家庭用品被普及使用,傳統的居家陳設與電視機和平共處,相安無事。

針對現代主義運動對電視機這一技卡革命的產品而引起的心態變化和反應,並參照整個現代主義運動,藝術批評家邱志傑在其《盤點現代主義》一文中將現代主義運動整理為四條思路的平行與交叉的實踐:烏托邦與反烏托邦,塵世發現,語言反思與時間性的體驗。進而,他還指出:「新媒體藝術無疑應處於時間經驗之發掘與正反烏托邦思想這兩條思路的交匯點上。它一方面秉承了早期現代主義熱烈擁抱技術,與技術進步保持對話的樂觀精神,另一方面也保持了對技術進步持續質疑的批判精神。在這種質疑中,麥克魯漢所描述的全面媒體化了的地球村並不是一個美麗的新世界,而是一座現代化的『電子監獄』。」電影本身早已是一個騙局,騙人在幽暗的影院里失去自我,情節和角色的情緒奪去觀眾的自我意識,他們被催眠,身體變得僵硬麻木。電視則比電影更無孔不入地滲入了家庭,電視真正結束了舊時代而開始了活動電子形象的廣播時代。

4、新媒體藝術的發展

<

5、新媒體藝術的特點

新媒體藝術的先驅羅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說:新媒體藝術最鮮明的特質為連結性與互動性。了解新媒體藝術創作需要經過五個階段:連結、融入、互動、轉化、出現。首先必須連結,並全身融入其中(而非僅僅在遠距離觀看),與系統和他人產生互動,這將導致作品與意識轉化,最後出現全新的影像、關系、思維與經驗。人們一般說的新媒體藝術,主要是指電路傳輸和結合計算機的創作。然而,這個以硅晶與電子為基礎的媒體,正與生物學系統,以及源自於分子科學與基因學的概念相融合。最新穎的新媒體藝術將是「乾性」硅晶計算機科學和「濕性」生物學的結合。這種剛剛崛起的新媒體藝術被羅伊·阿斯科特稱之為「濕媒體」(MOIST MEDIA)。
新媒體藝術的表現形式很多,但它們的共通點只有一個,那就是——使用者經由和作品之間的直接互動,參與改變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義。他們以不同的方式來引發作品的轉化——觸摸、空間移動、發聲等。不論與作品之間的介面為鍵盤、滑鼠、燈光或聲音感應器、抑或其它更復雜精密、甚至是看不見的「板機」,欣賞者與作品之間的關系主要還是互動。連結性乃是超越時空的藩籬,將全球各地的人連系在一起。在這些網路空間中,使用者可以隨時扮演各種不同的身份,搜尋遠方的資料庫、信息檔案、了解異國文化、產生新的社群。 從新媒體藝術在歐美的發展,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種藝術形式的產生,一開始就與商業利益緊密地掛在一起。所以,它更多的不是展示藝術,而是展示新技術產品,參觀這種新媒體藝術展,給人的感覺更象是參觀商品展銷會。
這些問題令人感到迷惘和困惑。專家們很少談及藝術家的藝術創造,更多的是談新媒體的技術應用和掌握問題,以及新媒體藝術的市場問題。這就給人們一種錯覺,新媒體藝術,最重要的不是藝術上的創造,而是如何引導藝術應用新技術佔領市場。當然,這也許與新媒體藝術一誕生就與商業化結下不解之緣有關。

與新媒體藝術與電影的關系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