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形式與發展趨勢

新媒體形式與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20-12-02 02:24:30

1、什麼是新媒體?新媒體都包括哪些?

新媒體按照其字面意思是一種嶄新的媒體方式,新媒體作為一項技術相較於傳統意義上的單向傳播方式,新媒體更具有多向傳播性。

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

新媒體也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

新媒體是一種社會環境,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縮影。

2、新媒體是什麼,包括哪些方面?

新媒體工作其本質上還是媒體,而傳播的媒介主要還是以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為主。就是指利用微信、微博和貼吧等新興的媒體平台進行品牌推廣和產品營銷。通過策劃出與品牌相關的優質、高度傳播性的內容,以及線上活動,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地推送消息,提高客戶的參與度,提高品牌、產品的知名度,從而達到相應營銷目的。
新媒體運營工作主要包括:
1、負責移動互聯網自媒體平台(微信、微博、手機終端為主)的日常運營及推廣工作;
2、負責能夠獨立運營微信公眾號,為粉絲策劃與提供優質、有高度傳播性的內容;
3、負責策劃並執行微信營銷線日常活動及跟蹤維護,根據項目發送各種微信內容;
4、負責增加粉絲數,提高關注度和粉絲的活躍度,並及時與粉絲互動;
5、挖掘和分析網友使用習慣、情感及體驗感受,及時掌握新聞熱點,有效完成專題策劃活動;
6、緊跟微信發展趨勢,廣泛關注標桿性公眾號,積極探索微信運營模式;
7、充分了解用戶需求,收集用戶反饋,分析用戶行為及需求。

3、新媒體的形式對傳統媒體的影響有哪些

相較於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具有更快捷方便,給人更好的感官享受,更符合人們對現代化生活的要求的特點,但隨著各自的改革發展,現在是割據一方,各有所長。
拿電視劇的播放形式來說,在傳統媒體代表-電視機上播放的,需要不斷收看廣告,等待更新時間較長,廣告質量較差,廣告播放費用成本較高,給觀眾的選擇比較單一。但在新媒PPS等互聯網上播放時,觀眾可隨時選擇自己喜歡的電視,播放畫面進來也出現高清選擇,廣告時間較短,廣告內容,畫面質量較高,廣告播放成本投入較小。但是就音效和畫面質感以及播放的流暢性來說,電視播放媒體還是比較占優勢,互聯網播放媒體就受到網路連接,網路信號不穩定造成的播放不夠流暢,甚至不能播放的尷尬情況,同時網路的使用也涉及更多信息安全方面的隱患。
互聯網環境復雜,給人多種選擇和方便快捷的同時也潛在很大的使用風險,隨時可能遭受病毒等惡意程序的影響,給觀眾帶來損失。同時,因為互聯網的寄託形式-計算機或智能手機等,使用操作較電視機復雜。還受到觀眾投資成本(購買電視機和電視無線信號的價格平均低於電腦和寬頻或無線網路的價格)年齡,習慣等客觀因素的限制,造成兩者的觀眾基本盤,幾乎秋色平分。但電腦(筆記本),智能手機等互聯網的攜帶方便性是傳統媒體無可比擬的。

4、新媒體有哪些優勢?

1、傳播與更新速度快;
2、信息量大,內容豐富;
3、低成本全球傳播;
4、檢索便捷;
5、多媒體傳播:
6、超文本;
7、互動性。

5、新媒體有哪些特點?

新媒體有全方位的數字化、有互動性、個性化等特點。

一. 全方位的數字化

新媒體最為顯著的特點即數字化的傳播方式。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必然帶來數字化傳播方式。新媒體通過全方位的數字化過程,將所有的文本縮減成二進制元編碼,並且可以採用同樣的生產、分配與儲存的過程。

二. 互動性

提及新媒體最常提到的就是其交互性。傳統的大眾媒介都是單向式傳播,但新媒體則突破了單向傳播,增強了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的互動性。新媒體以其新興技術新興,特別是互聯網,可以連接網上任一用戶,實現網路信息資源共享,使用戶之間無障礙溝通交流。

三. 個性化

新媒體實現了信息傳播與收閱的個人化。以網路環境為基礎,基於信息用戶的信息使用習慣、偏好和特點向用戶提供滿足其各種個性化需求的服務。這種新媒體提供的個性化信息服務,令信息的傳播者針對不同的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

(5)新媒體形式與發展趨勢擴展資料:

新媒體存在的問題:

1. 我國網民數量激增,但分布不均。調查顯示,城市網民,尤其是大城市網民是主力軍。知識、信息之間的這一鴻溝將會變得更寬而不是更窄。

2. 網民素質良莠不齊。網民擁有自由發表意見的平台,但此類言論自由隨意、導向不明,甚至部分網民熱於揭人隱私、製造謠言,而導致偏激和非理性、盲從與沖動。

3. 虛假信息多。目前,網路上頻繁出現一些虛假、低俗等有害信息給構建健康文明網路造成了極壞影響。

6、如何把握社會宣傳的新發展和新趨勢

一、充分認識借力新媒體推動人防宣傳教育融合創新的必要性
地鐵站、公交車、咖啡館、餐廳里……低頭瀏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已成為不少人的習慣動作,占據了人們的碎片化時間。方寸屏幕之上,是最新鮮的信息資訊、最生動的影像表達,背後則是新媒體發展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借力新媒體推動人防宣傳教育融合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人防宣傳教育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功能,是優化人防發展環境的絕對主力。傳道,即宣傳人防建設成就和工作價值,增強群眾防空戰備意識;授業,即傳授防空防災知識技能,提高群眾自救互就本領;解惑,即大力宣傳人防法律法規政策,讓群眾知法守法護法。「欲善其事,必利其器」。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是開展人防宣傳教育的可用之「器」、可借之力。因此,做好新形勢下人防宣傳教育工作,要善於運用新媒體平台,充分整合各類信息資源,切實發揮好媒體傳播的「杠桿」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好「傳道、授業、解惑」功能,不斷優化人防發展環境。
二、把握新媒體特點,找准推動人防宣傳教育融合創新的著力點
利用新媒體傳播速度快的特點,著力在宣傳人防建設成果上下功夫。人民防空是全民性的防護工作和利國利民的公益事業。當前,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人防建設特別是人防工程建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地下停車場、地下過街道、地下商業街、地下商場超市、地下綜合管廊等形態各異的人防設施層出不窮,與群眾生活聯系越來越緊密。但是由於宣傳不夠及時到位,很多群眾不知道這些設施屬於人防工程,是人防服務經濟社會的具體表現。這就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速度快的特點,第一時間將人防的聲音傳播出去,大力宣傳人防建設成果,進一步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努力形成了解人防、關注人防、支持人防建設的良好氛圍。
利用新媒體受眾范圍廣的特點,著力在宣傳人防法律法規上下功夫。
三、提升素質、加快轉型,積極構建新媒體宣傳教育新格局
思想要再解放。觀念引領行動,認識推動實踐。當前,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滯後認識和觀念偏差。有的滿足現狀,認為藉助新媒體開展宣傳教育沒有必要;有的對運用新媒體缺乏信心,不願試不願闖。這些問題和現象的根源,就是沒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沒有跳出傳統思維。在新媒體時代開展行之有效的人防宣傳教育必須要解放思想,破除陳舊觀念的束縛,努力形成一體化觀念、互聯網思維、借力發展意識和攻堅克難精神。
1、素質要再提升。
2、平台要再融合。運用新媒體開展宣傳教育並不意味著放棄傳統宣傳平台,而是要各取所長,互補共融,相濟共長。
3、服務要再深化。大數據和雲計算是當前具有代表性的兩種信息技術,深刻影響著社會生產生活。

與新媒體形式與發展趨勢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