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2015中國新媒體趨勢報告下載

2015中國新媒體趨勢報告下載

發布時間:2020-12-01 20:23:55

1、新媒體發展的趨勢如何?新媒體全平台運營是未來發展趨勢嗎

新媒體是處於不斷發展中的媒體 ,新媒體的「新」註定其要不斷迭代。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有明確的特點和屬性,2020年新媒體將有以下五大發展趨勢。
1.去中心化
在新媒體時代,媒體平台多樣化,生產媒體信息的人員也多樣化,信息分發由平台直接完成,改變了傳統+媒體自上而下的傳播方式,因此新媒體方式,因此新媒體有去中心化的特點。
2.移動化
互聯網已從PC端時代進入到移動端時代,目前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台的用戶也主要集中在移動端,因此,新媒體不管是在平台選擇上,還是在用戶依賴上,都呈現出了移動化的特點。
3.全民化
新媒體在發展之初,就呈現出了年輕化的特點。新媒體平台的核心用戶以年輕的互聯網用戶為主。發展到現階段,各年齡段互聯網用戶都參與到了新媒體的信息的生產和傳播中,新媒體已呈現出全民化的特點。
4.融媒體化
新媒體發展到現階段,除了與傳統媒體有區別之外,還體現出了融合傳媒體的特點。新媒體不僅要發展自己的新,還要借傳統媒體的優勢,在內容上和平台上與傳統媒體進行融合。
5.矩陣化
新媒體的去中心化特點,使其在內容和平台上變得更加多樣化。企業及組織為了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傳播作用,在新媒體的運營規劃上,呈現出了矩陣化的特點。企業通過建立賬號傳播矩陣,進行有規劃的內容運營,實現新媒體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因此你所提及的新媒體全平台運營是一種新趨勢。以前企業只運營一個公眾號,放在現在已經不行了。結合現在的市場來看,只有將新媒體運營矩陣化才能讓傳播效果發揮最大。
同時也不建議企業自運營,俗話說好「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新媒體代運營公司一般都有成熟穩定的項目運營團隊,個人素質和團隊協作力都是非常專業的,找新媒體代運營就是找專業的人幫忙處理自己不太擅長的事,對於企業來說這種形式是最劃算的。

2、新媒體營銷的發展前景怎麼樣,新媒體未來的發展趨勢?

新媒體未來的發展必然緊跟5G技術、智能穿戴技術、虛擬現實(VR)等技術進步

3、《中國新媒體藍皮書發展報告(2017)》的主編是誰

唐緒軍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1]牋,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主任,博士生導師,系學位評定委員會主任,院教授委員會委員。任中國報業協會會刊《中國報業》雜志執行主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報業專家顧問團顧問,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團成員。曾獲第四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獎。主要研究領域:新聞業務,傳媒經營管理。

4、中國新媒體融合發展報告 每年什麼時間出

好像是11月份,最新的還沒出來,新媒體融合方向可以先看看可視雲技術的報告,紅雲還是比較走在前列的。

5、誰有2015年影視行業ip分析報告

可參考下這個《中國電視劇行業轉型升級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

第1章:中國電視劇行業發展綜述
1.1 中國電視劇行業發展現狀
1.1.1 電視劇行業發展規模
(1)電視劇製作機構規模
(2)電視劇申報數量規模
(3)電視劇完成數量規模
1.1.2 電視劇行業進口情況
(1)進口劇播放情況
(2)進口劇題材類型
(3)進口劇收視情況
1.1.3 電視劇行業競爭格局
(1)頻道收視份額兩極化
(2)強勢頻道壟斷化格局
(3)電視劇製作機構高度分散
(4)行業新進入者不斷涌現
1.1.4 電視劇行業現存問題解析
(1)行業資本泡沫多
(2)電視劇出口不力
1.1.5 電視劇行業轉型升級必要性
1.2 電視劇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1.2.1 行業主管部門
1.2.2 行業監管體制
1.2.3 行業法規及政策
1.3 電視劇行業影響因素分析
1.3.1 宏觀經濟因素分析
(1)宏觀經濟發展情況
(2)宏觀經濟與電視劇行業相關性
1.3.2 行業消費現狀分析
(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析
(2)電視劇消費形式分析
(3)電視劇消費現狀評價
1.3.3 行業技術現狀分析
(1)廣播電視傳輸技術分析
(2)數字電視技術發展分析
第2章:全媒體時代電視劇轉型升級分析
2.1 全媒體時代電視劇產業鏈
2.1.1 全媒體電視劇產業鏈簡介
2.1.2 全媒體電視劇產業鏈上游
(1)全媒體時代電視劇的創作
(2)全媒體時代電視劇的製作
2.1.3 全媒體電視劇產業鏈下游
(1)全媒體時代電視劇的傳播
(2)全媒體時代電視劇的營銷
(3)全媒體時代電視劇收看特徵
2.2 全媒體時代電視劇價值鏈
2.2.1 全媒體電視劇價值鏈構成
2.2.2 全媒體電視劇盈利模式轉變
2.3 全媒體時代電視劇市場格局
2.3.1 全媒體電視劇製作格局
(1)電視劇製作主體多元化
(2)電視劇製作流程更加開放
(3)電視劇跨媒體製作更加頻繁
2.3.2 全媒體電視劇收視格局
(1)電視劇播出平台競爭更加激烈
(2)播出平台差異化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3)電視劇參與式收看更加普遍
(4)電視劇社會化收看成為潮流
(5)電視劇收看終端的融合化
2.4 全媒體時代電視劇創新策略
2.4.1 內容為王,打造電視劇精品
2.4.2 電視劇制播模式多樣化發展
2.4.3 提高編劇在電視劇製作過程中的地位
第3章:國外電視劇行業轉型升級與經驗借鑒
3.1 全球電視劇行業轉型升級分析
3.1.1 全球電視劇發展概況
(1)全球所有節目類型
(2)全球人均收視時間
(3)全球電視劇競爭格局
3.1.2 全球電視劇轉型趨勢
3.2 美國電視劇行業轉型升級分析
3.2.1 美國電視劇行業概況
(1)美國電視劇主要類型
(2)美國電視劇產量與結構
(3)美國電視劇市場格局
3.2.2 美國電視劇產業鏈的轉變
3.2.3 美國電視劇盈利模式轉變
3.2.4 美國電視劇創作的轉型升級
3.3 韓國電視劇行業轉型升級分析
3.3.1 韓國電視劇行業概況
(1)韓國電視劇製作機構
(2)韓國電視劇產量分析
3.3.2 韓劇類型與播出特點
3.3.3 韓國電視劇創作的轉型升級
3.4 日本電視劇行業轉型升級分析
3.4.1 日本電視劇行業概況
3.4.2 日本電視劇播放模式分析
3.4.3 日本電視劇創作的轉型升級
3.5 國外電視劇轉型升級經驗借鑒
3.5.1 電視劇投資規模經驗借鑒
3.5.2 電視劇編劇地位經驗借鑒
3.5.3 電視劇制播模式經驗借鑒
3.5.4 電視劇文化折扣度經驗借鑒
3.5.5 電視劇產業鏈延伸經驗借鑒
第4章:中國電視劇制播體制轉型升級與實踐
4.1 電視劇制播體制轉變概況
4.1.1 制播合一
4.1.2 制播分離
4.1.3 制播合作
4.2 電視劇制播分離實踐分析
4.2.1 制播分離政策導向
4.2.2 制播分離模式分析
(1)欄目承包制
(2)節目購買型
(3)全頻道制播分離
(4)整體制播分離型
4.2.3 制播分離成功案例分析
(1)體制內分離:上海文廣轉企改制
(2)體制外分離:《中國好聲音》
4.2.4 電視劇制播分離現存問題
4.3 電視劇制播合作實踐分析
4.3.1 制播合作的重要性解析
4.3.2 制播合作實踐案例分析
(1)制播合作的自製劇
(2)制播合作的周播劇
4.3.3 制播合作的前景展望
第5章:中國電視劇創作轉型升級與案例分析
5.1 電視劇創作現狀分析
5.1.1 當前電視劇主要題材
5.1.2 當前電視劇題材特徵
5.2 電視劇美學風格轉型
5.2.1 電視劇理念的平民化
5.2.2 電視劇風格的娛樂化
5.2.3 電視劇內容的紀實化
5.2.4 電視劇人物「新英雄化」
5.3 定製電視劇實踐分析
5.3.1 定製劇發展概況
5.3.2 定製劇成功案例
5.3.3 定製劇前景預測
5.4 「美劇模式」轉型分析
5.4.1 《寶貝》美劇模式分析
(1)電視劇簡介
(2)「美劇」模式表現
5.4.2 《好傢伙》美劇模式分析
(1)電視劇簡介
(2)「美劇」模式表現
5.4.3 《龍門鏢局》美劇模式分析
(1)電視劇簡介
(2)「美劇」模式表現
5.5 熱播電視劇創作特徵分析
5.5.1 《北京愛情故事》
(1)電視劇簡介
(2)電視劇創作特徵
(3)電視劇創作經驗總結
5.5.2 《人到四十》
(1)電視劇簡介
(2)電視劇創作特徵
(3)電視劇創作經驗總結
5.5.3 《北京青年》
(1)電視劇簡介
(2)電視劇創作特徵
5.5.4 《木府風雲》
(1)電視劇簡介
(2)電視劇創作特徵
(3)電視劇創作經驗總結
5.5.5 《誓言今生》
(1)電視劇簡介
(2)電視劇創作特徵
(3)電視劇創作經驗總結
第6章:中國電視劇營銷轉型升級與案例分析
6.1 電視劇播出模式轉型升級分析
6.1.1 台網同步播出
6.1.2 先網後台播出
6.1.3 網路獨家播出
6.2 電視劇海外傳播轉型升級分析
6.2.1 中國電視劇海外傳播歷程
6.2.2 中國電視劇海外傳播現狀
(1)中國電視劇海外傳播規模
(2)中國電視劇海外傳播地區
(3)中國電視劇海外傳播內容
(4)中國電視劇海外傳播總況
6.2.3 電視劇海外傳播現存問題
6.3 電視劇傳播與營銷轉型升級策略
6.3.1 電視劇海外傳播策略分析
6.3.2 營銷轉型升級:全產業鏈營銷
6.4 近年熱播電視劇營銷實踐分析
6.4.1 《蝸居》:多元化營銷
(1)電視劇營銷主體
(2)電視劇營銷內容
(3)電視劇營銷渠道
(4)電視劇營銷模式
(5)電視劇營銷經驗
6.4.2 《斷刺》:差異化營銷
(1)電視劇營銷定位
(2)電視劇營銷渠道
(3)電視劇營銷模式
6.4.3 《步步驚心》:病毒式營銷
(1)電視劇營銷定位
(2)電視劇營銷渠道
(3)電視劇營銷模式
6.4.4 《宮鎖心玉》:全媒體營銷
(1)電視劇營銷定位
(2)電視劇營銷模式
6.4.5 《甄嬛傳》:整合式營銷
(1)電視劇營銷對象
(2)電視劇營銷內容
(3)電視劇營銷模式
第7章:中國網路電視劇發展實踐與案例分析
7.1 中國網路電視劇觀眾分析
7.1.1 網路電視劇觀眾數量
7.1.2 網路電視劇觀眾結構
(1)性別結構
(2)學歷結構
(3)年齡結構
7.1.3 網民最關注電視劇分析
7.2 網路電視劇盈利模式分析
7.2.1 廣告模式
7.2.2 用戶付費模式(B2C)
7.2.3 版權營銷模式(B2B)
7.2.4 視頻增值服務模式
7.3 網路自製劇現狀與案例分析
7.3.1 網路自製劇的緣起
7.3.2 近年主要網路自製劇
7.3.3 網路自製劇基本盈利模式:整合營銷
7.3.4 網路自製劇成功案例分析
(1)《泡芙小姐》
(2)《秘密天使》
(3)《屌絲男士》
7.3.5 網路自製劇趨勢分析
7.4 網路電視劇與傳統電視劇收視對比
7.4.1 雙屏用戶熱播電視劇收看方式
7.4.2 不同年齡段雙屏用戶熱播劇收看方式
7.4.3 不同學歷雙屏用戶熱播劇收看方式
7.4.4 雙屏選擇影響因素
第8章:中國電視劇行業投融資轉型升級分析
8.1 電視劇行業融資轉型升級分析
8.1.1 電視劇融資環境轉變
8.1.2 電視劇融資模式轉變
(1)電視劇市場影響力融資
(2)電視劇植入廣告融資
(3)電視劇版權抵押融資
(4)電視劇版權信託融資
8.2 電視劇行業投資價值與投資機會
8.2.1 電視劇行業投資價值
(1)電視劇需求空間巨大
(2)電視劇投入回報率較高
(3)行業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
8.2.2 電視劇行業投資機會
(1)精品劇投資機會大
(2)衛視黃金檔存投資機會
(3)新媒體電視劇投資機會
第9章:中國領先電視劇製作機構轉型升級實踐
9.1 中國電視劇製作機構總體概況
9.2 領先民營電視劇製作機構轉型升級實踐
9.2.1 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運營情況分析
1)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2)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3)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4)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5)企業發展能力分析
(3)企業組織架構分析
(4)企業運營模式分析
(5)企業經營優劣勢分析
(6)企業電視劇製作轉型升級實踐
(7)企業投資兼並與重組分析
(8)企業最新發展動向
9.2.2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運營情況分析
1)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2)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3)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

6、中國最大的行業研究咨詢分析報告公司機構有哪些?

1、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是中國領先的產業與市場研究服務供應商。目前,中為咨詢的研究成果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3萬多家企業,並向海外市場拓展。中為咨詢是中國最為專業的行業市場調查研究機構,企業致力於為行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企事業發展研究部門人員、市場投資人士、投行及咨詢行業人士、投資專家等提供各行業豐富翔實的產業、行業、市場研究成果;為國內外的行業企業、研究機構、社會團體和政府部門提供專業的產業、行業及市場調查研究、投資咨詢、戰略咨詢等服務。中為咨詢擁有多年的投資銀行、企業上市一體化服務、市場調查、市場研究、行業研究及投資咨詢專業經驗。目前,中為咨詢已經為上萬家包括企業、政府機構、銀行、研究所、行業協會、咨詢公司、集團公司和各類投資公司在內的單位提供了專業的研究分析報告、項目投資咨詢及競爭情報研究服務,並得到客戶的廣泛認可;為眾多企業進行了上市導向戰略規劃,同時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也為境內外多家上市企業進行財務輔導、行業細分領域研究和募投方案的設計,並協助其順利上市;協助多家證券公司開展IPO業務。

2、深圳中商智業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是由中國知名的資訊管理理論專家和競爭情報實戰派攜手創建的,是國內領先的研究及咨詢服務機構。是中國領先的研究及咨詢服務機構,集團下轄行業研究、專項咨詢和投融資咨詢三個事業群。中商業務范圍主要覆蓋了細分產業市場研究、項目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企業IPO上市整體解決方案、專項市場解決方案、產業規劃咨詢、產業園區規劃、產業園區運營管理咨詢、政府招商促進、企業發展戰略規劃、營銷咨詢、管理咨詢等以及為滿足企業學習和提升經營能力的世界級經營管理智慧。目前中商擁有分析師、咨詢顧問、行業專家共計350餘名,致力於為各級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國內外知名企業、金融及投資機構提供全面有效市場咨詢解決方案。

3、前瞻商業資訊有限公司主要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具有戰略參考價值的細分產業競爭決策支持系統、細分產業研究、項目可行性研究、商業計劃書、互聯網+轉型咨詢、產業園區規劃、區域(城市)產業規劃、產業發展戰略規劃、資料庫營銷服務等專項市場研究解決方案。前瞻產業研究院有機結合公司持續15年來積累的海量數據和專業研究,依託全國統計機構和各行業協會提供的專業數據,向客戶提供全面、准確、及時、連續的產業市場情報和資訊服務。公司歷經10多年的發展,現已是中國最大規模的專業市場研究機構,是中國細分產業市場研究的領導者。

4、廈門宇博智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10月,提供針對企業用戶的各類信息,如深度研究報告、市場調查、統計數據等。為了滿足企業對原始數據的需求,也為了能給企業提供更為全面和客觀的研究報告,中國報告大廳與國內各大數據源(包括政府機構、行業協會、圖書館、信息中心等權威機構)建立起戰略合作關系。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報告大廳與國內100多家最優質研究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推出超過100000份有價值的研究報告,中國報告大廳目標是打造一個真正的一站式服務的多用戶報告平台。中國報告大廳匯聚全國各大市場研究信息生產商的研究成果,正是依託獨有的資源優勢,為客戶提供最准確、最及時、最權威、最專業的研究報告。

5、北京華經視點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是專門從事產業研究與市場調研的專業研究機構,也是提供國內外行業報告的最大供應商之一。另外,公司還聘請了一些業內知名專家、教授參與報告的撰寫工作。公司總部設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長沙、南京、青島、西安、貴陽、昆明、海口、濟南等地都設有調研小組和信息研發中心。經過發展,網站主要業務包括各行業研究報告、項目數據分析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融資報告、IPO報告、十三五專題報告、徵信報告、論文指導等,以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的龐大基礎數據平台,為客戶提供市場、渠道、營銷等競爭性市場行為的決策依據和數據支持,是一家以個性化咨詢、行業研究、市場調查等服務為主的高端專業商務服務平台。為企業把握市場機遇,規避風險,制定行之有效的戰略規劃和經營計劃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7、如何解決中國新媒體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畢業論文

作為一種依託數字技術平台進行傳播的現代化媒介,新媒體僅用了數十年的時間便獲得了傳統媒體近百年才慢慢擁有的受眾。也正是這樣的發展速度,在為我們帶來信息便捷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少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所產生的負面作用,隨著新媒體的廣泛傳播,也變得不容忽視起來。

一、新媒體的定義

(一)新媒體的產生與界定

新媒體(New media)一詞,是1967年由美國學者戈爾德馬克率先提出的。

這一時髦單詞提出之後,接踵而來的問題就是:什麼是新媒體?如何界定新媒體?時至今日,可以說仍舊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對於這種學術畏途的產生,英國學者理查德?厄豪爾斯曾分析過這樣三個原因:「首先,這是一個極具變化的領域,即使最時興的研究,到它成熟時就已經可能過時了;其次,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所以已經樹立起來的重要文本和經典文本還很少;第三,甚至是『新媒體』的定義還有待解決」[1]。

事實上,自新媒體誕生以來,它的的發展歷程經由精英媒體到大眾媒體再到個人媒體這樣三個階段,不過也就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這和以往通過數百年時間才完成幾個階段發展的傳統媒體相比而言,新媒體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發展速度驚人的新興領域。在這樣的發展速度面前想要對其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深度分析立言,找出符合其現在乃至未來發展方向的准確定義,是必須要再過一些時日,一方面觀察其發展變化,一方面還需要通過進一步的系統研究。

雖然「新媒體」至今為止還並未存在一個確定的概念,但卻已有了對於其相對准確的認識,而本文更傾向於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以及四川師范大學石磊博士的觀點,即「相對論」的觀點。

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路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說是新媒體。[2]」同時,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天府早報》副總編石磊博士在《新媒體概論》中也對新媒體做了界定,他指出:新媒體一詞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是指在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嚴格來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3]。

(二)新媒體的構成要素

新媒體雖然缺乏一個准確的定義,但是對於現階段新媒體這一概念的構成要素卻有以下共識:

1.新媒體是建立在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的基礎上的,如果說傳統媒體是工業社會的產物,那麼新媒體就是信息社會的產物。

2.新媒體在信息的呈現方式上是多媒體,可以進行跨媒體、跨時空的信息傳播,還具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互動性等特徵。

3.新媒體具有全天候和全覆蓋的特徵,受眾可以隨時通過新媒體在電子信息覆蓋的地方接受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的信息。

4.新媒體在技術、運營、產品、服務等商業模式上具有創新性。

5.新媒體的邊界不斷變化,呈現出媒介融合的趨勢[
二、新媒體的主要特點與優勢
關於新媒體的特徵,也有著不同的觀點,但對於新媒體的主要特點,業界與學術界則有以下幾點共識:
1.交互性與及時性
尼古拉·尼葛洛交龐帝曾經在1995年出版的《數字化生存》一書當中中對「被動的舊媒體」與「互動的新媒體」進行了比較,認為互動式傳播是新媒體的一種常態傳播,這與傳統媒體的「一對多」,「點對面」的傳播是具有很大區別的。以倫敦火車相撞案為例:1999年10月初,倫敦發生40年來最嚴重的火車相撞事件,事發清晨,正是當天報紙出版之後,而下一次報紙出版還要十幾個小時。這時,《衛報》網站立刻將現場照片、事發目擊等報道送到網上,在第一時間告訴了受眾發生的一切。可見,早在1999年,網路對於信息的傳播速度已無可比擬。時至今日,發展中的互聯網的傳播時效已遠遠超過了報紙,僅需要第一現場的民眾一條微博便可以廣而告之。
在擁有及時性的同時,新媒體也擁有著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交互性。在傳統媒體的互動中,新媒體則可以不受時間、地點和環境的制約,只要所處區域內有信號覆蓋,便可以高速傳播和更新信息,在網路中所發表的評論都立即生效,可以直接與編者進行在線交流,幾乎做到了與新聞事件同步。同時的,網路平台對於信息門檻的降低,使信息接收方和傳播方處於平等的地位,在這一平等的平台上的交流和對話,使得普通民眾也可以通過新媒體發表自己的觀點,至此,信息傳播才逐漸真正走向平民化和大眾化,「草根」話語權獲得的前所未有的尊重。
2.海量性與共享性
進入微博,我們可以看到大到社會熱點、小至好友心情的眾多信息,而雲盤的使用則使得世界各地的信息都可以匯聚共享。依託數字化平台,新媒體克服了報紙版面的容量限制使信息得以海量傳播,沖破了廣播電視的單方傳播與不可重復性,使資源得以下載共享,這種「天涯若比鄰」式的區域覆蓋使受眾在隨時輸錄信息的同時也可以便捷獲得世界各地的訊息,而空間與時間上的開放性也促成了訊息的海量性,受眾在汲取所需的同時也成為的信息的傳播者,使受眾在海量信息與訊息共享中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3.多媒體與超文本
新媒體使用多媒體展示的方式對信息進行處理,是一種以結點為單位的超文本呈現。相同的,新媒體的傳播也是以是超文本、超鏈接為依託,以結點為單位組織各種信息的。面對不同受眾的需求,信息通過這些結點的不同鏈接,構成特定的信息網路,提供不同事物信息媒體形式。網路將傳統媒體的長處集於一身,對於用戶來說,信息最終以何種媒體形式出現,是文字、圖片、聲音還是圖像,完全由用戶根據信息的內容、自己的愛好以及接收條件自行決定」[5]。

4.個性化與社群化
新媒體出現後,虛擬社區、網路群團相繼出現,受眾不再受播出流程和內容的限制;各種網路平台尤其是博客微博的躥紅,使新媒體個性化與社群化這一特點便更加顯著起來。以博客為例,對於博客最形象的比喻應該是公開性與私密性並存的「對外開放的私人閨房」。在這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時隨地的書寫自己具有傾向性的個性化願望,收看你的受眾也可以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個性化的回復。在具備這種個性化的同時,受眾也在這個社群化的平台上擁有一群特定的觀看者和收聽人群。
通過以上特點不難看出,以互聯網為代表新媒體其優勢在於:網路培養了人們的平等價值觀念,淡化了人們的地位和身份意識;網路傳播是一種注重個性創新和個性文化的傳播,它拒斥千人一面,崇尚文化多元;網路傳播營造出人們通過自由交往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減少了那些不必要的中間環節;網路傳播創造出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新型的跨地域的「虛擬社區文化」,使人類文化的交流真正突破了時空的邊界[6]。而這些,也正是新媒體能夠迅速融入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思維習慣的重要原因,同時也使新媒體的存在與發展具有了必要性。
三、新媒體所存在的問題
新媒體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同時它也暴露諸多問題
(一)網路爆炸式的信息傳播方式導致信息良莠不齊,低俗虛假信息泛濫
新媒體發展的最為直觀的社會結果,便是信息量的絕對增加。根據美國學者H.H弗萊德里克曾經做過的推算,即使以5年為周期來計算,也意味著,在今後不到70年的時間內,人類積累的信息量將達到我們今天信息量的100萬倍[7]。作為新媒體的代表,網路克服了報紙的版面限制,降低了信息傳播的門欄,使信息得爆炸式的增長。然而正是這樣的增長速度使得信息良莠難辨,低俗淫穢信息嚴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而一些網路謠言的製造者為了引起關注則不惜捏造虛假新聞。據悉,2010年2月20日至21日,由於聽信「地震」傳言,山西太原、晉中、長治、晉城、呂梁、陽泉六地幾十個縣市數百萬群眾2月20日凌晨開始走上街頭「躲避地震」,山西地震官網一度癱瘓。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海岸發生9.0級地震。從3月16日開始,中國部分地區開始瘋狂搶購食鹽。3月21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查到「謠鹽」信息源頭,並對始作俑者「漁翁」作出行政拘留。這些網路大V,利用網路的快捷傳播與迅速擴散,造謠傳謠形成所謂影響力,進而謀取不當利益成為網路「大謠」,在誤導民眾判斷的同時也造成了社會的動盪不安。
(二)市場利益驅使供應商傳播不良信息,法律法規卻未能跟上
中新網曾發表消息稱:「傳媒與出版業是現在乃至新世紀最後一個暴利行業。」受新媒體廣大的受眾市場與幾何倍的利潤回報的驅使,一些供應商便甘心以「人為財死」的方式追求眼前利益,無視法規法紀,向網路中大量投放、傳播不良信息。以樓宇電視為例,由於戶外廣告媒體的不斷增多,加快了戶外廣告投放額的上漲幅度。北京、上海、廣州的樓宇電視與電梯平面媒體發展空間廣闊,成長環境優越,面向的高、中收入消費群體相對集中,與其他市場相比,增幅顯著,提升了一級市場的戶外投放份額。但它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目前尚無播發新聞信息的資質,廣告是其惟一內容,侵害了人們的公共空間,單一地播發商業廣告,造成了「視覺污染」[8]。可以看出,在新媒體的管理中,法規制度還不夠完善,從而使牟取暴利的營運商罔顧社會責任,導致市場經營秩序無法得到維系。
(三)網路平台在提供便捷言論的同時產生網路暴力,使公民隱私難以維護
網路是一個言論相對自由的平台,人們在暢所欲言的同時也很容易形成網路暴力,即:一定規模的有組織的網民,在「道德、正義」等「正當性」的支撐下,利用網路平台向特定對象發起的群體性、非理性、大規模的、持續性的輿論攻擊,以造成對被攻擊對象人身、名譽、財產等權益損害的行為。[9]這樣的行為使得言論自由產生異化,「人肉搜索」成為一些人泄憤的途徑,公民的隱私權變得難以維護。以胡伊萱案為例,由於孕婦譚培培誘殺送其回家的善良少女的行為,導致滿腔怒火的網民曝光了譚培培父母以及妹妹等不涉案者的個人信息進而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雖然這是大多數網民處於「公憤」與的行為「正義感」希望替枉死少女出氣,但這樣的行為,歸根到底仍舊是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而這案例並不是個案。可見,網路暴力影響著公民的正常生活與學習,甚至會對當事人造成嚴重的精神侵害。
(四)網路制度尚未完善,侵權抄襲現象難以遏制
版權,作為一種民事權利,就是法律賦予創作者對自己創作的作品的表達、復制、傳播及利用的控制權。它不是專指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在網際網路中的微博、博文等,只要是首次公開表達的創造性表達,都可以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10]然而,由於網路上信息流通量大,審核能力有限,再加之在這個虛擬平台上通過網民的注冊賬號很難追查到本人,使得版權的維護變得舉步維艱。大多數時候,人們僅僅只需要注冊一個賬號便可以任意復制、抄襲他人的言論,並在未經作者允許的情況下任意轉播他人作品。這樣的行為已然侵權,卻由於提供了大量可供免費快捷下載的資料,使得很多網民也樂於接受這樣的 「免費午餐」,從而形成了既有抄襲者復制,又有傳閱者下載的網路環境,也使侵權現象在網路上成為了一種大家「默認許可」的行為。
(五)政府監督困難,網路公信力有待提高
2008年6月,中國已大幅超過美國,躍居成為世界第一網民大國。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第31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網民數達到5.64億。面對這樣龐大的網民人數,要做好統計監督,必須經歷一個長期的統計與規范過程。現今,政府對於網路輿情的監督引導難度較大,仍然缺乏對於網路等新媒體的監督力與審核力,一些希望藉助謠言來博得眼球的網路媒體便不顧職業道德,大量散布謠言假新聞,造成了網路信息真假難辨,網路缺失公信力的局面。
(六)網路中表層信息和通俗娛樂的「麻醉作用」與「數字鴻溝」的擴大
拉扎斯菲爾德和莫頓曾在《大眾傳播、大眾鑒賞力和有組織的社會行動》中針對現代大眾傳播的負面作用提出了「麻醉作用」一說,認為:大眾媒介以低廉的價格大量佔用人們的時間,使人們沉浸在虛幻的自我滿足中,從而喪失社會行動能力;所傳遞的淺俗、煽情化的內容,使人們的審美鑒賞能力退化;使人們成為不假思索順從現狀的單面人。本文認為,拉扎斯菲爾德和莫頓所闡述的大眾傳播的負面作用,同樣也是網路所存在的問題。網路具有信息海量傳播的特點,然而,在這些成爆炸式增長的信息中,充斥著大量的低俗表層信息,這些信息具有新異性與刺激性,在吸引人們去點擊閱讀的同時也侵佔了人們思考與學習的時間,人們習慣於將注意力集中在零碎膚淺的八卦娛樂之中,加之網路上缺乏深度的評論對人們的誤導,很容易使人們沉溺在虛擬信息中難以自拔,失去思考與判斷的能力。

此外,網路在帶來信息量增大的同時也產生了「數字鴻溝」。美國學者蒂奇諾等人提出了一種「知溝」假說:「由於社會經濟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會經濟地位低者更快地獲得信息,因此,大眾媒介傳送的信息越多,這兩者之間的知識鴻溝也就越有擴大的趨勢」 [11]。隨著新媒體發展中信息量的進一步增大,由於人們接受信息的能力與接受數字技術的機會的差異,便很可能會造成比大眾傳媒時代「知溝」更大的「數字鴻溝」產生。
(七)負面輿論堆積造成「比壞」心理腐蝕社會道德
網友利用網路的虛擬性,在匿名的情況下毫無顧忌的發表偏激言論,對社會風氣產生負面影響,這些「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現象,從「郭美美」、「干露露」到「天價月餅」、「豪華跑車」,由一點進而延伸到各個領域的負面信息五花八門,充斥全屏。就連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在網路上也更多的表現成為了一種異化與奢侈,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往往會認為為了一己私利而罔顧法律,長久如此,將會造成整個社會誠信缺失,投機主義已及社會風氣惡化。
四、新媒體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由上述問題可以看出,新媒體在帶來言論繁榮的同時也在帶來言論失控與社會動盪的風險。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研究有效解決對策,對於新媒體的健康發展與社會的和諧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針對上述幾點問題,本文認為有以下幾種解決措施:
(一)藉助廣大受眾的社會監督控制,健全信息審核平台
信息審核是篩選網路信息是否適合傳播的第一道門檻,在網路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健立健全相信息審核機制這一關卡,有利於從源頭上有效遏制不良網路信息的大面積傳播,將不良信息扼殺在初始階段。然而,在數量巨大的網民面前這樣的審核並不好開展,因此,應藉助廣大受眾的力量。由於受眾是網路信息的直接受傳者同時,是網路低俗虛假信息的第一受害人,因此,受眾具有對媒介活動進行監督的正當權利。受眾可以通過個人信息反饋等手段建立民間信息審核平台,由「公眾利益」來制約網路虛假信息的發展。
(二)完善網路法律法規,逐步形成規范的網路秩序
在新媒體飛速發展的同時,法律規范應當如期而至。但是,據目前的資料來看,關於網路規范方面的立法資料還相對較少,在網路大面積普及的情況下還存在許多有待完善的法條法規。因此,應加快推進網路立法建設,依法治網,建立健全網路規范與監督,注重保護公民的隱私權與著作權。使民眾在享受自己言論自由的同時也可以更好的履行自己的義務,不至於為了追求個人的利益而罔顧他人的合法權力,並在此基礎之上,逐步形成規范的網路秩序,以保證網路的健康發展。
(三)加強國家政府的輿論管控,引導輿論向正確方向發展
傳播學教授郭慶光在《傳播制度與媒介規范理論》這一章節中認為:「國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這種控制的目的是通過法律、法規和政策,來保障媒介活動為國家制度、意識形態以及各種國家目標的實現服務。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規定傳媒組織的所有制形式;2.對傳播媒介的活動進行法制和行政管理;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內容的傳播;4.對傳播事業的發展制定總體規劃或實行國家援助」[12]。
國家與政府強作為強力的管理者,在解決新媒體存在的問題上也居於主導地位。2007年中共中央新年伊始的第一次學習就是網路文化建設與管理,2008年,前總書記胡錦濤開與網民交流之先河,大力發展媒介和文化產業,在每個五年計劃中都佔有重要位置。可以看到,國家正在重視和支持著新媒體的發展。國家和政府對於新媒體發展的重視和關注,將對新媒體存在問題的解決與輿論的正確引導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面對復雜的網路環境,只有國家和政府站出來指導的輿論方向,切實加強網上正面宣傳,才能有效解決問題,使互聯網真正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嶄新陣地,成為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載體。
(四)依託政府支持,加大技術監控治理力度
從新媒體信息的傳播過程來看,新媒體傳播是產業鏈式的傳播。整個傳播過程需要涉及內容提供商、內容集成商、移動平台提供商、移動運營商、終端提供商、渠道合作夥伴等諸多環節。因此,新媒體的內容安全,也同樣需要產業鏈中各個環節的密切合作。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構建針對有害內容源、有害內容傳播渠道、以及最終目標(移動終端、平板電腦)的全生態系的防護體系,才能對對信息內容進行有效監管,從而保障移動互聯網健康、有序地發展。
因此,應以政府為依託,研究不良信息傳播的演化機制,加強對網路通信軟體、網路傳輸內容的管理。規范應用商店對通訊軟體的檢驗和測試流程,使用戶,尤其是抱有新異心理的未成年用戶在瀏覽信息時受到一定的合理制約,使互聯網的網路信息體系更加干凈與安全。
(五)媒體人增強自身自律感,堅守職業道德提高「公信力」
媒體的「公信力」來自於媒體人的自律與其對於職業道德的堅守,作為一個媒體人,其最基本的職業操守便是在威脅與利益面前,堅守媒體從業者客觀公正的態度,也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公眾的信賴。面對問題深入調查,客觀負責的評論,促進積極信息的傳播,這是網路媒體的責任與義務。通過「自律」換「自由」,以自律公約的形式強化自我約束和管理力度,才能在獲得媒體公信力的同時,使網民擁有一個健康陽光的網路環境,向社會傳遞出「正能量」。
(六)提高網民素質,實行網路實名制
在網路普及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培養網民的思考與辨別能力,使網民具備對事件的基本的辨別能力,正確對待真實客觀的負面信息報道,以避免將謠言信以為真而產生情緒激化。此外,網路的虛擬性也是網路存在大量謠言的重要原因,虛擬身份使得一些網民認為自己可以擺脫法律的規范而大肆造謠散布非法信息,在一些主要領域實行實名制則可以輔助網路法制建設,規范網民的行為,也為網路安全與「清網」行動提供了便捷。
找出解決新媒體存在問題的對策是社會安定與和諧的必由之路,在未來,新媒體會將以更快的速度普及發展,新媒體對於社會的影響也將與日俱增。如何良好地解決新媒體存在問題,是需要國家、政府、媒體人乃至每一位公民共同努力的,也只有這樣,新媒體才能健康發展,社會也才能的構建和諧。

8、新媒體行業將會如何發展?

現在的媒體到了百花齊放的場景,只要有才,人人都可以是媒體,新媒體的發展將會朝著自媒體發展。

9、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5在哪有

我已經在百度文庫里看到了 不過需要點券才能下載 要不我就給你上傳一份了

人民網北京6月24日電(記者 趙光霞)以「國家新戰略 媒體新機遇」為主題的《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5)》發布暨新媒體發展研討會今日在京舉行,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舉辦,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自2010年來連續第6年發布《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李培林表示,本次發布會和研討會的主題「國家新戰略,媒體新機遇」較為准確地概括了當前新媒體在我國發展的基本態勢,促進新媒體的發展已經成為黨中央和國務院治國理政的新的國家戰略,在新媒體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和國家的強力推動下,我國新媒體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我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新媒體大國,並誕生了一批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李培林還強調,新媒體作為一種正在引發人類社會革命性變化的全新事物,在發展過程中也催生了大量極具挑戰性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10、本人是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新生,想提前了解與學習此專業,求推薦一些軟體、書籍之類的以便入門,謝謝!

《數字化生存》,尼葛洛龐帝,Vintage,1996年,0679762906

《沉默的螺旋·輿論:我們的社會皮膚》,伊麗莎白·諾爾-諾依曼,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9787301200346

《輿論學:輿論導向研究》,陳力丹,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年,B00MA15F4S

《社會心理學(第11版)》,戴維·邁爾斯,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年,9787115410047

《溝通的藝術: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插圖修訂第14版)》,羅納德·B·阿德勒,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5年,9787510077463

《物種起源(全新修訂版)》,查理·達爾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11年,9787214067173

《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9787213052545

《人人時代:無組織的組織力量》,舍基,浙江人民出版,2015年,9787213067211

《鑲嵌:社會網與經濟行動》,馬克·格蘭諾維特,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9787509742280

《群體性孤獨》,雪莉·特克爾,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9787213059841

《數據新聞大趨勢:釋放可視化報道的力量》,西蒙·羅傑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9787300210681

《可視化未來:數據透視下的人文大趨勢》,埃雷茲·艾登,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9787213068508

《精確新聞報道:記者應掌握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第四版),菲利普.邁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9787300189239

《大數據雲圖》,大衛.芬雷布,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9787213058424

《數據之美》,邱南森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9787300186122

《引爆社群: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4C法則》,唐興通,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9787111493600

《社群經濟:移動互聯網時代未來商業驅動力》,孔劍平,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9787111500308

《優化:高效的SEO、社交媒體和內容整合營銷實踐及案例》,奧登,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年,9787121181337

《最簡單的圖形與最復雜的信息》,黃慧敏,浙江人民出版,2013年,9787213058219,

《大連接:社會網路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對人類現實行為的影響》,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7300166350

《媒介平台論:新興媒體的組織形態研究》,譚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9787300209470

《媒介融合語境下的新聞生產》,邵平,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3年,9787811409062

《社會化媒體》,彭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9787300212555

《數據新聞概論操作理念與案例解析》,方潔,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

《新數字秩序的革命》,戴維·溫伯格,中信出版社,2008年,9787508612928

《融合文化》,亨利·詹金斯,商務印書館,2012年,9787100083133

《認知盈餘》,克萊·舍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9787300148120

《數據新常態》,克里斯托弗·蘇達克,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9787213065323

《互聯網政治學》,安德魯·查德威克,華夏出版社,2010年,9787508057316

《攝影必修課(套裝共2冊)》,鍾山、史林平,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年,978712200286A

《數據新聞概論操作理念與案例解析》,方潔,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9787300212555

《平面設計與製作:突破平面Photoshop CS6設計與製作深度剖析》,李金蓉,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9787302308058

《配色設計原理》,奧博斯科編輯部、暴鳳明 (譯者),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年,9787500690351

管理學(美) 斯蒂芬·P·羅賓斯, 瑪麗·庫爾特;

長尾理論 (美) 克里斯·安德森

大數據時代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

媒介形態變化 (美)羅傑·菲德勒

新媒體壟斷 (美) Ben H.Bagdikian

與50位網站主編面對面 董江勇, 李博明;

《手機媒體:新媒體中的新革命》
匡文波

資料庫營銷(英.塔普)

新媒體拯救報業(陳國權)

中國媒體發展研究報告(羅以澄2013)

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崔保國2015)

新媒體前沿(胡正榮2012)

媒介融合:網路傳播、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三重維度(丹.延森)

互聯網+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馬化騰)

與2015中國新媒體趨勢報告下載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