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聞與傳播相關書籍推薦一下,謝謝,最好是跟新媒體與網路傳播有關的書籍
李良榮的新聞學概論是必備呀親 去買第三版 復旦版的 還有傳播學教程 人大版 買第二版
2、有什麼新媒體方面的書籍可推薦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新聞系教授
「《做新聞》對新聞的社會建構問題進行了最為全面的論述,又有可靠的實證支持,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社會學傑出教授,堪稱典範。」
托德·吉特林(Todd Gitlin)。作者能夠把實地考察跟哲學思考以及理論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說明新聞是社會建構的產品、令人信服,是新聞專業人員按照日常工作慣例完成的產品……《做新聞》的思想發人深省,美國當代著名社會學家,既有深入的理性思考。塔奇曼用『解釋社會學』的觀點.Bantz),而且加深了我們對現代美國文化的理解.Charles Whitney)。」
劉易斯·科塞(Lewis A,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社會學教授
「《做新聞》對新聞的社會建構問題進行了富有遠見,觀點明確,社會沖突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蓋伊。對新聞研究人員來說,此書的觀點富有啟迪.Coser)。」
查爾斯·惠特尼(D專家媒體隆重《做新聞》一書「《做新聞》是一部關於新聞媒介研究的開拓性著作。作者用民族方法學的研究方法闡述了新聞是現實的建構的命題,不僅豐富了我們關於大眾媒介的知識。」
查爾斯·兄·班茨(Charles R,不可不讀、入木三分的理論分析
3、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網路新聞及新媒體」參考書目
我也在准備考網路新聞及新媒體 一起加油啊 加Q聊聊吧379412720
新聞理論部分——
1)《新聞理論》雷躍捷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新聞理論教程》何梓華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媒介批評》雷躍捷 北京大學出版社
新聞業務部分——
4)《現代新聞采訪學教程》(修訂二版) 梁一高 中國廣播出版社
5)《新聞寫作教程》 劉明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新聞編輯》 譚雲明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7)《新聞評論與電子媒介》王振業、李舒等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新聞史部分——
8)《中國新聞事業史教程》哈艷秋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9)《外國新聞史教程》李磊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4、新媒體運營有哪些書籍推薦?
1營銷思維:
《引爆點》《營銷管理必讀12篇》《定位》《需求》
2運營理念認知:
《從零開始做運營》《運營之光》《增長黑客》
3運營技巧:(文案、標題、數據分析、策劃、用戶心理)
《誰說菜鳥不會數據分析》《深入淺出數據分析》《數據化管理》
《文案創作完全手冊》《文案訓練手冊》《影響力》《人性的弱點》
4互聯網思維:
《周偉鴻自述—我的互聯網方法論》《參與感》《長尾理論》
《免費:商業的未來》《顛覆式創新》《浪潮之巔》
5、有哪些關於新媒體營銷的書值得推薦
《烏合之眾》 古斯塔夫.勒龐: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響的,其觀點新穎,語言生動,是群體行為的研究者不可不讀的佳作。
《一個廣告人的自白》 奧格威:在這本書中,奧格威坦誠地介紹他本人和奧美廣告公司的寶貴經驗,包括怎樣經營廣告公司、怎樣爭取客戶、怎樣維系客戶,怎樣當一個好客戶,怎樣撰寫有效的文案、怎樣製作上乘的電視廣告等等。
《引爆點》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本書是一本談論怎樣讓產品發起流行潮的專門性著作。
《長尾理論》克里斯•安德森:長尾理論轉化為行動,最有力、最可操作的就是營銷長尾,通過口碑營銷,長尾理論將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實現銷售。
《定位》 艾里斯:引起全行業的轟動,定位成了營銷界人人談論的熱鬧話題。
《失控》 凱文·凱利:書中提到並且今天正在興起或大熱的概念包括:大眾智慧、雲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敏捷開發、協作、雙贏、共生、共同進化、網路社區、網路經濟,等等。
6、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發展規劃書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培養目標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現代化建設需要, 具備本專業的文化藝術修養,對中西方媒體藝術有較全面的認識;能將科技與藝術相結合,增強媒體藝術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能在各種傳統媒體機構、黨政機關或企事業單位從事記者、編輯、編導、策劃、攝像(影)、製作、網路與新媒體技術開發等傳播技術類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網路傳播概論、互聯網新聞實務、網頁設計、網站策劃、網站跟蹤、vb、flash、電子商務概論等;在學專業課程之前會學習,傳播學、新聞學、廣告、公共關系等課程。
就業前景和方向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就業前景很好,畢業生社會需求大,就業面廣,可在各類門戶網站、傳媒商業網站、黨政部門網站、企事業網站等從事信息採集、撰寫、編輯等工作,也能從事與新媒體相關的網站策劃、網路推廣以及網站建設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廣播電台、電視台從事記者、編輯、以及各類節目的策劃、編導、節目製作等工作;還可以在平面媒體、網路媒體行業從事商業開發、活動創意、媒體策劃等工作;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文稿寫作、視頻節目策劃、編導、製作工作和整合營銷、媒體公關等工作。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就業走向介紹
1、從事新聞出版行業書刊、雜志、報紙的數字化出版與傳播工作
2、.從事媒介傳播公司的媒體內容管理、策劃、受眾與媒介策略分析工作
3、.從事新媒體、網路與電子商務企業信息的採集、組織與印製工作
4、.從事政府機構、大中型企業的媒體策劃與傳播工作
5、.從事媒介教育與科研機構的新媒體研究工作
專業點評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重在人才的創新性、綜合性、技術性、實踐性、可塑性,新媒體本身就意味著該專業設置就是一個開放的學科體系,融合了現代傳播的最新成果,緊跟時代、社會發展步伐,及時開創新的理論。
開設網路與新媒體專業院校(部分)
湖南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河北傳媒學院、廣西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合肥師范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四川師范大學、黑龍江工程學院、西北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誕生背景
1、互聯網已經改變了傳統媒介的生存格局,傳統媒體逐漸向新媒體方向轉型,新媒體人才成為媒介機構的「搶手貨」。
互聯網已經改變了媒體的生產方式和生存形態,報紙逐漸向網路版、手機版轉型,甚至出現了「報紙消亡」的趨勢,廣播、電視也不再固守在傳統的頻率和頻道內,而是開創了網路廣播、網路電視。新聞節目的編排和製作已經完全進入了網路時代,由媒體技術帶動的新媒體的發展已經滲透到媒介的每一根神經,網路逐漸成為採集、傳播和消費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融合傳統媒體的先進成分同時用現代傳播技術推動的新媒體已經成為信息時代新聞傳播的發展方向和傳播哲學,新媒體人才成為媒介機構的時代新寵。
2、新媒體傳播人才是信息時代各級機關的緊缺人才,市場缺口很大。
信息也是生產力,信息傳播是任何機關維持正常運轉,建構政府形象、擴大自身知名度,拓展業務范圍的關鍵策略。原有的宣傳部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信息傳播的需要,宣傳部靠原有的瞞、騙、堵、壓不僅沒有封鎖信息,相反影響了本單位的社會形象。但是現有的宣傳、公關機關大多是停留在傳統媒體的觀念里,缺少充分利用現代傳播技術的新媒體人才。由於高校專業設置與經濟發展、市場變化的不同步,導致了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的滯後。現在開設新媒體專業是根據人才市場結構調整的明智之舉。
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各種所有制企業的發展,特別是跨國公司的深入推動,綜合信息的准確、快速、全面傳播在公司中的經濟價值體現得日益突出,對綜合信息人才的需求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新媒體人才已成為公司企業的「生產要素」,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廣告和宣傳,而是涉及到對公司產品、服務、消費人群的組織結構、社會環境等綜合要素的考量,利用現代傳播技術,調查、分析、研究,為公司的未來提出科學規劃已成為公司企業競爭的「無形資產」。
4、高等學校傳統的新聞傳播學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社會發展的新需求,調整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的培養模式已是大勢所趨。
中國的新聞傳播學教育起步較晚,培養方式參差不齊,跟風、模仿、粗放型的多,創新、有特色、集約型的少,導致了我國新聞傳播學人才人培養模式和格局的嚴重失衡,特別是一些中等規模高校「組裝型」的培養模式,導致了新聞傳播人才的「拔苗助長」式生產,在滿足當時新聞傳播人才需求的同時也為新聞傳播學人才的深入發展埋下了隱患。如何調整和整合原有新聞傳播專業的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使學校培養的新聞傳播學人才能夠適應和滿足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已經成為高校能否順利轉型的關鍵,新聞傳播學是這種變化最為顯著的學科之一。新媒體傳播學,盡管在大的方向上依然屬於新聞傳播學的范疇,但是其學科設置的主要框架、培養人才的方式、課程包含的新技術成分,與以往相比卻大相徑庭。新媒體傳播專業重在人才的創新性、綜合性、技術性、實踐性、可塑性,新媒體本身就意味著該專業設置就是一個開放的學科體系,融合了現代傳播的最新成果,緊跟時代、社會發展步伐,及時開創新的理論。
7、新媒介對書籍的形態傳播方式有什麼影響?
這個新媒介對書,書籍的形態,傳播方式的主要影響包括以下幾點?
8、關於「新媒體」的經典書籍
《數字傳媒概要》,閔大洪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閔大洪應該是中國接觸新媒體比較早的新聞傳播學者了吧。這本書應該也算是最為權威的新媒體的著作了,在學界評價頗高,前些年看過,受益匪淺,只是不知道在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這本書有沒有與時俱進出新版本。
另外,彭蘭、杜駿飛也應算得上新媒體專家吧,只是他們的著作拜讀較少,樓主感興趣也可去查查看。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9、北京大學研究生新媒體和網路傳播專業的指定書目是哪些?
首先,北大專業課官方是不指定參考書目的。。
招生專業:傳播學 (050302) 人數:25
01.國際傳播與文化交流
02.大眾傳播(含廣播影視)
03.新媒體與網路傳播
04.廣告學
05.媒體經營管理
06.編輯出版學
101思想政治理論
201英語一
615傳播學綜合知識
(傳播學理論與方法)
847大眾傳播 、848廣告學與媒體經營管理
其實,每個考上北大傳播學的同學,參考書目都不一樣,甚至相差很大。但核心的幾本,都是有的。以下是核心的幾本,供你參考吧(PS:借鑒成功人士的):
一、基礎書目
1、《傳播學教程》郭慶光(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是最經典的基礎讀本。甚至有的同學都看了七八遍。它和中華傳媒網的精編都可以作為傳播學的框架。我覺得精編做框架更好一點兒。先看郭的書,然後看別的書,每看一點知識就想:可以補充到哪個章節,慢慢地傳播學的大網就越織越密了。
2.《傳播學引論》增補版 李彬(著)新華出版社
通俗易懂,可以作為入門的讀物。李老師的文采大贊!今年的考題中結構功能主義(structural functionalism)本書涉及到了。
3、《傳播學概論》許靜 北京交通大學 清華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是考北大的必讀書目。2010年有兩道原題。但是2011年沒怎麼涉及到。事實上這本書有幾處錯誤,特別是傳播方法那一塊。(我自己認為的)
不管怎麼樣,把這本書細小的知識點都扣到位是正確的選擇。臨上考場前,我還看到研友抱著這本書在啃。許老師的書有很多新的東西,可以補充到郭書里。
4、《傳播學概論》吳文虎 著
可能是給自考生的,有大段的章節和別的書一樣。
5、《傳播學概論》周慶山 著
和其他的概論書差不多。沒時間的話不讀。
二、基礎中的提高書目
1、《新聞傳播學考研復習專題精編·傳播學》
這個我想大家都比較熟悉吧。我的框架用的是這本書。
2、《新聞傳播學考研復習重點熱點難點50題透析》
可能每個人的知識補充來源不同吧。有很多同學的熱點分析來自這本書。我沒有把這本書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因為時事熱點我主要是通過網上評論和學術論文補充的。我同學的反映也是,覺得不像想像中那麼實用(可能之前對它的期待太高了)。我不知道最新版的出來了沒。看看還是不錯的。
3、《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 劉海龍
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可以很好地提高理論深度。絕對值得扎實地看好幾遍。考北大,廣度與深度並行。不過別放在最前面讀。
三、必讀書目
1、《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 沃納·賽佛林(著) 郭鎮之、孟穎(譯)華夏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也很好。不過有人說這本書翻譯地很差勁。其實,考研的我們還到不了做學問的深度。翻譯地再不好,這本書對我們知識的補充還是有用的。我們畢竟沒有到達對它的翻譯吹毛求疵的水平。理論新發展的介紹還是不錯的。
2、《大眾傳播理論:基礎、爭鳴與未來》(第三版)(美)巴蘭(Raran S.J.)(美)戴維斯(Davis D.K.)著曹書樂 (譯)清華大學出版社
也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有時間的話多讀幾遍吧。傳播學的理論會有個清晰的輪廓。
3、《人類傳播理論》 李特約翰
非常好的一本書。建議好好讀一下,我當時時間不夠了,所以我從第三章開始看的。對於一些概念的理解還是有幫助的。但是,在必讀書目中,如果時間實在不夠了,放棄也行。
4、《傳播學史:一種傳記式的方法》[美]羅傑斯(著) 殷曉蓉(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北大對於史學來講涉及得不是很多。這本書看的話是當作閑暇時間消遣看的。可以對傳播學的過程有個梳理。不要奢望在裡面找一些答題的論據之類的。不要放在前面讀。等到你了解了很多傳播學理論之後再回過頭看這本書,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5、《傳播學簡史》 阿芒·馬特拉
如果不想看《傳播學史》的話可以用這本代替。但是最好別代替。上一本好。
6、《大眾傳播效果的里程碑》(美)洛厄里,德弗勒(著),劉海龍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如果實在沒時間就不用看了。看了之後會對每個假設的來源有個清楚的了解,但考研不會涉及得這么清楚。
7、《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麥奎爾(著) 崔保國、李琨(譯)清華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我看得不深,因為我放在後期看的,我覺得對我知識的補充作用不是很大。
四、研究方法
1、《社會研究方法教程》袁方(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考北大研究方法最經典的教材。其實只看前十三章就可以了。不過今年考的調節變數和中介變數超出了這個范圍。讓人很郁悶。控制實驗和滾雪球抽樣都可以找到。
2、《社會學研究方法》風笑天 著
這本書比袁方的書更通俗一些。但是兩者分的章節不一樣。袁方的書是根據資料收集方法分的類,風的書是根據四種研究法分的類。我只看前十章。關於那個超出這個范圍的調節變數和中介變數,我也不知道這是趨勢還是偶然。
3、《現代市場研究》劉德寰 著
這本書是碩士生的教材。考研的話如果時間不夠就不用看了。有一年真題中訪問法和問卷法的比較在本書中可以找到答案。
4、《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陳陽著
《傳播學定性研究方法》李琨 著
這兩本書補充定性研究。
註:研究方法是北大的重點。一定要重視。我個人認為方法的書,只要把袁方的扎扎實實看幾遍應該就沒問題了。不放心的話,用風笑天的再鞏固一遍,反正兩者幾乎是一個體系。其實巴比的,安德森的方法書我都看過,比較了一下,還是覺得只有袁和風的實用一些。如果想補充定性研究的話,用李琨老師和陳陽老師的就可以。
看方法的書,最好記住例子。不要單純看文字理論,很枯燥。總覺得量表、指標那一章會考。
五、批判學派與文化研究
1、《媒介研究:文本、機構與受眾》利薩.泰勒(著);吳靖、黃佩(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一定要看。感覺「互文」「喚詢」等名詞應該會考名詞解釋,但一直都沒考,所以大家要注意。這本書歷年出來很多題,例如再現,類型片,公共服務廣播等。其實這本書很多觀點都可以用來分析電影的。
2、《傳播研究導論:過程與符號》許靜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因為李彬的《符號透視》我各大網站、書店都找不到,所以用這本書補充。對迷思,神話的論述很到位。
3、《文化研究導論》陸揚、王毅著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看完之後對一些文化研究的現象豁然開朗。但是,有很多冗餘的東西,需要過濾掉。所以,別放在前面看。等到文化研究領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了以後再看。
4、《單向度 超真實 內爆》 作/譯者:石義彬著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對批判學派有很詳細的論述。今年的真題hegemony這本書就有。其實hegemony涉及到批判學派的書都有,郭慶光的書也有。
5、《傳媒批判理論》潘知常 林瑋著
雖然有網上有很多言論批判這本書。但我認為這本書對批判學派的論述還可以。它將傳播分為文化的世界、權力的世界、文本的世界、游戲的世界。這本書和《文化研究導論》有異曲同工之妙。今年的真題hegemony在這本書論述得比較好。
6、《傳媒文化研究》 陳龍著
也是一本文化研究的書,如果熱愛文化研究或覺得自己在這一塊很弱的話,可以看看。
註:今年考的法蘭克福學派和文化領導權只要是涉及到批判學派的書中都可以找的到。因為這兩個太經典了。另外,還有韋伯的「人是懸在由他自己所編制的意義之網中的動物」也可用文化研究中「自己生產意義」,德賽圖的「租房子」理論(房東主宰不了你對房間風格的駕馭)等來解釋。
六、網路傳播與新媒體:
網路傳播這一塊自己到書店找一兩本最新的書,補充一下就可以。因為我對網傳很感興趣才搜了這么多出來。事實上網路媒體的知識點,我都是在網上直接用論文補充的,書的意義不大。當然有幾本很重要。新媒體今年考的很多。例如微博,社交網站,還有大眾傳媒麻醉負功能在新媒體的表現,以及偷菜游戲等。我覺得新媒體的書作用主要是給學生理出新媒體的框架,關於具體知識點大部分都需要在論文中補充。
1、《眾聲喧嘩》胡泳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如果能找到的話,一定要看。對網路公共領域和共有媒體有很詳盡的論述。同時這本書和其他講網路文化的新媒體書視角不太一樣。本書提供的只是分析視角,不要想今年真題「微博」等新詞會在這里找到答案。
2、《手機媒體概論》我看的是匡文波的,不過我覺得這本書有點兒舊了。到書店去找一本最新出版的關於手機的書補充這塊知識點吧。
3、《網路傳播理論與實踐》 謝新洲
因為是北大老師的書,所以需要看。特別是一些理論在網路環境下的新發展主要是本書論述的。我復試的第二題就是「談談沉默的螺旋在網路環境下是否適用」,這個題已經考了n年了。我准備復試的時候還覺得這么老的題應該不會考了,可是卻真真實實被我抽到了。Orz……
4、《網路傳播概論》 彭蘭 如果有新版,就不要看2001版的,太老了。
七、老師其他的書:
1、《全球化:起源、方法與影響》
這本書我很喜歡。2010年的谷歌退出中國,這本書就涉及到很多知識點,但最後考題沒涉及。但是專一最後一道論述題「舉例分析媒介對社會變遷的影響」,就可以從本書中找到一個角度,就是電話等等媒體出現之後,社區逐漸解體。後來廣播電視出現,消費社會逐漸形成。專二論述第一題「文化全球化」本書也涉及了一點。
2、《輿論學》許靜老師的書,能弄到的話看看。如果沒有就不用看了。不是必讀書。
3、《北大新聞與傳播評論》(1-4輯)
一定要看。涵蓋了北大老師的重要論文。大傳方向的也不用全看。
好像有第5輯了,第5輯是和新聞有關的。考傳播的不用關注。
八、學術專著
學術專著在初試的時候不用太關注。復試的時候可能會抽一道英文題是關於學術專著的。提醒大家,選學術專著盡量避開《童年的消逝》《娛樂至死》這兩本。因為這兩本准備的人太多了。自己還是找一本獨特的比較好。例如《身份與暴力》《烏合之眾》等等都可以。一定要拋棄《童年的消逝》和《娛樂至死》這兩本。
期刊:
不要擔心,這么多期刊肯定看不完。其實一本期刊能挑出幾篇文章對我們有用的就夠多了。挑出論文的核心觀點,剩下的可以略看。
1、《國際新聞界》月刊,只看傳播部分的,新聞的不用關注。
2、《現代傳播》雙月刊,一些影像之類的實務不用關注。今年的真題有個名詞解釋是三網融合,其中現代傳播有一期專題。
3、《新聞大學》復旦的,季刊,很好。也需要過濾掉一些沒用的。
4、《新聞與傳播研究》社科院的, 雙月刊,每期文章不多,可是每篇文章都很長。
我當時不想跑圖書館去看,而且圖書館期刊更新超慢,所以期刊論文我全是在cnki(中國知網)上下載的。不過這得分人,我有個同學說,在網上看電子論文效果沒有看紙質的效果好,所以她只看實體期刊。我覺得效果差不多,所以,我就在網上下載。大家按照自己的情況來吧。
時間充裕的話,拿著老師的名單到cnki上逐一搜論文。但一般的人沒這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