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屠呦呦敢於夢想,勇於實現的作文
初聞屠呦呦的人,都會被她的名字所吸引。
屠呦呦的名字緣起《詩經·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鳴」,意為鹿鳴之聲。而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呦呦鹿鳴」的後半句「食野之蘋」,人們驚嘆於從取名開始,屠呦呦的命運註定要與這棵神奇的小草連在一起。
屠呦呦說,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植物化學研究人員,但作為一個在中國醫葯學寶庫中有所發現,並為國際科學界所認可的中國科學家,她感到自豪。「在我的童年,我親眼目睹了民間中醫配方救人治病的場景。然而,我從沒有想到我的一生會和這些神奇的草葯關系如此緊密。」
1930年年底,屠呦呦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作為家中5個孩子中唯一一個女孩,屠呦呦一直接受著良好的教育。她的高中同學陳效中回憶說,屠呦呦在班上不聲不響,經常上完課就回家,成績也在中上游,並不拔尖。
盡管成績並不突出,但屠呦呦還是在1951年考入北京醫學院(後改名為北京醫科大學,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葯學系。畢業後,被分配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一直工作至今。
屠呦呦十分低調,即使是獲獎後,她都很少接受媒體采訪。在普通人看來,她有些神秘,有些不食人間煙火。但在朋友眼中,屠呦呦是個十足的「馬大哈」。「屠呦呦生活上是個粗線條,不太會照顧自己,一心撲在工作上。有一次,她的身份證找不到了,讓我幫忙找找,我打開她的箱子,發現裡面東西放得亂七八糟的,不像一般女生收拾得那麼停當。同學們見了後都笑話她。她家務事不靈光,成家後,買菜、買東西之類的事情基本上都由先生做。」陳效中回憶道。
雖然,生活中的屠呦呦「不拘小節」。但碰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她會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堅毅。
在青蒿素研究上,屠呦呦花費了很多精力。接到「523」項目的時候,她已接近不惑之年,而她的女兒才3歲,為了不影響研究,她把孩子交給老母親撫養。由於當時長期做實驗,過勞的屠呦呦染得一身的病。
而在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成員露西·夏皮羅看來,青蒿素這一高效抗瘧葯的發現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屠呦呦及其團隊的「洞察力、視野和頑強信念」。
2、自如如何回應阿里員工去世?
近日有自媒體稱,阿里一37歲男員工得白血病身故,疑因自如租房甲醛超標導致。自如內官方微博@自如客容 9月1日回應將積極配合司法部門工作。
自如表示,目前尚未獲得包括租戶病例在內的更多信息,自如將積極配合司法部門工作,並尊重法院裁定,期間也一定會本著人道主義精神根據家屬意願進行安撫溝通。
對於呦呦鹿鳴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內容,自如的立場是:此事事關重大,一方面需要考慮相關內容對逝者家人造成的影響和壓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客觀、全面調查。在司法機關作出最終裁定前,應避免碎片化的片面解讀,給當事人及事件的合法解決造成影響。
3、北京呦呦鹿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北京呦呦鹿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2016-11-16在北京市朝陽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回公司(自然人答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雙橋中路甲6號院5號樓1層1010。
北京呦呦鹿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106MA009LRPX3,企業法人鄧竣孺,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北京呦呦鹿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文藝創作;體育運動項目經營;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轉讓;電腦圖文設計;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廣告;企業策劃;公共關系服務;經濟貿易咨詢;旅遊信息咨詢;銷售機械設備、電子產品、日用品、針紡織品、工藝品、鮮花、鞋帽、箱包、服裝、玩具、通訊器材、攝影器材、化妝品、儀器儀表、珠寶首飾、化肥;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代理進出口。(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北京呦呦鹿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4、諾貝爾醫學獎中國獲獎科學家名字怎麼念
屠呦呦
Tu you you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17時30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揭曉,來自中國的女葯學家屠呦呦獲獎,以表彰她對瘧疾治療所做的貢獻。屠呦呦女士也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中國女科學家。
屠呦呦女士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她是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發現者,在2011年獲得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獎。
除屠呦呦女士獲獎外,該獎項另外一半由兩名科學家共得,為愛爾蘭的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的Satoshi ōmura。二人因發現治療蛔蟲寄生蟲感染的新療法而共同獲得該獎。
屠呦呦於1930年12月30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祖籍寧波鄞縣(今寧波鄞州區)。父親給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國古籍《詩經》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萍」。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在北大醫學院葯學系生葯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畢業後曾培訓中醫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前後分別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獲獎榮譽:
2011年:葛蘭素史克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2011年: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獎
2011年:中國中醫科學院傑出貢獻獎
2012年:中國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
2015年:哈佛大學醫學院華倫•阿爾波特獎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5、讀懂你 屠呦呦作文結尾
初聞屠呦呦的人,都會被她的名字所吸引。
屠呦呦的名字緣起《詩經·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鳴」,意為鹿鳴之聲。而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呦呦鹿鳴」的後半句「食野之蘋」,人們驚嘆於從取名開始,屠呦呦的命運註定要與這棵神奇的小草連在一起。
屠呦呦說,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植物化學研究人員,但作為一個在中國醫葯學寶庫中有所發現,並為國際科學界所認可的中國科學家,她感到自豪。「在我的童年,我親眼目睹了民間中醫配方救人治病的場景。然而,我從沒有想到我的一生會和這些神奇的草葯關系如此緊密。」
1930年年底,屠呦呦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作為家中5個孩子中唯一一個女孩,屠呦呦一直接受著良好的教育。她的高中同學陳效中回憶說,屠呦呦在班上不聲不響,經常上完課就回家,成績也在中上游,並不拔尖。
盡管成績並不突出,但屠呦呦還是在1951年考入北京醫學院(後改名為北京醫科大學,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葯學系。畢業後,被分配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一直工作至今。
屠呦呦十分低調,即使是獲獎後,她都很少接受媒體采訪。在普通人看來,她有些神秘,有些不食人間煙火。但在朋友眼中,屠呦呦是個十足的「馬大哈」。「屠呦呦生活上是個粗線條,不太會照顧自己,一心撲在工作上。有一次,她的身份證找不到了,讓我幫忙找找,我打開她的箱子,發現裡面東西放得亂七八糟的,不像一般女生收拾得那麼停當。同學們見了後都笑話她。她家務事不靈光,成家後,買菜、買東西之類的事情基本上都由先生做。」陳效中回憶道。
雖然,生活中的屠呦呦「不拘小節」。但碰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她會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堅毅。
在青蒿素研究上,屠呦呦花費了很多精力。接到「523」項目的時候,她已接近不惑之年,而她的女兒才3歲,為了不影響研究,她把孩子交給老母親撫養。由於當時長期做實驗,過勞的屠呦呦染得一身的病。
而在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成員露西·夏皮羅看來,青蒿素這一高效抗瘧葯的發現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屠呦呦及其團隊的「洞察力、視野和頑強信念」。
6、屠呦呦淡泊名利 拒絕浮躁作文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詩經•小雅》的名句寄託了屠呦呦父母對她的美好期
待。作為一名生葯學專業學生,屠呦呦考入北大醫學院時就和植物等天然葯物的研發
應用結下不解之緣。從
1955
年進入中醫研究院來,她幾十年如一日,埋首於深愛的事
業中,將一份份漂亮的成績單回饋給黨和人民。屠呦呦入職時正值中醫研究院初創期,
條件艱苦,設備奇缺,實驗室連基本通風設施都沒有,經常和各種化學溶液打交道的
屠呦呦身體很快受到損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實驗室內「搖瓶子」外,她
還常常「一頭汗兩腿泥」地去野外採集樣本,先後解決了中葯半邊蓮及銀柴胡的品種
混亂問題,為防治血吸蟲病做出貢獻;結合歷代古籍和各省經驗,完成《中葯炮炙經
驗集成》的主要編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矚目的成就是發現青蒿素,作為防治瘧疾的
一線葯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拯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並且在
與瘧疾這種致命疾病的持續戰斗中產生了長遠的醫療福利」。拉斯克基金會如是說。
為什麼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崗位上大有作為?或許我們可以從她說過的一句話中找
到答案:「一個科技工作者,是不該滿足於現狀的,要對黨、對人民不斷有新的奉
獻。」
【素材分析】假如沒有屠呦呦百折不撓的毅力,假如沒有屠呦呦默默奉獻的信念,
假如沒有屠呦呦不斷創新的精神,便不會出現拯救了成千上萬生命的防治瘧疾的一線
葯物,也便不會獲得華人十年未獲拉斯克獎的空白。
【素材運用】適用於頑強毅力、心靈寧靜、傳統與現實、創新、信念、遺產、奉
獻等話題。
7、深圳市呦呦鹿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深圳市呦呦鹿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2015-08-10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注回冊答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街道中山園路TCL科學園國際E城E1棟10層1002室。
深圳市呦呦鹿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300349858894Q,企業法人董珂,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深圳市呦呦鹿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深圳市呦呦鹿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8、有關屠呦呦堅持到底記敘文
初聞屠呦呦的人,都會被她的名字所吸引。
屠呦呦的名字緣起《詩經·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鳴」,意為鹿鳴之聲。而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呦呦鹿鳴」的後半句「食野之蘋」,人們驚嘆於從取名開始,屠呦呦的命運註定要與這棵神奇的小草連在一起。
屠呦呦說,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植物化學研究人員,但作為一個在中國醫葯學寶庫中有所發現,並為國際科學界所認可的中國科學家,她感到自豪。「在我的童年,我親眼目睹了民間中醫配方救人治病的場景。然而,我從沒有想到我的一生會和這些神奇的草葯關系如此緊密。」
1930年年底,屠呦呦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作為家中5個孩子中唯一一個女孩,屠呦呦一直接受著良好的教育。她的高中同學陳效中回憶說,屠呦呦在班上不聲不響,經常上完課就回家,成績也在中上游,並不拔尖。
盡管成績並不突出,但屠呦呦還是在1951年考入北京醫學院(後改名為北京醫科大學,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葯學系。畢業後,被分配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一直工作至今。
屠呦呦十分低調,即使是獲獎後,她都很少接受媒體采訪。在普通人看來,她有些神秘,有些不食人間煙火。但在朋友眼中,屠呦呦是個十足的「馬大哈」。「屠呦呦生活上是個粗線條,不太會照顧自己,一心撲在工作上。有一次,她的身份證找不到了,讓我幫忙找找,我打開她的箱子,發現裡面東西放得亂七八糟的,不像一般女生收拾得那麼停當。同學們見了後都笑話她。她家務事不靈光,成家後,買菜、買東西之類的事情基本上都由先生做。」陳效中回憶道。
雖然,生活中的屠呦呦「不拘小節」。但碰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她會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堅毅。
在青蒿素研究上,屠呦呦花費了很多精力。接到「523」項目的時候,她已接近不惑之年,而她的女兒才3歲,為了不影響研究,她把孩子交給老母親撫養。由於當時長期做實驗,過勞的屠呦呦染得一身的病。
而在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成員露西·夏皮羅看來,青蒿素這一高效抗瘧葯的發現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屠呦呦及其團隊的「洞察力、視野和頑強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