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G時代到來,如何促進和規范短視頻+青少年教育?
隨著5G和人工智技術的快速發展,網路教育已經成為黨和國家重要的教育發展戰略,短片是課堂教育的有益填補空白和延伸內容。中國的傳統課堂教育大多面向面對面教育,旨在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知識轉移。教學方法單一,學生被動學習,往往是“考試前出其不意,考試後忘記”。學習效果不好。以學生為中心的短片通過凈化知識、設置生動的場景和輸出幽默的“段落”來增強師生互動,提高學習效果。短片有助於促進素質教育。中國建議在德國和智建立智、體、美、勞相結合的教育體系。不僅要加強智的體育教育,還要加強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教育功能。這是一部中國好鄰居抓被子、孩子從樓里掉下來、陌生阿姨陪輪椅女孩等的短片。在“反諷”比賽中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短片有助於縮小知識差距,讓教育更加的公平公正。受教育權是我國公民在權力中的最基本的權利。目前,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優質教育資源嚴重短缺。這部短片在農村地區和三四線城市的用戶中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
總之,如何防止青少年過度使用短片。短片內容更加的多,豐富,足量,滿足了青少年對網路世界以及外邊世界的好奇心,可以根據用戶的興趣和偏好以及人工智演算法定製推送的內容。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自製力弱,可能對魅網路在教育這一個大領域的滲透逐漸消除了教育的障礙,成為短片這一個領域的教師成為可能。隨著大量網路紅色教師在短視頻平台上的出現,大量用戶聚集在一起,創作門檻低,信息傳播效率高,使得各種涉及教育的內容具有一定的規模。由於短視頻平台與教育內容製作者之間的積極互動,短視頻教育已經成為日常教育中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
2、哪四部門就網路轉載短視頻等展開版權專項整治?
國家版權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今天聯合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啟動打擊網路侵權盜版「劍網2018」專項行動有關情況。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於慈珂介紹說,「劍網2018」將以網路侵權多發領域為重點目標,以查辦案件為重要抓手,通過集中整治和引導規范,有效運用分類監管、約談整改、行政處罰、刑事打擊等多種措施,集中整治網路轉載、短視頻、動漫等領域侵權盜版多發態勢,重點規范網路直播、知識分享、有聲讀物等平台版權傳播秩序,深入鞏固網路影視、網路音樂、電子商務平台、應用商店、網路雲存儲空間等領域專項整治成果,維護清朗的網路空間秩序,營造良好的網路版權環境。
據悉,此次專項行動自7月上旬開始,將利用4個多月的時間開展三項重點整治:一是開展網路轉載版權專項整治。針對目前網路媒體特別是微博、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自媒體」侵權現象,將重點打擊未經許可轉載新聞作品的侵權行為和未經許可摘編整合、歪曲篡改新聞作品的侵權行為,堅決整治自媒體通過「洗稿」方式抄襲剽竊、篡改刪減原創作品的侵權行為,著力規范搜索引擎、瀏覽器、應用商店、微博、微信等涉及的網路轉載行為。通過集中查處一批違法轉載案件,依法取締、關閉一批非法新聞網站、網站頻道及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等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來實現整治規范的目的。二是開展短視頻版權專項整治。針對當前短視頻領域存在的未經授權復制、表演、網路傳播他人影視、音樂、攝影、文字等作品,以合理使用為名對他人作品刪減改編並通過網路傳播,短視頻平台以用戶上傳為名、濫用「避風港」規則對他人作品進行侵權傳播等版權問題,專項行動將把抖音短視頻、快手、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快視頻、嗶哩嗶哩等熱點短視頻應用程序納入重點監管,一方面重點打擊短視頻領域的各類侵權行為;另一方面引導短視頻平台企業規范版權授權和傳播規則,構建良性發展的商業模式。三是開展重點領域版權專項整治。具體包括3個重點領域:第一,動漫領域版權集中治理。將重點打擊通過網站、應用程序、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視頻字幕組等非法傳播盜版動漫作品的行為,以及未經授權使用他人動漫形象製作傳播游戲、玩具、文具、服裝等動漫衍生品的侵權行為。第二,網路直播、知識分享、有聲讀物平台版權集中治理。針對這些平台存在的未經授權大量使用音樂、文字、口述作品版權問題,將從規范新型商業模式健康發展的角度,著力整治相關平台未經授權使用他人作品的行為,主動加強監管,制定相關規則,積極加以引導,構建平台良好版權秩序。第三,鞏固「劍網」行動治理成果。將進一步加強對網路影視、網路音樂、電子商務平台、應用商店、網路雲存儲空間等領域的版權監管,突出打擊通過網路銷售教材教輔、少兒出版物、音樂和影視移動存儲介質以及使用聚合鏈接、設置境外伺服器等手段的侵權行為。
於慈珂強調說,專項行動期間,各地版權執法部門將集中力量、快速查辦各類網路侵權盜版案件,對人民群眾意見強烈、社會危害大的侵權盜版網站,將從嚴查處並提請相關管理部門依法吊銷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或注銷ICP備案、停止提供網站接入服務等;對涉嫌構成犯罪的,將根據「兩法銜接」機制及時移交公安機關立案查處。各互聯網企業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完善企業舉報受理和快速處理機制,加強內部版權監控管理,實施侵權盜版信息巡查清理及記錄留存,積極履行企業違法犯罪線索報告、配合調查義務和「通知—刪除」等法定處置責任。專項行動鼓勵社會各界向版權執法部門投訴舉報,對經核實線索查處案件的舉報人將予以獎勵,同時將加大對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的宣傳力度,堅決曝光不履行主體責任的互聯網企業。
3、網路上的短視頻都是根據什麼拍攝的呢?
一般都是拍攝者為了吸粉而設計了,但是也有一部分是瞬間無意拍攝的
4、網路短視頻存在哪些問題?
短視頻平台存在的兩大主要問題是對未成年人缺乏限制(62.8%)和內容挑戰社會倫理道德底線(60.8%),其他還有:內容低俗,甚至涉及色情暴力(53.3%),盜用他人視頻素材(44.9%),標題黨多,製造噱頭(40.8%),公然售賣假貨(28.2%)以及商業廣告普遍(23.1%)等。
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劉琪(化名)感覺,短視頻平台上某些內容火起來,大都是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和獵奇心理,「比如大冬天冷水洗頭、吃活蟲子、吃很辣的東西,還有一些女生穿著暴露等」。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短視頻目前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是版權問題。現在短視頻版權保護剛剛起步,一般都是通過打水印等方式。「按照2016年12月1日起實行的《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這也是必須加的,保證出現問題能夠溯源」。第二是侵害他人人格權。「很多短視頻暴露別人隱私,比如此前關於『水滴直播』的爭議,還有在街上突然闖入他人空間的惡搞視頻。短視頻中公開謾罵他人還可能侵害他人名譽權」。第三,涉黃涉暴、低俗的短視頻影響文化安全和內容安全。來源:中國青年報
5、網路上的短視頻都是根據什麼拍攝的呢?
拍短視頻可以使用微視
打開後點下面的加號,然後選擇左下角的魔法按鈕,選擇魔法特效來拍就行了
還可以添加各種濾鏡效果,和本地的視頻剪輯添加特效
另外還有短視頻模板,可以通過手機視頻素材直接生成一個剪輯好的短片
6、網路直播、短視頻的傳播滿足了受眾的什麼心理?
個人覺得你說的這兩個傳播方式滿足了受眾的好奇心,同時,也方便的了解這個信息,但是我覺得唯一不足的就是,消耗了受眾更多的時間。
7、製作短視頻的要遵守的網路規則是什麼?
?
8、企業短視頻運營需要注意哪些?
企業短視頻運營一方面要注意內容的真實性,很多內容不真實的推廣並不會得到好的反響,做一段時間後就會沒有任何效果,因此保證內容的真實性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就是內容一定要貼合實際,找准消費者喜歡的方向去進行推廣。
9、什麼是網路短視頻?通俗點的,別講術語。
網路短視頻是通過互聯網傳播的短視頻。短視頻已超越一般的娛樂休閑項目,發展成為一種全民生產、參與、共享的文化現象,另一方面也影響了一代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分享我個人的經驗,比如唯賽短視頻,平台有各種主題比賽,例如才藝類、運動類、美食類等,每場比賽都有獎金或獎品,只要有才藝的人,都可以展現自己,是一個公平公正的平台。
10、短視頻該如何監管才能不「短」?
「海草舞」、「手指舞」、「抖肩舞」……對於經常瀏覽短視頻的網友來說,這些詞彙並不陌生。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一批短視頻平台迅速崛起,改變了數億網民的使用習慣。短視頻平台與之前風靡一時的直播行業有諸多相似之處——同樣充斥著低俗信息,同樣培育著網紅經濟,同樣引起青少年沉迷,同樣需要重拳治理。
一項調查顯示,有49.1%的受訪者每天花費半小時以上瀏覽短視頻,而有66.3%的受訪者表示曾在網上發布過自己拍攝的短視頻。此前,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監測平台Trustdata發布的《2017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去年短視頻領域以127.1%的增速位列第二,僅次於共享單車,並且以40.3%的用戶粘性首次超越視頻領域,成為市場「新寵」。
然而,在那些多則幾十秒,少則數秒的短視頻中,真正反映現實生活、記錄真善美的寥寥無幾,多半不是自虐式吃異物就是無厘頭搞笑等惡搞獵奇的視聽畫面。有的打著表演才藝的幌子,藉助誇張妝容或奇裝異服迎合獵奇心理;有的夾雜「葷段子」,以色情露骨內容打起擦邊球,一些短視頻平台已淪為低俗秀場。
盲目模仿、惡搞低俗、內容涉黃……漸成網路新寵的短視頻,日漸暴露其良莠並存的內容生態現狀。一些短視頻兼容了碎片化接受情境和感官化內容形態兩種特徵,迎合了受眾填補閑暇時間的需求或獲取感官刺激的心理,某些內容已經觸及了法律底線。短視頻低俗化現象泛濫,歸根結底是平台為了短期變現快速獲利而無所不用其極。面對動輒數十億的市場規模,早就讓不少失控失序的平台急火攻心,在野蠻生長期選擇了「下三路」發展。但凡監管稍有疏漏,利益驅動之手就會賺得盆滿缽滿,而短視頻平台為了利益,往往對某些低俗內容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古語有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年輕受眾群體正處於三觀塑造期,他們所追逐的流行風潮,必將「潤物細無聲」般內化於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之中。一方面,短視頻的受眾群體更下沉,多為年輕邊緣群體,而平台無形之中得想盡一切辦法適合他們的口味,讓他們在低俗文化中聊以自慰。另一方面,短視頻低俗流行,會混淆網路平台應有的價值判斷標准。用戶對低俗內容爭相模仿導致其流行和廣泛傳播,這既與主流流行文化相背離,也會導致年輕受眾形成「低俗即流行」的錯誤認知和價值判斷。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長足發展,用戶尤其是年輕受眾正逐漸從圍觀走向參與。與「拍客時代」一部手機走天下的網路直播相比,短視頻的技術門檻更高,其傳播不是轉瞬即逝的,有些平台為拉動流量,推出低俗短視頻,正陷入雷同空洞的困境。雖說一些用戶為追求感官沖擊,一定程度上滋長了包含低俗內容短視頻的傳播空間,但從凈化網路空間計,短視頻內容仍需要以符合法律規定、尊重公序良俗為底線。
短視頻雖短,監管不能「短」,整治低俗內容,不能僅靠平台把關審核,監管部門要主動治理、防患於未然,盡快完善針對網路內容管理和內容生產者的相關法規,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懲戒機制,形成對不良低俗以及違法違規內容上傳者的威懾效應。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