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學里,有些社團比如心協、科協新媒體等等在開學的時候招新但是我對這些不感興趣。有必要加入嗎?
在大學里是有很多一些組織社團什麼的,都每年有招新,如果不感興趣的話可以不去,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
2、大學里,新媒體納新怎麼樣!要參加這社團?
你好。
其實大學里的社團啥的,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加入。
這樣才比較好。
不要考慮那麼多。
3、【大學】參加藝術類的社團,筆試要考「新媒體」,一般指什麼方面的內容?
我給你舉些例子吧,譬如會不會製作抖音b站中的視頻呀,會不會做視頻呀或者會不會注冊運營微信公眾號呀之類的,現在的新媒體大概就視頻跟公眾號
4、如何合理,高效的 運用新媒體手段開展團學工作針對老師的調查問卷
新媒體的話,可以申請一個公眾號,帶領大家關注,保持內容的更新,然後用表單大師做一個針對老師團學工作的問卷調查,然後發布在微信公眾號上,然後讓學生和老師一起轉發擴散。
5、院學生會的部長和校團委新媒體工作室的編輯,哪一個更好一點啊?
校團委媒體工作室的編輯這個是屬於校級幹部的,院學生部長是院級的幹部,按級別來說,肯定是校級幹部比較厲害了,但是如果你想著從自身方面考量,比如對你以後考研找工作有幫助的話,估計是院級的,可以讓院系老師認識你,以後也能打好關系基礎,考研的話老師也會很樂意幫你。
6、如何做好大學社團新媒體編輯部的微信平台
不知道您要做的是怎樣的大學社團,不過大學影響力比較大的社團基本是兩類,要麼是與特定學院結合比較緊密(比如,我是南開的,周恩來與池田大作研究會據我所知就與政府管理學院關系非常密切,再比如「綠色行動小組」一聽名字就和環境科學關系很大,等等),要麼就是社團學院色彩淡、比較強調專門興趣(如辯協、交響樂團、話劇社等等);因為您的問題裡面沒有講,我就泛泛地說了~
微信平台的架構本身不復雜,但在大學校園,我想至少有兩個方面很重要,一是平台的日常維護,說白了,數據更新頻率要跟得上,質量要比較高(畢竟大學生口味都比較刁),二是平台的宣傳,如果是前面說的第一類,那麼當然就可以藉助專業負責人(教師、骨幹學生)的力量來擴散,如果是後面的一種,則最好藉助社團學期初的納新和學期中的特典活動的機會,來進行宣傳。所以我想,宣傳的工作,有賴於某幾個特定時間段的鼓噪和平時的滲透,這個沒什麼可取巧的吧~
不過平台日常維護的方面,就需要多花些心思了,作為微信的周邊,我想需要估計到微信用戶的社交需求,所以我的建議是至少要有三個方面的兼顧:1)時效信息,這一方面需要社團的辦公人員緊密配合,任何社團相關的重要新聞和社團幹事的采風、稿件最好都能迅速電子化,然後每日一更或兩更在置頂處,最好別有太多大話空話,簡明扼要地讓受眾知曉社團的最新動態就好;2)興趣培養,這一方面或許需要相對豐富但不枯燥的內容來支持,比如,相聲社團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就推送一些經典段子,演講團可以定期分享精彩的歷史演講,等等,不過有一點,這些信息最好不要直接從網上扒下來就用,這樣會給人很敷衍的感覺,不妨稍稍編輯一下,突出重點、甚至加以點評概括,效果會更好;3)用戶彩蛋,比如,話劇社可以在演出前在微信平台組織喜(sang)聞(xin)樂(bing)見(kuang)的「搶票」活動,綠色行動小組可以在微信平台上號召科學回收廢舊電子設備附贈小獎品等等,當然這個別搞得太過了,初衷是注入些新鮮感而已,要是喧賓奪主就劃不來了。
以上是一點很不成熟的建議,希望能夠有些幫助,歡迎批評。
7、大學新媒體編輯部社團寫的東西主要發哪裡啊
你好。
其實大學里的社團啥的,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加入。
這樣才比較好。
不要考慮那麼多。
8、學校成立新媒體中心的獨立組織,學生會和團委的宣傳部還有必要存在嗎,剩下宣傳部具體職業是什麼
我們學院的媒體中心和宣傳部並存
媒體中心負責線上活動宣傳等
宣傳部負責線下活動宣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