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看待新媒體藝術在當下社會中的發展
1 新媒體藝術的產生及定義
新媒體自從產生以來就一直是個極具爭議的話題。新媒體包含的內容很多,可以從媒體統治的時代來劃分什麼是新媒體什麼是傳統媒體,也可以從科學技術的發展情況上來區分,因為新媒體的出現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但無論如何都可以明確的一點是,新媒體是有別於傳統媒體的新式媒體形態。隨著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媒體也隨之產生不斷變化,並且在人類社會里產生廣泛及深刻的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也隨著改變,一部分藝術家也越來越多地依靠新媒體對自己的藝術進行闡述和表達。這種新媒體藝術藉助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試圖從傳統媒體中脫離出來,尋求一種全新的表述方式,從簡單的敘事變為敘情,從單一的感官感受變成綜合性的體驗,無論是新媒體還是新媒體藝術,都取得了迅猛的發展。
2 新媒體技術對藝術的影響
20世紀末以來新媒體技術逐漸發展,而新媒體藝術則是利用新技術賦予藝術家新的手段,藝術形式不再是單純的平面畫面或者是立體作品,而是各式各樣新式的表現形式,並且大多具有交互體驗。這種體驗給受眾一種全新的感受,不再是單方面的接受藝術家傳達的信息,而是可以參與到其中,能夠更深刻的體驗,這種追求即時效果和互動感受也是新媒體環境下藝術的新的表現特點,作為一種結合了多種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給藝術家的藝術創作也帶來了更多的靈感和更廣闊的視角。作為不停探索人類新想法、不停突破現有界限、走在大眾思維前端的藝術家,將電腦科技等新媒體技術與現有表現手段結合在一起,實現藝術形式的不斷創新。
談到新媒體技術對藝術的影響就需要先了解新媒體所具有幾個比較突出的特點:
一是成本低,製作流程比較簡單。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製作相比傳統媒體更加低成本高效率。傳統媒體的信息製作環節十分復雜,先由記者進行前期採集編輯,然後由媒體公司進行後台完善總結,再通過各種渠道發送出去。新媒體卻節省了其中很多環節,信息大多藉助網路傳播,在傳播過程中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不像傳統媒體需要依靠紙質的大量印刷或電視廣告的大量播放才能達到宣傳的目的,對於一般受眾來說,接收信息的成本也大大降低,相比傳統媒體人們更傾向於免費的新渠道。
二是傳播范圍廣、速度快、信息傳達比傳統媒體順暢。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的傳播可以依靠自由發達的網路和受眾隨身攜帶的客戶端來實現,相比依賴紙張的平面媒體、依賴電視的電視媒體、依賴收音機的廣播媒體,新媒體可以將各種媒體的優勢集為一身,打破媒體自身的界限,將各種技術手段聯系在一起,使信息傳播的雙方都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交流。隨著互聯網及雲時代的到來,產生了信息爆炸的現象,人們接收信息的途徑也不同於以往,更加簡潔明快迅速的接收方式更合乎當下快速的生活節奏。
三是受眾體驗更良好,相比傳統媒體具有交流互動的優勢。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扮演輸出的角色,具有交流的局限性,無法很好地和受眾交流互動,即使有也不能實時互動,不具有時效性,而新媒體技術不只是單方面的輸出,還有雙方互相交流的互動,具有良好的時效性、活躍度、新鮮感。
結合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特點,藝術家在利用新媒體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也可以嘗試相比以往藝術行為的更多的新形式。基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類對自身人性的探索也越來越多,從大工業社會量產的精神需求逐漸轉變為強調個體突出個性的精神需求,在這一前提下,能夠進行交互的藝術應運而生。人類不再是生硬地單方面接收,而是富有個人情感的交流互動,每個受眾個體的不同都會對信息傳達的這個過程產生不同的影響,造成不同的後果。相比過去,人們更樂意於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他人的感受,展現不同的樣態。
一方面,新媒體比傳統媒體更具有客觀上的優勢,另一方面,在主觀層面上受眾也更樂於接觸新媒體。
藝術家在進行新媒體藝術創作的時候可以藉助其信息傳播的優勢,綜合各種渠道,在更多的媒體媒介上進行藝術表達,這種新興的藝術創作形式給人們日新月異的感受。
3 對新媒體藝術未來發展的思考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時代也不斷的推進,當下社會的主要發展特徵之一就是新媒體的崛起。媒體藝術的運用更加廣泛更加專業,新媒體給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帶來了各式各樣的影響,從事藝術行業應當更加努力學習新的知識以應對不斷快速變化的社會,積極主動對現有的生活進行提升和改變,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新媒體為藝術帶來了全新的科學技術、觀念思想、行為方式,也為藝術帶來了一些弊端,某些藝術的創作逐漸被大眾同化,逐漸變成快餐、簡單、無腦,可供思考的空間越來越少。因為對個性的逐漸倡導,人們對自己的喜惡也愈發明確,在選擇信息的過程中越來越傾向個人口味。如果無法對信息進行有效的辨別,可能在接收的過程中會因為個人的差異選擇更多的垃圾信息,從而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無法收獲有益的資源。
對科學技術的過度依賴也可能導致藝術本質的偏離,從利用客觀事物表達主觀情感進行思考變為單純為表現客觀事物的技術樣態,從而忽略了人的主觀思想的重要性。在這個信息爆炸、各種想法紛至沓來的時代,對與錯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甚至機器也會越來越像人類,在虛擬世界中存在的人與在現實世界中存在的人可能愈發分離不清。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人類社會發展的標准或目的到底是什麼,這又是未來我們需要不斷思考的一個問題。
4 結語
在這個新媒體藝術不斷發展的時代里,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對審美觀念也提出新的需求,因此在進行藝術創作的過程,不僅在客觀上要合理運用科學技術,也要在主觀上擺脫固有的思維模式,從統一、簡單的平面角度變為多樣、復雜的立體角度。在對新媒體藝術不斷開發和探索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到大量有價值的信息,這種與新技術相依相生的藝術形態是社會發展的產物,研究新媒體藝術也是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進行歸納總結。
2、如何正確認識網路 論文
網路論文的觀點和思路可以做比較有價值的參考,對開闊自己考慮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有內不小幫助。
但是網路論文公布容的具體數據不要輕易相信,一般來說需要自己檢驗過才能採用。
如果有可能,盡量聯繫到該論文的作者來探討一下。只要你的看法有比較嚴密的邏輯和切實的觀點,作者大都會做出比較認真的解釋。
3、如何正確認識當代藝術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當代藝術無論是學術推進和市場化進程,都得到迅猛的發展。並且,與整個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密切相關。尤其是,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特徵;它從模仿、借鑒西方現代藝術的陰影中逐漸走向本土化,並呈現出一種明顯的原創風格。理解「當代藝術」,必須對「當代性」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所謂「當代性」,就是藝術創作在時代進程中保持的先鋒性、探索性和獨立性。「當代性」不僅是當代藝術的價值核心,也意味著當代藝術的雙重任務。首先,必須面對現代性直到當今都沒有解決的問題或完成的任務;再一點,必須面對今天這個時代的新現象,比如電子圖像、數字圖像、網路等這個時代所特有的物質形式。當我們說某件作品具有「當代性」時,就意味著這件作品具有關注現實的性質。當然,具有「當代性」的作品不一定都是好作品,所以,對具有各個時代屬性的作品本身該如何評價,還有很多因素。
理解「當代藝術」,重要的是在作品中感受藝術家對今天的文化現實、社會生活中表達的「當代性」,在作品中尋找藝術家的想像力和思想痕跡。換句話說,首先是態度和立場,一件作品到底有多少藝術家自己的觀點,表達個人所創造的形式語言,以及個人的藝術觀念等。藝術家置身於今天的現實,作品必須面對今天的現實,必須反映出今天的時代特徵,即使是針對歷史、經典以及未來話題,在表現上也要進行一種當代性和當代感受的轉換。一個時代最好的藝術能直接體現出這一時代的民眾心理狀態及精神現象。當代藝術是時代的前沿,最能代表一個時代。作為視覺力量能夠准確地反映出中國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
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大量作品中我們發現,當代藝術更多的是在媒介、語言和感覺中體現出「當代性」。也就是說,它更多傳達的是不同於其他時代的文化針對性,表現當今藝術家體驗到現實中不同於常人的最敏感的生存感受——用當代的藝術語言和媒介進行轉換與表達。如果說,後現代藝術主要區分傳統與現代的關系,以解構、觀念等更多的方式介入藝術本體的變化,那麼,當代藝術則強調的是建構藝術與時代背後的文化感覺的關系。從中國當代藝術30年的坎坷道路上,我們發現,只有反映和表達現實問題,才是當代藝術的立足之本。
由於當代藝術的獨立性、實驗性和社會批判性,因此在中國藝術史上無疑是一場價值革命。當代藝術在中國如此引人注目,是它在現實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所至——但是,我們是否真正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分量?關鍵是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結構。國家、政治體制、經濟基礎、意識形態特徵和文化氛圍等等,所有這一切,匯成了一個無可代替的特殊場域,我們投入其中,就會產生一個基本感覺,就不會顛倒黑白混淆方圓。這種感覺迴旋其中,如影隨形。從這個意義上說,進入藝術既是體驗當代,我們甚至在當代藝術中更強烈地意識到生活本身。
回想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左翼美術的實踐是以深入街頭、走向民間、到群眾中去、深入生活而展開的,它繼承了「五四運動」倡導的藝術思想,即「藝術社會化」和「社會藝術化」,也是「出了象牙之塔」和「走向十字街頭」的延續。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美術界都在談論「為藝術而藝術」和「為人生而藝術」。它們對左翼美術有著極大的影響,雖然與當代的介入不同,但看待藝術社會關系的視角有許多一致的地方。仍然可以發現它們的積極意義,仍然可以發現藝術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與社會、政治的特殊關系。從另一個視角來看,將藝術塑造成為社會結構中的積極元素,這是近代中國思想啟蒙運動的結果,也是建設現代化國家的一種積極努力的結果。
今天,當代藝術在中國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和考驗,這就需要藝術家與批評家,還有那些關心當代藝術的熱心觀眾,在不同程度上做出各自的調整。總會有一天,當代藝術將成為過往的歷史景象,供後人去研究和訪問。今天,當代藝術依然在成長的過程中,遠還沒有到「論功行賞」的時候,很多問題不是當務之急——留給後人去總結和批判。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繼續努力地表述我們這個時代,努力表述我們這一代人,與周圍的歷史進行全方位的對話。這其中,不僅需要思想和態度,更需要精神和勇氣。
今天,我們很多人,包括一些批評家和理論家,以及收藏家和媒體,對當代藝術的理解依然停留在過去成功成名的藝術家身上,認為他們是衡量或判斷中國當代藝術的惟一標准。這種認識上的局限和視野的狹窄暴露了當代藝術的一些問題。今天,當代藝術呈現出一種混亂和停滯狀態,尤其那些「商業神話」,使得早年的批判性和獨立精神正在消失。它的成長與發展,與我們的生存環境息息相關,是藝術介入社會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當代藝術一直面對的問題。有人說,中國當代藝術是魚龍混雜,我以為,這句話說得真好——因為,魚龍混雜才是當代藝術的正常生態。重要的是,我們始終與當代藝術站在一起,共同呼吸我們這個時代的空氣,承擔自己的命運。2009年12月,「中國當代藝術院」在北京掛牌成立,說明了官方對當代藝術的接納與認可,很有可能,若干年之後,在中國成為一種主流藝術。
從中國的歷史情境出發,當代藝術向社會現實和日常生活的拓展,藝術家改變現代主義的個人化的形式追求,注重交流與互動。互動不僅是跨界的結果,還意味著藝術人格的改變,以開放的心態,去呈現個人對社會、對歷史、對生活、對存在的感受和體驗。當代藝術需要一種介入,介入就是一種立場和態度,是針對某種問題所採取的手段,然後以行為和視覺方式呈現出來。我們強調的介入不是一般的社會活動,而是一種批判意識。介入是以藝術的方式提出問題、反思問題並質疑現狀。從另一個角度說,介入能改變我們原有的觀看藝術和欣賞藝術的方式。當代藝術的種種實驗,是對社會變革的記錄,它只代表它的時代。同時,它還是一個與社會緊密相關但又具有高度獨立性的思想活動和知識活動,當然,還是一種追求自由、智力和解放的活動,任何一個藝術家都可以通過智慧獲得自由和解放。
「當代藝術」就是我們面對我們所處的時代和社會問題所採取的態度,將態度轉換成一種藝術形式。其實,藝術不解決問題,但藝術可以發現問題和表現問題。當代藝術在任何社會轉型和變革時期,是藝術家覺醒之後的自覺創造。藝術家能夠敏感地發現問題,並將一個純粹的問題一直保持下去,直到把它搞清楚為止。當代藝術要求藝術家必須對曾經發生過的歷史做文化上的清理,揭示人在現實處境中的真實狀態,催人思索,催人覺醒。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
「於無所希望中得救」。從藝術的意義上說,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極少數具有反叛意識的人物,憑著敏感和先見准確把握了時代的特徵,同時,影響並改變著同代人以及後人的日常生活和思考方式。
「當代藝術」改變了傳統的觀看方式,也就是說,作品不再賞心悅目,不再為觀眾提供「美」的圖像,而是引發觀眾對現實社會的關注與思考。藝術開始介入到現實社會的種種問題中。它要求藝術家不能在一個充滿問題的時代,創作毫無感覺的作品。當代藝術在當代中國確實有一種無限的可能性,與現代藝術相比,確實更具有人道主義的獨立人格和探索價值;從社會形態上看,打破了一元化的傳統創作機制,尤其是在學科建立上,推動了多元化方向的發展。其實,當代藝術就在我們身邊,關注、介入同時還豐富著我們的生活。在中國,當代藝術已經顯示出特有的生命力和時代意義。英國藝術史家貢布里希在《藝術發展史》中曾這樣說過:「過去也好,現在也好,藝術家還要做其他許多工作。只是我們要牢牢記住,用於不同時期、不同地方,藝術這個名稱所指的事物會大不相同。」
如果說,現代藝術的價值在於以藝術的解放推動人的思想解放,那麼,當代藝術的價值就在於以藝術的多元和對生活感受,推動人們對社會現實的深度思考。由於當代藝術的動態性和即時性,導致了它的多義性、敘事性、復雜性和多樣性。在中國,當代藝術是藝術家獲得的自由和解放,也是人性的覺醒。(劉淳)
4、對新媒體藝術的認識有哪些?
新媒體藝術在今天已被談論得夠多,也被製作和展示得夠多,但對新媒體藝術的認識絕對不能僅僅停留在由現代主義的先鋒傳統培養起來的對新生事物的預期尊重以及媒體自身的時新特質的盲目肯定上。維特根斯坦說過:「如果一個人僅僅是超越了他的時代,那麼時代遲早要追上他。」應該說,每個時代的藝術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會不同程度地面對媒體更新問題,也就是說,每個時代的藝術都會有其新媒體。媒體更新的原因可能來自外在的技術條件,如攝影的發明,也可能來自內在的精神發展。
5、不知道大家對新媒體藝術有什麼認識和看法?隨便說說學習學習~
現在社會發展的太快,快的都不知道如何去定義,如何去學習,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時間和取點,不知道新媒體藝術如何定義它的框架和路線,在眾多的藝術分類中,唯一不變的主題是尋找生活中的美點,並通過通俗的方式讓大眾去認識和接受,沒有根基談何成長。這是基礎。有機會可以分享一下您對新媒體藝術的闡釋。
6、新媒體藝術作品分析 怎麼(考研)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7、談談如何理解新媒體藝術觀
?
8、談談如何認識藝術創作的環節
藝術創作就是你自己對創作對象的藝術再現,是你自己用藝術的形式去表達一個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