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視頻對年輕人的影響是好是壞?
短視頻本身是沒有什麼危害的,只不過現在的年輕人自製力也太差了,經常控制不住熬夜看小視頻
2、青少年沉迷網路短視頻會有什麼危害?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直播平台和短視頻影響力越來越大,關注視頻平台的青少年也越來越多。如何讓短視頻對青少年的成長發揮健康的作用呢?父母如何做才能減少不當視頻對孩子的影響呢?
一、直播平台和短視頻對青少年帶來的危害
青少年在看直播平台和短視頻同時,可會看到彈幕評論中的惡言惡語和胡亂調侃,這將會給青少年的心理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在很多短視頻平台中,有許多炫富視頻,對孩子的正能量的價值觀養成很不利,青少年容易把攀比炫富當成了人生追求。很多人在直播平台和短視頻上展示的是「漂亮的顏值」。這很容易給未成年人造成一個錯覺:長得漂亮好看就可以了!一些孩子刷視頻看段子,能在不知不覺中消耗好幾個小時。孩子一旦沉溺於直播平台和短視頻,會導致無法長時間地集中精神,缺乏專注力和思考力,對學習會是巨大的負面影響。
二、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父母需要給孩子樹立了好的榜樣,應當創建良好的家庭文化,讓閱讀、走進大自然等成為家庭業餘生活的重要內容。需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豐富家庭親子活動,當孩子要玩電子產品或是不能停下來時,父母使用其它的活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父母要給孩子規定使用手機的時間,解釋玩手機的害處。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對於孩子玩電子產品,無論是過度放縱還是嚴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其中的分寸才是正確的做法。父母要事先和孩子約定好玩手機的時間,要引導孩子按照規矩來做,慢慢地孩子也會習慣於遵守規矩,不會再沉迷於直播平台和短視頻。
直播平台和短視頻也有正面的或更多元的功能,有利於社會學習、知識學習。孩子們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們能接觸到社會流行的事物,這有助於他們對社會的多元認知。因為直播平台和短視頻是比較新的信息傳播方式,而且這種信息傳播方式也具有社交的能力,也具有自我身份構建和展示自我的功效。這是網路帶寬的傳輸速度達到一定程度以後,必然會出現的一種傳播現象。
我們每一位網友都對凈化網路空間負有職責,在製作傳播這些小視頻時或參與直播活動時,要注意語言文明、行為舉止合乎規范,要傳播積極向上,正能量的事物。家長要引導青少年利於好直播平台和短視頻,使之成為學習的好幫手。
如果我們的孩子現實生活很有趣、很有意義,有很多好玩的、很多溫暖的地方,孩子就可以遠離網路,父母對孩子的管理也會更有效。
3、不良短視頻對青少年負面影如何?
88.1%受訪者直言不良短視頻對青少年負面影響大。
日前,國家網信辦依法約談了幾家短視頻平台負責人,並責令其全面整改。近兩年,短視頻平台吸引了很多流量,觀看和製作短視頻在年輕人中形成了一種潮流。但一些短視頻內容低俗、突破道德底線,造成了不良影響。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 合問卷網,對201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4.7%的受訪者觀看過短視頻,47.0%的受訪者製作過。88.1%的受訪者直言不良短視頻內容對青少年負面影響大。76.7%的受訪者認為短視頻平 台應是內容把關的第一責任主體。63.8%的受訪者希望對短視頻平台加大監督管理力度。
62.8%受訪者指出短視頻平 台對未成年人缺乏限制
90後女孩張琳(化名)在深圳工作,她常上傳短視頻到微博和幾個短視頻App。張琳認為,短視頻創意點來回那麼幾個,更多用戶加入後,內容同質化愈發嚴重。「還有的短視頻App上首頁的門檻低,低俗內容多,有的短視頻平台隨著用戶的擴充,品質也降低了,發現這種情況我就會卸載App」。
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劉琪(化名)感覺,短視頻平台上某些內容火起來,大都是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和獵奇心理,「比如大冬天冷水洗頭、吃活蟲子、吃很辣的東西,還有一些女生穿著暴露等」。
調查顯示,94.7%的受訪者觀看過短視頻,47.0%的受訪者製作過。89.4%的受訪者感覺觀看或製作短視頻的青少年多。
受訪者認為短視頻平台存在的兩大主要問題是對未成年人缺乏限制(62.8%)和內容挑戰社會倫理道德底線(60.8%),其他還有:內容低俗,甚至涉及色情暴力(53.3%),盜用他人視頻素材(44.9%),標題黨多,製造噱頭(40.8%),公然售賣假貨(28.2%)以及商業廣告普遍(23.1%)等。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短視頻目前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是版權問題。現在短視頻版權保護剛剛起步,一般都是通過打水印等方式。「按照2016年12月1日起實行的《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這也是必須加的,保證出現問題能夠溯源」。第二是侵害他人人格權。「很多短視頻暴露別人隱私,比如此前關於『水滴直播』的爭議,還有在街上突然闖入他人空間的惡搞視頻。短視頻中公開謾罵他人還可能侵害他人名譽權」。第三,涉黃涉暴、低俗的短視頻影響文化安全和內容安全。
63.8%受訪者希望加大對短視頻平 台的監督管理力度
調查中,88.1%的受訪者直言不良短視頻內容對青少年負面影響大,其中27.3%的受訪者認為非常大。
90後女孩夏薇(化名)經常看短視頻。在她看來,有一些短視頻內容不適合小孩子看,但平台上還是有大量低齡用戶。
「有害短視頻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精神健康有極壞的影響。」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中學老師金紅梅認為,短視頻有利也有弊,就像電腦,能用於學習也能用於游戲,但游戲真的毀了很多孩子。
「國家現在對短視頻的治理是非常正確和英明的。」朱巍表示,現在有害短視頻、直播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些有很多粉絲的短視頻平台用戶,熱衷做出格的事情,內容低俗,以丑為美、以惡為善,比如共享單車開鎖漏洞、未成年人生孩子、炫富,一些視頻製作者不擇手段地博取眼球、博出位,不利於青少年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而對青少年危害最大的是,這些不良短視頻讓青少年覺得只要有爆點、爆款,沒有知識也能賺錢,上學沒有用。」
調查顯示,76.7%的受訪者認為短視頻平 台應是內容把關的第一責任主體。
朱巍認為,視頻的篩選、推送不能僅根據流量,必須得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向上向善的互聯網文化,引導青少年明辨善惡美醜。
張琳認為,平台自身應該對產品保持高追求,推薦優質內容,在後台要設置審核機制,同時減少廣告。用戶要有道德意識,多傳播正能量。
「除了看到短視頻有害的一面,也應該想辦法讓好的、有利教育教學的短視頻獲得學生關注。」金紅梅認為,老師可以利用短視頻進行教學。「比如數學老師,可以將某一方程式的思想或有關故事放進短視頻,利用其教學,讓學生感受學科文化之美」。
關於治理短視頻亂象,調查中,63.8%的受訪者希望網信辦連同有關部門對短視頻平台加大監督管理力度,61.9%的受訪者建議對未成年人注冊短視頻平台、瀏覽短視頻進行限制,其他建議或期待還有:完善網路內容管理機制(57.2%),平台自律,推薦優質合法內容(47.7%),明確短視頻平台發布商業廣告的合法范圍(38.9%),平台加強內容審核(35.6%),為用戶提供舉報渠道,並及時處理(26.2%)。
朱巍認為,短視頻平台使用什麼樣的演算法、怎樣的推送模式必須要明確,甚至需要主管部門去審核,進行專門法律規定。此外,平台的主體責任必須落實到位,光靠自律是不夠的。「比如未成年人不能做主播這一條,早在2016年12月1號國家網信辦出台網路直播相關規定時就明確過。如果立法比較慢,那就用判例的方式,用快速的、嚴厲的方式來治理」。
受訪者中,00後佔2.3%,90後佔29.7%,80後佔51.6%,70後佔12.4%,60後佔3.4%。學歷為初中的佔1.4%,高中的佔8.6%,專科的佔21.7%,本科的佔62.0%,碩士研究生佔5.6%,博士研究生佔0.6%。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佔33.0%,二線城市的佔43.7%,三四線城市的佔20.1%,城鎮或縣城的佔3.0%,農村的佔0.2%。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