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理解新媒體
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
2、如何理解新媒體技術的特徵?
如何理解新媒體技術特徵?答:新媒體技術的涵義比較多,在眾說紛紜中,我們認為,作為數字時代的象徵,新媒體技術的核心傳媒是互聯網。互聯網優勢表現在:(一)數據通信正逐步取代語音通信。通信和網路技術向寬頻、移動和融合方向發展,數據通信正逐步取代語音通信成為通信領域的主流。隨著產業技術進步和網路運營商競爭程度的加劇,網路接入的軟硬體環境在不斷優化,網路接入和用戶終端產品的價格不斷下降,使用戶的上網門檻不斷降低。(二)具有高粘性和高傳播性。一旦用戶接觸互聯網之後,流失率極低;另一方面,互聯網上的網路游戲、即時通信、博客、論壇、交友等應用具有極強的互動功能,這些功能會推動相關應用的傳播,這種傳播既包括向網民的傳播,也包括向非網民的傳播,而向非網民的傳播將推動網民規模的擴張。(三)網民規模擴張與網路價值同步。網民規模的擴張推動網路價值的提升,而網路價值的提升又進一步增強其擴張能力。
根據梅特卡夫定律,網路的價值與網路規模的平方成正比。在對大學生使用的前三種網路應用的調查顯示,使用最多的是網路音樂、即時通信、網路新聞。
3、如何理解新媒體是一個內涵和外延不斷變化的概念?
事物是不斷的變化發展的新媒體,它的內涵和外延都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發展,不斷的變化發展的。
4、怎樣理解新媒體的「新」字
怎樣理解新媒體的「新」字
「開心網」是過去幾個月在京滬等白領聚集城市以驚人速度迅速蔓延的一個社交服務類網站。解放「300號大樓」內上開心網的人數可能就不下300。在開心網最熱門的「爭車位」和「朋友買賣」兩個游戲以外,用戶還可以自由發起投票,讓其他網友參與選擇各自認為合適或正確的選項,這項功能引起了筆者的興趣。
請留意這樣一則投票:「你知道今天下午在海事大廈有人墜樓嗎?A:我知道;B:我不知道」。相對傳統信息傳播的「授->收」模式,網路投票游戲竟然也能衍生出信息傳播這個副產品——排除惡意散布不實消息的可能,即使那些選擇了B項的網友,也通過一次「游戲」獲取了一條新聞信息!
而在新經濟模式方面,分眾傳媒則屬於這個模式的新媒體傑出代表。它精確定位和選擇了受眾對象以及目標商品,竟然使一個技術含量實在不怎麼高的勞動密集型媒體形態成功蛻變為新媒體。這件案例告訴我們,在商業社會,第三產業的「技術含量」含義已經超越了傳統科學技術的范疇。「你太有才了」,這句台詞不僅可以贊賞一個人掌握了多麼淵博的科學知識,還可以稱贊他的社交和向他人提供各種各樣服務的能力。20年前,國人把這個稱為「點子」,現在,則叫創新。今後,創新將出現兩個分支:科學技術創新和經濟模式創新,即服務創新。而視覺和聽覺感受仍是媒體必須首要重視的方向,事實上,即便是分眾傳媒,也充分利用了人的這兩個感官通道才獲得成功——逛賣場、等電梯的閑暇,你的眼睛可以東看西看,即便你不想看這看那,你的耳朵也幾乎無法拒絕去聽……
「新媒體」的催生條件
如何催生新媒體?或許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只有必要條件而沒有充分條件,甚至那些必要也僅僅是准必要。
首先,消解傳統媒體的邊緣,消解既有新媒體的邊緣。I-street街頭屏幕就是對無線傳播和樓宇視頻各自邊緣的消解。這包括了兩重含義:結合與重建。無線傳播與樓宇視頻結合的成果使街頭屏幕擺脫了「人肉媒體」的尷尬。一方面,那些由人工快遞和更換的廣告內容繼續發布,另一方面,利用先進無線技術進行傳播的信息滿足了受眾對實時消息的需求。由於「入網」使街頭屏幕向公眾提供互動服務成為可能,未來那些豎立在街頭的大屏幕,將可以向路人提供相當個性化的服務,比如視頻求婚!
其次,泛網路化和「無孔不入」是趨勢。隨時隨地和充分互動是新媒體在可預見未來的發展方向。公眾能夠隨時隨地全天候地獲取信息,很大程度上需要技術進步來推動;充分互動的靈魂是每個人的意願和觀點可以自由表達和受到充分重視。以上兩點,即對應於「新技術主導」和「新傳播理念主導」。網路,是滿足隨時隨地和充分互動的最好工具。因此,泛網路化的的媒體更容易被公眾接受。而「無孔不入」,則是思考如何更大限度地去滿足和影響人們的視覺和聽覺需求。一個較為明顯的趨勢,是先驅者正將自己的目光從空間轉向時間——過去20年,廣告從戶外走進了火車車廂,再從火車車廂走到「小傳單」上;最近,觀眾收看電視廣告的時間從夜間休息前轉移到了逛賣場和等電梯的碎小空暇。
最後,似乎與傳統知識產權保護觀念相違背的,能夠被「山寨」化,即容易被模仿可能也是新媒體迅速成為時尚的一條捷徑。做一道消費行為測試題:馬路的兩邊,一邊是一家火鍋店,另一邊是四五家熱熱鬧鬧地連成片,你選擇哪一邊吃飯?多數被訪問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理由是聚集在一起的飯店群可以向他們提供更多的選擇。
在中國,曾經有一個著名的商業經驗,即「2000萬現象」,當一樣新產品的社會保有量超過2000萬件的時候,它將很快突破普及瓶頸。彩電、冰箱、空調、手機、MP3,幾乎都有過驚人類似的經歷。如今,各種山寨手機和山寨MP3充斥著市場,粗製濫造的安全隱患固然讓人擔憂,但相對突出的價格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對這兩樣數碼產品的迅速普及的確起到了幾乎決定性的作用。事實上,電視機也曾經在其市場普及過程中經歷過類似的山寨過程,只是後來,四川長虹那樣的行業巨頭最終吞並了數以百計的「山大王」,成為行業龍頭。
即便是最新技術背景下誕生的新媒體,其面對最終用戶的使用和操作,都應該是直觀和便捷的。筆者以此結束本文,意在期待讀者也接受這樣的觀點。
5、如何理解新媒體傳播核心是數字媒體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
主要特徵:1.交互性與即時性 2.海量性與共享性 3.多媒體與超文本 4.個性化與社群化
新媒體的構成要素:
1 建立在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基礎之上
2 以多媒體作為信息的呈現形式
3 具有全天候和全覆蓋性的特徵
4 在技術 運營 產品 服務等商業模式上具有創新性
5 新媒體的邊界不斷變化呈現出媒介融合的趨勢
從而可知,要實現新媒體的傳播,那麼就需要依靠多媒體信息終端;
而數字媒體,作為以二進制數的形式記錄、處理、傳播、獲取過程的信息載體,在傳播上,具有如下特性:1.傳播者多樣化:2.傳播內容海量化 3.傳播渠道交互化 4.受傳者個性化 5.傳播效果智能化.
6、新媒體與自媒體到底有什麼區別???
一、什麼是新媒體
所謂的新媒體就是相對於傳統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等)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概念比較寬泛,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等終端,為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二、什麼是自媒體
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為個體提供信息生產、積累、共享、傳播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傳播方式,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等網路平台。
自媒體的技術是互聯網時代必不可少的技術。互聯網+最重要的就是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上缺的不是產品,而是銷產品的人。如果你要把自己的產品在互聯網上銷售,就必須用到營銷這種技術,可以給你的產品帶來大量的精準流量。我聯合互聯網上的一些網路營銷大牛,組建了這個群,前面是1 5 3中間是六 五 九,後面是 九 三 4,把他們串聯起來就可以了。如果不是想學習最前沿的網路營銷,不要加。不是真心想進步的,不要加。如果你希望玩轉互聯網+,成為營銷大神,那麼歡迎。
三、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區別
1、被動與主動:同樣依賴網路Web2.0的支持,自媒體幾乎完成了新媒體能完成的所有任務。用戶由被動地接收互聯網信息向主動創造互聯網信息發展,從而更加人性化。
2、自主權:自媒體與同樣以網路為依存的新媒體相比,它擁有了更大的話語空間與自主權,使用者可以自由的構建自己的社交網路等。自媒體成為了草根平民大眾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最佳場所。所以從中文的字面意思來講,自媒體的"自"還可以理解成"自由度"較之過去的"新媒體"有了明顯的改善。
另外,有人會問 自媒體屬於新媒體嗎 ?小編覺得自媒體繼承了新媒體的傳播特點,是對新媒體的升華,也在新媒體的范疇之內。
7、如何理解新媒體下報紙媒體的堅守
新媒體在傳播力、滲透力、廣泛性和用戶體驗上的強烈沖擊,讓紙媒顯得力不從心,紙媒紛紛設立自己的新媒體。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報業賬號大規模出現,一大批APP在移動媒體應用商店上線,二維碼大行其道。但作為媒體核心競爭力的新聞生產者,盲目追逐自媒體而忽略了自身的客觀規律和科學方法。
在沒有做好做強紙媒,穩住自身發展之前進入其他領域是在自絕生路。報業集團首要事情是堅守主業,再談跨所有制、跨媒體、跨行業、跨地域,跨界到房地產等領域,即使經營上很成功但失去輿論影響力也得不償失。我們不必再去無休止的深究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如何融合發展,重要的是傳統媒體應該反思具不具備互聯網思維,是不是利用這種思維以及時代的發展來建設媒體。無論是從制度設計還是從現實運作看,傳統媒體仍將是新媒體的主要內容來源,所以堅守報業獨特的媒體優勢、品牌和產品就顯得尤為重要
8、大家理解的網路與新媒體是什麼?如何准確理解網路與新媒體的相互關系?
網路廣義上指互聯網。
個人認為,你這里講的網路,應該是網路媒體。新聞媒體分為:央媒、官媒、網媒和自媒體。
網媒就是網路媒體,網路媒體不屬於國家機構的新聞媒體,它是第三方公司和個人站長建立的新聞媒體網站,而自媒體是企業、個人入駐自媒體平台形式的媒體資訊平台,受平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