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技術的了解

新媒體技術的了解

發布時間:2020-11-27 07:26:57

1、新媒體主要包括哪些?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美國《連線》雜志對新媒體的定義:「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熊澄宇教授:「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基礎之上出現和影響的媒體形態。」
新傳媒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斌:「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
分眾傳媒CEO江南春:「分眾就是區分受眾,分眾傳媒就是要面對一個特定的受眾族群,而這個族群能夠被清晰地描述和定義,這個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領先消費群或重度消費群。」
陽光文化集團首席執行官吳征:「相對於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
BlogBus.com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魏武揮的定義:「受眾可以廣泛且深入參與(主要是通過數字化模式)的媒體形式。」
中國傳媒大學黃升民:構成新媒體的基本要素是基於網路和數字技術所構築的三個無限,即需求無限、傳輸無限和生產無限。——社會關系層面的理解。
可以肯定的是「新傳媒」是建立在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的基礎之上,延伸出來的各種媒體形式。「新」最根本體現在技術上,也同時會體現在形式上,有些新媒體是嶄新的,比互聯網;而有些是在舊媒體的基礎上引進新技術後,新舊結合的媒體形式,比如電子報紙。
新媒體就是能對大眾同時提供個性化的內容的媒體,是傳播者和接受者融會成對等的交流者、而無數的交流者相互間可以同時進行個性化交流的媒體。
近兩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門話題。

2、新媒體有哪些特點?

新媒體有全方位的數字化、有互動性、個性化等特點。

一. 全方位的數字化

新媒體最為顯著的特點即數字化的傳播方式。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必然帶來數字化傳播方式。新媒體通過全方位的數字化過程,將所有的文本縮減成二進制元編碼,並且可以採用同樣的生產、分配與儲存的過程。

二. 互動性

提及新媒體最常提到的就是其交互性。傳統的大眾媒介都是單向式傳播,但新媒體則突破了單向傳播,增強了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的互動性。新媒體以其新興技術新興,特別是互聯網,可以連接網上任一用戶,實現網路信息資源共享,使用戶之間無障礙溝通交流。

三. 個性化

新媒體實現了信息傳播與收閱的個人化。以網路環境為基礎,基於信息用戶的信息使用習慣、偏好和特點向用戶提供滿足其各種個性化需求的服務。這種新媒體提供的個性化信息服務,令信息的傳播者針對不同的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

(2)新媒體技術的了解擴展資料:

新媒體存在的問題:

1. 我國網民數量激增,但分布不均。調查顯示,城市網民,尤其是大城市網民是主力軍。知識、信息之間的這一鴻溝將會變得更寬而不是更窄。

2. 網民素質良莠不齊。網民擁有自由發表意見的平台,但此類言論自由隨意、導向不明,甚至部分網民熱於揭人隱私、製造謠言,而導致偏激和非理性、盲從與沖動。

3. 虛假信息多。目前,網路上頻繁出現一些虛假、低俗等有害信息給構建健康文明網路造成了極壞影響。

3、新媒體新技術中的知識點指什麼

第一周:新媒體導論
1.1什麼是新媒體
1、技術說:可以使用戶之間,或者用戶與信息之間進行互動的技術
2、行為說:帶給人們無窮盡的知識,收獲對信息進行再加工,能夠使人類的行為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
3、組織說:《新媒體與社會》新媒體創造了一個新的知識空間和傳播空間,使人們脫離了原來的線性的 等級的僵化的的本土關系,形成了復雜靈活的知識體系
4、三合一:以上三種觀點結合在一起,媒介技術、人類行為和社會結構整合在一起,信息和傳媒技術及 其相關的社會環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擴展我們傳播能力的技術和設備(2)我們開發、利用這些 技術的傳播活動和實踐 (3) 圍繞這些技術和實踐形成的社會組織和結構
綜上定義:不同於傳統大眾媒體的包含特定技術、實踐和社會組織的信息與傳播系統
1.2 前新媒體時代:傳播技術經歷的幾個時代
語言:勞動產生了語言
文字:新時代誕生
造紙:蔡倫
印刷:北宋民間,畢升;金活字印刷術,德國古登堡
攝影:1839年,法國人達蓋爾,銀版攝影法,《巴黎寺院街》
電報:義大利人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將傳播和交通分離開來
電影:1895年 盧米埃兄弟 電影的開元年
廣播:1920 匹茲堡
電視:世界上第一個電視台 1936年BBC開播

第二周:新媒體與社會的關系
2.1 技術決定論
本堂重點:媒介和社會之間關系的一個層面:媒介技術如何影響社會變遷
媒介決定論,核心觀點:媒介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人類社會的發展變遷
媒介偏向論:加拿大Harold Innis「媒介總會在時間或空間上的一種偏向」,不同的媒介要麼偏向時間,要麼偏向空間
時間偏向媒介:雕塑石窟、墓碑、寺廟,難以移動可以經受很長時間而不受太大的影響
空間偏向媒介:在空間上方便傳輸易於移動的,紙張印刷電視等……
媒介偏向的社會影響,空間偏向媒介讓社會更注重歷史、宗教、等級關系,如中國,相對傳統封閉的社會 形態;
空間偏向媒介:更注重現在、未來,地理的擴張,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科學和技術,呈現出活力的社會形態
2.2 社會決定論
技術決定論的反思:①簡華論:技術決定論傾向於把社會變遷歸結於媒介 ②單向輪,技術決定論認為技 術對於社會的影響是單向的 ,技術是雞,社會是蛋 啊哈哈哈哈 ③機械論,技術的發展像鍾表一樣是 自治的,技術必然的概念 ④中立論,大部分技術決定論認為技術是中立的,不會偏向於任何人任何階級 ,比如老年人無法從網路技術中受益
弱技術決定論:技術並不是所有的原因,還有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交互的影響,但技術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推動社會發展的
2.3 技術社會互動論
互動演進模式,三個階段,1、誕生期:社會決定;2、成熟期:技術決定;3、過時期:社會決定
互動論:社會因素和技術因素的互動

4、新媒體是什麼?包括哪些方面?

新媒體工作其本質上還是媒體,而傳播的媒介主要還是以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為主。就是指利用微信、微博和貼吧等新興的媒體平台進行品牌推廣和產品營銷。通過策劃出與品牌相關的優質、高度傳播性的內容,以及線上活動,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地推送消息,提高客戶的參與度,提高品牌、產品的知名度,從而達到相應營銷目的。
新媒體運營工作主要包括:
1、負責移動互聯網自媒體平台(微信、微博、手機終端為主)的日常運營及推廣工作;
2、負責能夠獨立運營微信公眾號,為粉絲策劃與提供優質、有高度傳播性的內容;
3、負責策劃並執行微信營銷線日常活動及跟蹤維護,根據項目發送各種微信內容;
4、負責增加粉絲數,提高關注度和粉絲的活躍度,並及時與粉絲互動;
5、挖掘和分析網友使用習慣、情感及體驗感受,及時掌握新聞熱點,有效完成專題策劃活動;
6、緊跟微信發展趨勢,廣泛關注標桿性公眾號,積極探索微信運營模式;
7、充分了解用戶需求,收集用戶反饋,分析用戶行為及需求。

5、如何理解新媒體技術的特徵?

如何理解新媒體技術特徵?答:新媒體技術的涵義比較多,在眾說紛紜中,我們認為,作為數字時代的象徵,新媒體技術的核心傳媒是互聯網。互聯網優勢表現在:(一)數據通信正逐步取代語音通信。通信和網路技術向寬頻、移動和融合方向發展,數據通信正逐步取代語音通信成為通信領域的主流。隨著產業技術進步和網路運營商競爭程度的加劇,網路接入的軟硬體環境在不斷優化,網路接入和用戶終端產品的價格不斷下降,使用戶的上網門檻不斷降低。(二)具有高粘性和高傳播性。一旦用戶接觸互聯網之後,流失率極低;另一方面,互聯網上的網路游戲、即時通信、博客、論壇、交友等應用具有極強的互動功能,這些功能會推動相關應用的傳播,這種傳播既包括向網民的傳播,也包括向非網民的傳播,而向非網民的傳播將推動網民規模的擴張。(三)網民規模擴張與網路價值同步。網民規模的擴張推動網路價值的提升,而網路價值的提升又進一步增強其擴張能力。
根據梅特卡夫定律,網路的價值與網路規模的平方成正比。在對大學生使用的前三種網路應用的調查顯示,使用最多的是網路音樂、即時通信、網路新聞。

6、互聯網新媒體的技術性包括哪些特徵

1.全時傳播。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有四個發展階段:定時、即時、實時、全時,全時傳播指的是信息隨時可以進行發布。

2.全域傳播。地域和空間限制越來越少,只需要設備和傳輸信號,就可以發布信息。

3.全民傳播。傳播不再是機構、媒體單位的事情,每一位民眾都可以參與其中,誰都可能是記者、編輯。

4.全速傳播。傳播速度比舊媒體快,在事件發生的同時就能夠進行傳播活動。

5.全媒體傳播。傳播信息不單是文字或者圖片,還附有音頻、視頻等多觸覺通道。

6.全渠道傳播。客戶端多樣化,比如電腦、手機、簡訊等都可以進行信息發布。

7.全互動傳播。新聞的線索搜集、采訪、發行等一系列活動,所有用戶都有機會參與進去,並且在事後可以發表評論。

8.去中心化傳播。不存在類似於「頭版頭條」這樣的狀況,不同受眾可以選擇出很多主題進行討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新媒體使新聞多元化。

9.去議程設置傳播。信息傳播不再是比較固定的用詞模式,不同的消息發布人可以用自己使用語言的習慣進行傳播。

10.自凈化傳播。雖然在新媒體的傳播過程中,負面信息傳播面積是正面信息的四倍,但是一般小道消息都會有相關人員出面澄清,所以造成的誤會基本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與新媒體技術的了解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