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華社短視頻專區

新華社短視頻專區

發布時間:2020-11-24 01:16:21

1、短視頻發布的平台有哪些?

短視頻發布的平台有抖音快手、企鵝號、大魚號、百家號。

1、抖音

抖音是一款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體,是一個專注年輕人的15秒音樂短視頻社區。用戶可以通過這款軟體選擇歌曲,拍攝15秒的音樂短視頻,形成自己的作品。此App已在Android各大應用商店和APP Store均有上線。

2、快手

快手是由快手科技開發的一款短視頻應用APP,前身叫GIF快手(誕生於2011年,一款將視頻轉化為GIF格式圖片的工具)。用戶可以通過它製作並分享短視頻,還可以在快手上面瀏覽、點贊他人的作品,與其他短視頻作者互動。

3、企鵝號

企鵝號是騰訊旗下的一站式內容創作運營平台,致力於幫助媒體、自媒體、企業、機構獲得更多曝光與關注, 持續擴大品牌影響力和商業變現能力,扶植優質內容生產者做大做強,建立合理、健康、安全的內容生態體系。

4、大魚號

大魚號作為阿里文娛旗下的內容創作平台,為內容創作者的提供暢享阿里文娛生態的多點分發渠道,包括UC、土豆、優酷等阿里文娛旗下多端平台,同時也在創作收益、原創保護和內容服務等方面為創作者給予了充分的支持。

5、百家號

百家號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為內容創作者提供的內容發布、內容變現和粉絲管理平台。9月28日正式對所有作者全面開放。2018年2月6日,百度百家號與新華社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聯合推出「新華社超級頻道」,並在百度平台全面分發新華社新聞信息內容 。

2、請問新華社的視頻新聞在哪裡播出?是不是采編完了大多數都看不到,網上也都沒有?!

?

3、囯外的短視頻可以拿到國內平台上播放嗎?

囯外的短視頻可以拿到國內平台上播放嗎?
視頻

4、「新華社」算是媒體嗎?

新華社這樣的通訊社是超媒體,除了擁有自辦的大量有影響媒體,還向國內外媒體供稿,既是國家通訊社,又是法定新聞監管機構。多站點采編,多語種發稿,多媒體傳播。
新華社的平面媒體有《新華每日電訊報》《瞭望》周刊、《經濟參考報》《新華每日電訊》《半月談》系列刊、《參考消息》《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現代快報》《現代金報》和新華出版社。
網路媒體有新華網、中國政府網、中國文明網等。
電視媒體以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CNC)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55億人口,還有手機電視台、網路電視台。
新華社自身像國外的報業托拉斯,有比單個媒體更有優勢的媒體航母,稱為媒體業更准確。
你的「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媒體」沒什麼錯,可以理解成「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等媒體」,屬於同類並列。即便理解成「新華社媒體、《人民日報》等媒體」,也不是問題,看事物要看實質。
如果生硬挑毛病,這句話的「邏輯」大有問題,新華社是國務院系統的事業單位,《人民日報》是中央機關報,地位遠高於新華社,老大和最多是老二的排混了。

5、短視頻怎麼一鍵上傳到各大自媒體平台?

我也是做視頻的,用的易媒助手,每天只需要把渲染好的視頻通過這個工具,就能一次性發到幾十個平台上了

6、新華社兩條短片引發美網友表白潮美媒為啥酸了?

不久前,新華社在海外社交媒體播發兩條英文短視頻,引得美國網友對中國展開刷屏式表白。本是樁中美民間友好交流的美事,美國的《紐約時報》卻酸了。

引發醋意的是以下兩條視頻:

視頻1:中國對美國是威脅嗎?

國社兩條短片引發美網友表白潮1

視頻2:中國人到底怎麼看特朗普?

國社兩條短片引發美網友表白潮2

事情是這樣的:11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進行了首次國事訪問。我們就此話題在北京和華盛頓雙城街采,製作的兩條短視頻引發熱烈討論。

來自美國幾十個州的網友紛紛留言,對中國展開花式表白(表白帖附後)。

看到美國網友在評論區如潮水般的「愛意」,《紐約時報》坐不住了,在11月8日發表題為《中國媒體巧用臉書搞宣傳》的文章,用6段文字描述短視頻,並轉載視頻片段,說中國媒體試圖通過社交媒體影響美國民眾。

來看看《紐約時報》是怎麼說的

「最近,新華社的一個視頻帖獲得了很大的點擊量,內容是對中國人的街頭采訪,讓他們談談對美國的看法。視頻一開始還是正面的基調,采訪問題涉及特朗普以及受訪者喜歡美國的哪些方面。

但到中間基調就開始變化,采訪問題轉為,在受訪者看來,美國存在哪些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一些受訪者對美國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中國在『臉書』上的許多帖子……將凸顯中國穩定和繁榮的文章與展示世界其他地方動盪和暴力的帖子放在一起……將有關大熊貓和中國田園風光的報道與大量有關美國得州槍擊事件的報道放在一起。」

「盡管其中許多帖子都不太可能左右美國民眾的想法,但它們可以被全球各地的受眾接觸到,其中許多受眾剛接觸互聯網,對媒體缺乏深入了解。」

「中國國家媒體在臉書上開辟了針對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頻道,明顯是想在全球更多受眾中將自己打造為西方媒體的替代者。」

新華社大熊貓報道海媒截圖↑

看得出來,《紐約時報》對包括新華社在內的中國媒體海外社交媒體賬號非常關注。這也難怪,新華社在海外社交平台的總粉絲量近日已經突破5000萬,影響力巨大,與西方主流媒體的差距越來越小。

但是,新華社賬號不只關注網友喜聞樂見的萌物和趣聞,對中國反腐、扶貧、搶險救災及重大事故等都有充分報道,幫助世界了解一個真實而完整的中國。

新華社霧霾報道海媒截圖↑

事實上,對於吸粉利器大熊貓,此前在中國央媒「臉書」獲贊數超越CNN與《紐約時報》時,就有外媒分析報道過,言語中掩飾不住「羨慕嫉妒恨」。但新華社賬號真正能留住海外粉絲的原因,在於其用外國網友熟悉的方式,講述中國和世界的故事,提供了一個了解中國和中國立場的獨特渠道。

作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媒體代表,新華社在海外社交平台用中國視角觀察解讀世界,發出和平友好、平等合作之聲,獲得世界網民點贊。面對《紐約時報》的酸意,國際君想說,真不是「這屆美國網友不行」,要知道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真心傳遞友誼、倡導合作,誰就會收獲滿滿的支持。

別的不多說了,看看這些漂洋過海的表白帖,你或許就明白了。

一些美國網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美中關系打call:

在美國的中國人很多,他們是我見過最友善的人,中國人越多越好。是的,中美應該是朋友。我們既互為最大貿易夥伴,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

我曾教過來自中國各地的60名飛行學員。他們都是有禮貌、聰明、勤奮、慷慨、上進的紳士。我感覺不到他們對美國有任何敵意。他們改變了我對中國人的看法,我對他們只有溢美之辭。從一個國家的年輕人身上就能看到這個國家的未來。

美國人喜歡中國人……我的曾祖母曾在1920年代到中國游歷。美國人喜愛中國文化。

我有幸拜訪過中國幾次,遇到的每個人都像是世界上最友好的人,他們善良且幽默。要知道少數政治人物的觀點並不能反映大多數美國人的感受。謝謝!

對於所謂「中國威脅論」,他們有話要說:

中美經貿聯系緊密,應該是最好的朋友!應該邀請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合作……西方長期以來對中國的不信任是錯誤的!我68歲了,從沒感覺受到中國威脅,事實上他們也從未威脅過美國。

去美國的任意一家沃爾瑪看看,你就會知道中國是不是我們的敵人了,哈哈!美國人離了中國就活不下去!

中國政府不會口出惡言攻擊美國,雖然中美之間有不同意見,但中國更講文明,不會像美國那樣威脅別人。

我在學普通話,中國不只是一個國家,中華文明很值得學習。美中都希望自己是第一,這沒什麼不對。良性競爭更有利於發展,想想互聯網、X光、GPS、人造衛星……

大部分美國網友都直言,通過視頻對中國人有了新的認知,希望兩國更加友好。

我熱愛敬佩中國人民和你們的文化習俗。我祈盼世界和平。

中國歷史悠久,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中國人能夠指導我們發展,讓美國文化也長存於世。

我對中國沒有任何意見,就是中文有點難,但我會堅持學下去。我希望以後能去中國看看,美中一直友好下去。

我很喜歡這些采訪,能夠經常了解不同地方的人們的想法很棒。對我們美國人來說,能從其他人眼中看看自己是件好事。盡管政體不同,我認為未來美中關系會非常友好。

不止美國網友,許多其他國家的粉絲也借機留言「示愛」並對中美關系的未來表達祝願:

奈及利亞網友:一個非常偉大的國家,中國人真好。

馬來西亞網友:中國人,很棒的外交,雙贏的方法。我向你致敬,中國,偉大的國家。

波札那網友:世界發展需要這兩個國家攜手,他們之間的和平非常重要。

印度網友:中國和美國在發展中應該是平等的,我真希望他們能達成共識,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對彼此平等尊重,攜手維護和平安全,讓兩國關系成為世界的榜樣。

7、15秒,新華社的15秒新聞視頻客戶端APP怎麼樣?

15秒是新華社新華網路電視推出的首款超短新聞視頻客戶端,15秒主推符合當下用戶觀看習慣的超短新聞視頻,15秒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創造「秒視頻」概念,運用新華社及時、權威的全球新聞報道資源,15秒結合國外知名資深媒體的熱辣觀點,以15秒的黃金時長實現新聞輕松看,對准新聞客戶端市場多以文字圖片形式呈現而鮮有超短視頻的空缺,同時15秒還設有CNC中文台、CNCWORLD(英文台)兩個直播頻道,24小時快速直擊天下大事。

8、國內前十的短視頻APP是哪十個?

微視是一個短視頻APP,可以製作和瀏覽短視頻
而且每看幾個短視頻,在右上角還可以領一個紅包
另外裡面還可以視頻跟拍,一鍵出片,還有一些小游戲可以玩

與新華社短視頻專區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