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信引流的21種方法
微信引流的方法有:內容引流、活動引流、線下引流、合作互推引流、閑魚引流
1、內容引流
好的內容,用戶會自發地進行分享和傳播。所以說這一點需要我們不斷地提升內容質量,朋友圈裡每天分享不同的文章。同時,在實打實的進行內容質量提升的背後,還有一些小技巧。
比如說,將文章以主題系列的形式進行發布,用戶在無意間看到其中一篇之後,對設計的文章還是很感興趣,那麼,他就會關注你的公眾號,期待你下一次的更新。
2、活動引流
一場好的活動是可以成為一把利器,在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活動機制設置,來達到引流的效果,比如說,做一場抽獎活動,設置門檻只有關注公眾號的用戶才可以參與。
又比如,做一場拼團活動,要求五人成團,原價99元的商品,五人平攤的話,就能以59元的價格進行購買,這樣用戶就會為了低價購買物品而自發的去轉發活動,邀請好友參加,於是商家就可以將這個用戶的其他好友也引流到自己的商城來了。
3、線下引流
很多商家是有線下門店的,比如餐飲行業,那麼他們將每天的線下的人引流到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就可以通過營銷機制進行營銷,比如,通過微信支付可以享受一定的優惠,還可以通過日常的引導。
比如,要求服務員對每一位到店用餐的顧客進行引導,使用微信點餐,方便快捷的同時輕松完成引流,把流動客戶變成自己的平台用戶
4、合作互推引流
當你的微信粉絲達到一定數量,就可以尋找合作夥伴進行互推了,互相引流實現雙贏的局面。
5、閑魚引流
獲取一個精準的母嬰粉絲的成本是很高的。閑魚是個二手交易平台,但賣家同時也是買家。這段時間看別人有這樣操作的,在閑魚搜「兒童車」或者類似的產品,賣這些東西的一定是精準的母嬰粉。
然後假裝自己想買,最後說自己閑魚沒有綁卡,要求加微信,這樣一般人都會加。一個人一天操作5個閑魚號,就這樣手動一天被動加300多精準粉絲。
?
3、為什麼現在娛樂方式這么多,但愛看書的人卻並沒有減少?
書的本質是信息,讀書只是獲取信息的方式之一。
不 過,先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一本書應該以什麼方式被它的潛在讀者發現?
在從前,可能是報紙、雜志這些傳統媒體上的推薦,也可能是進線下書店無意中翻一翻;但現在,可能就是一個抖音上的一個短視頻、頭條文章里的一張配圖(比方說之前在方艙醫院讀書的那哥們),就能讓你想去下單把這本書買來看看。
我們平常總愛說」 中國人都玩手機不看書」,但事實可能顛覆你的印象。
設想一下,如果利用頭條和抖音來對深層次閱讀進行傳播,藉助它的「洗腦」效應,來推薦各種圖書給大家閱讀,效果又會怎麼樣呢?
用一組數據來說話:到今年2月為止,關於讀書的抖音短視頻共有973萬個,累積播放超過2255億,今日頭條上的讀書類資訊內容有1864萬條,總閱讀量已經超過了5701億。在這些數據背後,是抖音上的各種讀書短視頻,頭條上的各種推薦,它們構成了一本書廣泛傳播的重要一環。
如果說,以前豆瓣讓很多人培養了閱讀和買書的習慣,那麼現在就換成抖音和頭條了,這么一想,在4月23日的世界讀書日,位元組跳動發起的「都來讀書」活動,就有了點不一樣的意味。以「淺閱讀」為主營內容的平台,居然會勸你去深度閱讀。
其實,「淺閱讀」和「深閱讀」之間,還真有一定關聯。你也許會想知道,為什麼淺層次的快餐化閱讀,居然可以讓越來越多的人去嘗試深度閱讀,甚至重新抱著紙質書看呢?
一條短視頻,摘抄書裡面的兩三句話,一條推薦,足夠吸引人的故事梗概;我敢打包票,很多本來可能沒有閱讀習慣的人,就這么被勾起來了好奇心,慢慢地就入了坑。
這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用戶教育,慢慢的,就會形成一大幫具有閱讀習慣的人群,用一句「功德無量」來形容也不為過。
退一萬步說,即使他們中間很多人只是跟風乃至於囤積癖,但是這種「跟風」也有著特殊的意義。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我們每個還在讀紙質書擁有閱讀習慣的人,都應該感謝那些跟風去買某本書的人,哪怕他們「買書如山倒,看書如抽絲」,但只要他們掏錢了,就值得被我們尊敬,因為正是他們養活了圖書出版業和線下實體書店。
更何況,閱讀是一件非常需要儀式感的事情,同時還具備某種社交屬性,上學時的閱讀同好會有讀書會定期進行交流,但隨著大家陸續走向社會,你會發現,所有人都進入了「原子化」的狀態。孤獨感也讓我們對於高頻次低密度信息的需求變得越發強烈,所以習慣於刷抖音、看頭條,而不是去認真地讀一本書。
但其實,我們內心的潛意識里知道這是不對的,因為越刷各種信息流資訊,心裡就越空虛。要想變得充實,只有實實在在地靜下心來,去閱讀一些有思考深度的內容,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感官刺激。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抖音和頭條上出現的這些讀書內容,是一種雙向選擇,它讓有潛在深度閱讀需求的人群獲得指引,同時也為深度內容的創作者獲取了更多受眾。
所以說,淺層次的閱讀讓我們暫時緩解信息焦慮,同時也提供各種通往更深處的「線索」,但是深層次的閱讀讓我們了解生命和宇宙哲學,那些比現實的引力更輕的東西,就像《人民的名義》里邊的孫連城,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