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2017新媒體作品徵集

2017新媒體作品徵集

發布時間:2020-11-22 06:26:54

1、典贊·2017科普中國活動頒出幾項大獎?

北京1月29日,作為2018年中國科學傳播界的首場年度盛事,由中國科協、人民日報社主辦,人民網承辦的「典贊·2017科普中國」揭曉活動今日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行,活動現場依次揭曉了2017年十大科學傳播事件、2017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2017年十大科普自媒體、2017年十大網路科普作品、2017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

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引爆公眾朋友圈

在2017年,這些公眾知曉度極高、引發媒體廣泛報道傳播和全民性討論的「2017年十大科學傳播事件」你一定不曾錯過:2017全國各地科普日精彩紛呈,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中國高鐵新成員「復興號」亮相,國之重器「風雲衛星」領跑全球,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首次自動交會對接,「一箭雙星」成功發射,量子衛星科學實驗獲重大突破,AlphaGoZero戰勝AlphaGo,《中國青少年科學總動員》節目掀起熱潮,喜迎十九大·科技創新熱詞解析系列報道。

十大科學傳播事件是對2017年重大科技事件的盤點,這些事件不僅引發媒體廣泛報道傳播,更是面向公眾的解疑釋惑,促進公眾了解前沿科技動態,理解科學。

北京工商大學校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協九屆常委會科普專委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揭曉「典贊·2017科普中國」2017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翁齊羽/人民網)

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點亮科普明燈

食品健康領域向來是流言傳播的「重災區」,在2017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中,除「月球背面有外星人」以外,其他流言均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在食品、醫學兩個領域肆虐:紫菜是塑料做的、多吃主食死得快、滴血能「測癌」……2017年,科普工作者及時有效地對這些流言進行辟謠,形成科學權威結論,並通過各個平台廣泛傳播。

「紫菜是黑色塑料袋做的」「肉鬆是棉花做的」「微波爐加熱的食物會產生癌物質」「多吃主食死得快」「月球背面有外星人」「長期喝豆漿會致乳腺癌」「同時吃螃蟹和柿子會中毒」「滴血能『測癌』」「『骨髓捐獻』會影響健康」「打疫苗會破壞免疫系統」及相關辟謠信息入選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

十大科普自媒體樹立傳播標桿

「互聯網+」是2017年最熱的詞彙,新浪微博@果殼網、好奇博士微信公眾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微信公眾號、中國好營養微信公眾號、象爸象媽微信公眾號、星球研究所微信公眾號、百科名醫自媒體、新浪微博@Ent_evo、科學大院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河森堡等自媒體利用自身影響力,使通俗易懂又具備科學性的科普知識得到良好的傳播,它們被授予「2017年十大科普自媒體」。

作為首次設置的獎項,「2017年十大科普自媒體」的含金量可見一斑。獲得該榮譽的自媒體被主辦方認為具有「互聯網+科普」的創新精神,具有原創精神,可以做到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正確引導網路的輿論

十大網路科普作品匯聚科普精華

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科學權威的科普作品總是能抓住人的眼球,在過去的一年中,這些有趣的科普作品,在引導公眾科學理解國家科技戰略布局精髓、了解重大科技進展與突破、滿足公眾對科技前沿的探知需求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被授予「2017年十大網路科普作品」的分別是電視節目《奇幻科學城》、《加油!向未來》,動畫作品《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二十四節氣」系列手繪動畫,科學脫口秀作品「科學我最辣」,H5作品《說說身邊的謠言》,科普音頻作品《科普有道》,科普視頻作品《重現化學》《核電科普——核電站到底有多危險?》《天舟一號:太空補給排頭兵》。

十大科學傳播人物示範傳播之道

「專業權威、文采斐然、熱心科普」或許是「2017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共有的標簽。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科普足跡覆蓋全國各地,在全國33個省的1600多個市、縣演講了23000多場,聽眾超過800多萬人次,該團體被授予「2017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特別獎。

2017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分別授予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雙南,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注冊營養師顧中一,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急診部主任王韜,鄭州大學教授、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陳小兵,《博物》雜志策劃總監、科普作者張辰亮,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導航技術研究室副主任徐穎,北京人民廣播電台主持人孫怡(小雨姐姐)和《科普時報》總編輯尹傳紅。

2017年,這些科普工作者們積極面向社會公眾開展科普創作,傳播科學權威的科普知識,傳播內容貼近大眾需求、通俗易懂,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為科普發光發熱,被授予「2017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

「典贊·2017科普中國」打造科學傳播的經典活動

2017年11月,中國科協面向社會徵集2017年度具有科學傳播力和影響力的人物、事件、流言榜、網路科普作品及科普自媒體,累計收到近500份申報材料。經專家初評、網路投票和大數據輿情分析,最終由終評專家評委會評審出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十大網路科普作品和十大科普自媒體。

「典贊·2017科普中國」活動創新科普理念和服務模式,盤點年度科學傳播典範,融匯科學傳播業界智慧,彰顯科普中國品牌文化,有利於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

2、製作一本新媒體作品集,裡麵包括視頻 圖片 文字,我現在只知道用ppt可以做,請問還有其它可以更好的方法嗎

IEBOOK只是個製作軟體,製作完成之後,將它導出成EXE格式也就是可執行文件,那樣就可以在其他電腦上用了。

3、2017年新媒體哪類比較火?

每天早上他都會打一個電話給她,豬,起床啦。而她總是嗯嗯幾下就掛斷了。後來她對他說,為什麼你總是要打電話來叫醒我呢?你知道我床頭有鬧鍾的。他說,因為想聽聽她的聲音、特別是那種懶洋洋的聲音,真的,那種感覺特別好我也想有那麼一個人,也許我對他不是最好的,但他會一直愛著我。

4、新媒體作品如何實現創意與策劃

恩,是的,創意策劃就包括包括以下內容:1、視頻廣告2、平面創意3、新媒體創意策劃,

5、胡正榮在2016到2017年出版了多少圖書?分別是哪些?

《傳播學概論》2017

《中國國際傳播發展報告》2016 胡正榮主編

《傳播學總論(第二版)》2016

《全專球傳媒發展報屬告(2016-2017)》2017

《中國文化發展(1978-2018)》2017

《國際傳播思想譜系與實踐迷思》2017

《融合與創新》2017

《新媒體前沿發展報告》2017

基本出版了這些,大部分都是主編。

6、求職新媒體運營 可以有什麼作品

公司在招聘新媒體運營運營人員都會要有工作經驗的一般如下要求

1、在社交網站運營、數字化營銷或相關領域具有自己的賬號或經驗;

2、精通兩個以上社會化平台(微博、QQ)賬號運營管理工作,對整體社會化營銷有立體全面的認知;

4、富有創新思維,樂於嘗試新的創意與做法;

5、組織能力及執行力強,具有敬業精神。

工作職責一般負責:

1、微博/博客管理、微信營銷管理,QQ營銷推廣;

2、負責Facebook/Twitter/Linkedin營銷 ;

3、對各個社會化平台進行研究分析,形成分析報告;

4、收集客戶及市場需求,與相關團隊合作改善網站的功能和政策以滿足客戶需求

祝你:工作面試順利!

7、求著名的新媒體藝術作品,圖片及簡介或評價。

顧群業的新媒體藝術作品《鏡像》,創作於2009年,2011年在濟南園博園國際會展中心展出於「中澳新媒體藝術對話展」。2013年11月16日-12月16日在天津美術館展出於「零界——首屆中國裝置藝術雙年展」。

是「鏡像效應」還是「相由心生」?在鏡子前面走過,觀眾的影像就會映射在鏡中,同時會有感應裝置捕捉到觀眾的動作,引發鏡中影像揮舞十字架。藝術家通過這件作品反思鏡像與心相、真實與虛幻、正義與邪惡等一系列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鏡像》也是對人性的映射。

與2017新媒體作品徵集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