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理解新媒體環境下傳播格局的變化
1.新媒體突破了國別、區域邊界,實現了國際傳播的跨越時空、超越疆界,即刻傳遞、海量傳送、互動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傳播特性。
在全球聯網、智能移動終端設備、多媒體融合應用、零成本(或低成本)、自媒體等眾多的新型技術和應用基礎上,新媒體天然具有跨越時空約束的能力。藉助於智能終端設備、通訊技術、新型應用,任何個體都可以變成新聞事件現場的第一報道者,將信息通過具有全球聯網功能的公共信息平台迅速傳播到全球。這一優勢在新聞突發事件中尤為明顯。
2.強大的互動、互融性特點,強化了國際傳播的廣度、深度和影響力。網路媒體以其與生俱來的自媒體和全球開放的優勢,將信息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都可以幾乎無成本的、便捷的獲取和傳輸信息。這種優勢可以完全打破傳統媒體環境下弱勢國家無法施展國際傳播的局面。任何一個國度,只要接入網路,就可藉助新媒體平台突破媒體界限,輸出本國信息,放大本國聲音,擴大本國影響力。
以信息技術、新型通訊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使媒體的影響力從區域轉向全球,從新聞信息封鎖轉向開放的信息眾籌,從信息傳播的不對稱轉向公開開放的信息共享,可以說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傳統媒體的傳播缺陷。
2、結合具體案例,簡述新媒體如何影響全球傳播格局並實現國際輿論制衡。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路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說是新媒體」。
也有專家提出:「只要媒體構成的基本要素有別於傳統媒體,才能稱得上是新媒體。否則,最多也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的變形或改進提高。」「目前的新媒體應該定義為在電信網路基礎上出現的媒體形態——包括使用有線和無線通道的方式。」
還有學者把新媒體定義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
新媒體讓每個人都成為了自媒體,進入了「自媒體時代」。拿前不久的「冰桶挑戰」來說,這項活動發源於波士頓學院,然而現在的新媒體,使這一項活動傳播開來,上到國家總統,下到平民百姓每個個體都是傳播的媒介,這項挑戰迅速傳播至全球范圍。對於國際輿論的制衡,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是新聞事件的報道者,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觀點,我們接收到的信息不再是國家政府想讓我們看到的,而是我們自己選擇的。
3、現在做什麼工作比較有前景
2019年比較有前景工作:大數據、人工智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商務、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1、大數據
大數據專業是從大數據應用的數據管理、系統開發、海量數據分析與挖掘等層面系統地幫助企業掌握大數據應用中的各種典型問題的解決辦法的專業。簡單點說就是搜集吃喝玩樂各項數據進行分析並精準推薦的過程。
越來越多的行業對大數據應用持樂觀的態度,在互聯網行業,比如百度、騰訊、淘寶、新浪等公司已經成為標配。
2、人工智慧
中國人工智慧發展非常迅猛。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2017年全球新興人工智慧項目中,中國占據51%,數量上已經超越美國。但全球人工智慧人才儲備,中國卻只有5%左右,人工智慧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
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專業是個熱了幾十年的熱門專業了,涵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軟體工程、計算機信息工程等專業。
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組成原理、計算機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基礎、演算法與數據結構等,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
4、電子商務
中國電子商務是生長於新時代,更是服務於新時代的,發展前景可以說十分廣闊。比爾蓋茨曾說過:「21世紀要麼電子商務,要麼無商可務!」馬雲也講過:「未來5年,如果你不做電子商務,你會後悔!」
5、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是順應數字信息時代發展所需,順應移動互聯媒介融合的趨勢,而產生的新聞傳播類專業,成長於互聯網等新興媒介形態的成熟,對新聞傳播行業及整個社會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就業前景非常好,畢業生社會需求大,就業面廣。可在各類門戶網站、傳媒商業網站、黨政部門網站、企事業網站等從事信息採集、撰寫、編輯等工作。
就業前景最好,有兩層含義:
一是就業容易,就業率高。
二是職位好,掙得多。
4、新媒體出現後,對輿論格局有哪些影響
對於謬路格局。需要有人去推動。才會有影響。另外。新媒體只是一個工具。本身並沒有影響力!而是在於用的人。就好像刀。有的人只能用來切菜。古代有些人卻可以用來保家衛國【現在這種工具比較老舊。而且非法持刀械違法】!所以。工具本身是沒有什麼作用的。重點在於用的人。
新媒體的出現。如果用於企業的產品宣傳推廣。在會用的人手裡。會是一把利刃!但是前提是一切在合乎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去製造影響力!
5、當前輿論環境下我軍開展輿論戰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哪些
互聯網時代,傳統主流媒體主導輿論的格局被打破,傳統媒體、政府部門等多個主體在建設網路空間中的主流輿論陣地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時也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
一、社會轉型打破傳統利益格局,成為輿論引導復雜化的現實基礎
1、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導致利益沖突頻發、價值觀多元,凝聚社會共識難度加大。
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呈現出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等特點。社會經濟結構、所有制及其利益分配製度、生產和生活方式、文化形態、價值觀念等都在相應發生或明或暗的全新變化。分化的利益格局和多元的利益群體導致利益沖突頻發,社會矛盾凸顯,民眾普遍存在的被剝奪感和不平衡的社會心態使得社會矛盾一觸即發。多樣化的社會思潮和心理心態使得主流價值觀的建構與社會共識的凝聚困難重重。
2、社會轉型過程中官員權力異化使官民沖突時有發生,政府公信力下降。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權力異化的現象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老百姓對此種現象深惡痛絕,而國家一時很難從根本上徹底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長期的不滿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導致了心理的嚴重失衡,官民沖突時有發生並不斷擴大化。從孫志剛事件到「躲貓貓」,從「天價煙」到重慶「不雅視頻」,從郭美美炫富到「我爸是李剛」,近年來我國社會輿情熱點事件中,涉官涉腐類事件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政府公信力面臨「塔西佗陷阱」的巨大挑戰,給輿論引導帶來很大難度。
二、新媒介技術改變傳播格局和輿論生態,成為輿論引導復雜化的技術背景
1、媒體泛社會化導致主流媒體議程設置權力弱化。
新媒介技術深刻改變了社會傳播格局,傳統媒體的壟斷地位被打破,信息的發布權向草根階層轉移。從主流聲音一統天下到草根階層眾聲喧嘩,主流媒體的議程設置權力被弱化。執政黨通過掌握有限的媒介資源控制輿論場的局面已被打破,面對眾聲喧嘩的網路輿論場,如何傾聽民意、正本清源、有效溝通、凝聚共識成為網路空間中主流輿論陣地建設面臨的重要任務和使命。
2、新媒體改變輿論生成演化路徑,網路輿論場充滿變數和不可控性。
新媒體成為輿論生成和發酵的重要場域,並深刻地改變了輿論生成和演化路徑。在新媒體語境中,信息和意見的復雜程度非以往任何時候可比,一些偶然發生的「小事件」或「小事端」在新媒體語境中藉助於輿論的放大作用而被瞬間引爆,從而演繹成重大公共危機事件。2012年受到公眾關注的四川什邡事件、微笑局長事件、重慶官員不雅視頻事件等均源自網路,並在網路空間瞬間發酵。另外,擁有大量粉絲的意見領袖深刻影響著網路輿論的走向。這給主流媒體輿論引導帶來極大挑戰。
三、主流媒體的傳統思維和輿論引導技巧難以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輿論引導形勢
1、自上而下的宣傳意識使主流輿論在立場和話語體系等方面缺乏與受眾的接近性。
傳統媒體時代,擁有傳播權的主流媒體在輿論引導方面具有絕對權威,在長期自上而下的宣傳報道中,形成了特定的報道方式和話語體系。在網路空間中的主流輿論建設過程中,雖然在努力改變,但還是存在不少問題。在當前的傳播格局和多元化的輿論生態下,輿論引導效力並不來自權力,而是必須通過和其他媒介的自由競爭來實現影響力,面對這種局面,主流媒體的報道方式和話語體系缺乏接近性,不能很好地「接地氣」,很難使輿論引導真正入耳入腦入心。
2
、「內容為王」的意識使主流輿論陣地的渠道建設較為有限,用戶體驗、市場推廣、品牌建設等方面的競爭力不足使主流輿論的到達率、影響力受到限制。
互聯網時代,內容、渠道和品牌是新媒體發展的三個重要維度。作為內容生產者,傳統媒體及其網站的專長在於新聞內容,並且有傳統媒體的品牌優勢,但在渠道建設方面還存在欠缺,而渠道是實現傳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一環,渠道建設不足嚴重影響著傳統媒體網站及其新媒體形態的輿論引導能力。藉助即時通訊、社交平台、郵箱服務,一些商業網站憑借良好的用戶體驗和強有力的市場推廣而網羅了龐大的用戶群,在渠道建設方面佔得先機,基於龐大的用戶基礎,在信息傳播方面具有傳統媒體網站不可比擬的優勢。如何加強渠道建設、提升用戶體驗、做好品牌推廣是建設好網路空間中的主流輿論陣地面臨的一大挑戰。
3、傳統媒體缺乏危機意識,進軍新媒體的動力不足。
大多數傳統媒體已經意識到進軍新媒體的必要性,但危機感不足。是否進軍新媒體對傳統媒體來說尚未達到生死攸關的程度;從投入產出比來看,在新媒體方面的投入還沒有收到顯著的效果,前景並不十分明朗;另外,缺乏激勵機制也是主流媒體積極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傳統媒體在進軍新媒體方面持觀望態度;已經開發的新媒體平台,由於缺乏危機意識,往往不能充分利用新媒體平台和終端的特性進行創造性使用。這些都直接影響著網路輿論引導的成效。
6、當前輿論環境,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
1.新媒體突破了國別、區域邊界,實現了國際傳播的跨越時空、超越疆界,即刻傳遞、海量傳送、互動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傳播特性。
在全球聯網、智能移動終端設備、多媒體融合應用、零成本(或低成本)、自媒體等眾多的新型技術和應用基礎上,新媒體天然具有跨越時空約束的能力。藉助於智能終端設備、通訊技術、新型應用,任何個體都可以變成新聞事件現場的第一報道者,將信息通過具有全球聯網功能的公共信息平台迅速傳播到全球。這一優勢在新聞突發事件中尤為明顯。
2.強大的互動、互融性特點,強化了國際傳播的廣度、深度和影響力。網路媒體以其與生俱來的自媒體和全球開放的優勢,將信息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都可以幾乎無成本的、便捷的獲取和傳輸信息。這種優勢可以完全打破傳統媒體環境下弱勢國家無法施展國際傳播的局面。任何一個國度,只要接入網路,就可藉助新媒體平台突破媒體界限,輸出本國信息,放大本國聲音,擴大本國影響力。
以信息技術、新型通訊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使媒體的影響力從區域轉向全球,從新聞信息封鎖轉向開放的信息眾籌,從信息傳播的不對稱轉向公開開放的信息共享,可以說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傳統媒體的傳播缺陷。
7、新媒體格局下傳統法制媒體如何破題
要看你是做什麼的,結合新媒體運營,也就是所謂的線上線下結合運營,因為這是新媒體互聯網時代,咱們必須要接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