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說新媒體改變了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時空性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契機
1.新媒體擴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領域
新媒體具有信息量大、資源豐富的優勢,為大學生提供了自由、廣闊的虛擬空間,他們可以通過QQ、微博等隨時傳播或獲取信息。新媒體依託計算機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形成巨大的網路體系,此體系中的每個人既是信息發布者,也是信息傳播者。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進入了廣闊的、嶄新的領域,網路上的所有公共和私人空間都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打破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覆蓋面窄、影響力小的問題。
2、新媒體對政治方面的影響有哪些
新媒體對政治的作用及影響。
1.傳播信息。媒體是進行政治溝通的有效工具,因為它比面對面的直接溝通更具優勢 。媒體把信息傳播給全社會,有助於公民獲取關於當前政治事態的信息,成為「有所知的公民」,為其政治參與提供信息基礎。
2.影響輿論。媒體不僅是輿論的表現渠道,而且可能通過對特定事件作廣泛而深入的報道以及有傾向性的市政府,引起公眾對該事件的注意,並動員社會上盡可能多的人就當前話題發表意見。
3.設置議程。媒體通過加大對某些問題的報道量或突出報道某些問題,能夠影響受眾對這些問題重要性的誰知,由此可以設定社會的議事日程,並從而迫使政府把這些問題納入自己的議事日程。
4.政治社會化。媒體也是一種重要的政治社會力量,是人們獲取日常生活經驗之外信息的主要來源,各種媒體持續地向公眾輸送著某種經過選擇的資料和觀點,以及對這些資料和觀點的分析與評價,使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下來,從而形成某種特定的政治傾向與態度。
5.監督政府。媒體作為一種批評者,對民主政治良性運行的作用很早就為人們所公認,政府丑聞一旦被曝光,往往會激起全國的強烈發響,正因為如此,媒體往往被稱為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種權力」。
3、公民通過新媒體互動平台參與哪些政治生活
公民 可以通過新媒體互動平台參與
主要內容,依法行使政治權利,依法履行政治義務。
積極參與基層公益事業和公共事務,參與社會公共管理
積極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關心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與作用。
4、如何重構新媒體語境下的公共領域
新媒體帶來溝通的革命,公共領域的各種探討會呈獻下列特點:
有熱點,沒結論。
強烈的正義感。
對討論對象易形成輿論壓力。
5、新媒體到來是否真正實現公共領域
新媒體對公共領域起到了重組的作用。由於法律,社會道德,公眾素質等都有待提高,公共領域會得到進一步完善。
6、如何理解新媒體與政治體系社會結構之間的關系
新媒體就是可以說操新聞,有可能不有不真實的情況出現。政治體是關於國家的發展,事態,社會群體正常思想導向,民心一至發展觀不可能不真實
7、新媒體環境下我國政治傳播在形式上出現了哪些新變化
1.新媒體突破了國別、區域邊界,實現了國際傳播的跨越時空、超越疆界,即刻傳遞、海量傳送、互動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傳播特性。
在全球聯網、智能移動終端設備、多媒體融合應用、零成本(或低成本)、自媒體等眾多的新型技術和應用基礎上,新媒體天然具有跨越時空約束的能力。藉助於智能終端設備、通訊技術、新型應用,任何個體都可以變成新聞事件現場的第一報道者,將信息通過具有全球聯網功能的公共信息平台迅速傳播到全球。這一優勢在新聞突發事件中尤為明顯。
2.強大的互動、互融性特點,強化了國際傳播的廣度、深度和影響力。網路媒體以其與生俱來的自媒體和全球開放的優勢,將信息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都可以幾乎無成本的、便捷的獲取和傳輸信息。這種優勢可以完全打破傳統媒體環境下弱勢國家無法施展國際傳播的局面。任何一個國度,只要接入網路,就可藉助新媒體平台突破媒體界限,輸出本國信息,放大本國聲音,擴大本國影響力。
以信息技術、新型通訊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使媒體的影響力從區域轉向全球,從新聞信息封鎖轉向開放的信息眾籌,從信息傳播的不對稱轉向公開開放的信息共享,可以說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傳統媒體的傳播缺陷。
8、新媒體對政治方面的影響有哪些?
新媒體對政治的作用及影響。
1.傳播信息。媒體是進行政治溝通的有效工具,因為它比面對面的直接溝通更具優勢 。媒體把信息傳播給全社會,有助於公民獲取關於當前政治事態的信息,成為「有所知的公民」,為其政治參與提供信息基礎。
2.影響輿論。媒體不僅是輿論的表現渠道,而且可能通過對特定事件作廣泛而深入的報道以及有傾向性的市政府,引起公眾對該事件的注意,並動員社會上盡可能多的人就當前話題發表意見。
3.設置議程。媒體通過加大對某些問題的報道量或突出報道某些問題,能夠影響受眾對這些問題重要性的誰知,由此可以設定社會的議事日程,並從而迫使政府把這些問題納入自己的議事日程。
4.政治社會化。媒體也是一種重要的政治社會力量,是人們獲取日常生活經驗之外信息的主要來源,各種媒體持續地向公眾輸送著某種經過選擇的資料和觀點,以及對這些資料和觀點的分析與評價,使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下來,從而形成某種特定的政治傾向與態度。
5.監督政府。媒體作為一種批評者,對民主政治良性運行的作用很早就為人們所公認,政府丑聞一旦被曝光,往往會激起全國的強烈發響,正因為如此,媒體往往被稱為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種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