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運營平台分析

新媒體運營平台分析

發布時間:2020-11-19 13:36:05

1、如何看待新媒體運營的發展

第一、眼界需要開闊,不能一葉障目
新媒體運營是被我歸類到產品運營的一個大概念當中的。其涉及的范疇有很多,並且需要掌握的知識也是很多的。有的小夥伴在實際工作中認為新媒體只有微信公眾號,微博。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對於新媒體這個概念,肯定是相對於舊的傳統媒體而言的。現在的新媒體而言可以做的平台有很多,比如微信、今日頭條、搜狐公眾平台等等。所以如果說你只知道微信,那麼就真的需要好好看看了。不同的平台可能對於工作的要求是不同的。微信的話是內容建設和推廣都需要並行的,而今日頭條和搜狐則需要你不斷產出更好的內容的。
第二、做新媒體運營不能太局限於一隅
小夥伴都會說文筆好,排版好等等。這個在微信運營中確實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跳出微信這個圈子的話,可能這些並不是優先順序最高的。不能因為一個排版而把自己的時間全部浪費在上面。同時一篇文章的好與壞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准,其帶來的流量也不能完全體現它的價值。其實我們更多需要關注的是轉化。產品運營的任何手段都是為了轉化,都是為了盈利的。如果你站在老闆的角度上,需要看的是結果。同時對於新媒體運營更在乎的不但是文案,更多的還有數據分析、創意策劃等等。建議多嘗試幾個平台,看看每一個平台到底有哪些特點。不過這還不夠,更牛逼的是在研究的過程中,能夠和其他工作相結合。比如SEO、PM、PR等等。
第三、做體系化的內容更具生命力
自己的運營的公眾號,說實話有很多確實定位不清晰,並且有的說實話還是非常屌絲的。我們一直強調的是,每個公眾號在最開始的時候都需要有一個定位,同時在內容建設上面不能太屌絲。雖然很多屌絲文化確實能夠博人眼球,但是那隻是暫時的。如果需要長期運營,還是需要分享一些有用的東西給大家,並且能夠做到連貫性。
運營新媒體真心的不是天天刷著微博,為著公眾號那虛無縹緲的閱讀量而耗費我們全部精力的。而應該有個產品觀念,把他們當成自己的產品,多維度的去理解它和愛護它。同時需要跳出圈子看問題,這樣不但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還是對公司產品的大格局都是有好處的。

2、新媒體運營數據分析工具有哪些?

我也是運營,一般我都只用excel和BDP個人版,把微信微博後台的數據導出後,可以在excel直接寫函數做一些簡單的數據分析,包括數據透視表也是比較好用的功能;也可以直接在BDP個人版直接拖拽欄位進行數據分析,然後選擇各種好看的可視化圖表,如漏斗圖、詞雲、地圖等等,就算完成數據分析了。這一般是我處理新媒體數據的2種方式,都比較好用,推薦你都可以試試。

3、新媒體發展的趨勢如何?新媒體全平台運營是未來發展趨勢嗎

新媒體是處於不斷發展中的媒體 ,新媒體的「新」註定其要不斷迭代。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有明確的特點和屬性,2020年新媒體將有以下五大發展趨勢。
1.去中心化
在新媒體時代,媒體平台多樣化,生產媒體信息的人員也多樣化,信息分發由平台直接完成,改變了傳統+媒體自上而下的傳播方式,因此新媒體方式,因此新媒體有去中心化的特點。
2.移動化
互聯網已從PC端時代進入到移動端時代,目前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台的用戶也主要集中在移動端,因此,新媒體不管是在平台選擇上,還是在用戶依賴上,都呈現出了移動化的特點。
3.全民化
新媒體在發展之初,就呈現出了年輕化的特點。新媒體平台的核心用戶以年輕的互聯網用戶為主。發展到現階段,各年齡段互聯網用戶都參與到了新媒體的信息的生產和傳播中,新媒體已呈現出全民化的特點。
4.融媒體化
新媒體發展到現階段,除了與傳統媒體有區別之外,還體現出了融合傳媒體的特點。新媒體不僅要發展自己的新,還要借傳統媒體的優勢,在內容上和平台上與傳統媒體進行融合。
5.矩陣化
新媒體的去中心化特點,使其在內容和平台上變得更加多樣化。企業及組織為了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傳播作用,在新媒體的運營規劃上,呈現出了矩陣化的特點。企業通過建立賬號傳播矩陣,進行有規劃的內容運營,實現新媒體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因此你所提及的新媒體全平台運營是一種新趨勢。以前企業只運營一個公眾號,放在現在已經不行了。結合現在的市場來看,只有將新媒體運營矩陣化才能讓傳播效果發揮最大。
同時也不建議企業自運營,俗話說好「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新媒體代運營公司一般都有成熟穩定的項目運營團隊,個人素質和團隊協作力都是非常專業的,找新媒體代運營就是找專業的人幫忙處理自己不太擅長的事,對於企業來說這種形式是最劃算的。

4、新媒體短視頻運營要素分析?

新媒體短視頻運營的要素包括對這個行業的認知。雞雞對他的思維規劃。

5、新媒體運營怎麼統計數據?

首先我們先明白統計數據的意義:

了解運營質量

預測運營方向

控制運營成本

評估營銷方案

以下是新媒體數據分析基本步驟:

1)設定目的:提煉出最准確清晰的目的

看看為什麼最近公眾號漲粉情況不好——近期粉絲增長緩慢——推廣沒做好——尋找推廣錯誤環節(真正目的)

2)挖掘數據:根據所設立的目的進行針對性的挖掘

3)數據處理:

數據剔除:去除掉與目的無關的數據,剔除異常數據(由於平台bug等)

數據合並:合並性質相近的數據,eg,合並站內和站外閱讀量

數據組合:藉助公式加工原始數據,設計出更適合分析的數據,eg,成交率=成交量/瀏覽量

公式計算種類:

①數據求和:常用於銷售數據,統計總體銷售額,訪問時間等

②計算平均數:通常使用在評測內容平台質量上

③計算比例

④計算穩定性:標准差

⑤條件計算:

4)數據分析

流量分析:訪問量、訪問時間、跳出率

銷售分析:下單量(包括線上預定線下消費,美團券模式)、支付比例、二次購買比例

內容分析:閱讀、轉發、推薦、點贊

執行分析:文章撰寫速度、客服響應效率、軟文發布頻率

5)數據總結

內部溝通

分析結果

應用規律

6、新媒體短視頻運營與自媒體運營的差異化分析?

二、運營思路差異

新媒體運營:新媒體運營一般都是用來打造或推廣企業形象,企業一般會有靠著企業的官網,小程序等進行推廣。


自媒體運營:自媒體運營的商業價值十分的龐大,自媒體運營一般都是用來打造個人的形象,通過各大自媒體平台的賬號進行推廣,目標人群就是自媒體平台的粉絲,快速與粉絲拉進距離,吸粉。

三、來源不同

新媒體運營:新媒體運營一般都是來源於大型信息平台,小說平台等。新媒體運營的每個平台的信息來源也是不一樣的,有一些是由會員管理產生的,還有一些是平台自己創造的,

自媒體運營:自媒體運營的來源就是來源於賬號管理者。自媒體運營所有的文章和視頻都是由賬號管理者所編寫剪輯發布的。

四、收益方式差異

新媒體運營:新媒體運營的收益來源來源於廣告位,信息費等。新媒體運營主要是給了別人一個能夠信息交流互動的平台。

自媒體運營:自媒體運營的收益來源於各大平台發文,發視頻,用戶閱讀產生流量,獲取收益。

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首先這兩個其實也都是依靠互聯網的支持,而自媒體運營的話基本上也是能夠完成新媒體運營所能夠完成的所有任務,也是通過主動創造互聯網信息然後去被用戶訂閱,新媒體運營定義為新型的網路媒體傳播渠道,自然包括自媒體運營了。兩者之間區別並不大,新媒體運營比較廣泛,自媒體運營偏向個人。

那我們就要去思考究竟怎麼定位運行新媒體運營和自媒體運營了,通常自媒體運營的運營思路,更偏向於輸出」個人品牌價值」,新媒體運營與自媒體運營的差異化分析並圍繞著個人打造的媒體。而自媒體運營的門檻比較低,也是很適合我們的個人個體平台免費宣傳你的品牌或者是你的產品,然後去抓取你的精準用戶群體,包括初創公司,也都是非常把它作為一個主要的營銷渠道的。那麼新媒體運營就是范圍傳播更廣,需要有一定的金錢投入才行。新媒體運營適合有實力的公司去進行運營而自媒體運營的話,適合小公司和個體進行打造品牌。

7、結合案例分析,b2b業務新媒體運營重點側重哪幾個方面?

1、新媒體營銷,實際上是基於社交媒體的營銷。

這里的社交媒體是指能夠產生雙向互動的媒體,而非電視雜志以及傳統網路。B2B的新媒體營銷就要基於這樣的環境下找宣傳點,要懂得迎合平台用戶的喜好。

2、選擇合適的平台。

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人群屬性,這句話的大家應該都認同,前文說到抖音現在比較火,但作為2B的新媒體營銷,並不是說什麼平台火就去追什麼平台,找到合適的平台才是尤其重要的,同樣包括內容傳播的精準化問題,找到合適的投放形式和KOL也是很重要的。

3、新媒體營銷的目的和態度要端正。

畢竟是2B類的,不是2C類的,2B類的決策鏈會更長一點,而2B類做新媒體營銷的目的在於長期的影響和加深受眾對品牌和產品的認知。

4、新媒體營銷的內容策劃很重要。

前面說,B2B的新媒體營銷是人與人之間的營銷,那在內容策劃的時候就需要注意多樣性,原因有二:

(1)新媒體平台多以娛樂性的內容為多,而且人們的習慣就是打開新媒體平台消磨時間,基於這樣的現象,B2B的新媒體營銷內容就需要做的活潑一點,比如有企業用嘻哈、街舞的文字、視頻、直播、H5傳播自己的內容,引發關注和互動。

(2)畢竟屬於商業之間的行為,B2B仍需要一些嚴謹的內容,比如B2B的成功案例,技術優勢,通過發布形成宣傳形成積累,並設置便捷的查看方式以方便於有意向的客戶查看。

5、新媒體營銷的內容傳播要精準。

各家的新媒體平台都已經商業化了,雖然程度各異,但已經足以滿足企業方去投放廣告,也正是社交媒體,尤其是以頭條為首的智能推薦模式,這些平台的有比較細分投放人群,同樣騰訊社交廣告營銷平台也是,有這豐厚的人群數據,合適的內容都可以投放、同時不要忘了即便是在B2B領域,仍然有KOL的存在,他們都是可以幫你傳播內容的,只要雙方立場一致,專業認同一致,都可以把這些人聚集起來

與新媒體運營平台分析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