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選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有哪些大學推薦
1、中國傳媒大學
2、四川師范大學
3、上海外國語大學
4、遼寧傳媒學院
5、中山大學
6、西北大學
7、河南工業大學
8、北京聯合大學
9、暨南大學
10、重慶第二師范學院
2、國內哪些大學的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比較好?
要想了解網路與新媒體專業,首先要明確一點: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是屬於新聞傳播學類的,因此,問及哪些大學的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比較好,必須從具備一定新聞傳播學類水平的大學里找。
根據網上公布的數據,2018年國內共有37所高校對網路與新媒體專業進行招生。這個數字證明了這一專業的年輕和潛力,但它的發展離不開新聞傳播學的鋪墊,從國內較好的新聞傳播學類大學中篩選即可知其中的佼佼者:
1.中國傳媒大學
中傳作為新聞傳播學類的專業大學,具有業內頂級的教學實踐經驗,如果真的很想學習網路與新媒體專業,這座殿堂級大學一定是值得你認真考慮的。具體的學校科研成果什麼的我也不廢話了,度娘都有,但需要提醒你的是,優秀的大學往往競爭激烈,如果你是准備高考的應屆畢業生,選擇學校一定要從自身實際情況考慮。順便說一句,帝都的房價還是比較傷不起的。
2.暨南大學
答主和暨大有一些特殊的情感,所以對暨大也算有點了解。暨大的新聞專業是王牌學科,在全國范圍內都屬於A級,所以如果題主想學網路與新媒體專業,並且是南方人不想離家太遠的話,完全可以選擇報考暨大。坐標廣州市中心,是有韻味的老城區,交通也方便,如果你有語言天賦,多學一門粵語也是很有(zhuang)用(bi)的。
3.中國人民大學
人大的老牌文科強校地位還是不可動搖的,但是人大目前是沒有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不過個人認為這是早晚的事,況且,人大你都考進去了,還有什麼問題是不能解決的呢?
最後,正如前排所說,諸如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師范大學等知名新聞傳播學強校都是不會令人失望的,希望題主綜合考慮作出選擇。
以上。
3、傳媒包括哪些專業,(詳細點)謝謝
傳媒可分為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傳播學、編輯出版學、網路與新媒體、數字出版等7個專業方向,具體介紹如下:
新聞學
這是一門研究新聞事業和新聞工作規律的科學,理論與實踐並重。如果你思維活躍、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有較強的新聞敏感性和還過得去的文字功底,那你可以考慮報考這個專業。
新聞學畢業後可以直接就業,就業面也挺廣。廣播、電視、報紙、雜志、企業內刊等傳統媒體你可以做,互聯網、手機、移動媒體等新媒體行業的編輯、記者類工作你也可以做,各企業里從事文化宣傳方面工作、去影視文化傳播公司從事節目的策劃、編輯、采訪等工作你都可以去嘗試一下。
2.廣播電視學
原名是廣播電視新聞學,2012年教育部更名。簡單的說,就是新聞學在廣播電視領域的應用。注意!這個專業與藝術類下的廣播電視編導(藝術)是不一樣的(雖然有很多一樣的課程)。歷年來分數線都比較高,招生人數不少,報考的人也比較多,競爭較激烈。
這個專業大部分畢業生會直接就業,很少考研或出國留學。如果你是比較喜歡安穩,想畢業後就工作,可以選擇這個專業。就業主要面向廣播電台、電視台、互聯網站等大眾傳媒及政府、企業等宣傳、教育、司法、文化管理等部門,可從事主持人、播音員、記者、編輯、宣傳策劃等類工作。
3.廣告學
廣告學主要研究廣告活動的歷史、理論、策略、製作與經營管理等,如果你思維活躍、有創意有想法且較有耐心、還懂點心理學,就選他。
廣告學較強的院校有復旦、暨南、廣院、人大、浙大、華中科技等。畢業後直接就業的較多,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讀研,需要注意的是若有出國深造此專業的考生,則要在大學期間多累計社會實踐、業界實習,豐富自己的廣告經驗,增加申請成功率。因為國外開設廣告學碩士的院校不僅少,要求也高,申請難度較大,考生可轉專業申請其他相關專業繼續深造。
就業方面,主要集中在廣告公司(奧美什麼的)、傳媒公司廣告部門、策劃部門、市場調查及信息咨詢行業等當個廣告經營管理、搞搞廣告策劃創意和設計製作、做點市場營銷策劃及市場調查分析等等。
4.傳播學
傳播學是一門比較偏理論研究的專業,涉及面比較廣,如果你喜歡研究且有一顆勇攀高峰的心,歡迎你報考傳播學!因為比較偏理論,如果你就是個小本,想出來直接找到對口的工作還是比較難的。所以每年都有大量學生選擇考研或出國留學。
因為傳播學是一級學科,所有傳媒類專業的課程裡面都要學習傳播學的基礎課程,所以你在研究生階段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全球傳播、跨文化傳播、健康傳播、政治傳播、整合營銷傳播等等等等歡迎你再來。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很多本科不是傳媒專業的學生,比如英語、文學、新聞學、廣告學等專業的學生也會選擇傳播學這一專業進行深造學習。
5.編輯出版學
如果你喜歡文字、文字功底比較強、知識面廣,編輯出版學比較適合你。這個專業主要培養書刊出版、新聞傳播、文化教育和企事業文化宣傳等部門從事傳播內容策劃、編輯、出版項目經營、版面設計、校對以及印刷質量管理等崗位工作的編輯出版人才。
開設編輯出版學的院校較少,北京印刷學院、南開大學、陝西師范大學、廣院等專業不錯。
6.網路與新媒體、數字出版
這是兩個基於互聯網等新興媒介形態對新聞傳播行業及整個社會的巨大推動,順應數字信息時代發展的需要,順應移動互聯媒介融合的需求而產生的新聞傳播類新專業。因此,開設院校比較少,每年有大量考生報考這類學校,競爭比較激烈。
(3)西北大學網路語新媒體擴展資料:
中國的傳媒大學有: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浙江傳媒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原四川師范大學電影電視學院)、南京藝術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河北傳媒學院、山西傳媒學院、武漢傳媒學院、四川傳媒學院、河北美術學院。
4、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發展規劃書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培養目標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現代化建設需要, 具備本專業的文化藝術修養,對中西方媒體藝術有較全面的認識;能將科技與藝術相結合,增強媒體藝術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能在各種傳統媒體機構、黨政機關或企事業單位從事記者、編輯、編導、策劃、攝像(影)、製作、網路與新媒體技術開發等傳播技術類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網路傳播概論、互聯網新聞實務、網頁設計、網站策劃、網站跟蹤、vb、flash、電子商務概論等;在學專業課程之前會學習,傳播學、新聞學、廣告、公共關系等課程。
就業前景和方向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就業前景很好,畢業生社會需求大,就業面廣,可在各類門戶網站、傳媒商業網站、黨政部門網站、企事業網站等從事信息採集、撰寫、編輯等工作,也能從事與新媒體相關的網站策劃、網路推廣以及網站建設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廣播電台、電視台從事記者、編輯、以及各類節目的策劃、編導、節目製作等工作;還可以在平面媒體、網路媒體行業從事商業開發、活動創意、媒體策劃等工作;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文稿寫作、視頻節目策劃、編導、製作工作和整合營銷、媒體公關等工作。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就業走向介紹
1、從事新聞出版行業書刊、雜志、報紙的數字化出版與傳播工作
2、.從事媒介傳播公司的媒體內容管理、策劃、受眾與媒介策略分析工作
3、.從事新媒體、網路與電子商務企業信息的採集、組織與印製工作
4、.從事政府機構、大中型企業的媒體策劃與傳播工作
5、.從事媒介教育與科研機構的新媒體研究工作
專業點評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重在人才的創新性、綜合性、技術性、實踐性、可塑性,新媒體本身就意味著該專業設置就是一個開放的學科體系,融合了現代傳播的最新成果,緊跟時代、社會發展步伐,及時開創新的理論。
開設網路與新媒體專業院校(部分)
湖南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河北傳媒學院、廣西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合肥師范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四川師范大學、黑龍江工程學院、西北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誕生背景
1、互聯網已經改變了傳統媒介的生存格局,傳統媒體逐漸向新媒體方向轉型,新媒體人才成為媒介機構的「搶手貨」。
互聯網已經改變了媒體的生產方式和生存形態,報紙逐漸向網路版、手機版轉型,甚至出現了「報紙消亡」的趨勢,廣播、電視也不再固守在傳統的頻率和頻道內,而是開創了網路廣播、網路電視。新聞節目的編排和製作已經完全進入了網路時代,由媒體技術帶動的新媒體的發展已經滲透到媒介的每一根神經,網路逐漸成為採集、傳播和消費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融合傳統媒體的先進成分同時用現代傳播技術推動的新媒體已經成為信息時代新聞傳播的發展方向和傳播哲學,新媒體人才成為媒介機構的時代新寵。
2、新媒體傳播人才是信息時代各級機關的緊缺人才,市場缺口很大。
信息也是生產力,信息傳播是任何機關維持正常運轉,建構政府形象、擴大自身知名度,拓展業務范圍的關鍵策略。原有的宣傳部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信息傳播的需要,宣傳部靠原有的瞞、騙、堵、壓不僅沒有封鎖信息,相反影響了本單位的社會形象。但是現有的宣傳、公關機關大多是停留在傳統媒體的觀念里,缺少充分利用現代傳播技術的新媒體人才。由於高校專業設置與經濟發展、市場變化的不同步,導致了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的滯後。現在開設新媒體專業是根據人才市場結構調整的明智之舉。
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各種所有制企業的發展,特別是跨國公司的深入推動,綜合信息的准確、快速、全面傳播在公司中的經濟價值體現得日益突出,對綜合信息人才的需求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新媒體人才已成為公司企業的「生產要素」,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廣告和宣傳,而是涉及到對公司產品、服務、消費人群的組織結構、社會環境等綜合要素的考量,利用現代傳播技術,調查、分析、研究,為公司的未來提出科學規劃已成為公司企業競爭的「無形資產」。
4、高等學校傳統的新聞傳播學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社會發展的新需求,調整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的培養模式已是大勢所趨。
中國的新聞傳播學教育起步較晚,培養方式參差不齊,跟風、模仿、粗放型的多,創新、有特色、集約型的少,導致了我國新聞傳播學人才人培養模式和格局的嚴重失衡,特別是一些中等規模高校「組裝型」的培養模式,導致了新聞傳播人才的「拔苗助長」式生產,在滿足當時新聞傳播人才需求的同時也為新聞傳播學人才的深入發展埋下了隱患。如何調整和整合原有新聞傳播專業的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使學校培養的新聞傳播學人才能夠適應和滿足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已經成為高校能否順利轉型的關鍵,新聞傳播學是這種變化最為顯著的學科之一。新媒體傳播學,盡管在大的方向上依然屬於新聞傳播學的范疇,但是其學科設置的主要框架、培養人才的方式、課程包含的新技術成分,與以往相比卻大相徑庭。新媒體傳播專業重在人才的創新性、綜合性、技術性、實踐性、可塑性,新媒體本身就意味著該專業設置就是一個開放的學科體系,融合了現代傳播的最新成果,緊跟時代、社會發展步伐,及時開創新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