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新媒體設計形態包含哪些類型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新媒體包括哪些?以前互聯網就是新媒體,現在新媒體包括很多。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些關於新媒體包括哪些的相關內容。
新媒體包括哪些?
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紙、廣播、電視、雜志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較之於傳統媒體,新媒體自然有它自己的特點。對此,吳征認為:「相對於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
新媒體定義:
新傳媒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斌:「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
2、融媒體和新媒體的區別
1、定位不同
「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路、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
2、理念不同
「融媒體」首先是個理念。這個理念以發展為前提,以揚優為手段,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使單一媒體的競爭力變為多媒體共同的競爭力,從而為「我」所用,為「我」服務。
從空間上來看,「新媒體」特指當下與「傳統媒體」相對應的,以數字壓縮和無線網路技術為支撐,利用其大容量、實時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線最終得以實現全球化的媒體。
3、目的不同
「融媒體」不是一個獨立的實體媒體,而是一個把廣播、電視、互聯網的優勢互為整合,互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價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種運作模式,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科學方法,是在辦台實踐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行為。
新媒體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媒體,其最大特點是打破了媒介之間的壁壘,消融了媒體介質之間,地域、行政之間,甚至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的邊界。
3、哪些因素沖擊主流意識形態主導權
首先,新媒體技術縮短了受眾與主流意識形態之間的距離。在新媒體時代,以互聯網為技術特徵的傳播形式遵循著由下而上的傳播形式,顯示出由點到點、由點到圓(意見領袖),多點多圓的碎片化、去中心化的傳播狀態。近些年,中國網民藉助新媒體參與政事的現象日益增多,並對公共政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比如,公眾在網路空間以虛擬身份就寧波PX事件發表觀點、進行平等交談,針對PX事件發出了理性而不可忽略的聲音,並最終影響了公共決策
。適時地了解和分析公眾的合理訴求,是意識形態工作者的職責所在,也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新媒體傳播機制有助於主流意識形態引導社會輿論。新媒體增強了意識形態主客體之間的互動。這不僅包括網民與政府之間的互動,還包括網路共同體和意識形態工作者之間的互動。此外,新媒體提升了公眾素養,拓展了公眾的社會知識領域,不僅如此,在話語表達方面為普通的公眾提供了更大的空間,為有效的公眾參與提供了多樣化途徑。藉助現代的通訊工具與網路媒體,社會動員效率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躍升,主客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促進了公眾與主流意識形態達成共識,使主流意識形態逐步引導社會輿論向更正面、更理性和更客觀的方向發展
。
再次,新媒體平台有利於促進主流意識形態的全球化傳播。在新媒體所營造的全球化傳播平台上,信息傳播具有更強的廣泛性與跨空間性,有利於跨國界地宣傳我國的文化、治國理念和價值觀念,優化國家形象的塑造。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國力日益強盛,世界各國越來越關注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中國的國家形象已經不僅僅以中國經濟水平為代表,意識形態所代表的文化和思想特徵更受到世界范圍的重視。如何藉助新媒體平台有效地促進主流意識形態的全球傳播,進而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是值得我國政府重點關注的課題。
我國意識形態建設在新媒體傳播下面臨的挑戰
伴隨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開放的話語權、自由的言語表達方式、海量的信息在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的同時,也給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第一,功利性的碎片化信息沖擊著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傳播的平等性在網路傳播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但在缺乏主流意見引導的網路碎片化時代,公眾的實用性與功利化思想取向更為明顯。這些負面現象的出現和凸顯,給社會穩定及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和挑戰,成為新媒體時代沖擊主流意識形態主導權的主要因素。
第二,非理性的網路言論弱化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力。網路信息良莠不齊,在開啟全民參與方式的同時,也必然會充斥著各種虛假信息與非理性言論。非理性的網路言論在快速散播的同時,也弱化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力
。
第三,部分消極的輿論領袖干擾了主流意識形態的正向傳播。由於「輿論領袖」在輿論傳播中所處的核心地位以及個人強大的號召力,他們在社會化網路空間中所製造的消極的意識流,所造成的社會危害可能遠遠大於其它普通成員
。尤其是在危機情境下,「輿論領袖」的存在雖然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幫助化解危機,但如果沒有加以適當引導,則也可能使消極言論四處擴散,危機進一步升級,從而產生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發生偏離的現象。
4、談談你對視聽新媒體的變革前沿的新形態和新業態的認識
隨著技術的進步,視聽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媒介形態、業務模式和內容供應都會日益豐富多樣,視聽新媒體發展將呈現三大趨勢:
網路環境將不斷優化。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與網路的優化,互聯網的帶寬將得到大幅度提高,視聽新媒體業務發展面臨的帶寬瓶頸將得到明顯緩解。
產業規模將不斷擴大。視聽新媒體的產業規模即將步入高速發展期。據預測,2011年中國網路視頻的收入將達到30億元,比2010年增長50%。2012年公共視聽載體收入將超過100億元,年均增長20%左右。而且,三網融合試點全面啟動後,IP電視的用戶規模將穩步擴大,手機電視用戶規模將快速增長,互聯網電視市場將形成規模,盈利模式也更加多樣。
發展環境將更加完善。視聽新媒體作為新生事物、新興產業,其發展環境將日益完善。「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構建寬頻、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些都將為視聽新媒體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作為主管視聽新媒體業務的行政部門,廣電總局已成立網路視聽節目管理司,專門負責視聽新媒體業務的規劃發展和行業管理,視聽新媒體發展的政策環境將進一步完善。在視聽新媒體產業內部,產業合作將更加廣泛深入,共同推動產業發展邁上新台階,走向新繁榮。
5、新媒體從哪些方面改變了中國媒介形態
新媒體從哪幾個方面改變了以往的媒介生態:
1,打破傳統媒體霸權;
2,發行量、收聽收視率變化;
3,經營收入變化;
4,受眾結構變化;
5,閱讀習慣變化等;
新媒體(NewMedia)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主要影響:
新媒體的發展將是未來媒體發展的新趨勢,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是通過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單一形式的完成的對於信息的傳播,而新媒體是集傳統意義的媒體的基礎上運用數字媒體技術開發創意完成的對於信息的傳播加工以及新的詮釋的一種新的媒體概念。也可以稱作是第五媒體。 新媒體的形式隨著生活科技以及人們對於信息的需求,瞬息萬變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比如時下非常風靡的移動電視流媒體,數字電影,數字電視,多點觸摸媒體技術,重力感應技術,數字雜志等諸多形式。新媒體技術的應用體現了受眾群體對於信息的抓取更加的深入,希望得到更大程度上的互動,以及對於信息的重新自我詮釋,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經歷參與其中獲取自己最想得到的信息。新媒體技術的誕生是人們將平面媒體信息獲取的枯燥性,延遲性,非互動性等不足的方面加以整合,運用數字技術,無線技術,和互聯網三方面改善了受眾群體對於信息量冗雜以及信息質量殘損的劣勢,使得信息在保證量的基礎上更加能使多個受眾群體得到及時的溝通交流反饋,達到了市場,受眾,市場反饋的良好循環模式。更大程度上的清除了信息的冗餘。因此新媒體又可以定義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新媒體的參與性非常強,不需要太為復雜的設備,技術以及人員的配備就可以實現你自己的新媒體作品,如當下非常熱捧的定格動畫。在新媒體技術還未誕生之時,人們想通過簡單的方式表達自己獨創的想法有些許困難,但當新媒體技術誕生後,你只需要一台相機,一個剪輯軟體,以及你充滿創意的想法就可以完成一個新媒體的產物——定格動畫。你可以將你的想法通過手工的形式加上拍照技術,在剪輯軟體上將其排序剪切再配上聲音便是你獨一無二的數字微電影,每秒24張照片的速度可以讓你的定格畫面動起來,讓你獲得當導演的樂趣。新媒體技術就是互動式媒體的展現,未來媒體的發展趨勢便是受眾與媒體之間更多更深層次的互動。
6、「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美國《連線》雜志對新媒體的
微博 微信 網站(網頁) Twitter Facebook QQ空間 類似的這些都屬於新媒體的范疇
7、你認為未來的新媒體運營會呈現什麼樣的形態?
我認為的話,新媒體的運營在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首先就是整體之間的話,出現非常平衡的狀態,互相的話,能夠住進新媒體和紙質媒體相互傳染傳播,還能夠幫助新媒體獲得更多的市場佔有率,我覺得未來新媒體發展的趨勢,可以說是非常宏大了。
8、新媒介形態和新產業對傳統媒體的商業模式造成了哪些沖擊
新媒介;英文名:New Media.新媒介通常是一個比較寬泛的術語。不同的時期有不同時期的新媒介。《日本現代設計事典》中對新媒介(New Media)的解釋主要分為三個類型:(1)有線類:情報提供與終端均有線連接的。(2)無線類:衛星播送與高解像度電視、數碼電視等,是電波傳送的。(3)商品類:光碟,八毫米錄像帶等。在這個界定中,數字傳輸與數字製作成為新媒介的主要指標。
優勢
傳播與更新速度快,成本低
信息量大,內容豐富
低成本全球傳播
檢索便捷
多媒體傳播
超文本
互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