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體專業和傳播專業
新媒體還是屬於文科,新媒體是一種概念,包括什麼微博社交網站,都是在新媒體范疇內的,但也不是藝術科目的。新媒體一般在大學里屬於新聞傳播學系/學院內的專業,研究者包括了從傳播學者、心理學家、廣告學、新聞學、計算機科學等。媒體比較好的,國內就是中國傳媒大學、浙江傳媒大學、復旦、北大等。根據你所說的情況,還挺適合學新媒體的,可以向應用方面去努力,比如做後期的節目編排製作。
2、新媒體與自媒體到底有什麼區別???
一、什麼是新媒體
所謂的新媒體就是相對於傳統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等)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概念比較寬泛,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等終端,為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二、什麼是自媒體
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為個體提供信息生產、積累、共享、傳播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傳播方式,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等網路平台。
自媒體的技術是互聯網時代必不可少的技術。互聯網+最重要的就是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上缺的不是產品,而是銷產品的人。如果你要把自己的產品在互聯網上銷售,就必須用到營銷這種技術,可以給你的產品帶來大量的精準流量。我聯合互聯網上的一些網路營銷大牛,組建了這個群,前面是1 5 3中間是六 五 九,後面是 九 三 4,把他們串聯起來就可以了。如果不是想學習最前沿的網路營銷,不要加。不是真心想進步的,不要加。如果你希望玩轉互聯網+,成為營銷大神,那麼歡迎。
三、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區別
1、被動與主動:同樣依賴網路Web2.0的支持,自媒體幾乎完成了新媒體能完成的所有任務。用戶由被動地接收互聯網信息向主動創造互聯網信息發展,從而更加人性化。
2、自主權:自媒體與同樣以網路為依存的新媒體相比,它擁有了更大的話語空間與自主權,使用者可以自由的構建自己的社交網路等。自媒體成為了草根平民大眾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最佳場所。所以從中文的字面意思來講,自媒體的"自"還可以理解成"自由度"較之過去的"新媒體"有了明顯的改善。
另外,有人會問 自媒體屬於新媒體嗎 ?小編覺得自媒體繼承了新媒體的傳播特點,是對新媒體的升華,也在新媒體的范疇之內。
3、如何提高與新媒體打交道的能力
提高應對媒體的能力:
一、建立健全新聞發言人制度,將應對媒體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很多時候,媒體上之所以會爆出一些「雷人雷言」,正是因為接受采訪的單位缺乏應對媒體的規范程序和常設的新聞發言人。在每一個單位常設「新聞發言人」,專司接受媒體采訪,遇到采訪時,由新聞發言人專人負責,可以有效避免出現接受采訪的領導幹部「答非所問」或「語出驚人」,為本單位帶來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也可以使其他職工的日常工作盡可能少受到外界干擾和影響。除此之外,將應對媒體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可以有效形成單位與媒體間的良性互動和友好合作關系。應對媒體,應排除對媒體的畏懼、抵觸、消極迴避心態,而要主動尋求與媒體接觸和溝通,主動去與媒體打交道。具體而言,可建立新聞發布制度,在出台重大事項、舉行重大活動前召開新聞吹風會,發生重大事件後第一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定期召開媒體記者見面會,也可以通過官方網站發布新聞,與新聞媒體建立交流合作、信息共享機制等等。通過與媒體的互通有無、良性互動,從而達到本單位與新聞媒體「雙贏」的局面。
二、新聞發言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條件
選定的新聞發言人,應具有較為出色的形象、氣質和口才,具備一定的溝通、演講、交際能力,頭腦清晰,應對媒體時,明白說什麼、說到哪、怎麼說。除此之外,新聞發言人還應充分掌握本單位人事、工作和業務等各方面情況,在與媒體見面時能做到胸有成竹、有問必答、侃侃而談,讓單位與媒體間的接觸取得良好效果。此外,新聞發言人還應知悉一些新聞媒體的工作規律和相關情況,懂得如何與媒體合作,如何通過媒體,宣傳本單位工作取得的正面成績,消除不利於本單位的負面影響,為單位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為社會公眾解惑答疑。
三、加強輿情研判,建立應答預案
在自身素質過硬條件下,作為新聞發言人,應預先設想好媒體采訪中可能問及哪些方面的哪些問題,自己應該如何作答。在平時的工作中,也應多關注社會輿論走向與本單位、本系統之間的交集,做好輿情研判。新聞發言人惟有將自己與媒體和社會輿情合而為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方能言之有物、切中要害。
四、合理引導媒體,掌握主動發言權
在應對媒體過程中,新聞發言人既應具備不卑不亢的態度、親合友善的語態,也需要適當掌握采訪主動權,從而合理引導媒體,通過自身「氣場」,使新聞媒體對本單位產生良好印象,繼而站在本單位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從而間接掌握媒體提問與報道的走向。在實際操作中做到這一點難度往往較大,這就需要新聞發言人在長期實踐中去揣摩和總結,掌握好接受采訪的「度」,在應對媒體中做到「輕松與嚴肅相結合,親和與莊重相統一,權威而不恃威,霸氣而不霸道」。
五、在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為媒體提供客觀、准確的信息
態度決定結果,細節影響成敗。作為同媒體打交道的新聞發言人,一定要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媒體。在采訪中避重就輕、推三阻四、敷衍了事、顧左右而言他,都會引起媒體記者的反感,並最終影響到本單位在社會輿論中的公眾形象。在允許的范圍內,新聞發言人應盡可能為媒體提供客觀、准確的信息,以事實的真相驅逐虛妄的謠傳。刻意的遮遮掩掩,只會使一些事情越描越黑,而光明坦盪的事實和數據,反而會使無中生有的謠言不攻自破。作為一名新聞發言人,應該領會、懂得並善用這一點。
六、理性應對敏感問題,尊重媒體、記者
在采訪過程中,尤其是發生新聞性較強的重大事件後,難免會遇到一些媒體記者提出的敏感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新聞發言人應理性應對、審慎回答,決不能因個人情緒或情感好惡等原因,對媒體耍態度、發脾氣、出言不遜、當眾失態,不能流露出不良情緒,說過頭話、出格話、撒氣話、傷人話。新聞發言人需掌握情緒控制與調節的方法,在遇到敏感問題時,能夠從容不迫、心平氣和、理性作答,有效調節氣氛,使難題迎刃而解。
七、重視網路因素,學會與新興網路媒體打交道
隨著微博等網路媒體的興起,如何與新興網路媒體打交道,也應列入各單位新聞發言人的工作日程。與傳統媒體相比,網路媒體具有影響力大、受眾廣泛、互動性強等特點,如何應對網路媒體,既需認真分析研究,又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網路媒體隨著網路的發展而發展,應對它們的方式方法也應不斷與時俱進。在現階段,我們一方面可以通過親身參與,使自身融入網路媒體,成為其中一員。其次,我們應該注重細節,避免捲入網路事件,成為網路輿論焦點。最後,我們還應具備網路糾錯意識,掌握網路糾錯方法,當自身捲入網路事件時,要及時糾錯,盡早辟謠,杜絕事態進一步擴散。
提升應對媒體能力,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應該看到,媒體采訪和網路輿論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當我們的工作做得好,和媒體配合得好時,它會把我們的成績加以宣傳報道,產生良好社會效應和「正能量」。反之,如果我們工作沒有做好,不懂如何與媒體打交道,通過媒體就會產生和傳播負面信息和「負能量」。面對輿論監督,我們應該持歡迎態度,正確對待和接受媒體的贊譽和批評,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應對媒體的能力,與媒體坦誠相待,用「正能量」換取「正能量」,惟其如此,才能使媒體成為幫助我們工作的助力而非阻力,才能在與媒體的互動、互助中共同進步、成長。
4、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培養自己的法律意識
一、從小做起,樹立法律意識。
二、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公民。
三、觀看法制宣傳視頻或者電視節目,增強法律意識。
四,積極參與法制宣傳活動和志願活動,親身體驗實踐,增強法律意識。
5、網路與新媒體這個專業以後前景怎麼樣
我就是這個專業的,其實覺得網路與新媒體與新聞專業的區別不是很大,至少在我們學校是這樣。
6、如何利用新媒體提高法律意識
1、內容為王,沒有好的內容,別的都白扯,當然會調侃,會找圖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算好內容。
2、除了名人的訂閱號,大部分訂閱號都是有明確的定位,或者你叫垂直也好,這樣子受眾就很明確了,也方便後續有針對性的進行運營推廣。
3、由於手機屏幕很小,如何巧妙的引導用戶分享文章,關注公眾帳號很重要,多留意一下熱門的公眾帳號,大家為了引導用戶也是蠻拼的。
4、即便如此,掃一掃對於用戶依然是一種比較容易的關注方法,所以如果你能結合線下來發展粉絲會比較管用的,比如主題演講之類的。
5、學會跟粉絲互動,比如定時發一下統計反饋給用戶啊,偶爾可以送個小禮物啊之類的,還是比較管用的。
6、適當的推廣,通過微信資源平台(如城外圈平台)找資源做推廣。
7、網路與新媒體 這個專業怎麼樣?
可以啊,現在很多傳統媒體都轉行做新媒體,做的好的話還是可以的,但是這個行業競爭力也比較大。
8、考研選專業。想在法律和新媒體網路傳播之間選擇一個。
考研選擇專業,具體選哪一個,需要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職業發展,個人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慮。畢竟是要學習2-3年的專業,而且會影響到以後的就業問題,考研的專業還是要慎重選擇。
興趣理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才能真正的投入學習,才有更高的競爭力。
職業規劃,報考時不要輕信所謂的熱門專業冷門專業,要考慮到以後的職業生涯發展。
專業背景,大家在選擇時要結合自己本科階段的專業背景來考慮,跨專業考研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意識到跨專業考研的種種困難。
個人能力,在選擇專業時要考慮自身的能力。這關繫到考研成功的概率大小,就是考取的難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