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給新媒體的建議

給新媒體的建議

發布時間:2020-11-18 03:18:56

1、公司做新媒體推廣大家有什麼建議嗎?

不得不說現在新媒體是最火最有效的推廣手段之一,

2、做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前景怎麼樣?有什麼建議么?

個人感覺,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前景是很不錯的嗯,但這個是非常辛苦的,一是要堅持不懈二是要開拓思路。

3、想學習新媒體,有什麼建議呢?怎樣學習

學習媒體的話,首先你要先多看,多學習別人的做法,先看別人如何做成功的。

4、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建議考研么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發展剛剛起步,所以很多理論都是隨時更新的,有可能上學年學習的理論下學年就得「與時俱進」了,所以網路與新媒體是一個最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而帶來的一個全新的學科。

5、如何提高新媒體在農村地區普及率的幾點建議

在民眾對新媒體利用多元化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新媒體帶來的問題也暴露出來。在相對偏遠的農村地區,網路基礎設施的不完善,網路流量費用相對居民收入水平較高仍是阻礙一部分居民不完全利用新媒體的主要原因。新媒體具有傳播源廣泛,信息碎片化的特點,龐雜的信息量,低成本的獲取方式帶給民眾海量信息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對信息甄別、選擇、利用的困難,虛假信息的傳播易引起社會秩序的混亂,同時也加重了民眾對新媒體信息的不信任感。在新媒體的經濟價值上,大多數民眾仍停留在接收端的消費層面,在新媒體的反饋和創造方面,缺少思想和技術水平利用新媒體進行效益的創造。
因此,對於在周至地區以及廣大城鄉區域,對民眾新媒體利用水平的提高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針對居民廣闊的娛樂文化需求,進一步提高新媒體文化產品質量,增加內容豐富度,並發揮新媒體優勢,創造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文化產品,建立起民眾參與新媒體,進行信息反饋,信息再創造的文化傳播系統。其次,加強網路文化監督和對不良虛假信息的打擊力度,營造良性的城鄉網路信息空間環境,使城鄉居民對新媒體信息的認同程度不斷提高,這樣才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新媒體的功能屬性。最後,培養城鄉民眾的媒介素養。一方面是加強民眾對媒介信息的選擇,辨析,利用的能力,提高新媒體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加深民眾對新媒體的利用層次,在對新媒體的消費層面之後,新媒體還應接入民眾生活,通過新媒體功能,更深入的提高和便利民眾的生活質量,激發民眾利用新媒體進行經濟價值創造的能力。
總之,在新媒體時代下引導城鄉民眾充分利用新媒體,根據城鄉人文、社會、地理環境等諸要素,使新媒體更廣泛深入的對城鄉民眾產生積極作用,是我們應共同關注的問題。

6、對新媒體建設現在發布內容的看法,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一、新媒體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目前,不少傳統媒體特別是地方媒體,在新媒體的發展和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上步入一些誤區:有的在發展的觀念上存在「重建設,輕融合」的認識,在推進實施過程中出現「多、快、省式」的低水平融合,沒有正真實現「水乳交融式」的深層次融合;有的片面地以為融合就是建網站、數字報、手機報,開通博客、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出現「大拼盤」的現象;有的簡單地認為融合就是把紙媒內容搬到新興媒體上,把新興媒體內容嫁接到紙媒上,出現「大雜燴」的現象。榆林日報社如今雖然建起了網站,開通了數字報、手機報、電子屏,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也在逐步運營,全媒體采編發布平台建成,但是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上依然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
媒體之所以出現這種低層次的融合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發展思路上沒有樹立互聯網思維,在發展的措施上沒有進行深層次的體制、技術、內容、人才、管理的融合,沒有真正形成「立體化」傳播新格局。
二、新媒體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全新的理念是發展的前提,深層次的融合是發展的保證。因此,要實現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地市媒體就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在進行深層次的融合的基礎上,走全媒體發展之路。
1、樹立互聯網思維,走全媒體發展之路
樹立互聯網思維具體來說就是要樹立九種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台思維、跨界思維。用戶思維要求媒體「以讀者為中心」「讀者至上」的理念,提供個性化新聞;簡約思維要求媒體在形式和內容上,用「簡約風格」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抓住讀者;極致思維要求媒體樹立精品意識和品牌意識,打造比較優勢;迭代思維要求媒體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進行創新轉型;流量思維要求媒體樹立「經營流量」的理念,做到「流量出效益」;社會化思維要求媒體以「眾包」的理念,借力發展新媒體;大數據思維要求媒體建立數據信息服務平台,提供信息、服務產品;平台思維要求媒體建立全媒體采編發布平台,解決不同媒體間技術障礙;跨界思維要求媒體樹立跨界經營的理念,形成「報、台、網、屏、微」一體化傳播新格局。
2、狠抓「五個融合」,創新媒體發展
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要從體制、技術、內容、人才、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融合。
(1)體制融合。媒體需要消除制度障礙,進行「頂層設計」,重組內部組織結構,改革不同業態的媒體管理體制,構建符合全媒體發展的新格局。通過整合新聞信息、人力資源,建立起統一指揮調度的新聞編輯部,統一報道部署,統一策劃主題,統一組織采訪,統一編發稿件,實現內容集約化生產、新聞信息產品多層次開發。
(2)技術融合。媒體需要打破各媒體之間的技術壁壘,建立起一個支持文圖、音視頻、簡訊等多種信息錄入、遠程寫稿和編審發布,可以提供文字數據、圖片數據、視頻數據和歷史資料等多媒體數據,並集報紙、網站、手機、電子屏、微博、微信等為一體化的「信息終端」平台和信息服務平台。
(3)內容融合。媒體需要按照紙媒、網站、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特點和運行規律,形成不同定位、不同個性、不同特色的新聞信息產品。紙媒突出本土特色、權威發布、深度解讀、輿論引導;電視突出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網站突出海量化、專題化、個性化;新興媒體強化互動性、及時性、分眾化、個性化
(4)人才融合。媒體需要轉變用人機制,建立全媒體人才管理體系,真正實現人才隊伍融合。要培養一支集采、編、攝、播於一體的全媒體新聞隊伍,培養和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為融合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記者要成為「全天候」記者,既能采寫文字、拍攝圖片,也可錄制視頻。編輯要成為「全能」編輯,既掌握紙媒編輯技術,也掌握博客、微博、微信、QQ等新興媒體編輯技術,滿足多終端傳播的需求。經營管理人才要既懂紙質媒體運營,也懂新興媒體運營。
(5)管理融合。媒體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對薪酬制度進行改革,通過薪酬改革調整各媒體利益,形成適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管理模式。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學、完整的績效考核體系,把更多的資源向融合發展傾斜。要不斷完善經營機制,圍繞「專業化、品牌化」的經營主線,為客戶搭建傳播平台,提高報紙廣告的吸附能力和全媒體運營的拓展能力。

7、做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前景怎麼樣?有什麼建議么?

「人總要做一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情,來滿足自己的精神慾望。我享受無條件寫作的快樂,我寫不了都市言情和燈紅酒綠,但是我可以用寫作寫出我的生活」。
在新媒體語境下,寫作對於寫作者來說,最大的意義不外乎如此,不為討好任何人,不為物質條件所困,當你的情緒和靈感到來時,拿起筆,記錄下它,享受它。

與給新媒體的建議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