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手美食自媒體怎麼拍才能畫面更清晰流暢呢?
美食一直是非常熱門的內容領域。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現在大家打開手機能看到各類美食類小視頻,鮮艷亮麗的色澤、精緻有趣的構圖、清新明快的配樂,隔著屏幕都讓人垂涎欲滴。那麼對於我們的創作來說,如何才能拍出這些好看的美食類短視頻呢?其實關鍵之處就在於:能夠勾起觀眾的食慾。今天,小雨就結合我們團隊在美食短視頻的製作經驗來聊一聊。
一、拍攝前的准備有哪些?
1、食材的准備
要拍攝美食,必然涉及食材的准備。食材運用於視頻拍攝必然不同於平時家常做菜。首先食材要上鏡必須新鮮干凈,色彩鮮艷,而我們家庭平時吃的可能主要關注健康,對食材的外形色彩要求不是那麼高。再者就是拍攝時間的限制,例如,剛從冰櫃里拿出的冰激凌形態完好,色澤誘人。然而稍微過幾分鍾,也許鏡頭下就是一灘融化的奶油了。所以考慮到時間限制,有必要在拍攝現場多准備幾份食材,以備不時之需。
2、拍攝器材的准備
1)微距鏡頭 食材的局部特寫更有利於突出食材的表面紋理特徵,所以需要巧妙地配合景別和鏡頭,使食材的形態和紋理得到充分表現。然而受到食材體積和高度的限制,普通電影鏡頭很難在貼近食材的時候聚焦,而35mm以下的廣角鏡頭雖然能在一定的距離之外拍攝到食材的全貌,但也會因為變形嚴重而失去畫面的美學意義。因此在實際的短視頻拍攝中,需要使用微距鏡頭。
2)小搖臂 微距鏡頭解決了我們拍攝食材全貌和局部特寫畫面時的困擾,然而對於有些食材,例如薄餅、魚肉片、披薩等,它們幾乎沒有厚度,所以要拍攝它們的表面特徵,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攝影機從食材上方入手,這時候就要用到小搖臂,大概長2-3米可調節任意高度和角度,輕松實現俯拍以及對景別的控制。
3、光線要求 選擇恰當的鏡頭,能夠為畫面帶來清晰、形象突出的效果,而生動、自然的光線則令其錦上添花,在針對固態食材的各種表現手段中,光線富有魔術般的表現力。它不僅能明確的刻畫出食材形狀,表現出食品獨特的質感、紋理,還能夠創造出獨特的影調氣氛。
光源方向、光比、光線性質是衡量光線的三個方面,根據食品不同的表面反光率,要使用不同的照明方法。當我們在畫面中表現固態食材的形狀、輪廓的時候,對逆光和側逆光的利用居多。因為這樣可以使食材的立體感加強,能在食材和環境之間形成顯著的明暗分界線。特別是對於體積單薄或者是本身透明的食材,這樣做不僅能形成明亮的輪廓線,還能使光線透射出來,使食材更具有吸引力。因此,無論是視覺表現的效果,還是從心理作用上看,逆光和側光都是表現食材形狀、輪廓的最佳手段。
2、餐飲企業如何用短視頻平台如抖音 引流
拍一系列的特色短視頻,比如菜系 在餐飲店裡發生的搞笑視頻 這樣慢慢人就多了
3、手機拍做菜視頻技巧
咱們拍短視頻首先要給自己一個定位
就是我拍做菜的還是拍生活類的
然後按照這個領域一直做下去
咱們做自媒體分為三個階段
一、在新手期
我們的目標是
保持優質內容輸出
快速的過原創
積累出第一批核心忠實粉絲
二、通過原創以後
多平台分發
通過各種方法快速增加粉絲數量
提高咱們的視頻內容質量
三、做的成熟以後
根據自己的情況
可以做變現
也可以組建團隊集體操作
那麼拍攝什麼樣的視頻各大平台喜歡?
這幾點大家要做筆記記住
一、要橫屏的(抖音類的小視頻要豎屏的)
二、時間要超過1分鍾的
三、畫質要清晰
四、鏡頭要穩定沒有抖動、沒有雜音
五、聲音要清晰
六、加字幕和解說或者配音樂
這幾項是視頻過原創的基礎
另外兩個點能快速提升播放
是進級階段內容
一、拍攝的視頻內容要反常識的,也就是說跟大家平時看到不一樣,前期可以參考一些爆文,看看他們的作品,然後在他們的基礎上改顏色,樣式等,後期自己改進一些傳統的大家耳熟能詳的食譜,這樣的食譜喜歡的人多
二、拍攝的畫面要有課觀賞性,顏色搭配艷一點,特寫鏡頭,多一些,最好是真人出境或者是一個相對固定的模式,方便大家能記住自己
三、起一個好的標題,標題要兩段或者三段式,一定要留懸念,吸引人點擊進來觀看,用數字量化我們做菜的時間細節或者食材類別,描述要有畫面感,標題加熱度高的人群標簽,藉助知名度高的人或者事件;例如:關於起標題,咱們下期專門說一下,這個比較長,標題在作品裡面比重佔70%,內容20%,評論等10%。
這幾點,大家都記下來
我們接著說做原創視頻的具體步驟五部
文案、配音、拍視頻、剪輯、加字幕
文案製作做要口語化
有開場白和結束語
開場白是吸引大家看下去的
還記得咱們上個周末課講的跳出率了嗎
結束語是引導大家關注和評論和收藏的
咱們上個周末也講過
內容主要是記錄視頻的拍攝步驟和主要食材和成品的特點
用txt文本格式打出來
然後做一個腳本
把每個步驟都分鏡頭簡單的畫出來
這裡面還要畫上我們的鏡頭移動方向
拍視頻有一個特點
就是如果是靜物也就是不動的物體比如一盤盛好的菜
咱們拍的時候就要
用推、拉、搖、移的方式來拍
比如平移拍攝這盤菜
一個人又做菜有拍視頻的情況下
咱們用支架拍高清
後期製作的時候可以把靜景進行推、拉、移動畫面製作
如果是切菜或者炒菜或者加作料的鏡頭
咱們的鏡頭就要保持穩定
拍攝的位置可以在正上方、正側方、正平視,正45度等角度拍
每個鏡頭不要超過5秒鍾就切換
腳本做好後
就去配音
也可以變做,邊講解
有電腦以用AU軟體配音
沒電腦的可以用手機錄音就行
注意控制語速
下一步就是咱們的製作和拍攝步驟了
首先要找一個光線充足的場地
自然光最好,當然晴天的時候最好
沒有的考慮補光燈
擺上廚台,廚台上面放上主材
有些人還喜歡拍攝購買或者採摘食材的鏡頭
這些平台也非常喜歡
然後從正上方,或者正上方45度
拍攝食材主材
再根據食品製作的步驟
分別拍攝切、揉,加作料等
4、看微信朋友圈別人發的食物小視頻都比實物好看,是怎麼弄的???微信小視頻可以美圖嗎?
微信朋友圈發的都是經過美圖的視頻,微商手裡都有這軟體,另外在拍攝的時候就用帶美顏功能的拍出來在上傳小視頻,還可以加很多特效,微信自帶的小視頻不會美圖,但現在誰還用自帶小視頻呢?
5、廚師國慶節慶祝視頻怎麼拍廚師國慶節慶祝視頻怎麼拍
可以熱菜為祖國做道菜、餐飲從業者為祖國唱首歌、食品雕刻廚師為祖國刻地圖,果醬畫廚師為祖國畫幅畫,西點廚師為祖國烘焙蛋糕,裱花廚師為祖國獻花等等。
每一種工種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慶祝方式。
6、你看過李子柒拍的美食視頻嗎,你喜歡她這種風格的視頻嗎?
李子柒拍的視頻,他都透露著一種自然的靈性的風格,似乎你看他的視頻就不會那麼的心急,大家看網路上的一些視頻的時候,尤其是短視頻,都是想快速的把這個內容瀏覽一遍,甚至說等他看三分鍾5分鍾的那個心情都沒有,但是你看李子柒的視頻就不會。
他拍的視頻的風格,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因為給人一種寧靜空靈的感覺,雖然也知道這是一個拍攝手法的問題,一個鏡頭採取的問題,但是不得不承認人家這個鏡頭以及長省的搭配做的就確實特別好,給人一種自然空靈的感覺,似乎讓你覺得在繁忙的都市生活這種緊張高壓的生活狀態之中感受到了一絲自然的味道,所以她的視頻網上熱度還是相當的高的,本身也還是一個影響力很大的主播的。
他的美食視頻真的就是從頭到尾從原料的採集到原料的處理,然後通過最自然樸素的手法把實物做出來,而且從賣相上來看都不錯,可能人家也確實有這方面的天賦,要是說沒有反對的聲音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任何一個網路熱度高一點的可能都有黑粉,就覺得他這種生活肯定就是可以偽造出來的,然後他本身也不會做飯,就是鏡頭採集的問題,多多少少都有這些質疑,不過我們看的是一個視頻帶來的心情的改變,而不是說追求她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做菜的高手。
單純從視頻的這種風格上來看,覺得他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美食主播,這才叫真正的美食主播,那些單純的比誰吃的多誰吃的豪華啊,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就是博人眼球,但實際上它沒有什麼長遠發展的背景,你吃的多總有人比你吃的更多,但是你要是做這種精品類的食品,你做得好不見得有人就一定比你做的還好,這是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風格的。
7、在短視頻上一炮走紅的網紅美食們,到底有哪些是真的值得一吃?
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網路上的美食也越來越火爆了,很多人為了吃到這些網紅美食都寧願排隊好幾個小時,這種精神太冷人佩服了。很多人都喜歡刷朋友圈吧,小編也很喜歡,當看到自己感興趣的美食,就會在朋友圈留言在哪吃到的,根據朋友給出的地址,自己也會去打卡,然後拍一個美美的照片。
土豆是我們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了,它的做法有很多,可以做成土豆絲,可以紅燒,還可以油炸。薯片和薯條就是土豆油炸製成的,深受小孩子的喜歡。前幾年有款土豆製成的新品,它就是土豆塔了。
主要就是將土豆削皮,然後製作成螺旋狀,它的樣子就和哪吒的父親托塔李天王李靖手中的塔很相似,所以被取名為土豆塔。土豆塔吃法也很簡單,只要將半成品放入油鍋中油炸,然後取出來撒上適量的調味料就可以了,成本很低,利益卻非常的高,一個成本不到一元的土豆,製作成土豆塔,售賣十元錢。但是這種小吃只火了一段時間,因為又貴又油膩。
還記得小時候早上要上學,來不及吃早餐,家長就會煮方便麵給我們吃,然後再放入兩個雞蛋,當放點青菜。泡麵小食堂,這里的主要食材就是泡麵,而且可以搭配各種各樣的食材,讓你吃起來彷彿就像再吃美味,而不是泡麵。但是泡麵小食堂價格可不便宜,一碗只要幾十元,可能因為太貴了,所以很多人不願吃了,所以泡麵小食堂現在生意慘淡。
答案奶茶,這款奶茶的特點就是在於你問什麼問題,它都會告訴你答案。只要在答案奶茶的杯子寫上你的問題,並在心中默念5遍,當你打開奶茶的蓋子的時候,答案就會出現了。
8、食品行業宣傳片拍攝時注意哪些細節
包裝、口味、評價、製作過程、設備、榮譽等,要注意特寫和全景,中片網很高興為您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
9、短視頻為何會為食品安全謠言提供寄生土壤?
木耳有風險,食用當慎重?近日,以「黑木耳生長過程竟然全程打農葯」為內容的短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農民打扮在給木耳打農葯的男子聲稱,種植過程要打好幾種葯,包括除草劑、殺蟲劑和激素。但這很快遭到專業「打臉」:中國食用菌協會作出聲明,指出眾多與常識不符的疑點,並稱該視頻拍攝單位、時間及地點不明,擺拍特徵明顯,具有明顯動機不良和惡意抹黑的意圖。
在地栽模式下對少量雜草「多此一舉」地噴除草劑,冒著導致畸形木耳的風險,「反常識」地在正出耳的菌袋上灑農葯而不是通過暴曬防蟲害,這些嚴重背離黑木耳常規栽培管理技術和田間管理常識的情節,讓黑木耳狂打農葯的視頻可信度極低。
用「竟然」等聳人聽聞式詞語,讓男子裝成農民現身說法,看似「有視頻有真相」……不得不說,「黑木耳狂打農葯」跟此前很多涉及食品安全的謠言如出一轍:長期以來,許多造謠者將食品安全視作「重點開發區域」,散播「西瓜甜是因為打了甜蜜素」「頂花帶刺的黃瓜和彎黃瓜不能吃」「吃小龍蝦會得哈夫病導致『醬油尿』無法醫治」等。有媒體總結「2017年十大謠言」,其中涉及食品安全的最多。
從謠言共有特徵看,它們多用煽動性詞語,如「緊急」「震驚」「竟然」;也善於以誇張詞語渲染行為惡劣、後果嚴重,刺激公眾潛在敏感點,包括貼「致癌」「有毒」之類的標簽,或更具象化地點出「全程打農葯」;還有的打著「善意提醒」的旗號騙人,打著科普名義反科學,動輒托「知情者」之口,稱「權威人士透露」「親歷者揭露」……
在短視頻時代,這些涉及食品安全的謠言還出現了很多新特點:呈現方式視覺化,傳播路徑社交化。早些年,有電視台曾製造「紙餡包子」的假新聞,引發軒然大波。如今,短視頻平台蔚然興起,內容審核門檻參差不齊,很多人基於流量導向又如法炮製出類似「紙餡包子」式的視頻,像螃蟹注膠、面條燃燒、塑料紫菜、蜜桃噴避孕葯等,都以極具視覺沖擊力的視頻面目出現,比純文字謠言更具蠱惑力。當然,關於食品安全的內幕帖和陰謀論,向來自帶易傳播體質:它迎合了公眾「負面想像偏好」,再加上信息不對稱、認知門檻高,也導致很多人看到「致命」「有毒」等字眼就已如驚弓之鳥。
時下,視頻以其更高信服力和「信息繭房」特徵,既厚植謠言寄生土壤,讓謠言在小圈子裡內銷,還讓辟謠遭遇「逆火效應」反噬——辟謠說法反被視作謠言,造成辟謠效果大打折扣,更容易引發公眾恐慌,也更低成本地重創某些企業或產業。有媒體報道,「蛆橘事件」導致全國柑橘嚴重滯銷,皮革奶粉傳言重創國產乳製品。「黑木耳狂打農葯」也會誤導消費者,進而導致菌農菇農被殃及。
對於這類謠言在短視頻還魂,顯然有必要加以遏制。有學者提出「三法則」:謠言止於「知」,即滿足公眾知情權;謠言止於「制」,即完善治理謠言的法律制度;謠言止於「治」,即實現良好的社會治理。
針對那些製造、傳播涉食品安全謠言者,當秉持露頭即打的原則,該依法處理的絕不姑息;對應的科普辟謠機制也要跟上節奏,不只是藉助新媒體渠道和短視頻形式,還應「向演算法等技術要辟謠的觸達率」,讓辟謠的聲音精準覆蓋謠言傳播管道和抵達人群,讓科學話語的「說服力+傳播力」對沖謠言的蠱惑力。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