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境外新媒體滲透

境外新媒體滲透

發布時間:2020-11-15 20:08:09

1、如何抵制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新媒體的滲透

1、加強對新媒體的管理建設。
2、加大正面宣傳的力度,與敵對勢力展開針鋒相對的輿論戰。
3、提高全體網民的政治修養。

2、為什麼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新媒體,不斷加緊向我滲透

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
新媒體,尤其是某些社交媒體,其滲透力、偽裝性遠遠大於其他意識形態工具,故逐漸成為和平演變社會主義的新侵略工具。
…………
(打倒帝國主義!)

3、為什麼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新媒體,不斷加緊向我滲透

因為新媒體受眾面廣,社交化人們更容易接受,滲透力強,政府難以控制,所以被敵對勢力利用來進行意識形態宣傳。

4、網路媒體有什麼特點?

1、互動性

網路媒體存在互動性,可以進行留言,可以進行回復,這是傳統媒體所不具有的,這個特點非常的鮮明。

2、全球性

網路媒體的傳播范圍非常的廣,遠遠要大於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是全球性的。我們可以通過網路媒體知道國外的最新消息。

3、無法估量的滲透力

網路媒體的滲透力極強,對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都有著無法估量的滲透力。

4、快速的傳輸速率

網路媒體有著快速的傳輸速率,很多消息都是通過網路媒體第一時間傳播出來的,速度非常的快。

5、個性化

以網路環境為基礎,基於信息用戶的信息使用習慣、偏好和特點向用戶提供滿足其各種個性化需求的服務。這種新媒體提供的個性化信息服務,令信息的傳播者針對不同的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

6、全方位的數字化

現代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必然將改變人類的工作、學習、娛樂方式,即人類的生存方式,它們的前途歸根結底要看它們的產品或者服務能不能轉化為數字形式。

5、新媒體平台都有哪些

一、微信平台

微信活躍用戶6.5億,巨大的用戶群體,就像一座巨大的富礦,引來眾多淘金者。在微信平台上,企業常用的新媒體工具和資源包括:微信公眾平台、微信個人號、微信群、微信廣告資源。

二、新浪微博平台

近兩年,有觀點認為微博活躍度下降了,「周邊的好多人都玩微信,都不怎麼玩微博了」,這不過是假象。一方面,微博和微信本就不同,微博是社交媒體,微信是社交IM。另一方面,持微博活躍度下降觀點的人,忽略了中國互聯網的分層和滲透速度。根據微博財報,自上市以來,微博活躍用戶連續九個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長。

在微博平台上,企業常用的新媒體工具和資源包括:微博企業自媒體和微博廣告資源。

三、簡書

簡書是一個創作社區,任何人均可以在其上進行創作。用戶在簡書上面可以方便的創作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簡書成為國內優質原創內容輸出平台。

四、知乎

知乎是網路問答社區,連接各行各業的用戶。用戶分享著彼此的知識、經驗和見解,為中文互聯網源源不斷地提供多種多樣的信息。

准確地講,知乎更像一個論壇:用戶圍繞著某一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相關的討論,同時可以關注興趣一致的人。對於概念性的解釋,網路百科幾乎涵蓋了你所有的疑問;但是對於發散思維的整合,卻是知乎的一大特色。

五、直播平台

網路直播最大的特點即是,直觀性和即時互動性,代入感強。當網路直播與互聯網金融結合,網路直播便在信息披露,用戶溝通,宣傳獲客等方面大展身手。

(5)境外新媒體滲透擴展資料

新媒體平台指不同於傳統上的媒體平台,是一種在互聯網時代新興的信息傳遞平台。

新媒體平台有但不限於: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

6、為什麼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新媒體,不斷加緊向我滲透

新媒體滲透力強,網民更願意接受,亡我之心不死的敵對勢力蠢蠢欲動

7、中國應該如何應對西方在意識形態領域對我國的滲透

1培養強大的意見領袖隊伍
在新輿論環境下,意見領袖對於公眾意識的形成發揮有重要的引領作用。中國同樣可以對美國的一些策略加以借鑒,依託一些政治信仰堅定的專家學者、網路達人等,打造和建設一支專門為維護中國意識形態和輿論安全的「鐵嘴」和「鐵筆桿」隊伍,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中,在國內媒體和境外媒體中宣傳中國主體意識形態,反擊和揭露各種危害中國意識形態安全的信息,發揮輿論引導作用。
2打造「總體宣傳」的傳播結構
在新的輿論環境下維護意識形態安全,要特別注重對不同媒體形態予以變化多端的組合應用,形成「生旦凈末丑齊上場」的局面。同時,這種「齊上場」又並非簡單的信息結構同質化,而是要形式各異,卻異曲同工,搭建類似於「鳥巢」式立體交叉、犬牙相錯的牢固傳播系統。
3依法加強負面信息的管理整治
要建立和完善各種機制,對那些在媒體上特別是在網路媒體上製造、散布、傳播危害中國意識形態安全的行為要依法堅決予以打擊整治,絕不姑息。
首先,要建立輿情監控機制。
其次,是要建立輿情預警機制。
最後,要建立管控和問責機制。

與境外新媒體滲透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