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媒體藝術設計-移動新媒體專業畢業論文可以寫那些方面
多媒體藝術是20世紀誕生的藝術形式,主要包括以計算機、數碼技術、錄像和膠片技術相結合完成的藝術作品,它既是純藝術的一種,也是電影、電視、廣告和音樂畫面的常用手段之一。以數碼技術為基點,兼容攝影、錄像、視頻、聲音、裝置、互動等綜合手段進行創作的「多
媒體藝術」,近年來在世界各個領域迅速成長,並受到社會特別是藝術
界的關注,同時也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相對於傳統藝術而言,多媒體藝術利用了電影、電視、攝影、網路等技術,形成自己的獨特藝術場,當代科技的進步積極推動了多媒體藝術的發展,具有其當代性和時效性。
它是一個「能夠使人產生許多聯想的藝術形式,它建立了一個人性化地親密接近藝術和技術的環境和態度,意味著我們可以把藝術家看做是網路的調解人和探索者。
2、求一篇不少於3000字的有關多媒體的論文
多媒體在舞台設計上的應用研究 序言 近年來,這種建立在藝術與科學基礎之上的新興藝術形式在眾多專業人士以及熱愛它的人們的努力推動下以迅猛的勢頭發展著。它以它變幻莫測的藝術魅力和現代科學的新鮮感吸引著人們。將多媒體技術應用於舞台背景設計這種綜合藝術得以應運而生。兩者的結合是順應自然的,同時也是有著充分的時代發展的鋪墊。它涉及到藝術設計的多個方面,是一種綜合性的設計理念。多媒體舞台背景設計在中國的發展僅僅不到10年,但是它代表了以後藝術設計的綜合性的發展趨勢。多媒體技術已經深入到舞台設計的方方面面。 一、舞台多媒體藝術表現特點 1.為舞台表演提供更豐富的表現力多媒體把藝術創作「搬」上舞台,讓藝術品創作的過程展現在觀眾面前,如果在節目中僅僅展現藝術品的成品,未免太單調。以書法為例,若加入舞台多媒體背景技術,書法作品在創作時一筆一劃都將展現在觀眾眼前。動態的創作筆法與靜態的完成品相比,那種抑揚頓挫的創作過程則更能讓觀眾感受到藝術的氣息。這是傳統藝術與一般數字藝術、視覺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多媒體背景所能展現的動態背景比傳統舞台背景更具有表現力。在真實劇情背景里,動態背景就能把場景表現得更加真實,如多媒體背景中常用的風吹草動的背景,比實物背景布景中不動的道具「草」要生動得多。在渲染氛圍背景中,動態背景更能起到渲染整個節目節奏和氛圍的作用。如:2008年春晚的雜技表演《花式籃球》,背景以不同姿勢動態人物的剪影閃過,突破了以往雜技節目純粹表演的表現形式,使整個節目氛圍活躍且更具時代感。2.電影語言得以運用多媒體所特有的非線性敘事能力能輕松實現時間大跨度轉換。如今把非線性敘事搬上舞台,便可使舞台表演時間的轉換更直接地傳達給觀眾。如倒敘或插敘敘述方式,只要舞台背景更替,就能很輕松很直觀得告訴觀眾時間的轉換。同樣,非線性敘事也能讓編劇或導演在時間上進行更大膽地進行創作和加以把握。舞台多媒體背景使電影蒙太奇走向舞台,實現舞台空間的靈活轉換,如分割方式——技巧轉場(淡,化,劃,甩如甩出,定格,數字特效)和連貫式轉場(相似性轉場,邏輯性轉場,比喻性轉場,過渡性轉場),在舞台多媒體技術出現後,都能運用到舞台背景轉場,使舞台的場景轉換自然、合理、連貫、流暢。同時,舞台多媒體背景能把更多形式的場景「搬」上舞台,實現虛擬空間的真實再現,打破了傳統舞台背景的空間局限性。比如大海、太空、沙漠、草原、戈壁等等。在傳統舞台背景設計中,這些背景都不可能被「搬」上舞台,而舞台多媒體技術則把這些「不可能」變成「可能」,實現了傳統舞台背景中難以實現的布景設置。如:2008年春晚小品《軍嫂上島》中成功地營造了大海的環境背景,讓觀眾真實地感受到軍嫂遙望海島思念丈夫的急切心情。波濤洶涌的大海背景,咆哮的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效果與演員們惟妙惟肖的表演完美融合,整體效果更加真實,更賦感染力。3.降低製作成本傳統舞台背景布局基本都採用實物擺設的方式,因此一旦要更換背景就需要拉上帷幕,這就造成節目背景設計的呆板與單調,不能及時做到更替。而舞台多媒體背景解決了這一問題,甚至實現了在幾分鍾幾秒中內的更換,少了「拉帷幕」的環節,使節目更有連貫性,給觀眾一氣呵成之感。並且通過數字壓縮,多媒體視頻、音響資料可以長時間保存,節省空間,易於保存,不易損壞。同時可利用網路通訊把圖像和文件迅速地傳到四面八方。將來人們一旦需要某一內容,可通過網路調出,在網路終端上閱讀,滿意時,再從終端列印機上列印出來。 二、多媒體技術在舞台設計中的應用 多媒體藝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不同階段來自技術領域的影響。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更多的電子、物理技術運用進多媒體舞台設計中,為舞台設計注入新的活力。1.LED大屏幕的使用近年來,隨著L E D顯示技術的飛速發展,憑借著高亮度,低電壓,功耗小、壽命長、容易拼接等優點,被廣泛應用到舞台設計當中。高亮度可以讓舞台更加絢麗多彩,容易組合拼接更是可以隨意按需要將屏幕裝飾成各種形態,既可以作為背景屏使用,更作為舞台道具被隨意裝飾擺設,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而低能耗,性能穩定,壽命持久更可以保證舞台的安全使用。它的誕生深刻地影響著裝飾藝術和其他藝術形式,基於它這些顯著的優點,高性能的全彩L E D屏一出現即成主舞台設計的寵兒,被廣泛應用在各種舞台設計當中。從小舞台劇到大型文藝會演,它的身影總是那麼璀璨。如: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的擊缶表演,安置在缶敲擊面四周的L E D燈光與現場的背景燈光相互配合,營造出變化千萬的開幕式「倒數」效果。還有空中升起的「奧運五環」標志和表演中心舞台上的卷軸,都是由LED燈管所組成的。2.聲光電的運用舞台的發展與舞台聲音的發展是並存的。隨著舞台的一系列變化,舞台聲音的運用也融入了高新科技的成分。多媒體技術在舞台聲音上的運用,使舞台的縱深空間大大增加,使舞台聲音的層次也更加豐富了。舞台聲音也成為舞台多媒體技術的重要表現手段。八聲道可以營造出一個立體的空間聲音場,坐在下面的觀眾可以清晰的聽到雨水從沿著屋檐的鐵皮雨管從左邊流到右邊,可以聽到風從左邊的樹梢上吹過,聽到右前方鳥兒的啼鳴。以往,這些感受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但現在通過多聲道的控制,完全可以給觀眾營造出極致的現場視聽效果。同時舞檯布光是演出空間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根據情節的發展,對人物內心和特定場景進行全方位的燈光設計。如:百老匯名劇《貓》運用聲、光、電等各種現代技術手段創造出夢幻般的舞美效果,其強烈的視聽沖擊力讓觀眾真正置身於貓的世界。如從天而降的大鞋,巨型下水道口,貓通向天國的長廊,這些大型道具在全電子控制下製造出讓人瞠目結舌的視覺效果。3.互動讓舞台空間得到更大的擴展虛擬互動系統結合了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數字圖像技術,其核心技術是混合現實,混合現實技術是通過計算機產生影像,提供給觀眾一個可以感觀的虛擬客觀世界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提前了虛擬現實與現實混合的後期製作時間,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現實環境和虛擬物品處在同一時空。實時混合現實技術是比較尖端的新技術,我們所研究的舞台多媒體藝術則必須是實時混合的。這有利於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相融。讓人們在現實的世界中感受虛擬空間所存在的事物,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給觀眾帶來的更強的感官感受。近年來戲劇界不斷進行多媒體戲劇的嘗試,在新的作品中採用大量的影像與互動媒體技術作為敘事的表現手段,將248影像與表演兩個空間互相交錯,演員可以與電腦製作出來的虛擬的角色在舞台上進行對話交流,甚至舞蹈,為觀眾製造出更多元的藝術體驗。如:中國音樂劇《蝶》將先進的混合現實技術和動漫技術融入其中,在劇中加入全息影像技術,代替演員和L E D大屏幕動畫出場的將是重生一般的全息虛擬造像,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效果都將事半功倍,讓人贊不絕口。 三、未來舞台多媒體藝術的發展方向 1.更廣闊的舞台空間目前,多媒體技術在舞台上的運用,還僅僅是在舞台背景上進行嘗試。多媒體技術仍可以運用在舞台表演的其他方面。比如把舞台背景的場景擴展到觀眾席,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我們設想是否可以將觀眾席置於方形背景之中,讓多媒體背景將在場觀眾包圍,並且配合燈光和現場煙霧等舞台效果營造更為幻化虛擬的舞台空間旁觀者,而是置身於舞台之中。如2007年星光大道年度總決賽中北京選手張芯的歌曲節目《天下無雙》。其背景為三個錯落擺放的屏幕上顯示的翠綠的竹林,加上綠色的朦朧燈光,虛無縹緲如同仙境。但是,為何不把觀眾也融入進這動人的場景中去呢?如果把觀眾席周圍也擺放上大尺寸的顯示屏,展現出竹林的場景,逼真的效果是否更能打動台下的觀眾?2.加強舞台的預示性多媒體技術應該可以用來模擬整場舞台表演,即導演可以在正式表演之前對整場演出,包括場景,燈光,特技效果,演員表演等進行全方位模擬(如三維模擬效果,更加真實)。多媒體模擬演出的演出效果有很強的預視性,可以在演員進場綵排之前看到舞台的大體效果,以及為安排演員所在位置提供參照等等。同時導演只需在模擬的多媒體影像中就能很好的掌握整個演出的時間,減少屢次綵排所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2008年春晚在播出前進行了5次綵排,導演在最後兩次綵排的時候仍在調整時間。整整5次綵排花費人力物力難以想像。假設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舞台演出模擬上,那麼導演對整場演出就能更好把握。 總結 多媒體藝術給舞台設計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使舞台設計形式等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從產生,發展到今天的廣泛運用,它的優越性讓我們看到多媒體技術將成為今後舞台設計中必不可少的中堅力量。它的優越性讓我們看到今後舞台設計的多元化,可以說它給了設計者更大的設計空間去展現舞台的魅力。換個角度想,它同樣加大了設計者的技術難度和能力要求,設計者不僅要掌握好傳統的舞檯布景設計,也要研究透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和表現形式。同樣,在新興多媒體技術的研究和發展上,我們還停留在初級階段,要想多媒體技術在舞台發展上走得更遠,仍需要不斷的努力與研究。從舞台背景的運用延伸到其他領域,讓多媒體技術融入舞台的方方面面。 ∷參考文獻 [1] 李興國主編:《影視藝術與高科技應用》,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7 [2] 陳玲著:《新媒體藝術史綱》,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2 [3] 許鵬等著:《新媒體藝術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4] 陳念群編著:《數字媒體創意藝術》,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3、前衛藝術,新媒體藝術方面最好的期刊或書籍?
什麼是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的醫學名稱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縮寫HIV),它侵入人體後破環人體的免疫系統,使人體發生多種難以治癒的感染和腫瘤,最終導致死亡。什麼是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的醫學名稱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縮寫HIV),它侵入人體後破環人體的免疫系統,使人體發生多種難以治癒的感染和腫瘤,最終導致死亡。什麼是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的醫學名稱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縮寫HIV),它侵入人體後破環人體的免疫系統,使人體發生多種難以治癒的感染和腫瘤,最終導致死亡。
4、新媒體藝術作品分析 怎麼(考研)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5、繼續一個當代藝術評論相關的讀書報告和3000字的論文
論中國當代藝術發展
一、中國當代藝術目前基本的發展狀況
中國現、當代美術的特點是多樣性和豐富性。在20世紀中期比較簡單,就是大家熟悉的國、油、版、雕,年、連、宣,現在就比較多樣了。再一個就是在渠道和結構上的多樣。過去比如美術家協會就可以把全國的美術家組織引導起來。但是現在除了體制內的也有體制外的藝術家和藝術活動,而且也有體制內外之間的藝術家和藝術活動。
近十年來,全國美術空前繁榮,美術形式也很多。比如油畫、國畫、裝置藝術 、新媒體藝術等等。原有的主流品種象國畫、油畫、雕塑等方面,這些東西在發揚和繼承原有傳統的基礎上也有很多新的發展,比如中國畫,它的整體格局已經和近百年的格局完全不一樣了。在50年代,當李可染、黃胄這些人出來的時候,他們把寫生、速寫放到國畫里,老的國畫家對他們的作品持一種批評的態度,但現在李可然已經成為國畫傳統的代表人物了,而在50年代他們代表的是新的觀念,他們在那個時候也是有「前衛」色彩的。黃胄以速寫進入國畫,李可染是以寫生進入國畫。再拿油畫來說,以前是「蘇派」的,學習俄羅斯,現實主義的這一路為主流樣式。而到現在,從80年代開始,中國的油畫有各種風格和樣式,目前很難說哪種風格,哪個「主義」完全代表了中國的油畫。
像一些裝置藝術 、新媒體藝術等所謂的當代藝術。「當代藝術」是有兩方面的,一方面是它有一個時間因素在裡面,它就是表現或者說是關注藝術家所處的這樣一個時代的這么一種藝術;另一方面就是一般認為當代藝術在觀念上,形式上,在藝術語言上與傳統的包括與「現代藝術」有所區別。要比較客觀和全面地理解當代藝術的話,不能放開它的時間性,它屬於一個特殊的歷史階段——我們所處的歷史階段。一般來說,從時間上來講,做美術史的人就把20世紀60年代後出現的藝術劃到當代藝術當中,但是20世紀60年代後出現的藝術有些還堅持了傳統的樣式、堅持了傳統的風格,而且繼續關注著傳統藝術所關注的問題,比如宗教、神話題材、寫實的肖像、靜物等,人們一般不把這些劃到當代藝術當中。
拿繪畫來說,我們提到當代藝術一般要提到裝置藝術 、行為、新媒體藝術,但是有些繪畫也有很強的當代性,比如像劉曉東的繪畫,徐唯辛最近的繪畫,徐唯辛在繪畫技巧上是寫實的,但他前一階段創作了70年代中國眾生相,畫了那個特殊年代的不同位置的人物肖像,從普通百姓到領袖人物,他的觀念已經很前沿了。再比如大家很關注的畫家張曉剛、劉曉東,特別是劉曉東,他是學院的教授,他也一直從事寫實的繪畫,但是他關注的問題,比如關注當前社會民生底層狀態,包括三峽移民,包括社會底層的、處於邊緣狀態的人的精神狀態,這顯然是非常當代的。
目前剛剛開始興起的新媒體藝術,一般所謂的新媒體就是通過數字化的影視和圖象來創作的作品。在國際上,通過數字化的圖象表達自己的藝術觀念的作品已經比裝置和傳統的行為藝術更加前衛和當代一些。就拿行為藝術來說,一個人把自己關在什麼地方,在籠子里待多少天,牛肚子里待多少天,半年時間不和別人說話等等,這種樣式雖然不能說已經落伍,但是至少它在60年代已經在國外出現了,現在已經屢見不鮮了。前衛藝術就是要不斷地把自己放到社會主流文化的對立面,它一旦失去了這種針對性,它也就失去了它的前衛性。在這種情況下,當代藝術就越來越重視藝術的觀念性,所謂的當代性就是你關注當代最關注的一些問題。比如說環境問題、性別問題、種族問題、宗教沖突問題等等,這是當前全人類都難以排除的很尖銳的問題,也就是作品的思想和靈魂要表現什麼是特別重要的。
二、當代藝術語境下架上繪畫的走向
隨著人類歷史的進展,每一種藝術都有一個發生、發展、進化和消亡的過程。過去我們為了論證這個問題和這種觀念,總是舉出這樣的例子,比如人類曾經有過岩畫,還有石器時代中的石刀、石斧,然後出現陶器,但是等到青銅器出現的時候沒有人搞彩陶藝術了,等到鐵器出現了青銅器就淘汰了,然後是絹帛和紙……從這個角度看,架上繪畫似乎要衰落。實際上早在19世紀,當攝影出現的時候,很多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就曾經宣告繪畫藝術的死亡——攝影出現的那一天就是繪畫消亡的日子。這是把過去歷史上出現的,我們談到的石器、陶器、青銅器、鐵器的變化更替等同於藝術。[next]
比如金屬用品出現的時候人們不會拿陶器做飯煮水了,鋁鍋出現以後人們很少用青銅鍋了……但是藝術就不一樣了,在中國來說,從魏、晉、隋唐以後(西方晚過去的藝術,比如彩陶、青銅器,不是純粹的藝術,而是一種生產、生活的用品,有極強的實用性。因此當新的材料出現以後,實用性消失了,一點)出現了完全純粹的藝術,不是為宗教、權力服務的,是一種相對自主、相對獨立的藝術,這種藝術出現後你輕易宣稱某一種藝術要消亡、要完全衰落,已經不符合歷史的進展狀況了,實際上它沒有消亡。我們經常舉例的切一塊蛋糕該怎麼切,我經常說畫家為什麼無論在東方歷史還是西方歷史上位置都那麼重要呢?因為只有畫家能把他們的社會活動記載下來,把他們的身影傳遞出去。而現在這方面的職責已經被不同職業的人分割了,比如我們的網路、電視,網路甚至比電視有了更多的受眾上的優勢。所以在傳導人的觀念、信息、精神方面,繪畫的功能越來越小了,它在這塊蛋糕里的份額小了,但是它依然存在,依然在發展。
三、國內美術批評的現狀是怎麼樣的?
美術批評是目前爭議很多,受到很多批評的領域,在網上或者報紙雜志上很多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中國的美術批評在哪裡?」「中國有美術批評嗎?」。美術批評不滿足,這是很正常的,對美術批評進行批評也是非常正常,非常必要的。 [next]
美術批評家要有獨立性,隨著在美術界的人越來越熟,與各種組織、各種朋友、各種關系越來越密切的時候,做到充分的獨立是相當困難的事情現在的問題是在中國人傳統倫理觀念影響下,比如朋友之間、師生之間、上輩和下輩之間、權威和非權威之間,中國人的「為尊者諱,為賢者諱」這一類觀念影響著中國批評家的行事方式。
這裡面還有一個美術批評的結構問題和美術批評家自身的素養問題。目前有人這樣劃分中國的批評家,說存在著三種不同的批評:一是學院的批評,這些人是從事學院教學的,或者是藝術研究的,在純理論或者純藝術的角度展開批評,而他所面對著的往往是一些研究者,理論家,包括一些學生和同行;二是媒體批評,像現在的一些報紙、雜志、電視、網路,用媒體的眼光關注藝術,媒體有一個好處,一是他有充分的信息資源,再一個他要兼顧到專業的藝術家、批評家和觀眾、聽眾,所以它的好處就是比較全面、客觀,也比較及時,它的缺點就是有時候往往不夠專業,或者為了時效、點擊率、收視率而犧牲了學術上的嚴肅性;三是業余批評或者叫做「草根」批評,它既不是專業的、不是圈子裡的,體制內的,也不是從屬於媒體的,但是它的的影響現在卻越來越大,因為他們可以通過網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途徑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說美術批評也在走向多元化。
除了大格局以外,批評和藝術創作還有一個共通的地方,就是它是一個個人性的東西,它是通過個人的理解、思考、印象和感情,再用個人的方式表述出來,實際上藝術批評是很個人的東西。它絕不像政治決議、經濟計劃這種文件,它是非常個人的。所以藝術批評和個人素養有很大的關系,拿目前的批評家來說有這么幾種:一是本來他是從事藝術創作的,比如他是畫家、雕塑家或者搞攝影的,後來轉向理論批評了;再一種是科班出身的批評家,上大學的時候他是美術史系出來的,或者他本來就是學哲學的,哲學裡面有美學這一部分,然後轉向美術理論;三是本來從事其他專業的,比如他本來是從事建築,本來從事法律,本來從事歷史,甚至他與人文學科毫無關系,他是搞金融的,但是後來他喜歡藝術,於是轉向藝術批評了。要看到不同經歷和學養的批評家在觀察、思考角度和批評方式是不一樣的。
讀書報告,,可能需要自己獨特的見解,,,這里有兩篇,可以參考一下
淺議西方觀念藝術
[論文摘要]觀念藝術是西方當代藝術中重要的藝術形式,它強調藝術觀念的重要性。通過對觀念藝術概念的解析和發展過程的梳理,總結出觀念藝術的創作特點和意義。
觀念藝術是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和西歐國家發展起來的重要的新藝術形式,它強調藝術的創造核心是表現觀念。具體說來就是藝術家以某種思想觀念作為創作的目的,運用任何可利用的物質或非物質形式作為表達其觀念的載體。由此藝術家主觀上的選擇和意象拼接就成為最重要的因素,這一點改變了自亞里士多德、柏拉圖以來的歐洲古典藝術注重對象價值的審美觀。
一、觀念藝術的起源和發展
觀念藝術是從達達主義的觀念、實踐中演變、發展過來的,1917年馬塞爾·杜尚的作品《泉》可以視作是觀念藝術的發端。但是,到1963年「觀念藝術」這個概念才由美國藝術家愛德華·基因荷茲提出,荷蘭極少主義雕塑家索爾勒·維特借用了它,用以描述自己的作品。他在1967年發表的《關於觀念藝術的短評》一文中說:「在觀念藝術之中,觀念或概念是作品最為重要的方面。當一個藝術家使用了藝術的一種觀念的形式,這就意味著一切計劃和決定都已事先完成,而其實施則只是一種敷衍了事的工作。觀念成為創作藝術的機器」。觀念藝術最重要的實踐者們,比如約瑟夫·科蘇斯在1969年發表的兩篇影響重大的文章中將觀念藝術定義為「哲學之後的藝術」,他在文章中開始審視藝術的角色、地位以及人們賦予藝術品的意義背後所隱藏的東西,探討交流的界限以及現存各種視覺語言的內在同一性,由此他認為藝術作品的本質主要是傳達某一觀念。約瑟夫·科蘇斯也製作了一些作品來表達這樣的觀念。他在1965年創作的《一把和三把椅子》表達了如何把藝術的視覺形式直接向觀念過渡的思路。他認為以實物為依據的圖像最終是為了給人提供一種觀念,藝術品提供的觀念才是藝術的本質。
二、觀念藝術的創作特點
觀念藝術家用各種媒介和材料來表達自己的觀念和思考,並在形式上不斷創新,形成了以下特點:
(一)圖像和文字結合的觀念藝術
圖像和和文字結合起來,是觀念藝術表達的主要手段。利用文字來表現藝術,是藝術上的很大的革新,在藝術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觀念藝術中的文字並不僅僅表現文字原來代表的意思,文字在觀念藝術中僅僅是表達的工具而已,它們原來的意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所被使用的方式和藝術家利用它們來表現的思想觀念。觀念藝術家在選擇圖形和文字結合時,往往採用具有大眾文化的視覺符號來作為圖形。比較典型的作品有布魯斯·瑙曼的作品《享受樂趣/美好生活》。
(二)非文字形式的觀念藝術
一些觀念藝術家創作的作品根本不用文字,但是作品也表達出強烈的觀念因素。例如,法國藝術家盧·維莫斯創作的作品《椅子的各面觀》是由一張高背椅和二十面鏡子組成的。每面鏡子的大小同椅背上由襯條分隔出來的空間一致。椅子靠在一堵牆的中間,鏡子掛在椅子後面的牆上,同椅背等高。鏡子同椅子渾然一體,似乎是拓寬了的椅背,它們也成為了椅子的一部分。這樣的設置使平常毫無生氣的沉悶的日用品椅子,突然具有了「感覺」的功能。觀眾在凝視椅子的時候,似乎也在被注視著,鏡子就是椅子的感覺器官,是椅子的「眼睛」。它似乎是在告訴我們,那些沉默的東西也具有「知覺」的能力,它們在每個幽閉的角落,默默注視著自認為是這世界主宰的精靈「人」的一切。我們也許從不曾意識到,在我們注視他人的時候,我們也是他人注視的對象,處於被注視的境地,無論它們是活人還是靜物。
(三)觀眾參與的觀念藝術
觀念藝術非常強調觀眾的參與。觀念藝術家認為,他們作品中傳達的觀念只有傳達到觀眾的心靈之後,才是成功的藝術,而且,只有經過觀眾參與之後形成的觀念,才是完整的觀念。創作者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觀眾參與活動的組織者。 [next]
觀念藝術家始終堅持「生活即藝術」的觀念,將作品走向生活,走進觀眾,藝術更加獨立與自由。馬戎里·斯特里德1969年在紐約街頭做了一個名叫《街景》的裝置,這件作品由30個空空的鏡框組成,擺放在街道上。當行人走過時,他們就成為鏡框中的人物,成為一道「即時風景」。當他們透過鏡框看出去時,納入鏡框的街頭景物和建築以及遠處的天空都成為「天然的畫作」,也成為他們通過自己的眼睛拍攝下來的「街頭風景」。作者藉此作品提醒每一個路過的行人,讓他們突然意識到自己與周圍環境的關系。
三、觀念藝術的意義
綜上所述,西方觀念藝術無關形式或材料,而是關於觀念和意義的。它不可能被定義為任何媒介或風格,而更多的關繫到什麼是藝術的疑問,尤其是觀念藝術對藝術對象作為獨特的、可收藏的或可買賣的傳統地位提出了挑戰,由於作品不再以一種傳統形式出現,它需要觀眾作出更為積極的反應。觀念藝術不只存在於觀眾的頭腦參與之中,這種藝術具有各種形式:日常用品、攝影照片、地圖、錄像、圖表,特別是語言自身。這些形式常常結合在一起,通過提出一種對藝術的徹底批判、表述和它們被使用的方式,觀念藝術對大部分藝術家的思想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觀念藝術作為一種藝術思潮和現象,它的存在意義主要是它開辟了新的領域,特別是在語言學的范疇里;它試圖創建新的表現手段,例如重視過程和記錄,顯示行為的軌跡;它有強烈反藝術商業化、反畫廊和富有者壟斷藝術的傾向,更重要的是它含有哲學的思考。它關心的是如何以理念的實在性來對抗感官的實在性。觀念藝術是一種藝術的探索,也是一種探索性的藝術。一個新生藝術類型的產生一定有它的必然性,觀念藝術在全球的發展和壯大更是值得我們研究的。
參考文獻
[1]愛德華盧西·史密斯.1945年以後的現代視覺藝術[Ml.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
[2]杜尚訪談錄[Ml.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羅伯特·休斯.新藝術的震撼.劉萍君等譯[Ml.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4]阿納森,西方現代藝術史.鄒德農等譯[Ml.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5]顧丞峰,觀念藝術的中國方式[Ml.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6、藝術設計論文
一、廣告與文化:
1. 傳統文化與現代廣告的關系
2. 東西方文化差異與商業廣告的關系
3. 現代傳播手段的進步與廣告形式的演變
4. 藝術表現與廣告文化的面貌
5. 廣告的韻味與品味
6. 文化的對沖與調和——中外文化在廣告中的沖突與交流
7. 廣告中的人文主義表現
8. 文化因素對廣告創意的影響
9.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廣告創意中的應用
10. 後現代主義對現代廣告的影響
11. 廣告中(懷舊主義、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等)的表現
12. 現代社會亞文化(如左岸、布波等)文化在廣告中的應用
13. 現代主義藝術流派對廣告設計的影響
二、廣告創意與構思:
1. 廣告創意藝術談
2. 創意就在你身邊——廣告創意的幾種方法及其應用
3. 創意與生活經驗
4. 廣告創意的設計要求
5. (恐懼、懸念、幽默、擬人等)技巧在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6. 廣告的「神似」與「形似」
7. 公益類廣告的創意與構思特點
8. 動畫腳本的構思與設計
三、廣告表現:
1. 論視覺傳達設計的創新
2. 談平面設計的本土語言
3. 圖形創意的表現在廣告中的運用
4. 中國傳統符號在現代招貼設計中的應用
5. 平面廣告中色彩要素與人的情感聯系
6. 多媒體廣告與平面廣告的表現特點
9. 計算機數碼技術與手繪原創結合
10. 平面廣告的形式美
11. 動漫廣告設計的創意思維
12. 視覺傳達的藝術手法
13. 構成理論在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14. 廣告作品中節奏感的控制
15. 網路媒體在當今廣告行業的應用
16. 公益類廣告的表現手法
17. Flash廣告的使用與特點
18. 技術突破與藝術表現的結合
藝術設計論文題目
《繪畫與平面設計》
《『全球化』圖景中的差異性選擇》
《「慨當以慷」與「與憂從中來」》
《「靈」與「肉」的交融》
《「中西合壁」要用中國文化底蘊來作為自己的根基》
《Flash廣告發展前景初探》
《包裝設計與環境的融合》
《包裝設計中人文思想的再思考》
《被人遺忘的藝術》
《標志設計潮流的風格演變》
《標志設計的視覺語言》
《標志設計要素淺談》
《標志設計中的虛形應用》
《陳設藝術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地位和作用》
《觸目的真實比漂亮的謊言要美》
《傳統工藝美術中吉祥圖案的文化意蘊》
《傳統酒包裝設計的新理念》
《傳統美學觀對現代廣告招貼設計的影響》
《傳統美學觀對現代廣告招貼設計的影響》
《傳統文化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傳統與變革》
《傳統裝飾紋樣中的吉祥觀念與現代設計》
《從「攝影作為藝術」到「藝術作為攝影」》
《從波譜藝術看美術與設計的互融關系》
《從零度空間到多維空間》
《大學集體宿舍的室內設計和智能話探討》
《對產品廣告樣本設計的探討》
《對農村戶外廣告設計定位的探議》
《對數碼革命與平面設計的一些思考》
《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反思》
《感性訴求廣告創意新思維》
《關於CI設計的論文》
《觀念藝術-後現代探索》
《觀念藝術形式中的傳統文化資源分析》
《廣告創意對品牌的作用》
《廣告藝術設計中的情感因素》
《廣告中女性形象的四考》
《漢字字體設計與民族文化的融合》
《吉祥符號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運用》
《勞動者美術(民間美術)的造型觀念與方式初探》
《論「美術」》
《論產品的文化意蘊設計》
《論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論漢字的魅力與發展》
《論科學美與藝術美》
《論審美創造力與藝術表現語言的統一》
《論中國當代藝術從『理想』到『時尚』的嬗變》
《平面設計常用表現手法》
《平面設計從混沌中走出》
《平面設計的現狀與思考》
《平面圖形設計中的符號原理》
《平面藝術設計的本土語言》
《淺論點、線、面及其綜合運用》
《淺談版式設計》
《淺談包裝設計的文字藝術》
《淺談波普藝術》
《淺談技術的發展對插圖設計的影響》
《淺談美術教學過程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淺談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中學生的創造能力》
《淺談企業文化中文化管理的特點和標志》
《淺談如何更好的在現代圖形設計中運用漢字》
《淺談色彩語言中的色彩對比》
《淺談設計美學》
《淺談書籍裝幀的封面設計》
《淺談圖形的張力》
《淺談網頁設計技術與藝術的緊密結合》
《淺談線造型教學與兒童創造力的培養》
《淺談葯品的包裝設計》
《淺談藝術創作》
《淺談印刷的基礎知識》
《淺析21世紀中國藝術設計的信息社會化》
《淺析CI設計中的企業文化沖擊力》
《淺析表現與再現》
《淺析靈感的產生在藝術攝影中的體現》
《淺析現代標志設計與傳統圖形藝術的結合》
《淺議設計思維的主體——符號》
《情感的藝術表現論》
《認識新媒體廣告》
《如何推進新傳統之我見》
《乳品包裝設計現狀與展望》
《色彩與設計》
《設計、文脈》
《設計底蘊》
《設計界面說——探討設計藝術》
《設計是空——極簡思維》
《設計引導人與人引導設計》
《設計與美學》
《設計專業對傳統圖案的學習》
《視覺傳達藝術——論獨立創作》
《視覺文化到來的幾點因素》
《試論廣告人格化》
《室內環境設計的基本內涵》
《室內裝飾設計的功能、設計與審美》
《書籍裝幀中的文字版式設計探討》
《數字空間——淺談數碼設計》
《談民居研究的實質手法》
《談色彩設計》
《談通過幼兒創造性的美術活動發展幼兒創造能力》
《談我國工藝品的市場前景與創新設計》
《探悉我國北方農村商業廣告的現狀與發展》
《圖案在服裝中的運用》
《網路廣告的現狀與發展》
《網路時代的設計》
《網頁的審美需求——設計因素在網頁設計中的應用》
《網頁設計的布局與用色技巧》
《網頁設計的審美需求》
《網頁設計之視覺信息傳達分析》
《網站文化與網頁設計》
《文字視覺語言的力量》
《我的「色」論——論色彩在建築裝飾與環藝設計中的應用》
《現代包裝設計的文化觀》
《現代和前衛的標尺是什麼?——論中國現代性的另類邏輯》
《現代消費心理對包裝設計的影響》
《現代藝術發展淺析》
《現代藝術之我見》
《新媒體、新廣告》
《性別歧視與女性廣告分析》
《學慎始習 功在初化》
《藝術設計與社會經濟》
《藝術與科學創造的融合》
《在美的背後》
《中、日、美動畫創作之對比 》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
《中國當代藝術的審美理想——論藝術之真、善、美》
《中國古代圖徽與現代標志設計》
《中國廣告發展中國際化與本土化》
《中國書籍裝幀設計的歷史演進》
《中國文字的演變與視覺運用》
《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發展過程中的分解與重構》
《中國裝飾藝術——論吉祥觀念在現代設計中的體現》
《中外電視廣告中的品牌文化差異》
《中西文化與廣告語言》
《裝飾文化的現實意義》
《自然光與建築空間》
《 重新回到傳統 》
《傳統與個性》
《激發成績 培養創新》
《優化課堂教堂 實施鼓勵性教育》
《現代室內環境色彩設計初探》
《「天人合一」審美觀在現代農村民居中的繼承和發展》
《波譜藝術的理論與文化背景》
《城市大眾休閑空間初探》
《城市開放性休閑空間的人性化設計》
《城市老年人的戶外活動空間研究》
《傳統 現代 延伸》
《傳統聚落的交往空間對現代人居環境的啟迪》
《傳統民居建築美學特徵試探》
《傳統四合院院落空間的繼承與創新》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創新意識的培養》
《從外文的運用論中國平面設計師的責任》
《當今有材料表現》
《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性化的一點看法》
《高校校園的外部空間設計》
《更新觀念 轉換角色》
《公共圖象與藝術》
《構建自然和諧人居環境》
《關於「後現代」的美學反思》
《關於設計美的思考》
《關於圖書館建築人性化設計的思考》
《關注人的健康-——將生態引入室內設計》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繼承傳統 推陳出新》
《家居環境的色彩設計初探》
《家居環境的無障礙設計研究》
《傢具的綠色設計淺論》
《傢具設計的人性化思考》
《居住區環境的綠色設計》
《居住區環境設計的生態化設計》
《居住小區中交往空間設計初探 》
《空心的深度》
《立體性與平面性》
《略論色彩設計在公共空間環境中的運用》
《論CI企業識別與現代企業文化》
《論家居設計中人性與個性的統一》
《論科學美及其美感》
《論攝影藝術中的藝術因素》
《論時代風格與審美意識的關系》
《論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美學思想的萌芽——希臘藝術文化》
《美在和諧》
《民間美術與現代意識》
《民藝文化在現代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民族性與全球性》
《平面設計與繪畫的差異》
《淺談包裝與環保》
《淺談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人性化》
《淺談廚房的人性化設計》
《淺談家居室內照明設計》
《淺談家居中的燈光設計》
《淺談酒店大堂的「 光色」設計》
《淺談居住區的戶外交往空間設計》
《淺談老年人居住空間的無障礙設計》
《淺談美術/設計教學中的討論藝術》
《淺談室內設計與審美心理》
《淺談現代家居的 「綠色設計」》
《淺談藝術的足跡》
《淺談藝術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淺析城市廣場的文化性》
《淺析家居設計》
《淺析家居設計元素——室內綠化》
《淺析居民小區的無障礙設計》
《淺議包裝設計中的色彩》
《詮釋現代藝術,解構感知體系》
《少一點模仿 多一些創意》
《時尚家裝》
《視覺設計個性化探微》
《室內裝飾織物的色彩應用》
《談兒童房設計的人性化》
《談現代家居設計風格》
《談現代家居設計元素——材質語言的設計》
《拓寬思維空間 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
《網頁藝術設計初探》
《我談中西審美的區別》
《物質性對精神性》
《西方後現代主義在中國》
《析中國傳統文化對家居設計的影響》
《現代設計觀念與傳統書法》
《現代視覺藝術思維》
《小區景觀燈光設計探索》
《尋找陌生感》???
《用新型建材打造新農村人居環境.》
《與新課程零距離》???
《在美術/設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怎樣創造理想的家居環境》
《中國:後現代主義溫床》??
《中國CI熱的冷思考》
《中國傳統民居的審美分析》
《中國傳統民居設計對當代人居環境的啟示》
《住區的生態化設計》
《住區外部聚合空間環境的設計》
《住區外部人性化空間環境的設計策略》
《自由與控制——關於畢業創作的一點思考》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7、藝術設計專業論文選題,謝謝了!急!
關於藝術設計專業的論文題目有很多,學術堂整理了一部分好寫的論文題目供大家進行參考: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論文題目參考
論現代居室設計風格與陳設的關系
論綠化對室內環境及人的反應力的作用與影響
高校學生宿舍區建築色彩研究
論室內手繪效果圖表現技法
論自然採光與人工照明在室內設計中的合理運用
淺析中國傳統圖案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
新中式傢具的款式特點探究
論曲線在室內空間的運用
論室內裝修施工工序與效果
論衛生間的設計與新技術應用
論智能化家居對現代家居生活的影響
論小戶型的空間使用率
論家裝設計的新中式風格
客廳的牆面裝飾設計
論視覺空間的最大化
論軟裝在室內設計中的重要性
論色彩在室內的應用與心理功能
論室內設計中空間的分割
議門在室內設計中的使用
論壁紙在家居設計中的藝術體現與運用
論玻璃在家裝中的使用
論樣板間的傢具設計與陳設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