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學新媒體條件

學新媒體條件

發布時間:2020-08-03 01:04:34

1、新媒體運營專業要求?

其實新媒體運營沒有什麼專業的要求,畢竟目前學校也沒出相關新媒體運營的專業,但有以下相關專業的更適合做新媒體:

新聞專業,這個專業的話,對新聞內容比較擅長,善於抓住一些熱點和關鍵點,然後去做宣傳;

廣告傳媒專業,這個和新聞專業有點相似,但又不是一樣的,學這個專業的一般對軟文、圖片、視頻的廣告投放會比較敏感,現在新媒體興起來後,很多學這個專業的人現在都從事了新媒體工作;

文案專業,這個不用說了,人家學的就是專門搗鼓文字的,可以寫軟文,也可以寫視頻腳本,還可以寫企業宣傳新聞,所以這個肯定沒的說了;

計算機應用專業,這個專業的對新媒體運營沒那麼擅長,但因為學這個的大多對互聯網比較感興趣,且對互聯網相關的也較為容易上手,也算是合適的專業之一吧。

當然了,不是說其它專業的人就不合適了,而是在起步點上比較合適的專業。

實際上,很多從事新媒體運營的人員,並不是以上專業的,所以主要看自己的學習能力。

2、學習新媒體運營對學歷有要求嗎?

新媒體運營工作屬於這幾年互聯網新興的崗位,對學歷沒有強制要求,大中專以上學歷都可以。所以說如果自己要求比較高的話,在傳智學完新媒體運營課程完全可以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關鍵在於個人的努力和堅持。當然如果有技術的基礎上還有不錯的學歷背景更好,可以有機會進入到京東、小米、聯想、搜狐這樣的大公司工作。但即使高學歷也千萬不要忘記了,企業用人更在意的還是技術本身,技術掌握扎實,工作態度認真,這才是未來職場上的核心競爭力。

3、新媒體專業有什麼要求?

新媒體營銷,運營,文案撰寫,推廣策劃,網路推廣,活動策劃等
第一是有一定寫作功底、或者有一定寫作愛好的:這些孩子通常喜歡在QQ空間發發日記寫寫心得,他們將來處理內容時會上手更快;
第二是愛聊天的:這些孩子喜歡用QQ、玩微信、聊陌陌,他們將來學習即時聊天時會比較得心應手;
第三是喜歡琢磨的:這些孩子考前就愛琢磨細節、猜測出題人的意圖,他們將來處理新媒體調研與快速跟進時會比較容易入門;
第四是愛動手的:這類孩子喜歡在電腦課上編個小程序或畫個畫,他們將來可以對簡單的代碼應用或圖片設計更感興趣;

4、做一個新媒體編輯需要哪些能力

我們不談理論,只講新媒體運營的硬核技能,
先說具象的能力:
A 文案功底
對於一個新媒體運營er來說,所有工作幾乎都要依賴文案去展開,壓根不會寫文案,會被招聘方直接Pass掉;文案功底差,將會混得很艱難。對於剛入行的人來說,可以不是文案大神,但是一定得寫得出來。
早期還是新媒體運營專員的時候,日常工作就是輸出內容,長短、體裁幾乎沒有限制:關於品牌的公關文章,推廣產品的產品文案,以及組織活動、和粉絲互動的話術,電子海報上的一句話文案……
一說到寫文案,大家都很怕,一開始也覺得自己不會寫不是這塊料,甚至因此想放棄這條路,但其實工作了就會發現,文案並不等於文章,高考作文的人未必能寫得好文案;而沒讀過多少書的人也有可能寫出效果好的文案。
因為文章是讓讀者欣賞讓讀者閱讀的,而文案是讓自己達成自己目標的工具。
打個比方,兩種文案
手機:精工打造,像藝術品細致動人iPod:超大容量,4G內存,把1000首歌裝進口袋裡
前者辭藻華麗,可是你懂它是在講什麼嗎?後者都是大白話,但是用實實在在的數據把好處擺在你眼前,消費者能不心動?
就一句話,你不是作家,你的文案能讓用戶聽得懂就行。所以,千萬不要一開始就被文案嚇怕了。
文案技能怎麼get?
1. 學習別人的經驗,少走彎路,可以在網易雲課堂、騰訊公開課、喜馬拉雅這些平台去搜
2. 自己多練,聽一千節課,看一百本書都不如自己實際寫一篇文章
剛做新媒體運營時,每周原創3篇3000字+的微信推文,持續了將近一年,為我自己積累了深厚的文案功底。
B 自媒體平台的操作
新媒體運營,說到底是新媒體平台的運營,就是幫助公司管理、維護各大自媒體平台,比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知乎、抖音、簡書、百家號、豆瓣、搜狐號這些。
我們得掌握這些平台的後台是怎麼操作的,它們的規則是什麼、是怎麼一個玩法。拿抖音來舉例,什麼類型的視頻在抖音上更受用戶歡迎?你發布的視頻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數據標准才能被平台本身推送、曝光?
怎麼學?
平台操作部分的技能很容易get,百度一下全都有。經常上網的人都能很快學會,你可以自己注冊一個公眾號、百家號之類的,邊學邊操作。
平台運營規則這部分相對難一些,也需要時間自己去體會,在實際運營的過程中掌握。建議加一些討論交流群,多請教專業做運營的小夥伴們。
C 活動策劃
每一個互聯網公司,或多或少都會要辦活動,線上線下都有(線上偏多一些),比如,往小了說,微信公眾號留言送書活動;往大了說,公司周年慶,回饋老用戶。
而這些活動,新媒體運營必定會參與的。如果是一家小公司,恐怕一個新媒體運營會前前後後地承擔所有策劃、組織、復盤的工作;如果公司規模大,人員充足,活動規模也大的話,新媒體運營要負責的可能僅僅是一個環節,比如宣傳。
D 溝通能力
新媒體運營,工作的對象是人,人是千變萬化的,所以這個崗位不容易被機器、人工智慧取代掉,反而還能鍛煉你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說回來,這里的溝通能力,要求是如何去表達讓對方快、狠、准地理解你的意思;如何說服對方,讓他按照你的引導去進行下一步行動。
對象分兩類:
同事、老闆,這里強調的是團隊協同,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誰也不願意聽一個人說半天,卻啥也沒聽懂。
然後是用戶,除了讓用戶迅速get你的意思,你的表述還要有魅力,讓用戶跟著你思路走、按照你目的進行下一步行動的魅力。
E 數據分析能力
一個規范的互聯網公司,領導大大們是絕不會拍腦袋做決策的,一切事情都拿數據說話。
數據思維要貫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比如,你自己怎麼知道下一步該干什麼?需要數據反饋。
寫了一篇文章放到今日頭條上,閱讀數只有3K,而公司的平均數量是6K,那麼我就可以知道,我寫的這篇文章效果不好,那麼就要調整內容、或者文案類型了。
此外,還可以看看評論數量,看看大家跟你這篇文章產沒產生情感共鳴;還可以通過點贊數,看用戶對你的認可。
比如,想申請經費測試一個新項目,拿出以往類似項目得數據、加分析,你的上級大佬才會放心撥錢給你不是?
總之,新媒體運營是要根據數據反饋去做事的。
再說抽象的能力,
A 網感
網感說白了是一種感覺,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所以我覺得這種能力比較抽象。
新媒體運營的載體是互聯網,網感是很重要的。
為什麼要有網感呢?新媒體運營經常要蹭熱點去寫文案、策劃活動,我們需要知道現在市面上流行的網路用語、流行的梗、流行的創意活動,給自己參考,這些都需要網感。
而且和用戶打交道也需要網感,畢竟現在市場上的消費主力軍是年輕人,是活躍在互聯網上的一類人,你自己不混互聯網是很難和他們溝通、很難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
如何培養自己的網感?
以前的我常年在工地,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更沒有時間上網,網感為0,我是這樣培養自己的網感的。
1. 刷微博熱榜
微博熱榜上的熱點更新頻率快,消息及時,你可以第一時間知道熱門事件。
另外,知道年輕人都在關注什麼,大家的痛點是什麼,可以運用到你的文案中去。
2. 看微信公眾號推文的標題
通過這些真正運營微信公眾號的小編起的標題,你能迅速get年輕人的表達方式。
3. 玩所有時下人們的社交軟體
抖音火了,立馬去下抖音;小紅書最近勢頭很猛,即使你是漢子,也要去逛一逛。
4. 互聯網資訊網站
以下網站可以考慮經常看的,在精不在多,建議沒事的時候刷一刷,能幫你看清當下的形式:
36kr
虎嗅
B 遇見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遇見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新媒體運營崗位的核心競爭力,具備這個能力,我們無論轉崗做其他種類的運營也好,還是做管理層也好,都是一個大大的閃光點。
為什麼?因為在你工作的過程中,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各種各樣的情境、各種各樣的問題,總不可能事無巨細每個都要問你的領導吧?況且工作之後你會發現,身邊很少會有人像師父一樣帶你,全靠你自己摸爬滾打。
而你的成長你的進步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
而get這個能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勇敢去做、勇敢去嘗試,不知道怎麼辦?先做了再說。
原地思考問題永遠不會得到解決。

5、怎樣自學新媒體?

如果想從事新媒體行業,我覺得還是使用企鵝號比較好,自媒體號目前的話應該企鵝號待遇最好(它有推廣活動),你隨便找個搜索引擎去搜索一些企鵝號,找到它的官網,按照提示去注冊就行了,有了企鵝賬號就可以通過廣告分成(流量主)基本條件要滿足才可以開啟.滿足條件後,可以看到自己的左側有個收益,點擊流量主,通過流量主,說明了你在平台上有收入了,達到開能流量主的標准就可以了。「收益的高低」,只要過了流量主後,收益是每天都會顯示的,

6、應屆畢業生在新媒體運營工作要具備哪些條件

第一,要具備「網感」。這就要求運營者會抓熱點,借勢傳播,熟悉數據分析,懂信息搜集等能力。無論是純媒體,還是企業的新媒體,對趨勢的把握都是關鍵,更重要的是,要能在眾多趨勢中,堅持自己的取向,而不會隨波逐流,

第二,會整合。作為新媒體運營者,整合素材、資源的能力要強。整合素材,很簡單,但是,資料那麼多,哪些是重點哪些是無關緊要的?要學會抓住關鍵,不要長篇大段的去說,別人給你爆料,你要將其發展成一篇文章,這就需要具備從素材中發覺關聯的能力,跟偵探差不多,多篇報道的意思串聯起來之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價值。

第三,有文采。內容要獨特,能抓住別人的眼球,文章要有結構。如果只抄襲別人的內容,不去變通,那就沒有自己的獨特性了。

7、去學網路媒體人才需要哪些條件???

這個時候,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捕捉獵物;它的羽毛變得又濃又厚,使得翅膀越來越沉重。這個時候的鷹只有兩種選擇:要麼等死,要麼經歷一次痛苦而漫長的蛻變。在這個充滿煎熬的蛻變過程中,它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用它的喙擊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待新的喙長出來。然後,它要用新長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留下斑斑血跡。在新的趾甲長出來後,它還要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五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鷹可以重新開始振翅飛翔,度過後面30年的歲月.今天的傳統媒體,就可以被看作是那隻等待重生的「鷹」。 每一種新的媒體形式誕生時,都會對舊有的媒體形式造成沖擊和威脅,在電視剛剛興起時,也有專家驚呼「廣播和報紙將會被取代」「電視正在殺死傳統的媒體」,但實踐證明這三者無法相互取代,因為報紙傳播文字和靜態圖片,廣播只能傳播聲音,電視只能傳播動態畫面,盡管會此消彼漲,但它們誰也殺不死誰,因此,電視與廣播、報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勢。而今網路媒體的盛行,網路環境的籠罩雖然對人得生活學習工作等各個方面造成不小的影響,但是它依然和傳統的大眾媒體在競爭中並存。新技術、新媒體的發展給我們帶來的便利是實實在在的, 紙媒體有著它無可替代的優勢。一是紙媒體直觀性和方便性。一紙在手,可無須藉助其他任何工具、不受場地的限制來獲取新聞。而廣播、電視、手機報以及網路媒體等都要有個終端。新興的類紙介質電子書、電子報也需要藉助閱讀器,成本很高,不符合人們傳統的閱讀習慣,沒有辦法像書籍那樣隨意翻閱,而且長時間閱讀視覺會不舒服,普通老百姓接受它有待時日。新興媒體的生命力無法與報紙相提並論,只是繁榮了傳播介質的存在形式,無論從經濟性上還是從方便性上不具備取代報紙的能力。 紙媒體新聞報道的權威性。中國內地絕大多數紙媒體的背景是以黨報為核心的報業集團,有著嚴密的新聞采編和發布流程,其新聞的原創性、真實性、權威性、社會分析能力、社會導向能力和強大的傳播能力是其它任何新興媒體無法比擬的。紙媒體的研閱性。紙媒體對新聞的闡釋、對新聞的解讀也是其他媒體無法取代的。比如說一項政策的出台,廣播、電視以及一些新興媒體在讀者研閱上不夠方便。而報紙可以白紙黑字存留下來,讀者可以仔細研究它,這種研閱性是其他媒體不具備的。在網路世界裡,文字、色彩、圖像、動畫效果、彈出窗口等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多媒體形式,分散了注意力,使他們一直處在一個淺閱讀的狀態中,紙媒體閱讀的邏輯性也就被打破。網路閱讀晃動、刺目、姿勢單一、輻射強烈,紙媒體閱讀相對說來是一種安全閱讀在激烈的博弈中紙媒體應做到以下幾點來彌補自身的不足,以備厚積薄發:通過自家網站,來擴大紙媒體的影響、提升紙媒體的延伸服務功能。借鑒新興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可以和讀者直接交流的長處,加強和讀者之間的直接信息交流和互動,了解讀者所感、所思和所需,拉近報紙與讀者間的距離.通過紙媒體開展一些社會活動,和讀者進行互動請讀者進來參與。充分藉助自家網路媒體信息傳播的優勢,與報紙形成良性互動和互補。了解社會輿情,為紙媒體獲得受眾信息,擴大紙媒體的社會影響,使紙媒體和網路媒體實現相互取長補短。1打造內容王牌。在內容上求精、求全、求深、求細。紙媒體一定要在新聞內容上成為中國媒體之王,這是紙媒體生根立命之本。媒體內容之王應該就是紙媒體來做的,誰也無法超越紙媒體的內容——讀者欲知的東西做細、做全;應該思辨和思考的東西做深;解讀性的和闡釋性的東西做透——這就是紙媒體的核心競爭力。2集團內部各個紙媒體做到差異化市場定位,有效、合理地分配資源。面對廣告增長已經趨緩甚至下滑這樣一種形勢,紙媒體的經營思路必須做出戰略調整。國內很多紙媒體的老總已經作出了這樣的戰略選擇:不再盲目追求紙媒體的發行量和日發版量,把版面控制在能夠有效地傳播信息、傳遞廣告的范圍之內,回歸到理性辦報中來. 3報業管理的成本控制意識要提到重要位置上。改變原有的粗放經營的方式,真正把報業當作一個產業來經營,通過合理控制報紙生產成本,來穩住報紙的發展基礎。

8、讀新媒體專業有什麼要求嗎?

除了播音、表演類對外形和身高有一定限制外,其他傳媒類專業不需要任何的文藝特長,傳媒類高考專業考試主要是考察學生是否具有做編導的潛力,如語言表達能力,即興反應能力,寫作分析能力,指揮協調能力等。和音樂,美術類傳統藝考相比,傳媒類高考具有學習時間短,學習收效快,不影響文化課學習等特點,普通高中生經過正規教學輔導後,將考試內容各個擊破,基本都能達到招生標准。

9、學習新媒體運營有什麼要求嗎?

1、新媒體運營需要做哪些事情
內容
現在已經沒有所謂的紅利期了,也不是靠一點小聰明比如犀利的切入點,某個小互動就能存活在這個新媒體圈子裡了,現在已經是真刀真槍拼能力,拼實力的時候了,而實力的最基本的體現就是內容。
最近有一些有想法的朋友跟我聊天,說想做個什麼什麼內容的公眾號,我第一句話都是認可和鼓勵,第二句一定是囑咐一句,你如果可以產出好的內容,只要堅持這一點,一定可以走下去。但是,持續生產好內容,談何容易。
所以內容成為了新媒體運營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形式上分為:文字、圖片(動圖和靜圖)、音頻和視頻,現在可以回想一下,基本上每個領域現在都有N個大號。
具體怎麼去做好的內容,今天不展開了,這里舉個栗子來講一下可以換個角度做內容。
比如某一個做美食的公眾號,假設喜歡美食的都是女生居多,實際上也是這樣,哈哈……那內容肯定要圍繞女生和美食來做,一般的內容產出就是這樣的思維了,可是,這個時候是不是可以換個角度,每個人事物均有多面性,比如每個人的需求也是多面的。

用戶是女生,主題是美食,是不是從以上兩個圖裡面任意兩兩組合就可以誕生無數種內容的切入點,比如:小鮮肉廚師,減肥營養餐,護膚功效食材……並且,每個點還可以發散。
活動
這個活動可以理解為互動,運營公眾號也好,微博也好,其他的平台也好,不管哪個平台或者軟體,開發公司都給我們運營者提供了很多用於活動的支持插件,比如投票,答題,抽獎等等。
那麼做好一個活動就需要有足夠強的吸引力,足夠多的推廣,足夠妙的傳播設計。那很多朋友可能很苦惱說我想不出那麼多活動,不知道該怎麼做,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抄襲"。
還是以"美食"那個為例,別人做女神評比,咱們就可以做廚神評比,別人做有獎徵文,我們就可以做給一道菜取名字,別人辦線下會議,咱們就直接約飯…
現在大家都在說魚塘理論,一潭死水怎麼會有魚存活?新媒體平台也是一樣,一定要活,定期舉行活動才能讓用戶感受到,這個平台是活的,是一直在努力。一次活動沒有參與,兩次活動沒有參與,一直做,一定會有作用。
用戶
接著上面提到一直做活動就一定會有作用,其實,用戶一般分為這樣幾類:
積極熱情:基本上干什麼都有他,每次都評論點贊,每次活動都參與,還主動提建議之 類…
冷靜觀望:低頻的互動,也不取關,就是默默關注
概率用戶:這種是最不可控,可能是已經關注的但是偶爾才會打開,也可能是偶遇…
同行:現在同行佔比也很高的,不過這批用戶,基本上可以忽略,因為他在與不在你都 要好好做。
死粉:那就是死粉
前面講的兩點,內容和活動,都是為了用戶服務,我們不斷的變換主題,熱點追蹤,更換形式都是為了盡量滿足不同用戶的胃口,不停的組織互動,策劃活動也都是為了不停去引導那些積極分子,調動冷靜觀望的用戶,以及盡可能大概率的捕捉到概率用戶。
而這里講到的新媒體人要擅長用戶運營,其實主要還是聊天,前段時間不是有個淘寶掌櫃很火?他就是利用了個性化的用戶運營,在給自己的"服務"加分,製造差異化,增加傳播點,提高用戶粘性。無論你是逗比風騷還是滿腹經綸,總之要做一個形象的人,認真做人還不行,認真不一定形象,只有形象了才能被記住。(很多同行自嘲說自己就是個陪聊的,事實如此,哈哈,這都是命啊~)
除了聊天之外,就是要學會分析和管理用戶,給用戶貼標簽,是常用手段,便於分組,便於精準化管理和推送,偶爾做做用戶調查,問答互動,以及聊天,其實都是在做用戶分析和管理工作。(各位老闆,你們不要以為我們新媒體人聊天就是不好好工作,其實我們就是在好好工作,哈哈哈)
推廣
我承認,這個點放出來,是有點標題黨的,因為大家都關心這個話題,如何增粉,如何推廣,如何提高閱讀數等等。
在我看來,好的內容就是在做推廣,好的活動也是在做推廣,陪好一個用戶,其實也是在做推廣,而不局限於說一定是要砸錢做什麼廣告才叫做推廣。
由此可得,推廣當然也是作為新媒體從業者必備技能了。
那引用之前寫的一篇文章,推廣方式呢主要有幾個:
1、廣告推廣:就是在各大媒體上,線上線下可以觸及到客戶的地方進行宣傳
2、大號推廣:找到與自己目標用戶群體吻合的大號,KOL去推廣吸粉
3、粉絲社群:通過聚集起一批同類用戶,提供某種服務或價值的組織
4、買粉:就不提了
5、互推:應該叫聯合推廣,可以通過一些活動以及內容上的聯動來做,硬推效果一般
6、活動策劃:活動吸粉相對來說比較良性
7、地推:比如很多定位於大學生用戶的項目,地推是最簡單粗暴的

10、讀新媒體專業有什麼要求嗎?要學多久?

新媒體專業就讀要求:

【1】思想品德好,身體健康,無特殊病種和傳染性疾病、無違法犯罪記錄。

【2】男生身高155厘米以上,女生身高150厘米以上

【3】新生一律憑畢業證或中考准考證、中考成績單報名交費。入學後,參加學校入學考試,成績合格。

 【4】新媒體專業,學籍3年

與學新媒體條件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