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漢字背後的故事
古代的「坐」與今天的「坐」
從「站」到「坐」,是由猿轉變成人的第一個行為。中國古代的「坐」,以今天的理解實質上是一個類概念,這種行為方式大致可細分為:坐、跪、跽、踞、跏趺和垂足坐等。中國古代的坐、跪和跽是三種比較易混淆的狀態,它們的差別主要是身體縱向方面。
坐,嚴格來講,實際上是兩膝相並,雙足在後,腳心朝上,臀部落在腳跟上。現在日本、朝鮮民族仍是這種坐法。在這種坐的基礎上又可根據古人腰部的不同狀態分為:危坐、安坐類。危坐即直腰端坐,古成語「正襟危坐」就是指這種坐姿。在古代的禮法觀念中,它是最正統的坐相。如《管子·弟子職》:「出入恭敬,如見賓客,危坐鄉(向)師,減色毋怍。」西漢的長信宮燈表現的就是這種坐姿。安坐時人的腰部比較放鬆,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澆「人安坐則形馳」,在禮制上不如危坐嚴謹。憑坐主要指憑幾而坐,「憑」在構詞法上從任從幾,所以《說文解字》:「憑,依幾也」。這種坐在閑居時較多採用。《藝文類聚》中「隱幾而坐」就是指憑幾而坐。
跪與坐類似,《說文解字》:「跪,拜也。」清·段玉裁註:「兩膝隱地,體危也。」經學家閻若璩《四書 釋地》:「兩膝著地,伸腰及股而勢危者為跪;兩膝著地,以尻著跪而少安者為坐。」由此可見跪是兩膝相並,雙足在後,腳心朝上,臀部落在腳跟上。跪是一種重要的禮節,在素有「禮儀之邦」的中國具有重要的意義。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
跽與跪類似,《說文解字強「跽,長跪也。」長是聳身、身體加長。跽就是跪而聳體即兩膝相並,雙足在後,腳心朝上,膝以上部分直起。它也是一種由坐到站的過渡狀態。如《史記·鴻門宴》:「項王按劍而跽,日:『客何為者?」』。介於對跽與坐的理解,李澤厚先生著的《美的歷程》一書中第ll1個插圖「跽坐女俑」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
踞,《說義解字》「踞,蹲也」,即兩足及臀部著地或物,兩膝上聳。《後漢書·魯恭傳》中有「蹲夷踞肆,與鳥獸無別」的記載,可見這被認為是一種不合禮節的姿態。根據兩腿是否靠攏可分蹲踞和箕踞兩種。蹲踞是一般意義上的踞。而箕踞是兩腿劈開不靠攏的踞。箕是表動作特徵的,它是古代的一種農業用具,現在的農村仍可得見。
跏趺,跏趺是隨著佛教的傳入興起並沿用至今的一種坐式,根據日本佛學者小野玄妙的觀點可將跏趺分為結跏趺、半跏趺和善跏趺三種。結跏趺類似現在的盤腳坐,不同的是要求兩腳心向上。半跏趺是左右任何一腳放至另一火腿之上的坐姿,類似一腿盤坐。善跏趺(倚坐、安樂坐)是兩腳自然垂下或垂下之後相交的坐姿,這種坐相世俗化之後,就是通常的垂足而坐了。
2、兒童樂園做活動,怎麼做推廣才有效
1、網路宣傳: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線上的宣傳非常重要,而微信則是線上宣傳最重要的途徑,通過微信轉發點贊等,發動身邊的親人朋友,將編輯好的有關兒童游樂場的軟文,讓他們在各自的朋友圈轉發,朋友圈的好友轉發集滿一定數量的贊,就可以在開業當天免費遊玩樂園設備或贈送精美禮品,以增加兒童游樂場的曝光率。
2、派發傳單:派發傳單雖然套路有些古老,但是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宣傳單的內容編輯要對自己的樂園有準確的定位,旨在突出自己樂園的特色,尤其當周邊也有一些大同小異的兒童樂園的情況下。
大型超市、學校、公園、購物中心、小區附近這些相對人流密集的地方都是分發促銷傳單的好去處。宣傳單上不應當只有店鋪開張信息,可以印上能吸引到顧客的內容,比如優惠券,憑宣傳單拿禮品等。在分發傳單的同時,不妨配上一些小小的帶有優比兔樂園logo的禮物,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被關注度。
3、夾報推廣:報紙夾頁廣告可以嘗試,效果不錯。由於單頁起到的作用有限,建議改為兩折頁推廣,就是外形設計成精美的美容造型,內容為兒童游樂場的介紹以及經營理念等,還有每月一個主題活動等運作模式,突出我們兒童游樂場的不同,給接觸到的人留下強烈印象。
4、互換廣告:與各個幼兒園、兒童玩具店、兒童攝影店談判,進行廣告置換合作。在我們的收銀台上放上合作夥伴的宣傳資料,客戶結賬的時候給她一張資料看看。在我們合作商戶收銀台放上我們的資料,客戶在那裡消費的時候自然就知道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