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緊抓新媒體

緊抓新媒體

發布時間:2020-08-02 23:14:20

1、如何正確看待網紅現象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早已和網路深度融合,「網紅」已經越來越被公眾熟知,近年從芙蓉姐姐、天仙妹妹、「國民老公」王思聰到被稱為2016第一網紅的papi醬的人氣暴漲,各路「網紅」也各顯神通,似乎已成為一種流行文化。我們不反對「網紅」,但是在市場經濟下,不少人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膨脹,片面追求自我價值和利益,淡化社會責任感。低俗、粗製濫造的網路文化也隨之出現在人們視野中,如羅玉鳳炒作、郭美美炫富、papi醬粗口等捏造炮製低俗內容。對專門別有用心想通過炒作來出名的人,我們應該自覺抵制!「網紅」要有內涵,更要有正能量。不是曬「豪車」,不是PS「長相」,不是假裝「時尚」這些低級趣味的負能量,而是用自己最帥的「行為」,傳遞最美的正能量,在喧囂和浮躁的社會,「網紅」應是正能量,讓「真善美」培育我們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品質。我們的時代需要「網紅們」是正能量,讓「高尚顏值」美麗我們的世界,溫暖我們的生活。讓「網紅」正能量傳播文明,激勵人心,弘揚道德,滋養人心、充實社會。

2、新媒體運營有什麼技術

新媒體運營需要的基本能力:網感、整合能力、文采
衡量新媒體運營人稱職3點標准:理解產品、了解用戶、懂傳播
如何做好運營號:分享為王、緊抓潮流、多號借力

3、未來十年最緊缺職業是什麼?

看發達國家,不就是醫院、教育、選舉最吃香嗎?這三個都是人多的地方,還是不得不去的地方,就算不去,也逃不了的地方。
我們國家,除去選舉這塊難以預料,其它都會西化。當然,我國還有很多特色不好說。
簡單來說,你看什麼職業是人不得不去求的。不愁顧客發不了大財也有小利。
網路肯定的,流量越多越賺錢。未來十年,先下手為強。

4、淺談如何提升新聞提煉能力

在信息時代,傳統意義上的獨家新聞已經不存在了,而經過精深提煉出的個性觀點、表達方式等嶄新意義上的獨家新聞卻風生水起。各類媒體在不斷探索創新的過程中,交融競爭,所有這些都使信息時代的新聞提煉獲得了全新的語境空間,在紛繁復雜的各類新傳播理念中,新聞提煉仍然要堅守以下基本要求:事實真實、主題集中、導向正確、表達科學。
一、精選角度,升華內涵,提煉新聞標題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新聞標題不僅是一篇完整的新聞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對新聞信息的傳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洶涌而來的信息迫使受眾要不斷提高對傳媒信息的選擇判斷力和理性思辯力。對於傳統主流媒體來說,海量信息如果還是用傳統的方法處理,不重視標題的角度選擇和內涵提煉,受眾就無法輕松選擇和互動交流。
(一)突出新聞「最亮點」,把握新聞「最重心」
標題應盡量避免大而寬。很多新聞標題沒有第~時間吸引住人,沒有在第一時間引起受眾的關注,原因就是沒有突出事件的「最亮點」和「最重心」。比如,時政類的成就報道往往使用「成就喜人」等,如果用具體的、可感的、能夠表達成就的最亮點的數據、細節等作為標題,往往能夠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所謂點一處而亮全局。所以,要想讓新聞的標題有亮點,更出彩,就必須選擇獨到的角度,提煉新聞的重心。當然,在新聞標題的表述上,還是要注重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原則。
(二)抓住媒體自身特長,把握各個層面受眾心理
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特點。因此,應緊抓各類媒體自身的特長,細分受眾群體心理,了解各個受眾群體的真實需求,有側重地擬定標題;抓住各類媒體傳播規律,結合各個媒體的特點,從傳播途徑的各個層面綜合提煉新聞標題。比如,電視媒體的新聞標題,宜突出電視現場過程感,廣播媒體的新聞標題,就要突出聲音的畫面感,網路媒體的新聞標題,就要突出時效和事件相關背景的深度和廣度。
(三)觀點鮮明,表述簡潔准確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對新聞事件的報道不僅要搶抓時效的第一落點,更要及時甚至同步搶抓事件角度、評論、分析等等新聞報道的第二、第三落點,這類觀點新聞標題的提煉,就要十分強調對新聞事件細致獨到的分析,對新聞事件發展趨勢准確的觀察和判斷,對新聞事件影響的深入個性解讀,這類新聞要通過對事件、現象、問題、觀點、政策的分析與評說,以表達作者或者采訪對象的觀點,從而對輿論起正確的引導作用。所以,標題中表達的觀點必須鮮明,前瞻理性,一針見血。
二、站高望遠,關注細節,提煉素材主題
每天,采編人員都要面對各類新聞素材,面對紛繁復雜的各類素材,做什麼,不做什麼,總要做出選擇。這就要求他們不僅要有新聞敏感,更重要的是要以站高望遠的理性高度,通過敏銳細致的觀察,強化對各類素材的主題提煉。
對所選擇的新聞信息進行研判,就是要在尊重新聞事實的基礎上,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度理性的思考分析,並結合媒體傳播的特點和規律,強化整體傳播策劃,強化細節素材結構,使原本平淡無奇的新聞報道煥發出新的光彩。
當然,對素材材料的分析提煉,不僅是要對新聞主題進行提煉,同時還要對新聞事件的表述進行多媒體傳播的提煉。立體的全媒體傳播格局建立,就是為了使新聞報道在傳播過程中更深刻、更生動。
(一)確立主題必須立足准確的事實,力求鮮明深刻
新聞作品首先要求事實准確,主題鮮明。只是羅列素材的新聞,只能停留在素材的層面,嚴格意義上講就不能叫新聞;其次要深刻。新聞傳播的目的就是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新聞的主題挖掘越深刻,社會影響力就越大,越能引起人們的共鳴,感染力也就越強。
(二)新聞主題的表達力求簡潔、易懂
簡潔而不簡單,易懂而不流俗,這是信息時代對新聞主題提煉的要求。因此,對新聞主題的提煉,要在復雜萬象中提煉本質,同時表達必須簡潔明快,毫無保留地堅決舍棄無關緊要的旁枝末節,從而強化提升新聞事件本質特徵,新聞主題的表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易懂,易懂但不是要流於俗套更不能惡俗。優秀的新聞主題是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展現出來的,不露聲色,潤物無聲,而流於俗套的新聞主題,不但不能引導正確的輿論,甚至會污染社會輿論環境。
三、開闊思路,統籌流程,提煉采編過程節點
身處新聞現場,采編人員每天都要面對各類新聞事件,怎樣才能讓一件看似普通的新聞事件煥發出新的光彩,采編人員不應該坐等新聞事件結束後才去努力,而是要開闊思路,統籌流程,切實提煉和把握采編過程的節點。即用統籌的方法,把事件發生的背景、過程和將來的各個重要環節進行提煉,運用逆向思維、發散思維、辯證思維等,使一個看似平淡無奇的舊聞故事,看似大而空泛的新聞主題,看似獨立的新聞事件,通過綜合統籌,營造出全新的信息場,產生全新的傳播力。
提煉新聞,在紛繁復雜的情況中找到新聞點甚至是獨家新聞,是信息時代采編人員應該具備的基本本領。
(一)逆向思維,提煉節點,從新聞事件的過去關鍵節點中重新提煉新聞新節點
新聞突出個「新」字,但舊聞經過提煉、重新采編,也能變成新聞。有的舊聞有了新聞由頭,就能變成新聞;有的新聞剛剛發生,沒有事實加以證明,採用舊聞的材料,可以使新聞更加豐富、可信。麗水電視台曾經有一個十分有創意的欄目《重訪當年好新聞》,就是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對5年、10年前甚至更早時候發生的好新聞進行重訪,采編出了亮點紛呈的成就報道,實現了時政報道的創新突破。
逆向提煉節點,要充分把握好3個要素:
1、要把握時代背景,也就是要把握舊聞中的新聞點,逆向挖掘新舊統一的新聞由頭。沒有時代發展的脈動,就無法找到舊聞新報的由頭,從舊聞中提煉新聞就無從談起。
2、逆向把握節點,要充分分析把握新聞事件持續發展的關節點,也就是要充分把握舊聞發展的脈絡線。新聞的發生和發展,都有一定的事件脈絡,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聞事件的脈絡和關注點也會有相應的變化,要從舊聞中提煉新聞,就要牢牢把握事件發展的脈絡進程和關注點是否還是具有普遍意義。
3、逆向把握節點,還要把握新聞事件的全面事實,也就是充分把握新聞發展散出的事實面。事物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從舊聞中提煉新聞,就要全面把握新聞事實,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用老觀點看新事物,即使是從舊聞中挖掘新聞點,也要辯證地、全面地看新聞事件的發展,做出新的分析和提煉。
(二)運用發散思維,提煉重大主題,從宏大主題新聞里提煉貼近受眾生活的精短新聞
重大主題往往是新聞的「富礦」。面對這一「富礦」,就要運用發散思維,從各類宏大主題中提煉貼近民生的小新聞。可以分解新聞,把一篇新聞分成多篇新聞,也可以是把剛性的政策、宏大的變化,提煉轉化成貼近群眾生活的可感、可知、可解的小角度、小細節和小故事。一個大政策出台,必然影響到各個層面的利益,怎樣把這個宏大主題散發在現實生活中的各個面上的閃光亮點凝聚點亮,就要運用發散思維,高度聯系生活,把深度化為平實,從大主題中提煉出鮮活的精短新聞。
(三)運用辯證思維,共性中找個性,個性中發現普遍存在的共性
辯證思維是采編人員提煉時常用的思維方式,也就是從普通新聞事件里運用辯證思考,提煉出獨家新聞,從個別的新聞事件中提煉出社會的共性問題,並熟練運用各類媒體技術進行個性表達。
要在采編過程中強化辯證思維的運用。任何事物都是有正反面的,采編過程中必須細心觀察,在共性中尋找個性,對事物都進行客觀分析,而不是主題先行,帶著個人情感去判斷,去選擇角度,這樣,就能做到在習以為常的視角里,看到別人無法看到的地方,辯證思維能讓一名普通記者變得不普通。

5、都說謠言止於智者,那麼怎樣在網路暴力中成為智者呢?

不傳言、不信謠言,始終保持著客觀的態,事不關己,沒必要摻和,其實對於娛樂圈的謠言真的是一出又一出,娛樂圈中只要一定話語說的不對就能揣測出千萬種的消息,只要談戀愛的就是傳分手,結婚的傳奉子成婚,結婚不養孩子的被傳不孕不育,生了孩子的傳婚變出軌,屢見不鮮,最近那英也被傳出各種各樣的謠言,深受其害。

「三人成虎,人言可畏」,這是從古至今老祖宗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現在處於網路社會的我們可以說更能體會到其中的深淺,娛樂圈誰誰出軌、誰誰結婚等等一些事情從媒體記者一經發布,便可迅速佔領各大媒體的頭條,人盡皆知,當然了我在這里並沒有說新聞媒體的不是,畢竟媒體讓我們認識世界,了解各方面的知識,也是當代社會不可避免的時代趨勢。

只是希望媒體人在創作新聞的同時,一定要緊抓實事求是的態度,務必要確保文章的准確性,這才是重中之重,因為網路暴力的來源就是這些不確定的文章,不僅誤導廣大讀者,更有甚者會給文章的當事人帶來或輕或重的影響,還會影響自己的信譽問題。

之前傳出謝娜和張傑離婚的消息,這個消息一出網友們都炸了,要知道謝娜和章節式娛樂圈公認的模範夫妻,近些年還添有兩個小公主,可是因為這個消息一出,所以人都覺得張傑出軌,後來就開始了兩家粉絲掐架的行為,後來張傑和謝娜拍照來澄清,對於他們也是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還是理智看待事情吧!

6、小紅書推廣怎麼做?

論任何項目,引流獲客都是決定項目是否能賺錢的關鍵所在,所以流量是生意的本質
引流第一步:打造完整的小紅書人設與包裝
小紅書App對各類廣告比較抵制,所以小紅書注冊登錄後第一步就是完善個人資料,包裝一個完整的人設,個人資料根據自己做的產品填寫即可,另外也需要進行實名認證。人設的打造個人資料填寫完整隻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通過自己發布的內容給自己打造一個人格標簽,也就是通過輸出內容造成別人對你的印象。
引流第二步:小紅書筆記發布頻率與原創
每天堅持1到2次的發文頻率就可以,發文越多,漲粉自然越多。筆記內容必須是原創,無論視頻、圖片還是文字,搬運肯定是沒什麼用的,所以也不用去浪費時間精力搬運。

7、為什麼《時代》周刊具有影響力和權威性?

時代周刊是國際性周刊,引領時代潮流的周刊。

《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從2004年開始評選,公認較具權威性。每年會按照「領導人與革命家」、「創業者與企業家」、「科學家與思想家」、「英雄與偶像」以及「藝術家與娛樂界人士」五大項目,選出當年全球在各行各業引領風潮的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時代周刊》百大人物並非全球最有權力或最有錢的人,而是一群使用想法、洞察力、行動,對民眾產生實際影響力的英雄。」《時代周刊》周刊的執行主編史坦格如此向外界解釋選擇標准。《時代》有美國主版、國際版,以及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版。歐洲版出版於倫敦,亦涵蓋了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事件,亞洲版出版於香港,南太平洋版出版於悉尼,涵蓋了澳大利亞、紐西蘭太平洋群島。」

首先,時代周刊帶來的影響是國際性的,選取人物政策也是嚴謹的,並不是花錢或者政治能夠影響到的選舉,是客觀的,公正的選舉,並且時代周刊具有實時性,也就是這一段時間,也能告訴市民這個時段這個時期最引領潮流的人物是誰,引領潮流的事物是什麼

其次,時代周刊給人帶來的是權威性的雜志,新聞周刊無法與提供一般性資訊的相提並論,平常新聞只是一些敘述性的數據,事實性的數據。

最終,時代性周刊給我們帶來的是權威,國際,實時性的數據,引領時代的潮流。

8、seo是什麼?

9、你如何看待現在中國網紅文化的盛行?

網紅,是通過在網路平台積聚起影響力而走紅之人的代名詞,是新媒介傳播變革中的弄潮兒。他們能夠准確把握受眾獵奇、窺伺和觀賞心理的興奮點,精通個體IP的包裝、經營和運作方法,從而在風起雲涌的網路環境中聚攏相當程度的注意力資源。從網路紅人到網紅的進階,這一脫胎於亞文化的群體正在實現蛻變,某種程度上已成為網路平台上引領流行文化的意見領袖,展現出巨大的影響力。一時間,「人人都想當網紅」「人人都在尋找網紅」的勢頭涌現。然而,在網紅文化紅紅火火的背後,我們亦需要對這份熱鬧喧囂保持適度的清醒。除了直觀可見的所謂庸俗、低俗內容的傳播之外,網紅文化及傳播中隱含的諸如「重其表、輕其里」的虛榮導向價值隱患更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

為充分理解網紅文化的這種潛在負面影響,我們姑且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淘寶網紅群體作為一個認識的切口。「網紅」一詞剛開始被大眾熟知時主要指代的是一群外貌姣好、通過分享展示其精心修飾的個人美麗容顏的照片以及日常穿衣搭配和美妝護膚經驗的淘寶網紅。她們憑借靚麗外形吸引數十萬甚至百萬粉絲,在社交媒體上的受關注度和影響力遠勝於許多文化名人,甚至令諸多大眾傳媒望塵莫及。

與此同時,這類網紅背靠廣泛的粉絲影響力經營著一家家銷售額過億元的淘寶店,無形之中其所代表的名利價值也刺激了眾多人的追捧和效仿。在這類淘寶網紅的帶動下,一種「以顏值為正義」的價值觀和審美取向開始悄然流行。網紅被資本趨之若鶩地推崇,漂亮的美妝圖片導流的背後是一家家皇冠級淘寶店鋪日進斗金的光輝銷售業績,在消費主義主導流行文化的時代,美貌在資本的操縱下成為「變現」利器。於是,資本不僅定義了什麼是流行,也在此基礎上建構了全新的審美標准,而大眾文化的消費者也在潛移默化中漸漸接受了類似於「雙眼皮、大眼睛、白皮膚、瓜子臉、大胸、瘦削長腿」為美的標尺,開始運用這樣的標准去看待周遭以及審視自己。

與緊抓新媒體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