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咪蒙在自媒體方面曾經大獲成功,可以給到傳統媒體人什麼啟發?
傳統媒體太過重於客觀事實,缺乏對讀者共鳴的發酵,我覺得傳統媒體應該像自媒體一樣多關注讀者的個人心理需求,讓文章落地,不要「假大空」。只有傳統媒體擯棄之前的觀念,照顧讀者的情緒,才會吸引更多的流量。只有流量多了,傳統媒體才會越做越好。
滿足痛點是很多自媒體大號獲取流量的叢林法則,只是「咪蒙」系把這個法則使用到了極致。而一旦承續「咪蒙」的基因「只抓痛點,不及其餘」,讓渡事實和價值觀,虛構類似悲情的「寒門狀元之死」,最後這位「死去的狀元」也就成了壓垮「咪蒙」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同的媒介就會產生不同的文本邏輯和閱讀方式。慢閱讀是「持續、專注、非跳躍性」,可以沉思推論,可以揣摩想像。而快屏讀則是一觸即發、一見傾心,需要正中下懷、步步為營。當然,由於注意力稀缺,快屏讀容易造成一目十行後的不假思索,無形中容易形成理解的壁壘,這就需要傳統媒體的內容文本在新媒體端有所改變。
傳統媒體重在事實呈現,自媒體重在痛點滿足。新聞是對新近事實的報道,這已經成為新聞的經典定義。同時,新聞業還尋求「將事實和觀點區分」的新聞專業主義,並以此建立起中立、客觀、平衡這些新聞的基礎標准。然而,在互聯網的「流量正義」面前,這樣的標准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2、咪蒙的毒雞湯中,有哪些你覺得比較有道理?
咪蒙的毒雞湯中很多都是對社會深層次的剖析,更多的展現社會的陰暗面,其實我是不太認可他這種風格的言語,但是不可否認還是有些有道理的話。種樹最好的時間是25年前,僅次於最好的時間是現在道出了現實中很多的無奈。
1月29日,咪蒙旗下微信公眾號「才華有限青年」發布了《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這篇文章被質疑信息造假。2月1日,咪蒙團隊發佈道歉信,稱公眾號將停更2個月、咪蒙微博永久關停。2月21日,自媒體第一大號「咪蒙」賬號注銷。
與Ayawawa原地開張不同的是,咪蒙將回歸的重心放在短視頻創作,這也是創業初期就選擇影視的咪蒙較為熟悉的領域。但是,在抖音、快手的平台紅利幾乎被瓜分殆盡的當下,咪蒙還有機會嗎?畢竟,短視頻已是一片紅海,頭部MCN也顯露出三分天下的氣勢。微信公眾號時代,咪蒙也曾嘗試美妝內容。公眾號矩陣下的「李粒粒LiLiLi」就主打美妝穿搭內容。但2月份之後,這個賬號也沒再更新過。
自媒體是當下互聯網發展的一個趨勢,相較於鳳姐、芙蓉姐時代依靠另類觀點博取關注有所不同但也無不同。不同的是,只要你有一定的寫作功底,有一定的視頻拍攝才華,關注互聯網用戶的熱點,就能獲得不錯的收益。相同的是,為了將利益最大化,需要不斷製造噱頭,吸引用戶關注。
3、咪蒙為什麼會火起來?
咪蒙之所以能火,肯定有她的道理,貓姐總結了以下幾點,覺得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1、追熱點,能夠抓住當下最新最潮的新聞做文章。今年國慶最後一天,鹿晗和關曉彤公布戀情,咪蒙緊跟潮流,寫了一篇《鹿晗對不起,擅自喜歡你》,引發許多讀者關注。如果你細心觀察過,咪蒙還蹭過霍建華林心如、吳亦凡等等不少明星的熱點。
2、咪蒙的標題總能引發讀者好奇,讓人有點進去的慾望。《90後還在單身,00後已經分手6次了》,《真正的心酸不是嚎啕大哭,而是無人傾訴》,也因為深諳人性,咪蒙最近寫了一本書《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文章標題有吸引力,讀者忍不住要點進去看,出的書也忍不住要買。據說,咪蒙每一篇文章背後,都有近100個標題,放到3個顧問群進行投票,反復琢磨推敲才最終決定用哪個。
3、文章內容有情緒,能引起讀者共鳴。《別!再!勸!我!生!二!胎!了!》,看了這篇文章,一些被逼生二胎的媽媽會說:哇,說的好有道理,就是這個樣子,我就是這樣想的,怎麼可以這么理解我?咪蒙還經常在文章中用「媽的」,「老子」,「瞎逼逼」等犀利口語化的詞語,如果你平時在工作中生活中夾著尾巴做人,那麼在咪蒙這里,你可以痛快淋漓破口大罵「老子天下第一」發泄情緒。
4、有爭議的話題才能引發共鳴。咪蒙經常寫出一些有爭議的文章,有的人喜歡咪蒙喜歡的不行,有的人卻嫌她low逼,這樣才能持續引發討論和關注。
5、善於抓住讀者痛點,知道讀者喜歡什麼樣的內容,時常根據讀者的工作和生活節奏調整文章內容和推送頻率。比如國慶假期,咪蒙的文章就不會大篇幅推送,一來大家都放假了,回家的回家、旅遊的旅遊,咪蒙就做成一個簡單精美的小圖片,問候一下大家假期過的怎麼樣呀,國慶節後上班第一天一篇《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特別不想上班》說出了多少節後綜合症人的心聲......
6、善於對文章進行排版,符合讀者閱讀習慣。每篇文章,每句話不超過10個字,每段不超過40個字,段與段之間,行與行之間也有他的排版講究,並且還會貼心的幫你劃重點,重點的內容幫你標記出來,讓你閱讀起來更輕松。
7、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愛護粉絲,經常和粉絲打成一片,和粉絲留言互動,調查、徵集粉絲想看什麼內容,想聽什麼課程,搜集粉絲提供的內容並且整理成讀者愛看的文章……
這一切的一切,可能都是她火的一塌糊塗的秘密吧!
互聯網、微信問題答疑解惑,歡迎加貓姐微信:limiaomiao-build,一起成長。
4、咪蒙團隊疑似宣布回歸,咪蒙團隊一直被罵,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喜歡?
咪蒙的起點高,咪蒙是文學研究生,出過三本書,在傳統媒體做了很多年的記者。後來又創業,雖然做的影視公司失敗了。但是,對她後來做新媒體肯定有些幫助。在全身心做這個公共號之前,她的起點就比一般人高了很多。
她是一個團隊,咪蒙是團隊,團隊人員都年輕,共同來做,每個人分工明確,合作的非常好。1+1>2。團隊成員非常認真負責。
如飢似渴學習,記得咪蒙曾經在以前文章說過,她們公司經常請人來做培訓,大家一起學習。團隊人員對新媒體方面求知,可以說如飢似渴。請來的大咖講課,講完之後,大家問問題積極性非常高。
廣告轉化率高,咪蒙的廣告單價一直上漲,要投放廣告,有錢也得排隊。但是廣告主們樂此不疲,投放的轉化率比其他平台高出很多。
咪蒙的「帶毒營銷」。直指她的「毒」性,集中在三個方面:傾斜的「三觀」、非理性、話語暴力。容易讓人產生墮落的快感,在下沉中失去正確的價值方位。
2019年2月1日,「咪蒙發道歉信,避實就虛,避重就輕,暴露出一貫的擦邊球思維。當文字商人沒錯,但不能盡熬有毒雞湯;不是打雞血就是灑狗血,熱衷精神傳銷,操縱大眾情緒,尤為可鄙。若不錨定健康的價值坐標,道歉就是暫避風頭。
存在就有存在的價值,因為咪蒙能夠給他的粉絲們帶來一些需要的東西。
5、咪蒙新媒體創作大賽哪些題材比較受歡迎
哈哈哈哈...比如咪蒙大大愛次小龍蝦啦,她是最瘦的宇宙無敵美少女啦,她是最喜歡閉著眼說實話的人滴。嘿嘿嘿
6、新媒體與自媒體到底有什麼區別???
一、什麼是新媒體
所謂的新媒體就是相對於傳統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等)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概念比較寬泛,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等終端,為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二、什麼是自媒體
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為個體提供信息生產、積累、共享、傳播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傳播方式,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等網路平台。
自媒體的技術是互聯網時代必不可少的技術。互聯網+最重要的就是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上缺的不是產品,而是銷產品的人。如果你要把自己的產品在互聯網上銷售,就必須用到營銷這種技術,可以給你的產品帶來大量的精準流量。我聯合互聯網上的一些網路營銷大牛,組建了這個群,前面是1 5 3中間是六 五 九,後面是 九 三 4,把他們串聯起來就可以了。如果不是想學習最前沿的網路營銷,不要加。不是真心想進步的,不要加。如果你希望玩轉互聯網+,成為營銷大神,那麼歡迎。
三、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區別
1、被動與主動:同樣依賴網路Web2.0的支持,自媒體幾乎完成了新媒體能完成的所有任務。用戶由被動地接收互聯網信息向主動創造互聯網信息發展,從而更加人性化。
2、自主權:自媒體與同樣以網路為依存的新媒體相比,它擁有了更大的話語空間與自主權,使用者可以自由的構建自己的社交網路等。自媒體成為了草根平民大眾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最佳場所。所以從中文的字面意思來講,自媒體的"自"還可以理解成"自由度"較之過去的"新媒體"有了明顯的改善。
另外,有人會問 自媒體屬於新媒體嗎 ?小編覺得自媒體繼承了新媒體的傳播特點,是對新媒體的升華,也在新媒體的范疇之內。
7、咪蒙多次上熱搜,他們為什麼能寫出很火的文章?
咪蒙的文章反映了很多社會的現實問題,面對生活中種種的不公平,大家對於咪蒙的文章有很深的感觸,彷彿說出了自己內心的心聲。但是這種無味的抱怨是不能改變任何事情的,人們在長時間的思考之後,會發現這種文章一點營養價值也沒有,早晚會被人么所拋棄。
千萬級大號「咪蒙」被封,新媒體行業的風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唯流量論已經不再適用現在互聯網的發展,靠販賣焦慮、煽風點火和製造極端的圈流方式將會受到政策和商業規則的打擊,也必將接受良心和靈魂的拷問。看咪蒙是如何走向毀滅的,也許會對新媒體從業者或互聯網從業者有所啟發。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高頻次的使用第一人稱代詞其實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不斷的心理暗示。在文章的標題中出現「我」和「你」,可以拉近跟讀者之間的距離,讓讀者有一種局中人的感覺,在看到標題的那一瞬間會感覺彷彿就是說的自己。咪蒙的文章情緒關聯感很好,觸發受眾轉發的利益點也非常明確。
咪蒙能火,本質上講是作為一種「現象」而火,而不是咪蒙有多麼特別。自媒體發展到今天,沒有這個咪蒙,也有另外一個咪蒙。咪蒙只是商業性地、定位精準地把一個當代「自媒體」做到了極致。咪蒙根本不打算走做單一新媒體產品賣更多廣告賺錢拿投資,她比大部分新媒體從業者聰明多了。
8、新媒體與自媒體到底有什麼區別?
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區別有以下兩點:
1、被動與主動:同樣依賴網路Web2.0的支持,自媒體幾乎完成了新媒體能完成的所有任務。用戶由被動地接受互聯網信息向主動創造互聯網信息發展,從而更加人性化。
2、自主權:自媒體與同樣以網路為依存的新媒體相比,它擁有了更大的話語空間與自主權,使用者可以自由地構建自己的社交網路等。自媒體成為了草根平民大眾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最佳場所。所以從中文的字面意思來講,自媒體的"自"還可以理解成"自由度"較之過去的"新媒體"有了明顯的改善。
9、咪蒙疑似復出,並投身短視頻領域,能成功嗎?
百度搜索框輸入「咪蒙」,排在自動聯想的搜索結果第二位的是,「咪蒙現在在做什麼?」
今年2月,「咪蒙」微信賬號注銷後,這位曾經的爆款女王就消失在大眾視線里。沉寂了半年後,咪蒙似乎要回歸了。這一次,她瞄準了風頭正盛的短視頻領域。6月開始,一則疑似咪蒙發布的招聘廣告在朋友圈流傳,招聘崗位包括時尚美妝副主編、時尚美妝內容編輯、造型師以及攝影師,似乎有意打造一家泛美妝MCN。
今年年初,1月29日,咪蒙旗下微信公眾號「才華有限青年」發布了《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這篇文章被質疑信息造假。2月1日,咪蒙團隊發佈道歉信,稱公眾號將停更2個月、咪蒙微博永久關停。2月21日,自媒體第一大號「咪蒙」賬號注銷。
說起爭議不斷、卻在口水聲中不斷吸粉,被全網封禁、退隱一段時間又再度復出的「自媒體女王」,咪蒙不是唯一一位。擁有百萬「信徒」 的情感教主Ayawawa也曾因發表不當言論,在2018年5月被全網封殺,公眾號也停止更新。今年 6 月 7 日,消失一年後,Ayawawa公眾號發布一張「粽子,你吃了嗎?」的圖片,卻收獲10w+的點贊。此後,Ayawawa正式回歸,公眾號也恢復更新。根據西瓜數據,本周Ayawawa共推文5篇,頭條平均閱讀數在8萬左右,風光不減當年。
與Ayawawa原地開張不同的是,咪蒙將回歸的重心放在短視頻創作,這也是創業初期就選擇影視的咪蒙較為熟悉的領域。
但是,在抖音、快手的平台紅利幾乎被瓜分殆盡的當下,咪蒙還有機會嗎?畢竟,短視頻已是一片紅海,頭部MCN也顯露出三分天下的氣勢。
在微信公眾號時代,咪蒙也曾嘗試美妝內容。公眾號矩陣下的「李粒粒LiLiLi」就主打美妝穿搭內容。但2月份之後,這個賬號也沒再更新過。
轉戰短視頻,「廣告推廣,點贊可近200萬」,這是咪蒙目前給出的成績。雖然並未透露「銀色大地」MCN孵化出了哪些賬號,但在招聘廣告中,卻透露了廣告數據,展現了商業價值。
這是個不錯的開始。但咪蒙想在競爭激烈的短視頻領域殺出重圍、重現往日輝煌,除了爆款能力,可能還需要一點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