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聞傳播學畢業論文選題,有什麼要求嗎
新聞傳播學畢業論文選題的要求:
1、選題畢業論文(設計)題目應符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具有綜合性和創新性。本科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長,選擇適當的論文題目,但所寫論文要與本專業所學課程有關。
2、查閱資料、列出論文提綱題目選定後,要在指導教師指導下開展調研和進行實驗,搜集、查閱有關資料,進行加工、提煉,然後列出詳細的寫作提綱。
3、完成初稿根據所列提綱,按指導教師的意見認真完成初稿。
4、定稿初稿須經指導教師審閱,並按其意見和要求進行修改,然後定稿。
(1)新媒體傳播方面的開題報告擴展資料:
新聞傳播學畢業論文選題的題目參考:
1、試論大眾傳播受眾權利的保護。
2、試論「媒介殖民主義」。
3、我們為什麼喜歡上網。
4、淺論網路傳播環境凈化策略。
5、大眾傳播受眾價值的再認識。
6、民營網吧生存狀況思考。
7、試論網路時代的貧富差距。
8、試論互聯網路中的輿論引導。
9、我國大眾傳播受眾權益保障狀況及思考。
10、由我國大眾傳播現狀引發對「社會責任理論」的再認識。
11、受眾行為對大眾傳播的作用。
12、我國大眾傳播內容與社會道德教化的沖突及思考。
13、試論網路傳播環境對人格形成的影響。
14、論我國大眾傳播工作者的素質。
15、試論網路媒體、傳統媒體並存狀況下大眾傳播效果。
16、從蔡智恆網上小說看網路小說。
參考資料:
網路-新聞傳播學畢業論文
2、新媒體環境下品牌建設策略開題報告
新媒體環境下品牌建設策略開題報告資料我提供給你。
3、輪品牌傳播的開題報告怎麼寫?
怎麼寫開題報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備工作當中搜集的資料整理出來,包括課題名稱、課題內容、課題的理論依據、參加人員、組織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時間、經費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標題的擬定。課題在准備工作中已經確立了,所以開題報告的標題是不成問題的,把你研究的課題直接寫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導過一組同學對倫教的文化諸如「倫教糕」、倫教木工機械、倫教文物等進行研究,擬定的標題就是「倫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內容的撰寫。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所謂課題背景,主要指的是為什麼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所以有的課題乾脆把這一部分稱為「問題的提出」,意思就是說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或者說提出這個課題。比如我曾指導的一個課題「倫教文化研究」,背景說明部分里就是說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倫教作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她的文化發展怎麼樣,有哪些成就,對居民有什麼影響,有哪些還要改進的。當然背景所敘述的內容還有很多,既可以是社會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關鍵在於我們所確定的課題是什麼。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課題研究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課題要研究的是什麼。比如我校黃姝老師的指導的課題「佛山新八景」,課題研究的內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為重點,考察佛山歷史文化沉澱的昨天、今天、明天,結合佛山經濟發展的趨勢,擬定開發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氣象的文化旅遊的可行性報告及開發方案。」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應該敘述自己在這次研究中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比如我校葉少珍老師指導的「重走長征路」研究課題,在其研究目標一欄中就是這樣敘述的:
1、通過再現長征歷程,追憶紅軍戰士的豐功偉績,對長征概況、長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艱難險阻、什麼是長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過小組同學間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說,培養合作參與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過本次活動,使同學的信息技術得到提高,進一步提高信息素養。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在「課題研究的方法」這一部分,應該提出本課題組關於解決本課題問題的門路或者說程序等。一般來說,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方法有:實地調查考察法(通過組織學生到所研究的處所實地調查,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的情況和自己要了解的內容設置一些問題,以問卷的形式向相關人員調查的方法)、人物采訪法(直接向有關人員采訪,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獻法(通過查閱各類資料、圖表等,分析、比較得出結論)等等。在課題研究中,應該根據自己課題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課題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實用就行。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當然就是說本課題准備通過哪幾步程序來達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這一部分里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課題大概准備分幾步來完成。一般來說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准備階段、查閱資料階段、實地考察階段、問卷調查階段、采訪階段、資料的分析整理階段、對本課題的總結與反思階段等。
六、課題參與人員及組織分工。
這屬於對本課題研究的管理范疇,但也不可忽視。因為管理不到位,學生不能明確自己的職責,有時就會偷懶或者互相推諉,有時就會做重復勞動。因此課題參與人員的組織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參與研究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推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本小組的任務分派和落實。然後根據本課題的情況,把相關的研究任務分割成幾大部分,一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最後由小組長組織人員匯總和整理。
七、課題的經費估算。
一個課題要開展,必然需要一些經費來啟動,所以最後還應該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課題所需要 的資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資料需要多少錢,實地調查的外出經費,問卷調查的印刷和分發的費用,課題組所要佔用的場地費,有些課題還需要購買一些相關的材料,結題報告等資料的印刷費等等。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足夠的資金作後盾,課題研究勢必舉步維艱,捉襟見肘,甚至於半途而廢。因此,課題的經費也必須在開題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綢繆,才能真正把本課題的研究做到最好。
4、關於新聞傳播學方面的論文
新聞傳播專業論文如何定題目
首先看是什麼專業的題目
其次根據專業和教授的口味來定
題目盡可能不要大眾化
(一)選題
畢業論文(設計)題目應符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具有綜合性和創新性。本科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長,選擇適當的論文題目,但所寫論文要與本專業所學課程有關。
(二)查閱資料、列出論文提綱
題目選定後,要在指導教師指導下開展調研和進行實驗,搜集、查閱有關資料,進行加工、提煉,然後列出詳細的寫作提綱。
(三)完成初稿
根據所列提綱,按指導教師的意見認真完成初稿。
(四)定稿
初稿須經指導教師審閱,並按其意見和要求進行修改,然後定稿。
以下題目僅供參考:
1. 試論大眾傳播受眾權利的保護
2. 試論「媒介殖民主義」
3. 我們為什麼喜歡上網
4. 淺論網路傳播環境凈化策略
5. 大眾傳播受眾價值的再認識
6. 民營網吧生存狀況思考
7. 試論網路時代的貧富差距
8. 試論互聯網路中的輿論引導
9. 我國大眾傳播受眾權益保障狀況及思考
10. 由我國大眾傳播現狀引發對「社會責任理論」的再認識
11. 受眾行為對大眾傳播的作用
12. 我國大眾傳播內容與社會道德教化的沖突及思考
13. 試論網路傳播環境對人格形成的影響
14. 論我國大眾傳播工作者的素質
15. 試論網路媒體、傳統媒體並存狀況下大眾傳播效果
16. 從蔡智恆網上小說看網路小說
17. 從《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看路遙
18. 《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
19. 試論余華的《活著》
20. 試論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
21. 大眾傳媒與「少年作家」誕生與生長
22. 試論小說與其改編的電視劇間的互動關系
23. 試論受眾對傳媒的需求
24. 試析信息不對稱的後果
25. 試論手機對傳統傳播理論的顛覆
26. 試析我國大眾傳播受眾權益的保障狀況
27. 試論傳播媒介發展對民族文化的影響
28. 媒介為我們營造了什麼樣的世界
29. 職業記者的危機——互聯網路、手機對記者職業的影響
30. 大眾傳媒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31. 試析「易中天現象」
32. 淺析央視10頻道「百家講壇」的選題策略
33. 試論新聞的經濟監督職能
34. 試論新聞的法制監督職能
35. 中國現代作家作品研究(具體的作家作品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定)
36. 美學與新聞(具體題目同學自定)
37. 美學研究(具體題目自定)
38. 文藝理論研究(具體題目自定)
39. 從「富士康」事件談新聞工作者的素質
40. 試論在權力和資本影響下的新聞現狀
41. 從新聞的內容談新聞美
42. 從新聞的形式談新聞美
二
1. 論輿論監督與司法公正的平衡
2. 新聞傳播中保障知情權與隱私權保護的平衡
3. 新聞侵權訴訟的應訴對策研究
4. 新聞侵權訴訟的防範與對策研究
5. 「新聞審判」的中西比較
6. 論新聞侵權案審判中「公共利益」原則的適用
7. 對輿論監督引發新聞侵權糾紛的實質分析
8. 論信息公開制度對新聞采訪權的保障作用
9. 論新聞媒體對保障公民知情權的作用
10. 試論新聞侵權的法律責任
11. 論報道自由、評論自由與「新聞審判之界限
12. 論傳播權利的保障和救濟
13. 對電視法制節目未來走向的思考
14. 如何克服電視法制節目的負面效應
15. 虛假廣告的治理與媒體的責任
16. 電視名牌欄目的廣告效應分析
17. 虛假廣告治理的對策研究
18. 電視法制欄目的個案分析(選擇某一法制欄目,如「拍案說法」或「今日說法」,進行分析)
19. 論「新聞審判」產生的根源
20. 論「新聞的真實」與「法律的真實」
21. 對新聞侵權案件審理中存在的若干問題的思考
22. 論表達自由的限制
23. 論保障知情權與表達自由的實現
24. 論法制新聞報道的價值選擇
25. 完善信息公開制度對新聞法治的價值
26. 論表達自由與名譽權保護的平衡
27. 論司法與傳媒的良性互動
28. 論新聞記者的職業權利
29. 新聞自由的法律界限
30. 輿論監督中的法律問題研究
31. 論新聞媒體侵權的責任豁免
32. 憲法司法化與新聞自由權利的保障
33. 論新聞法制與黨對新聞的領導
34. 政府官員的名譽權與輿論監督
35. 輿論監督中「公眾人物」的名譽權問題
36. 對新聞侵害名譽權案件審判中存在的誤區及其分析
37. 論輿論監督的法律界限
38. 論隱性采訪的法律限制
39. 論廣告傳播對社會流行的影響
40. 廣告對傳統的性別偏見的固化作用
41. 對廣告新聞化的思考
42. 盲目的偶像追捧與媒體的社會責任
43. 從傳媒的影響力看「超級女聲現象」
44. 從整合營銷傳播的視角看「超級女聲現象」
45. 「超女熱」對文化的沖擊及其分析——從「超級女聲」到「夢想中國」
三
1. 報紙版面設計趨勢分析
2. 「厚報」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3. 「厚報」的產生與發展
4. 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的新崛起
5. 論大眾傳媒與和諧社會
6. 論報紙的形態及變化
7. 中英新聞標題比較
8. 論編輯思維
9. 對美國「新聞自由」的解析
10. 論新聞圖片的作用
11. 論報紙頭版的新功能
12. 論新聞標題的特點
13. 報紙新聞標題與網路新聞標題比較
14. 論報紙的新聞語言特色
15. 論傳統報紙的走向
16. 論編輯的素質要求
17. 《重慶時報》的版面分析
18. 論新聞策劃
19. 論報紙副刊的變化及作用
20. 報紙專欄分析
21. 論報紙評論的特點與作用
22. 論新聞編輯的創造性勞動
23. 論報紙編輯的隱性勞動
24. 論編輯的主體意識與受眾意識
25. 論新聞編輯人才的培養
26. 論編輯處理與輿論傳播導向
27. 網路新聞編輯的特點
28. 對新聞編輯學學科建設的思考
29. 論編輯的人文情懷
30. 論毛澤東的編輯思想
31. 都市報的「同質化」分析
32. 論新聞的世俗化
33. 對當前新聞教育的思考
34. 論網路媒體中編輯的角色變化
35. 新聞的「軟化」現象思辨
36. 論媒介品牌的建立及注意的問題
37. 論傳媒的影響力
38. 論傳媒的公信力
39. 論傳媒的涵化功能
40. 解讀施拉姆的「受眾信息選擇公式」
41. 網路時代的新聞編輯思維
42. 論新聞編輯的境界
43. 論新聞編輯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44. 論民生新聞報道現狀
45. 論精確新聞報道
46. 論調查性新聞報道
47. 論媒介素養
48. 新聞評論現狀分析
49. 論新聞編輯理念
50. 電視產業的困境解析
51. 報業生存現狀分析
52. 論媒介產品走向媒介商品的變化
53. 論新媒體變革編輯方式
54. 論新媒體變革傳播方式
55. 論新媒體變革傳統媒體
56. 論傳統媒體的數字化走向
57. 論傳媒整合發展
58. 論網路新聞標題的特點
59. 論網路新聞編輯策劃
60. 從美國成立新媒體部隊看美國對信息自由流動的威脅
四
1. 簡論新聞的意識形態性質
2. 新聞「真實」的本質探尋
3. 新聞語言特徵論
4. 論新聞的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即從「三個代表」的角度來討論「新時期新聞」的特點)
5. 試論新聞與哲學的關系
6. 試論新聞與道德的關系
7. 試論新聞與文學的關系
8. (從生活中某一具體的新聞事件)試論新聞的社會作用
9. 新時期「新聞種類」的再認識
10. 重新認識新聞與生活的關系——針對目前新聞界存在的「等新聞」現象感言
11. 新聞風格論
12. 新聞的民族特點初探
13. 新聞與文學的關系
14. 現代中國新聞流派初探
15. 新聞美學的理性探討和認知
16. 從「接受」的角度來談新聞的寫作
17. 新聞「閱讀」的心理機制探尋
18. 從「普利策」獎看中西新聞意識的不同
19. 再論新聞批評的性質和任務
20. 關於新聞評論性質的再認識
21. 新聞中的美學規則
22. 新聞傳播與民族文化的模鑄
23. 可視性新聞與語言性新聞未來的展望
24. 如何正確地認識新聞的「工具」作用
25. 新聞價值論
26. 論大眾傳播中的個性風格
27. 論新聞自由與自由新聞 ——關於網路媒體現狀的思考
28. 論新聞工作者的素質要求
29. 關於當今中國新聞理論研究的思考
30. 應當正確地開展新聞批評——關於中國新聞批評現狀的思考
31. 論新聞中的人道主義精神
32. 關於新聞的經濟價值的思考——從中國資訊業的繁榮看新聞價值的另一極
33. 新聞學與傳播學現實關系的正確認知
34. 大眾傳播與中國經濟發展的研究
35. 中西方傳播理念之異同
36. 現代傳播學論
37. 試論新聞的政治監督職能
38. 試論新聞的經濟監督職能
39. 試論新聞的法制監督職能
40. 中國現代作家作品研究(具體的作家作品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定)
41. 美學與新聞(具體題目同學自定)
42. 美學研究(具體題目自定)
43. 文藝理論研究(具體題目自定)
44. 從「富士康」事件談新聞工作者的素質
45. 試論在權力和資本影響下的新聞現狀
46. 從新聞的內容談新聞美
47. 從新聞的形式談新聞美
五
1. 傳播效果淺論
2. 略論傳播效果的提高
3. 傳播效果評價
4. 博客管理初探
5. 中西采訪技巧比較
6. 中西新聞價值觀比較
7. 中西電視談話節目比較
8. 中外電視新聞節目比較
9. 外國電視節目的借鑒與改進
10. 電視訪談節目主持人風格比較
11. 廣告的文化策略
12. 電視廣告的現狀與發展
13. 中國電視廣告20年概論
14. 廣告創意論
15. 廣告的理性訴求與感性訴求
16. 新聞寫作的創意
17. 新聞采訪中的心理焦慮
18. 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感
19. 從突然公司事件看記者的社會責任感
20. 新聞出版「氣功熱」反思
21. 民生新聞與社會和諧
22. 淺論突發事件報道
23. 社會和諧與新聞人的社會責任感
24. 科學發展觀與經濟新聞
25. 科學發展觀與新聞傳播
26. 社會和諧與社會新聞
27. 新聞報道與社會和諧
28. 隱性采訪淺論
29. 獨家報道淺論
30. 都市報的現狀與發展
31. 中外動漫產生比較
32. 動漫創新初探
33. 法制新聞中的隱性采訪
34. 新聞采訪中的新聞侵權行為
35. 批評報道與新聞侵權
36. 科學發展觀與科技新聞報道
37. 科學發展觀與社會新聞
38. 淺論網路傳播
39. 網路傳播與社會和諧
40. 簡訊傳播淺論
41. 新聞媒體傳播比較
您的新聞傳播專業論文具體是什麼題目呢
有什麼要求呢
論文是需要多少字呢
開題報告 任務書 都搞定了不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幫到你,祝寫作過程順利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5、試論新媒介環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創新 ——以京西太平鼓微電影拍攝為例 開題報告
4ttttttttt
6、急求傳播學開題報告,拜託啦~~~
……你不知道自己開這個題的目的和意義,那為什麼要開這個題目?內
1 就是寫你為什麼容要開這個題目,你希望研究出一個什麼樣的結果來
2 你去找個CNKI之類的資料庫,打入你研究的關鍵詞 「簡訊傳播」 「危機傳播」,選一些被引頻次高的文章,摘錄他們的主要觀點,最後加一點自己的總結就好了,相當於一個小型的文獻綜述
7、從傳播學看網路暴力的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開題報告我copy可以幫你寫的。
參考義獻這是論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問題較多的一部分。列出論文參考文獻的目的是讓讀者了解論文研究命題的來龍去脈,便於查找,同時也是尊重前人勞動,對自己的工作有準確的定位。因此這里既有技術問題,也有科學道德問題。
一篇論文中幾乎自始至終都有需要引用參考文獻之處。如論文引言中應引上對本題最重要、最直接有關的文獻;在方法中應引上所採用或借鑒的方法;在結果中有時要引上與文獻對比的資料;在討論中更應引上與論文有關的各種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結果或觀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