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世界新媒體世界大會中手機中國創始人於忠國的演講主題是什麼?
聚變內容+新媒體新常態下的品牌進化與升級
2、2018年世界新媒體大會中龍駿演講的主題是什麼?
華數新媒體的發展
3、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加強教育系統離退休黨員的思想政治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是以人為本,本著這一理念,思政工作也必須要以人為本,由此,離退休幹部的思政工作與在崗職工的思政工作同樣重要。離退休老幹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為國家和社會做出過很大貢獻的特殊群體。在覺悟上,他們有著對黨和國家絕對的忠誠,同時也甘心繼續發揮余熱,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再次作出貢獻。然而,當前很多離退休幹部在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以及利益訴求等方面都呈現出多元化特點,因此,離退休老幹部思政工作也應當不斷進行嘗試和創新。對此,本文圍繞離退休幹部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做法及成效進行了探索。
一、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平台
學習型政黨一直以來都是我黨建設的基本要求,因此,學習也是離退休幹部接受思政教育、獲取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方式。在實踐中,根據黨和國家對老幹部工作的要求,科學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並提出一定的學習要求,努力營造形成一個愛學、會學、樂學的學習氛圍,是離退休幹部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同時,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領導的帶頭作用,堅持「一把手」親自抓,制訂科學合理的學習制度,確保思政理論學習深入而廣泛的全面展開;另一方面要完善、落實事後評價機制。要為每一位離退休幹部都建立檔案,並將每一次的學習測試登記入檔,以此檢驗老幹部工作實效的依據。
二、利用新媒體搭建離退休幹部思政工作平台
新媒體是指當代社會上的網路、報刊、雜志、電視、手機以及它們的附屬品,在當前的信息化背景下,新媒體是傳播信息最高效的手段和途徑。利用新媒體建立離退休幹部思政平台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建立機關單位、基層組織和離退休幹部新媒體交流平台,利用這一平台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精神,加強對離退休幹部的思想教育;第二,將新媒體賦予新的內涵,讓其充分發揮作用。例如,將最新黨的文件精神發布在新媒體平台上,或將教育內容整理成為一個模塊,使其在這一模塊中反映出來;第三,讓廣大離退休幹部樂於通過這一平台發表個人看法,讓他們能夠充分利用這一平台,吸取其中的有益物質,從而起到思想教育功效。
誠然,在實踐中,基於新媒體環境下的離退休幹部思政教育體系的構建是一項系統工作,在這項工作中,其載體是為「新媒體」,其應用方法也有許多形式。例如,利用互聯網平台,建立機關單位、基層組織或行政部門內部主頁,並在主頁中創設思政教育模塊,新文件、新精神模塊,離退休幹部交流模塊,離退休幹部與其餘機關單位的互動模塊等等。再如,利用手機系統開展思政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在內部手機網路中發布思政教育內容,讓廣大離退休幹部通過手機系統學習黨的文件精神,等等。
三、加強離退休幹部思政主題教育
離退休幹部的思政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既要常抓不懈又要常抓常新,因此,在建立日常學習機制的基礎上,要突出重點,加強離退休幹部主題教育機制的的建立與與健全。主題教育即突出重點、明確目標、豐富內容的一種教育活動,它主要是幫助離退休幹部能夠對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理論進行深入思考,通過學習教育學會如何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從而通過調整來使離退休幹部先進性作用更加充分發揮。思政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一是要保持其經常性,應根據各單位的特點,組織與單位實際相結合的思政主題教育活動,要堅持從單位實際出發,在不同階段有不同重點,不同時期有不同主題,將教育實踐與教育內容有機結合,讓離退休幹部學會如何將思政學習轉化為動力。二是要注重主題活動方式方法,形式上可以通過上黨課、專題輔導、集中學習等方式,或者是學習心得交流、入學宣誓再現等方式,使離退休幹部思政教育活動效果和活動質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
提高。
四、探索離退休幹部思政創新機制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國際大環境的影響,離退休幹部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新形勢下,離退休幹部思政工作也要順應時代之需求,在保留傳統方法的同時,科學運用各種先進的手段與方法,積極探索離退休幹部思政創新機制。一方面要創新方法和手段,從新時期離退休幹部的思想觀念、個人素質、思維方式等方面的變化為基礎,將傳統說教的教育方法轉換為運用科技手段以及黨員幹部容易接受的形式,使思政教育工作與時俱進,更具時代感和先進性。另一方面要藉助各種有效載體來豐富和擴大思政教育內容,從而保持思政教育的高效性和長效性。如利用單位網站、專題論壇等網路媒介加大思政教育的宣傳力度,通過開展形式多樣、主題鮮明、教育性突出的文化、體育、藝術類的黨員活動,來增加思政工作和活力和吸引力,從而使思政教育活動常開常新。
4、急求一篇「新媒體對大學生活影響」的主題策劃書,謝謝。
引言:
處於新時代,和互聯網打交道已經稱為了新一代大學生每天必干必做的事了。或者說可以把以前的文盲換個詞彙問問新時代大學生是否有互聯網盲了。互聯網用它的方便快捷、安全、經濟、省時、寬松自由等特點迅速俘虜了新時代的心,用其獨特的功能和魅力強烈吸引著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學生群體。互聯網是新時代下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最有效快捷的放大器。 新媒體是相對於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四大傳統媒體而言的,是指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信息網路、無線通信網、衛星等作為平台,以有線和無線作為傳送方式的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傳播媒體形態。互聯網和手機是大學生常常接觸的新媒體。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以悄無聲息潤物無聲的姿態潛移默化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娛樂方式甚至是語言習慣,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力,對於了解新時代的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認知世界的角度有重大意義,進而對於學校社會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使用新媒體技術的現狀及其影響 調查總體上顯示出了如下特點:接觸時間早,上網時間長,信息獲取重要通道,冷眼旁觀多參與少,信息瀏覽較健康等五大特點。 具體闡述如下:大部分大學生在他的初中時期甚至小學時期就開始接觸網路。隨著經濟的發展,家庭經濟基礎的厚實,電子產品迅速普及,幾乎人手一3G手機,電子產品大范圍普及為大學生使用新媒體技術奠定了物質基礎,同時也使得學生接觸新媒體的時間大大提前。新媒體是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對於自身從互聯網獲得信息,一半左右的學生會通過自己的綜合判斷來得出自己的想法,不是很簡單的去相信網上的言論。依賴於用互聯網來獲取新聞等信息,只是鑒於互聯網的信息的及時和信息檢索的便捷。但是對於互聯網上的一些活動(譬如人肉搜索、惡搞圖片、散步虛假或恐怖消息、網上言語謾罵或攻擊等行為)採取的多是冷眼判旁觀的態度。有騎士透出冷眼,看熱看鬧的魯迅筆下無形中提起的脖子的國民(網民)形象。對於不良信息(各種門事件、未刪節版)具有選擇性拒絕。對於新興詞彙,60%的學生有較清楚的了解,說明時代學生時刻關注網路新動態,做到知道了解卻不參與的姿態。對於網路,當代學生報的是什麼態度呢?絕大部分的人認為網路是虛擬的,但以誠待人,不自欺也不欺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休閑類網站,時事新聞類網站是常閑逛的地方。學習技術類的網站,卻乏人問津,是網站的泛善可陳還是學生本身的不善喜歡,更多的是後者。同時,隱隱透出色情暴力網站肆虐侵襲的危險(22%的人瀏覽過色情暴力網站)。時下流行的博客漸漸有了沒落的傾向。一半人有博客,一半人無之。且對博客的關注度較低,僅達到25%,而在這關注的人其中,走馬觀花的居多,留言評論的少的現狀。官方媒體、草根網路媒體、海外媒體到底哪一個對於大學生來說更具有信服力呢?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有著自己理性的判斷,往往綜合各方面的信息,得出屬於自己的判斷。網路在當代,究竟有積極還是消極的影響?97%的人持肯定意見,認為網路有助於打擊腐敗,人民維權。但同時,網路有必要也需要監管,這是絕大部分人的意見。但目前為止,有關部門採取的設置關鍵字過濾、屏蔽境外網站、推廣安裝不良信息過濾軟體等對於凈化網路環境問題的處理方式覺得僅僅是出發點好而已,這些措施不得民心。應當採取更有效和更容易讓人接受的方式來監管網路。 總體來說,幾乎所有大學生每天均抽出時間在新媒體上獲取信息,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受到新媒體的影響深遠,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舉足輕重。
二、對於新媒體對於大學生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原因分析 新媒體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給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了一些不利影響。新媒體對大學生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大因素導致產生這一現象。首先是電子產品大范圍普及為大學生使用新媒體技術奠定了物質基礎。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稱為大學生必備的東西。而新媒體作為大學生最常接觸的媒體,用他的超大容量的信息存儲和迅速准確的便捷搜索稱為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甚至是主要途徑,幾乎所有大學生每天均抽出時間在新媒體上獲取信息。同時,讓大學生對電腦產生了依賴感,只要一想起查什麼資料,立馬蹦出來的是google、百度、搜狐、雅虎等幾大搜索引擎,如此的惡性循環,使得新媒體對於大學生生活的滲透更加的完美和徹底。另一方面,新媒體作為交流手段,以其得天獨厚的優勢迅速俘獲了大學生的心,稱為交流的新寵。發簡訊和打電話、聊QQ成為了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主要溝通手段。學習上需要很多的資料無形中為新媒體進入大學生生活提供了機會。不少學生通過運用新媒體技術來達到輔助學習的目的,使用電腦和網路查資料完成作業。同時,由於大部分大學生生活的迷茫由此引發的游戲和電視劇的盛行,利用新媒體技上的娛樂來度過自己的課余時間,更進一步加深了大學生和新媒體的聯系。以上種種原因使得新媒體成了大學生生活必不可少的東西,發揮著它巨大的或消極或積極的影響。
三、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 新媒體技術給大學生生活、學習、思想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在新媒體技術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引導大學生理智、科學地使用新媒體,合理利用新媒體的積極因素、努力消減其不利影響,讓新媒體為大學生的思想進步、健康生活、學習成長服務,同時利用它實現對大學生的精神、心理、人格、情感的塑造。同時大學生自身也應該加強自身的自覺,管好自己。第一,引導大學生利用新媒體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大學生有效利用網路的積極因素,為其健康、便利、快捷生活服務。利用手機鬧鍾和備忘錄的功能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通過校園網和手機報等渠道舉辦文體沙龍校園定期見面會,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和文娛活動;通過食堂和樓宇電視介紹膳食與健康常識,確保營養合理、進餐定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通過電子雜志宣傳吸煙、酗酒、網癮的不良影響,建議學生安裝防沉迷插件,改正或防止吸煙、酗酒、沉溺於電子游戲等不良的生活習慣。第二,引導大學生藉助新媒體提高學習效率。努力引導大學生藉助新媒體獲取更多有益於其學習成長的知識與信息,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引導其在合理使用新媒體提供信息的前提下培養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大學生自己也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學會鑒別新媒體中的信息,增強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其法紀觀念,提高其道德素質。藉助學校的引導和監督外力,加上自身的努力修養的內力,使得新媒體稱為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的良好有益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