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淺談如何發揮新媒體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首選,需注重對新媒體平台的開發和利用,實現媒體傳播的多樣化和互動性。
如,在傳統媒體平台基礎上,開發手機自媒體、企業微信號(公眾號)、 企業微博等,使之成為吸引員工共享信息,聽取民意,引導輿論的新途徑。
其次.需注重對新媒體平台的日常維護和管理
要發揮新媒體的作用, 還是要在維護管理上下功夫,新媒體是信息交流互動的平台,唯有豐富、 新鮮的資訊才能吸引人的眼球;新媒體是聽取民意的通道,需要時時和大眾互動;關注輿論動態,因勢利導,及時更新內容,時刻關注輿情,認真回應互動,傾聽群眾呼聲,切實發揮好新媒體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需注重對新媒體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提升新媒體的運營水平和管理水平
新媒體是建立在信息技術上的平台,信息技術的核心是人才。通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和使用, 提升新媒體的運營和管理水平,培養和鍛煉媒體和文化傳播人才隊伍,來實現新媒體健康發展,使之真正發揮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推動作用。
2、新媒體有什麼作用?
新媒體(New Media)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3、新媒體有什麽文化意義
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使用新媒體的受眾將會成為未來的主流,新媒體也將隨之成為傳統媒體,更新的傳媒方式也將會產生。新媒體發展的最終結果就是傳統媒體平台與新媒體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動,產生更為可觀的價值和更長的產業鏈
在新媒體熱度持續攀高的市場氛圍中,中國電視業的龍頭老大—央視再也按捺不住,宣布了其征戰新媒體的雄心。「中央電視台不僅僅是一個電視媒體,現在也是一個網路媒體。」日前,央視高調宣稱,「我們要像打造電視品牌一樣打造網路品牌。」
央視入場的消息,為5月本已熱焰逼人的新媒體市場又添一把旺火。
而在這之前的幾個月內,上海文廣在「IPTV試驗地方遇阻」、「手機電視即將開通」、「高價購得2006世界盃網路報道權」等一系列事件中頻頻曝光,似乎預示著上海文廣的新媒體戰車已全線啟動,並且正在高速推進。鳳凰衛視則在去年11月底就成立了鳳凰新媒體公司,試圖建造一個無線增值業務的跨媒體平台。
傳統媒體排兵布陣
有新媒體專家指出,明晰戰略定位是新央視國際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新的CCTV.COM急需擺脫「央視網路版」模式的桎梏,採取全新的定位,獲得網民全方位多角度的關注。4月28日全新亮相的CCTV.COM,在此方向上做出了努力,用央視網路傳播中心主任汪文斌的話說,就是「回歸到互聯網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形態中去」。新網站推出了手機電視MP4、網路電視、視頻搜索引擎等功能。將來,網站將依託央視的電視節目資源,以「電視指南」為切入點,藉助新技術,逐步建立視頻搜索中心。據悉,更多的新業務也正在規劃與建設之中,包括網路增值業務、主持人博客等。另外有媒體稱,樓宇電視也將是新央視國際下一個目標之一。
電信增值服務的收益讓業界咂舌,新央視國際則瞄準了電視的增值服務。而這一利潤鏈的核心就是央視的品牌節目。「央視有那麼多的電視節目,利用這些資源進行二度創作,我相信會出來很多原創性的作品。」汪文斌認為,有了全業務運營牌照,新央視國際就能做其他網路媒體做不到的事情。「未來我們的節目不僅僅在電視上看,還可以在手機、PC終端上看到,絕對是多終端、多覆蓋的新媒體服務。」同時,他認為,互動平台的搭建,將會「反哺」央視節目,增加節目對觀眾的「黏度」,最終能達到雙贏的效果。
與央視轟轟烈烈的開局聲勢相比,鳳凰衛視在新媒體方面的排兵布陣則顯得相當低調。
2005年11月底,鳳凰網進行了重組,正式更名為鳳凰新媒體。與新央視國際最大的不同就是,鳳凰網沒有先天政策和平台優勢。在采訪中,當記者談到有關牌照的問題時,鳳凰衛視副總裁兼鳳凰網CEO劉爽的語氣顯得有些激動,但同時他也表示:「牌照問題,我很樂觀。我國的新媒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相信在主管部門有效的疏導下,會有一個長足的發展。」
目前鳳凰新媒體的首要任務是門戶網站的改版,其次是深挖傳統無線增值業務,同時探索3G時代的流媒體之路。改版後的鳳凰網分為門戶、無線增值、流媒體等業務板塊,加入WEB2.0色彩,如增加了博客等線上互動新手段。「我們要借力鳳凰網的品牌,建造一個無線增值業務的跨媒體平台。下一步我們的主力將放在兩個方面,一是鳳凰無線,一是鳳凰寬頻超市。」劉爽介紹特別強調,「3G將是下一個內容的殺手級應用,我相信會重復彩鈴的傳奇,傳統電視媒體一定要在此戰略卡位。」
今年下半年鳳凰新媒體將會加入風險投資的資金,「不是因為缺錢,而是為了搭好公司治理的架構。」劉爽稱。
鳳凰衛視是一個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電視品牌,有著豐富的內容資源。作為以鳳凰衛視為依託的網站,鳳凰網一不小心就會淪為一個企業網站。對於鳳凰網的定位,劉爽表示,互聯網相較於傳統媒體,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其互動性以及「去中心化」的草根文化,這與電視極為不同。傳統媒體自有其權威性,不可能被輕易取代。
但目前的情況是,新媒體的發展速度快到令人難以忽視,越來越多的人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網路、手機上,這勢必會對傳統媒體造成利益分流。能夠更有效地針對分眾的新媒體廣告,目前已經分流了部分傳統媒體的廣告。蛋糕就那麼大,如何才能多分到一些呢?
「我們要做的是使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達到共贏。」劉爽表示,新媒體使傳統媒體的內容多了一個新的跑道,這其實等於多提供了一種收入來源。「目前,很多在鳳凰衛視上不能播出的內容,如片花、幕後花絮等內容,我們都可以拿到網站上來播出。」劉爽說,這其實是利用原有節目資源加以整合,達到新的盈利目的。目前鳳凰網將鳳凰衛視的視頻、文字等內容重新編輯整合,成為這些內容展示的新平台。「傳統媒體的內容是血管,不可或缺。」劉爽說,「鳳凰新媒體不是技術驅動型公司。作為媒體公司,媒體的創新、經營思路一定要領跑於技術。」
製作公司各立山頭
索尼公司—這家發明了Walkman隨身聽的電子巨頭,現在不得不在蘋果公司後面亦步亦趨—在數字音樂播放器和音樂下載市場,蘋果iPod的份額已達到三分之二。而這一令索尼扼腕的結果,源於該公司的一個決策失誤:因擔心盜版問題影響其唱片業務,索尼不願生產能播放MP3格式的音樂播放器,因而把搶占市場的機會拱手讓給了蘋果公司。
在新技術日新月異、風險投資競相湧入的今天,只有搶先起步,成為行業領跑者,才能獲得最大化的利益—這已經成為新媒體從業者的座右銘,國外的「索尼」和國內的「分眾」的經歷,正是這一格言的最佳註解。
「今年是新媒體的進入年。」其欣然傳播機構總裁王瑋分析認為,如果說去年各傳統媒體都在觀望、按兵不動的話,那麼今年可以說是全行業都在向新媒體進軍,其發展形勢蔚為壯觀。
「解決傳統媒體的固有問題,新媒體是一個最好的切入點。」易凱資本CEO王冉對《中國廣播影視》記者表達了這樣的看法。他表示,新媒體是傳統媒體體制改善的突破口,傳統媒體走向新媒體是必然的,「走與不走,涉及到生死存亡的問題。」
2006年3月9日,號稱中國「新媒體動漫原創基地」的天維源創成立,該公司宣稱將專門為新媒體平台提供3D動畫內容。
實華開創始人曾強、華旗資訊創始人馮軍、華誼兄弟創始人王中軍、著名移動IT企業家張醒生、中星微電子公司創始人鄧中翰、老虎基金創始人David&Bill、西山晴雪永豐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崔雪峰—這家公司的股東名頭頗為響亮。總裁馮旭介紹說,大家的共同理念就是要提前做未來的事情,等新媒體發展時機成熟之時便可搶灘佔位。
有著同樣想法的人還不在少數,大大小小各股勢力「跑馬圈地」是目前新媒體內容市場的現狀。在此浪潮的沖卷下,原本專注於傳統媒體內容製作的公司,也紛紛進行戰略調整。
「為電視台做節目的收益空間已經很小了。」某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這樣一個大前提之下,各民營公司紛紛尋求新的出路,新媒體這一新興的行當似乎更能吸引內容製作企業的眼光。
早在今年1月,歡樂傳媒就已經得到了軟銀亞洲信息基礎基金的風險投資2000萬美元。這筆資金專門用於歡樂傳媒發展其新媒體相關內容。
國際風險投資的關注,對中國新媒體的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盛大、太合麥田等都曾經獲得過軟銀的大筆投資。按照國際「風投」市場規律來看,風險投資的熱點基本反映了科技發展的最新趨勢。「廣電技術的快速發展是風險投資大筆湧入的原因。」王瑋表示,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文化形態一定要跟隨技術發生相應的巨變。在目前,伴隨著3G、WEB2.0等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新媒體成為了風險投資追逐的對象。同時,「平台的增加是更多資本希望進入的原因之一。」王冉分析說。
「軟銀提供給我們的不只是資金,」董朝暉表示,軟銀不只是一個投資機構,更是一個研究機構,「他給了我們很多產業鏈上的經驗和支持。」他指出,軟銀的投資范圍包括了整個新媒體產業鏈的上下游,在技術、盈利模式、發展前景等方面,歡樂傳媒都能享受到這個大平台的便利。在以500萬美元的金額收購原創文學網站「榕樹下」之後,歡樂傳媒目前正在計劃收購一些有技術能力的流媒體公司。「目前的SP,最大的瓶頸在於沒有好的內容提供,他們需要的是緊密的合作夥伴。」董朝暉的計劃是,利用這些公司成熟的技術手段,根據節目內容來做技術上的改良,方便用戶對於新技術手段的使用。
相對於歡樂傳媒的大張旗鼓,國內同樣具有內容生產實力的慈文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則務實得多,慈文影視也正在積極備戰新媒體,目前一系列的談判正在進行中。
早在電視劇《射鵰英雄傳》的宣傳過程中,慈文影視就已經與TOM就進行了IVR業務的相關合作;電影《七劍》更是與新媒體聯動推廣,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慈文影視總裁馬中駿告訴記者,目前在新媒體上的收益雖然不多,但已經有了進賬。為電影《七劍》專門製作的適合手機媒體播放的短片在日本、韓國等地的下載率還很不錯,「我相信3G推行後,國內的這塊市場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新媒體這塊我們已經跟蹤了好幾年,現在的發展速度非常快,發展方向、盈利模式等也越來越清晰。」馬中駿告訴記者,目前慈文影視正在醞釀一個大動作。「新媒體現在已經從紙媒的收益份額中拿走了很多,接下來就會是聲音媒體,最後電視媒體也逃不過。」
3月底,博瑞傳播與其欣然傳播機構在京宣布雙方將組建新公司投資手機電視項目。「我們是在去年底確定雙方的這次合作的。」王瑋向記者透露,對於新媒體,其欣然同樣經過了長時間的准備。去年春天,其欣然就已經為公司全體員工進行了關於新媒體業務的全面學習。
王瑋告訴記者,這兩年年參觀CCBN給了他很大的震撼,「以後的媒體將會是數字化的生存方式。」做手機電視只是其欣然進入新媒體的一個切入點。手機作為一個私人的隨身媒體,即時通訊是它最大的特點,也提供了不同於傳統媒體廣播式的傳播方法;所以,新公司將會為手機媒體定製獨有的節目內容。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派格太合環球傳媒也開始了對於打造新媒體盈利模式的准備工作。「這些年我們一直在關注光線、歡樂他們在新媒體方面所做的工作。」該公司副總裁郝軍告訴記者,派格太合在這方面一直按兵不動的原因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僅僅是把傳統媒體上的內容平移到新媒體沒有任何意義。」派格太合不僅有很強的電視節目製作經驗,還有13年的大型活動經驗,但對於新媒體,由於介入較晚,因此力量顯得有些薄弱。
「我們對新媒體抱有很強的熱情。」同樣作為傳統媒體的內容提供商,唐龍國際傳媒集團總裁陸興東告訴記者,新媒體具有廣闊的市場前瞻力。他表示,以前新媒體的收益主要被電信拿走,作為新媒體代表的電信小平台網路,主要都是外資控股的背景,「這存在一個內容運營的安全隱患。」而廣電對於其內容的監管也就顯得格外重要,「所以,廣電和電信之間的門檻何時能被打破,何時便會有一個新媒體市場大發展的到來。」
與其他製作公司一樣,唐龍國際目前也在備戰過程之中,「今年6月,我們將啟動一個與十幾個衛視平台合作的互動電視項目。」陸興東告訴記者,平台建立之後,這些內容將會被平移到新媒體之中。
渠道與內容
傳統媒體還在進行著「渠道為王」還是「內容為王」的爭論,而在新媒體領域,這已成為了一個「偽命題」。在這里,渠道已不再是稀缺資源,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之上,誰擁有最優質的內容,誰就能獲得最多的關注。
新媒體內容產生的方式之一便是「用戶生產內容」。目前,歡樂傳媒已經收購了「榕樹下」網站過去三年點擊率最高的100部小說中66部的版權,這些作品全部影像化後,會拍攝成電視電影、短劇等。「今年將會誕生20部電視電影,以及9分鍾一段的10部短片。」董朝暉介紹說。網站上的內容來源於網民,所以它具有相當高的群體黏度。「我們會在製作過程中便形成觀眾的關注度,拍攝完成後進行完整的營銷,當作工程來做。」對此,陸興東也有相似的觀點,他認為,「新媒體需要好的內容產品,以往那種撈一筆就走的『圈錢』行為已不太可能出現。」
在董朝暉的新媒體布局中,不僅要生產內容,同時還要建立起自己的新媒體互動平台。5月,歡樂傳媒旗下的「樂動網」全面運營,「這是一個視頻的互動社區。」董朝暉說,「這不僅對節目的收視有幫助,能創造更多的盈利模式,並且有利於培養觀眾對於品牌的忠實度。」董朝暉進一步介紹道,「上半年我們將著重鋪設新的渠道,下半年將全面開發新媒體內容。」
今年,派格太合將推出一檔全新的欄目《情智九段》,「這是一個全民測情商、智商的一個大型的活動。對於派格太合來說,這是一個他們一直在尋找的、能夠結合「天地online」的活動。在近期派格太合的內部會議上,總裁孫健君對「天、地、online」做了如下解釋:天,即電視播出;地,即地面的路演活動;online,即與網路的合作,合作夥伴包括騰訊等大型網路社區。
《十二生肖》和《水果部落》等3D動畫產品是目前天維源創為包括手機、MP4、PDA在內的終端平台定製的內容。在大山子的一間大而舊的廠房內,馮旭為記者展示了該公司的3D動畫產品。馮旭表示,選擇動物和水果作為其動畫形象,是因為這些形象沒有膚色、語言等限制,是為國際市場打造的產品。以《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為原型的一系列表達節日問候等內容的手機視頻短片,「風格以幽默、活潑為主。」馮旭說,目前,《十二生肖》系列短片在歐洲已經開始有了部分收益。同時他表示,在去年浙江移動進行的3G測試中,700萬用戶中有400萬表示對這樣的產品感興趣。
近期,其欣然將推出針對手機電視的新節目《我看見》,「這將是一個真正個性化、能發揮手機即時通訊功能的現場節目。」王瑋介紹說,目前風聲水起的博客正是因為提供了一個完全個性化的平台,才有可能形成目前「全民博客」的熱潮。他表示,在視頻的個性化表達方面,目前的網路尚不足以支持其廣泛展開,然而手機便存在這樣的可能。
但目前對於手機電視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3G網路的問題。王瑋表示,3G牌照一天不發,政策一天不清晰,任何人都是在試水。「膽小的叫試,膽大的叫賭。」王瑋自嘲說:「我就是試的那一個,不想成為先烈。」但他同時表示,盡管如此,對於新媒體仍然要做好准備。為了規避政策風險,他們選擇的平台是擁有手機電視運營牌照的上海東方龍。在此之前,其欣然就已經與東方龍有過合作,其欣然旗下的版權作品經過改編在東方龍的平台上提供點播。
「做好電視的內容庫,研究不同內容下的老百姓的消費心態,是現在我們要做的工作。」陸興東說,唐龍國際目前要做的是理性研究與思考,並且會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研發新媒體背景下的節目形態,整合國際、國內的互動、直播節目等。「多做出些成績來比較現實。」
跨媒體:新媒體的來世
去年,國際傳媒大鱷新聞集團收購MySpace、IGN,維亞康姆收購Midway,迪斯尼聯手iPod、微軟加大其在IPTV等業務上的投入、康卡斯特和索尼公司聯合創建全新視頻點播頻道……這些跨國傳媒巨頭的大動作似乎都在昭示一個道理:跨媒體時代已經來臨。
有專家預言,新媒體發展的最終結果就是傳統媒體平台與新媒體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動,產生更為可觀的價值和更長的產業鏈。
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則指出,新媒體對廣告和受眾進行雙重分流,而且年輕一代在資訊獲取方面越來越倚重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傳統媒體受眾呈現明顯的老齡化趨勢。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使用新媒體的受眾將會成為未來的主流,新媒體也將隨之成為傳統媒體,更新的傳媒方式也將會產生。
王冉斷言,目前全球媒體都在向跨媒體轉型。這一點體現在內容上,便是需要節目製作商製作大量適合跨媒體互動運營的全新節目類型。
4月10日,美國廣播公司宣布將四部黃金劇集《絕望主婦》、《迷失》、《三軍統帥》及《化名》免費放在網上播出,這是美國的主要電視公司首次將自己的主打電視劇免費放在網上播放。同時,NBC、FOX、CBS等美國主要聯播網也設立了相關部門,將其新聞、電視劇等內容製作成符合新媒體收視習慣的節目。
王冉介紹說, ABC電視網在去年推出的電視連續劇《迷失》便是跨媒體內容製作的先導,該劇也成為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之一。除了電視劇之外,製作方還通過網站、雜志、報紙等多種媒體發布各種同這個神秘小島和劇中人物相關的線索,吸引了大批觀眾全方位跨媒體追蹤劇情的發展。前不久,製作方又宣布要專門製作一部手機版的《迷失》,共20集,每集只有幾分鍾。手機版的主要人物沒有在電視版出現過,但是又和電視版的人物和情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4月24日,ABC電視網正式宣布推出一個多平台尋寶游戲——「迷失體驗」。這個游戲基於《迷失》里的一條關鍵線索,要求玩家檢查電子郵件、接聽電話、查看電視廣告和網站,並且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擁躉密切交流以收集必要的線索。據稱美國觀眾將得到的第一個線索是在5月3日播出的《迷失》中顯示的一個免費電話號碼,而英國和澳大利亞的觀眾將會分別在5月2日和5月6日播出的劇集中得到不同的電話號碼。因此,可以說《迷失》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電視節目了,而是一檔以電視為先導和主要載體的徹頭徹尾的跨媒體節目。
在這方面,鳳凰網啟動較早,他們將於近期推出一個《大話世界盃》的互動欄目。「我們將會在我們的網路上徵集節目話題、通過鳳凰網的博客徵集嘉賓、在欄目中為無線增值設置新的環節,同時還會把節目錄制過程中的有趣片花放在網路上,把博客上的精彩留言、播客上的評論等在電視上播出。」劉爽表示,《大話世界盃》只是目前跨媒體節目的一個開始,之後鳳凰網將推出《戈輝夢工廠》等節目,更徹底地實踐跨媒體傳播。「更多的流媒體業務我們還在籌備之中,關於如何打造鳳凰網自身有特色的內容我們也還在探討之中,不久將會有答案。」劉爽介紹道。
「我們今年有四個大型的項目要做。」郝軍告訴記者,這種整合新舊媒體的節目,一直被派格太合看好,「幾年前我們就做了一檔跟「超女」同質的節目樣帶送到北京電視台,因為種種原因未被採用。」郝軍認為,現在跟幾年前的形勢已經大不一樣,現在跨媒體的盈利模式已經逐漸成熟,「傳統媒體上的內容其實是一種精英文化,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草根文化之間需要一個合適的結合點。」她認為,新媒體只是跨媒體的一環,「我們要走的是跨媒體的盈利模式,這種盈利模式是三合一的。」
新舊媒體合作融合這一現象在其欣然和成都博瑞的合作中似乎可以看得更清楚。其欣然是一家傳統媒體的內容提供商和廣告代理商,成都博瑞是國內知名的紙媒上市公司。二者的合作則可看作是傳統媒體積極向新媒體靠攏的典型。
「通過手機平台,博瑞可以將其在紙媒上的優勢資源有機地整合到其中。」王瑋說,擁有資本實力的博瑞負責投資,專於製作的其欣然負責節目生產,手機電視平台東方龍負責節目播出,這就達到了一個新的整合效果。「我們也在考慮建立一個網路平台來整合我們現有的節目資源。」
相對於其他公司目前已有的大舉動,國內電影製作界的「大腕」華誼兄弟似乎還在觀望,當記者問起其投資天維源創的相關事宜時,王中磊表示並不知情,而該公司的副總經理徐立也表示不清楚具體情況。但是對於華誼兄弟在新媒體方面的規劃,徐立表示,華誼兄弟要成為全面的、有影響力的製作公司,傳統媒體集團只是一個殼,新媒體也將成為其發展的一個方向。尤其是與SP的合作,也使其產生了收益。但同時她也表示,華誼兄弟在短期內不會涉足新媒體內容的製作。
4、新媒體運營對於現代企業有什麼作用
新媒體就是講述企業故事的人。在信息扁平化的時代,沒有故事的企業是很危險的,因為消費者的眼球都從傳統的媒體轉移到了網上,你不出現在網上,就等於自動消失紮起消費者的眼球當中。
1、成為會說話的公司:企業需要一個人物形象。讓企業的形象更接地氣一些,這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對內容的基本要求。
2、顧客都喜歡主動一點的企業:企業需要近距離接觸客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眼球的地方就有廣告。
3、會哭的品牌才有奶吃:刷的不僅僅是存在感即使是在菜市場賣菜,吆喝的總比不吆喝的生意好點。新媒體運營的責任之一,就是為企業吆喝,讓大家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並解釋我們做的事情對顧客有什麼好處。
4、燒錢砸廣告這事,根本停不下來如果某個企業今天獲得了融資,可能明天就開始燒錢了,互聯網企業更是這副德行。廣告是最燒錢的環節之一,但也可能是很多企業燒得最過癮的環節,沒有之一,因為馬上就可以看到白花花的流量涌進來。
5、企業的新媒體運營不一定要做很多推廣去吸引流量,但是他可以為企業囤積很多有價值的內容。無論是公關稿還是有趣的微信帖子或者放在網站上的一套理財入門教程,都是一個企業在網上的資產。
新媒體運營
1、內容渠道管理持續地佔領內容輸出的陣地,擴大自有陣地的版圖是非常關鍵的工作。只要有眼球的地方,都要佔領下來,最基本的就是要注冊個賬號,有沒有去運營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無論是哪個行業,以前幾類渠道都應該去攻佔下來:高流量的大眾平台、本行業內的社區和媒體、行業內知名的社區和垂直媒體。商業評論、創業創新、科技類媒體。
2、內容製作渠道佔領下來之後,需要內容去充飢,否則就只是一片荒漠,無人問津。有些渠道的內容供應一旦開始,是不能停下來的,比如微博微信這種,一停下來就等於告訴別人公司不行了。
3、跟粉絲互動每個品牌在跟用戶接觸的過程中,總會有摩擦有火花,有點贊的也有抱怨的。對於點贊的,要及時迎合,推波助瀾,把贊美聲狠狠放大;對於抱怨的,也要及時安撫和解釋,把負面言論使勁壓下去。粉絲對你發出的每一個聲音都是一顆種子,新媒體運營應該對好的種子進行悉心培育,把壞種子扼殺在搖籃里。
4、建立合作關系
除了要跟粉絲對話,新媒體運營還要跟各種行業夥伴進行友好洽談,混進各種圈子拉攏各路人馬為自己搭建關系,進行宣傳推廣。例如微信公眾號就可以找相關的號進行互推互捧,交換流量。合作方式多種多樣,付費的免費的都有,該怎麼發揮就看具體情況了。
5、新媒體的作用是什麼?
不知道樓主是說的新媒體藝術還是新媒體營銷我都給說說吧
新媒體藝術不同於現成品藝術、裝置藝術、身體藝術、大地藝術。新媒體藝術是一種以「光學」媒介和電子媒介為基本語言的新藝術學科門類,新媒體藝術是建立在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基礎上的,這樣說起來不免讓人覺得有些抽象,感覺上新媒體藝術離我們還有些距離,其實不然。新媒體藝術說白了就是數碼藝術,其表現手段主要為電腦圖形圖象(computer graph),即許多業內人親切地對其簡稱道的CG。其實新媒體藝術的范疇具有「與時俱進」的確定性,眼下他主要是指那些利用錄象、計算機、網路、數字技術等最新科技成果作為創作媒介的藝術品。因此新媒體藝術已經在不經意中深入到了現代藝術的各個領域中去了
新媒體營銷:網路雜志和博客營銷是WEB2.0下誕生的新媒體的代表,而以他們為代表的新媒體營銷已經走出了商業化的步伐,他們所獨具的營銷模式,已經顯露出來無限的商機。只是模式的不成熟讓其尚無法實現更快的飛躍。而在新媒體的不斷挖掘和完善下,新媒體營銷模式一旦成熟,必然能夠在互聯網商業大潮中形成和構建屬於自己的一片商業和營銷空間。
6、如何發揮新媒體在企業文化中的作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互聯網、移動通訊為主要載體的新媒體快速崛起,新媒體以其開放性、互動性、多樣性、靈活性、及時性等特點,不僅對傳統媒體產生較大沖擊,而且越來越深地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對大型企業產生很大影響,尤其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影響極大。文章主要論述了新媒體對企業文化建設產生的影響以及如何發揮好新媒體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1 新媒體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影響
企業文化建設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分支之一,和同為意識形態的媒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以國有企業為代表的傳統企業歷來非常重視媒體建設,企業的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自辦媒體,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一方面承擔著塑造、傳播、弘揚企業文化的責任;另一方面本身又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多年來對企業的文化建設產生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以網站、手機報、微博等為代表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對傳統媒體產生沖擊;另一方面豐富和延伸著傳統媒體的功能,使企業文化建設的手段和形式更多樣、更豐富、更受歡迎,對企業文化的建設產生了更多、更大、更直接的影響。正面的影響主要是:企業文化的載體更加豐富,形式更加靈活,傳播更加有效,特別是對年輕一代影響力的加大,這對於企業文化的繼承、創新、發展,更好地適應時代、適應市場、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都有極大的好處,特別是新媒體的互動性,可以更多、更好地集思廣益,充分發揮群眾的參與性。在豐富文化建設的內容和形式的同時,使文化建設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充滿活力。但是,新媒體的開放性、互動性可不可控性,又使得傳播的內容過於多元化,出現不同的聲音,甚至雜聲、雜訊、對企業文化產生不良的影響。多元的文化需要多元的傳媒,企業的文化建設也需要新媒體的豐富和滋養,新媒體和新文化是一對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互相提升的「兄弟」。
2 新媒體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主要作用
2.1新媒體是企業品牌和形象宣傳的窗口
打造企業品牌,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新媒體由於其特殊的屬性、豐富的功能、多樣的手段,對於傳播企業文化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企業品牌和形象宣傳的重要窗口。人們可以透過企業網站、手機報、微博等載體,了解企業的各方面信息,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管理者一起充實、完善、豐富企業文化,一起擦亮展示企業品牌和形象的窗口。
2.2新媒體是企業核心價值觀傳播的橋梁
核心價值觀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文化的內核。新媒體承擔著溝通企業與社會、產品與市場、管理者與職工、職工與職工之間 的橋梁,這座橋梁不是單向傳播,而是雙向交流、 溝通互動的。這樣能夠更好地交流意見、取得共識,實現核心價值觀對人的影響 和人對核心價值觀的踐行、 豐富和提升,通過這座橋梁,企業的價值和員工的價值達成統一,共同提高,企業的文化建設隨著核心價值觀的潛移默化而得到升華。
2.3新媒體是企業管理理念傳播的通道
企業管理理念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支撐,管理理念其實也是一種文化觀念,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使企業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不斷地融入企業文化,才能讓企業的管理理念得到認 可,使企業文化落到實處,得到提升。 新媒體正是實現兩者交融提升的通道,而且是一條高速、高效的通道。新媒體的靈活、多樣、快速等特點,可以把抽象的理念變得具體,把理性的理念變得感性,把刻板的理念變得生動,從而通過媒體的傳播,使得管理理念更好地被職工認可和接受,在實際工作中貫徹落實,使理念得到提高,升華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2.4新媒體是提升職工文化素質的平台
再好的企業文化,也離不開職工的參與、實踐和建設。高質量的企業文化取決於高素質的職工隊伍。因此,提升職工文化素質是建設企業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關鍵環節。新媒體是提升職 工文化素質的很好的平台。通過這個平台, 職工可以獲得海量的信息,可以學到各方面的知識,可以和最好的老師交流互動,可 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提出自己的建議、交流自己的心得,而且新媒體方便實用,可以隨時隨地自由學習、交流,可以對學習交流的情況進行實時監測,使得學習變得簡單、簡潔和簡便。
3 辦好新媒體推進企業文化建設
新媒體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影響大、作用多,但是,由於新媒體的不斷創新和發展變化,企業管理者的重視不夠以及從事新媒體的人才缺乏等原因,在建設、維護、使用新媒體,辦好新媒體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期待我們不斷努力,盡快破解。筆者認為,當前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好新媒體的作用應當首先解決好以下3個問題:
3.1注重對新媒體平台的開發和利用,實現媒體傳播的多樣化、現代化
目前,企業使用較多的新媒體平台主要有企業門戶網站、 企業手機報、 企業微博、企業貼吧等,門戶網站是新媒體平台的基礎,也是連接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平 台,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對於企業文化建設來說, 要在利用好傳統媒體形成的讀者群、閱讀氣氛和認知度的基礎上,搭建好網路平台,通過網路平台的集納和鏈接功能,對上共享傳統 媒體的資源,對下延伸新媒體功能,開發手機媒體、 企業微博等,使之成為吸引職工,交流信息,聽取民意,引導輿論的新途徑。所以,企業要重視和發揮微博的作用,使其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助推器、放大器,以小博大,揚長避短。
3.2注重對新媒體平台的維護和管理
對新媒體平台的維護管理是目前許多企業的短板,網站建起來了,卻很少更新內容;微博開通了,卻無「話」可說,有「問」不 答。要發揮新媒體的作用, 還是要在維護管理上下功夫,這是因為,新媒體是企業展示形象的窗口,需要把最好的東西展現出 來;新媒體是信息交流的平台,唯有豐富、 新鮮的資訊才能吸引人的眼球;新媒體是聽取民意的通道,需要時時和大眾互動;新媒體是觀察輿情的哨卡,只有時刻關注輿論動態,才能做到未雨綢繆,因勢利導。我們要下大力氣對新媒體平台進行維護管理,及時更新內容,時刻關注輿情,認真回應互動,傾聽群眾呼聲,切實發揮好新媒體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3.3注重對新媒體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提升新媒體的運營水平和管理水平
新媒體是建立在信息技術上的平台,信息技術的核心是人才,因此,運營管理新媒體的核心是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新媒體人才需要既懂技術,又懂市場;既懂媒體,又懂文化的復合型人才。一方面要發現人才,引進人才,一方面又要使用人才,培養人 才。通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和使用, 來提升新媒體的運營和管理水平,通過新媒體平台的運用管理,培養和鍛煉媒體人才隊伍、文化人才隊伍,來實現新媒體健康發展,企業文化建設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
4 結束語
市場經濟形勢下,企業要快速發展,做強做大,企業文化建 設一定要加強,與時俱進、 不斷創新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靈魂,所以我們要充分認識、深入挖掘、科學運用新媒體對於企業文化的影響力、推動力,搭好新媒體的「舞台」,唱好文化建設的「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