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你最想說的話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小洋財商的創始人小洋,很高興作為請回答2019的年度回答者,來跟你分享這一年的時光。
2019是我做自媒體的第一年,在此之前一直在傳統行業,安安穩穩的賺著還不錯的收入,也在行業內做了一個小公司,雖然沒有幾億身價,生活也能平靜而舒適。
但我骨子裡是個有點折騰的人,我一直有那麼點不甘心,離開了這個行業,離開了xx公司的頭銜,我還是誰?到了臨近30的年紀,相信很多人會有跟我一樣的危機感。
更重要的是,在物質達到基本滿足之後,人就會思考更多關於人生和自我價值的東西,夜深人靜時我會不斷的想:這就是生活的全部嗎?我能給別人帶來什麼幫助嗎?我想找到一個突破口,去做一些新的嘗試。
這些年見到了身邊太多人明明收入不低,但卻因為不良的思維和習慣,真到關鍵時刻卻拿不出來錢,有了好的機會也沒辦法去把握;也見到了很多人一生受困於金錢,做著並不喜歡的工作,過著並不快樂的生活;甚至見到很多親兄弟因為爭奪父母留下的一點家產,而鬧到老死不相往來。
這樣的故事屢見不鮮,這樣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我比較早就開始理財,通過理財買過房,不上班也能維持不錯的生活水平,不用再為物質擔憂,算是嘗到了理財的甜頭。有很多人問過我理財的問題,我也給出了一些建議,幫助他們提升了合理范圍內的收益;再加上國家層面也對理財愈加重視,有些試點地區已經把理財納入了小學教材。
在此背景下,我結合自己的能力和市場環境,做了財商自媒體,在兩個月內積累了20萬同頻小夥伴,做的小白入門課受到了100%的好評,這是一件挺有價值感的事情。
財務自由是很多人不懈追求的目標,能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擁有更多的被動收入,或許這世界真的會因為我而變的更好了一點呢?哪怕只是影響了一小波人,他們回到家有了更多的笑臉,他們上班能夠心態更平和,那也是我的榮幸。
理財這件事我已經做了多年,運營自媒體卻是個新手,所以很多東西做的還遠遠不夠,需要更多的摸索,這是一個不斷自我重建的過程,還是挺磨人的。
但是在這一年裡,有人無償要做我的助理,有人主動幫忙推薦給親友,有人督促我更加努力,給出的理由是你要好好乾活幫助更多人…原本都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卻給了我很多溫暖和感動;自媒體是個放大器,能讓我被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看見和認可,比如被知名出版社邀約出書,比如這次活動的主辦方百度知道,都給了我很多珍貴的機會和堅持下去的力量。
創業難嗎?其實不容易,但對於創業者來說,這種明確的艱難要好過上班的溫水,能夠改變自己人生的,從來都不在於外部,而在於自己是否具備掌控未來的能力,這世上有一些事是值得去堅守的,這人生本來就應該有各種豐富的體驗
這就是我的2019,與你共勉,你的2019有什麼挑戰和收獲?百度知道請回答2019,期待你的回答。
2、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有哪些思考和建議
【摘 要】 文章概述了在現代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和「三網融合」的背景下,新媒體發展的現狀及趨勢,分析了新媒體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提出新媒體發展的思路與對策:樹立互聯網思維,走全媒體發展之路;狠抓「五個融合」「體制融合、技術融合、內容融合、人才融合、管理融合」,創新媒體發展。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4/view-6348423.htm
【關鍵詞】 互聯網思維;傳統媒體;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互聯網、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興媒體不斷涌現,極大地沖擊著傳統媒體的發展。面對這種嚴峻形勢,地方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挑戰,謀求全媒體發展之路?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加快新媒體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新媒體發展的現狀及趨勢
近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新的媒體形態不斷涌現,並經歷了「從無到有」「迅猛發展」的過程。繼報紙、期刊、廣播、電視四大傳統媒體之外,出現了互聯網、網路廣播、網路電視、手機電視、IPTV、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觸摸媒體等新興媒體形態。新媒體藉助強大的技術和傳播優勢極大地沖擊和蠶食著傳統媒體固有的市場。榆林日報社積極應對挑戰,乘勢而上,在《榆林日報》的基礎上,開通了《榆林日報――數字報》《榆林日報――手機報》《榆林日報網》《榆林日報――電子屏》,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也在逐步開通運營,初步形成了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並存的「報、網、微、屏」立體化傳播新格局,步入全媒體融合發展之路。
二、新媒體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目前,不少傳統媒體特別是地方媒體,在新媒體的發展和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上步入一些誤區:有的在發展的觀念上存在「重建設,輕融合」的認識,在推進實施過程中出現「多、快、省式」的低水平融合,沒有正真實現「水乳交融式」的深層次融合;有的片面地以為融合就是建網站、數字報、手機報,開通博客、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出現「大拼盤」的現象;有的簡單地認為融合就是把紙媒內容搬到新興媒體上,把新興媒體內容嫁接到紙媒上,出現「大雜燴」的現象。榆林日報社如今雖然建起了網站,開通了數字報、手機報、電子屏,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也在逐步運營,全媒體采編發布平台建成,但是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上依然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
媒體之所以出現這種低層次的融合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發展思路上沒有樹立互聯網思維,在發展的措施上沒有進行深層次的體制、技術、內容、人才、管理的融合,沒有真正形成「立體化」傳播新格局。
三、新媒體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全新的理念是發展的前提,深層次的融合是發展的保證。因此,要實現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地市媒體就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在進行深層次的融合的基礎上,走全媒體發展之路。
1、樹立互聯網思維,走全媒體發展之路
樹立互聯網思維具體來說就是要樹立九種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台思維、跨界思維。用戶思維要求媒體「以讀者為中心」「讀者至上」的理念,提供個性化新聞;簡約思維要求媒體在形式和內容上,用「簡約風格」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抓住讀者;極致思維要求媒體樹立精品意識和品牌意識,打造比較優勢;迭代思維要求媒體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進行創新轉型;流量思維要求媒體樹立「經營流量」的理念,做到「流量出效益」;社會化思維要求媒體以「眾包」的理念,借力發展新媒體;大數據思維要求媒體建立數據信息服務平台,提供信息、服務產品;平台思維要求媒體建立全媒體采編發布平台,解決不同媒體間技術障礙;跨界思維要求媒體樹立跨界經營的理念,形成「報、台、網、屏、微」一體化傳播新格局。
2、狠抓「五個融合」,創新媒體發展
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要從體制、技術、內容、人才、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融合。
(1)體制融合。媒體需要消除制度障礙,進行「頂層設計」,重組內部組織結構,改革不同業態的媒體管理體制,構建符合全媒體發展的新格局。通過整合新聞信息、人力資源,建立起統一指揮調度的新聞編輯部,統一報道部署,統一策劃主題,統一組織采訪,統一編發稿件,實現內容集約化生產、新聞信息產品多層次開發。
(2)技術融合。媒體需要打破各媒體之間的技術壁壘,建立起一個支持文圖、音視頻、簡訊等多種信息錄入、遠程寫稿和編審發布,可以提供文字數據、圖片數據、視頻數據和歷史資料等多媒體數據,並集報紙、網站、手機、電子屏、微博、微信等為一體化的「信息終端」平台和信息服務平台。
(3)內容融合。媒體需要按照紙媒、網站、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特點和運行規律,形成不同定位、不同個性、不同特色的新聞信息產品。紙媒突出本土特色、權威發布、深度解讀、輿論引導;電視突出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網站突出海量化、專題化、個性化;新興媒體強化互動性、及時性、分眾化、個性化
(4)人才融合。媒體需要轉變用人機制,建立全媒體人才管理體系,真正實現人才隊伍融合。要培養一支集采、編、攝、播於一體的全媒體新聞隊伍,培養和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為融合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記者要成為「全天候」記者,既能采寫文字、拍攝圖片,也可錄制視頻。編輯要成為「全能」編輯,既掌握紙媒編輯技術,也掌握博客、微博、微信、QQ等新興媒體編輯技術,滿足多終端傳播的需求。經營管理人才要既懂紙質媒體運營,也懂新興媒體運營。
(5)管理融合。媒體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對薪酬制度進行改革,通過薪酬改革調整各媒體利益,形成適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管理模式。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學、完整的績效考核體系,把更多的資源向融合發展傾斜。要不斷完善經營機制,圍繞「專業化、品牌化」的經營主線,為客戶搭建傳播平台,提高報紙廣告的吸附能力和全媒體運營的拓展能力。
3、當下自媒體營銷該怎麼做?
所有自媒體的最抄終目標都是營銷變現。要做好自媒體運營,首先你就要拎得清這之間的關系,不然你就只能長期做一位編輯而已。
1、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底雖然做好新媒體運營有好多小竅門,但是到最終,文章寫得好才是硬道理。如果現在還是小白的話也沒事,你可以給自己定個小目標,例如先每天寫一篇文章,題材自定,這樣維持一個月後,你的文字功底肯定會有大幅度提升的。
2、懂得借勢宣傳可以模仿杜蕾斯的文案來進行創作要懂得追蹤熱點,創造熱點,並且要做到根據熱點來進行編寫文章,來博取大眾的視線。
3、學會美觀自己的文章要想在眾多新媒體賬號中脫穎而出,單單擁有文采還是不行的,關鍵時刻還是要學會把自己所寫的文章來進行美觀。因為新媒體運營可不單單指微信公眾號,它還包括有今日頭條、百度熊掌號、企鵝號等等,所以如果你只知道135這類編輯平台是不夠的。而秀贊的話,就很好的補了這一點空缺,你可以利用秀贊這個平台來進行美化你的文章,然後再發送到新媒體平台上去,這樣可以很好的提高你文章的顏值,使讀者印象更加深刻。4、垂直度要高要發你自己定位領域的文章保持垂直度的確定性,垂直度越高就越容易受到該領域里的人群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