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時代電視

新媒體時代電視

發布時間:2020-11-11 22:29:24

1、全媒體時代包括新媒體時代和傳統媒體么

"全媒體"是媒體界近來使用最頻繁的關鍵詞之一。所謂"全媒體",就是綜合運用各種表現形式,如文、圖、聲、光、電,來全方位、立體的展示傳播內容,同時通過文字、聲像、網路、通信等傳播手段來傳輸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 它的"全",不僅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路、電信、衛星通訊在內的各類傳播工具,涵蓋視、聽、形象、觸覺等人們接受資訊的全部感官,而且是針對受眾的不同需求、選擇最適合的媒體形式和管道、實現對受眾的全面覆蓋及最佳傳播效果。

2、在新媒體時代,用明星代言作為電視廣告營銷的方式是否還有必要

有時候未必要明星,但明星效益對腦殘粉也是有作用的,我父母那一輩的對如成龍之類的明星還是有說服力的

3、新媒體崛起時,電視為什麼不會死

對於電視行業來說,這幾年並不好受。收視率普遍下滑、新媒體迅速崛起、年輕用戶大規模流失, 這些都對其造成了巨大影響。人們看視頻節目時有了更多的選擇,意味著每次廣告時間都會趕跑一部分用戶。
但是為什麼電視業的大佬們在准備今天在紐約的年度演講時,依然笑容滿面呢?因為,美國廣告業雖然有些不滿,但依然認為電視是他們的首選。

Brian Wieser在廣告行業素有預言師之稱,是美國第三大廣告傳播集團IPG的顧問。他告訴我們:「套用丘吉爾的一句話:電視是很差的廣告形式,盡管如此,它也比別的方式強很多」。Brian Wieser認為:電視是一個更堅挺的廣告端,人們總會忽略它的缺點。雖然各種媒體形式如雨後春筍般往外冒,但電視仍然是人們使用最頻繁的信息來源。因此,廣告主們首選的廣告載體依然是電視。
另外,廣告主們想讓人們理解他們的品牌內涵,而電視依然是完成這個任務的首要選擇。這個位置一天不被撼動,電視行業的利益就不會受到威脅。事實也確是如此:去年全美國電視廣告收入為718億美元,比2010年上升了5%。這個成績遠超其他媒體。
就在上一周, Univision剛和兩大廣告代理公司Starcom USA、Tapestry,為2012-2013的合作,簽下上億美金的合同。 兩大代理公司都分別代表了Burger King、Kellogg和Mars這些廣告大戶。Univision是一個西班牙語電視台。這也從一個側面解釋了電視媒體為什麼做得比普遍預期的要好。Brian Wieser說:「如果電視在人們心中的定義依然像多年前一樣,是黃金時段的英文節目,那就真的有大麻煩了。可幸運的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電視媒體也在跟著時代轉變,這種轉變不僅體現了技術趨勢,更體現了對人口統計學的重視。」
對於電視行業來說,前路的確烏雲密布。但要預言電視的死亡還為時過早。
雖然仍是廣告商的首選,但新媒體形式也確實對其構成了很多影響。人們通過新媒體,可以在任何時候觀看自己想看的節目,對現場直播的節目進行實時評論和交流。電視做不到這些,但可以做出一些改變。比如福克斯廣播公司就在黃金時段增加了一些受觀眾歡迎的體育賽事的現場直播。
電視行業在變,但它遠沒有死亡。

4、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如何走出困局

 1. 繼續保持電視新聞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同層出不窮的新媒體相比,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獨特憂勢或者說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職業化、系統化採集和發布新聞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長期積累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實際上,媒體的權威性最終還是來源於它的公信力。《現代漢語詞典》對公信力的解釋是:使公眾信任的力量。我國新聞傳播學界較早提出公信力概念的文章是黃曉芳的《公信力與媒介的權威性》(1999),她將「公信力」定義為「媒介在長期的發展中日積月累而成的,在社會中有廣泛的權威性和信譽度,在受眾中有深遠影響的媒介自身魅力。」她在文章中進一步指出了衡量公信力大小的指標,筆者自己概括起來,認為「公信力」應該從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發現重大選題的敏銳度、分析問題的深刻性、時事評論的全面性等方面來衡量。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由於「把關人」制度的相對寬松,信息傳播的過度開放,導致充斥其間的新聞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作為公信力第一指標的真實性都無法得到保證。除此之外,目前各類門戶網站、手機報、博客等新媒體在新聞傳播的內容上更多來源於傳統媒體,自身沒有專業
的新聞采訪隊伍也沒有新聞采訪權,導致新聞信息的傳播暴露出「無序化」、「碎片化」、「淺薄化」等先天缺陷,而電視新聞媒體恰恰在報道的真實性、敏銳性、深刻性、全面性等方面具有自身十分明顯的優勢,這也將成為未來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在新聞報道方面相抗衡的重要砝碼。

2. 加速媒介融合,擴展傳播渠道,豐富報道形式
新媒體的興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電視新聞觀眾,但傳統電視媒體只要善於抓住機遇,充分藉助網路等新興媒體的優勢,加速媒介融合,綜合利用網路、手機、電視等多種傳播渠道進行全方面、立體化、多層次的信息傳遞,電視新聞仍將有自己的受眾市場。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最近幾年出現的一個概念,最早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這種關於媒介融合的想像更多的集中於將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可以為電視新聞報道建立起即時、順暢、互動的播出渠道。電視曾被人批評為單向傳播的媒介。而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電視媒介可以將網路、手機等不同形態的媒介整合起來,充分發揮整合傳播的優勢。
另外,媒介融合也可以使電視媒體獲得更多的新聞素材,使新聞報道更全面、更生動、更豐滿。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一書中指出,「你可以把超媒體想像成為一系列可隨讀者的行動而延伸或縮減的收放自如的信息,各種觀念都可以被打開,從多種不同的層面予以詳盡分析。」電視媒介在新聞報道中可以充分利用公民用手機、相機、DV等設備拍攝的畫面或網路上發布的視頻,豐富新聞素材,彌補電視台新聞記者無法拍攝到的一些現場畫面,利用其民間視角,從而獲得更多受眾的認同。

 3. 推進直播常態化,加強深度報道
目前,直播報道可以說是電視新聞媒體最能有效抵禦網路競爭的模式,它的核心內容就是要弱化「後續整理型」的對發生過的新聞進行報道的方式,倡導「實時直播型」的對正在發生的新聞進行報道的理念。一個直播常態化、不問斷播出的新聞頻道其實就像一個內容不斷更新的網路。雖然網路也可以進行直播,但它的內容資源遠不及傳統電視豐富。當前,我國各級電視台的新聞頻道在直播常態化方面,由於思想意識、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原因,仍然不盡如人意,大部分全天候新聞頻道實際上只有其名而無其實,新聞重播率非常高。在目前新聞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電視新聞要守住自己的一方陣地,推進直播常態化也許是必需之舉。
在推進直播常態化,加速新聞傳輸時效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窘境,盡管傳統電視新聞媒體一直在努力提高信息傳播速度,但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時效優勢已受到了極大挑戰,例如手機報、網路信息彈出窗口等形式各異的新聞傳播方式,其傳播時效性、接受便利性遠遠超過了傳統電視媒體。因此,更權威、深人、客觀和全面的報道,成了電視新聞保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手機短訊、網路信息大都是簡單化的、碎片式的、表象性的,尚不能滿足公眾深人了解事實的需求,而電視台的職業化新聞團隊正可以在深度挖掘上有所作為。鳳凰衛視執行台長劉春認為,受眾對新聞需求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這就導致了傳統媒體因為「時效性」而輸給新媒體,卻因為「深度性」而成為眾多媒體類型中的佼佼者。可見,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要保持自己的競爭力,就必須在報道形式上下足功夫,推進直播常態化,加強深度報道是可施之計。

5、論文:新媒體時代電視主持人如何增強競爭力

無論什麼時代都是我思故我在,我在卻不思等同於死人

6、新媒體時代,電視媒體的機遇與挑戰,論述題,600字左右

h

7、新媒體時代的傳播對電視節目製作的影響

人類的信息傳播經過了四個時代,語言,文字,無線電,互聯網!
這四個大時代也代表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和歷史的發展!
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是一個復雜,艱辛而又漫長的過程!
任何新媒體的出現都要經歷過度時期和更替時代!
特別是互聯媒體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化時代的爆發,信息的高速智能化和全球化,是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逾越的!
當然以無線電為基礎的電視媒體也經不起考驗!
當初電視機的發明,全球科學家曾經預言,電視機的出現是劃時代的,任何科技也代替不了!
可是電視機大行其道的時候,互聯媒體的誕生給了科學家當頭一棒,因為電視媒體的內容是固化的,是單向傳輸的,人們對它的信息是被動的,而不像互聯媒體,是互動的!
所以在這樣一個基礎上,多媒體的出現,終究會代替電視的,也就是代替電視機的,只是結果不同罷了!
因為電視媒體的製作成本和傳輸性質已經決定了他的發展!
欣慰的是我們電視媒體的工作者已經看到了這一點!通過功能化和概念化的流媒體電視和多媒體電視的發展,已經給電視行業注入了活力!
今後的電視一定是在互動媒體和個人媒體之間的競爭和發展,
有著一日,電腦的多媒體也會被個人媒體所取代,這是歷史發展和科技發展的潮流,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
光腦的鋒芒初現,已經點亮了新科技的火炬,不久的將來,個人媒體的全球化勢在必行,地球村也會是一個古老的話題!(未經本人許可,不得轉載,請自重)

8、廣播和電視在新媒體時代有何意義如何在現今立足

新媒體(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CBS)技術研究所所長戈爾德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

新媒體時代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

對於新媒體時代的界定,學者們可謂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一些傳播學期刊上設有「新媒體」專欄,但所刊載文章的研究對象也不盡相同,有數字電視、移動電視、手機媒體、IPTV等,還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體專欄。那麼,到底什麼是新媒體?
新媒體(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CBS)技術研究所所長戈爾德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嚴格來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媒體。嚴格來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媒體。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路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說是新媒體。」

9、電視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

更加激烈的競爭吧
我覺得和新媒體的融合也很有前景

與新媒體時代電視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