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體人員每天做什麼工作?
最近這幾年新媒體運營非常火爆,而且大部分的公司和企業都對新媒體這一塊非常重視。因為通過新媒體這塊給他們帶來的利潤確實是很高的,所以他們嘗到甜頭之後就會更加重視這方面。而且現在不管什麼行業都會新媒體運營這一職位所以現在新媒體時代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下面就跟大家盤點下新媒體運營工作是什麼?
新媒體運營
1.對新媒體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那位網友的情況是他對新媒體感興趣,但是沒有相關性的工作經驗,不知道如何開始進入這一行,怎麼入手去做的問題。
首先我想說的是你對新媒體很感興趣,這個是很好的開端,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就是持續學習的動力來源之一。其實在做任何工作之前,如果你有選擇餘地的話,盡可能的去選擇自己擅長並且有興趣的工作吧,這樣才會把自己擅長的一面給展現出來,體現自己的價值。
我們知道,新媒體工作其本質上還是媒體,而傳播的媒介主要還是以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為主。新只是在前面加了一個"新"字,這個新媒體的概念是相對於傳統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相對而言的,至於說這兩者的區別我在這里就不講了,不知道的話,可以去百度上找到。我不知道你對於新媒體的定義是如何定義的,如何理解的?
可能有人會說,新媒體不就是微信和微博嘛。個人認為這只是一個片面的理解。新傳媒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斌認為:「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比如我們看到的播客,YY,今日頭條等等都是新媒體的渠道。在國內我們談論最多的是微信和微博,在這里我就默認以這個為例了。
新媒體運營工作
2.在做之前了解新媒體相關崗位以及工作內容是什麼?
先了解一下新媒體相關的工作崗位有哪些吧?怎麼了解呢?我以拉鉤網舉例,它是專門做互聯網職業招聘的。打開拉鉤網,然後輸入關鍵詞「新媒體」三個字,下面的下拉框會出現新媒體運營,新媒體編輯,新媒體營銷..........。都是大於450的,說明這個職位的需求還是蠻大的。
了解了這些職位之後呢,你可以從新選擇一個你最有意向的1到2個職位,然後就搜索進去看裡面的工作內容了。我以新媒體運營崗位來舉例說一下,我隨意的進了一個之後,它的職位責任和職位要求是這么寫的:
新媒體運營工作
從這里我看出做一名合格的新媒體運營需要具備的能力:
對主流的社會化媒體微博,微信,QQ空間的運營要熟悉,懂規劃,至少你有過一些實際的操作經驗;
就是內容策劃和活動策劃,對於用戶的運營了,拉活和提高粉絲的活躍度;
促銷活動及文案的撰寫,要求文筆功底好,有活動推廣的經驗;
工作配合這就是團隊合作方面的了,大多數都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我們看到這個之後,然後可以對比自己有哪些方面不足了,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後,便可以更有專對性的去學習那個方面的知識了。如果你都不懂的話,那也沒關系,按就一樣一樣的練習吧,多花點時間就行。因為我不是你,所以肯定是不知道你的長處和需求在哪裡了。
好了,知道了崗位和工作內容以後接下來我來說說從哪裡開始著手去學習吧!也是我要說的第三點了。
3.找出10個做的比較好的新媒體人來
為什麼要找10個呢?當然了你也可以找15個,20個都是沒問題的,找這些的目的就是看他們是怎麼做的,看好的案例,剛開始可以去模仿嘗試做一下,只有不斷的調整,才會進步的嘛。
我們知道在國內的話,所說的新媒體平台主要還是以微博和微信為主的,進入一家企業去做,大概也是這樣的,甚至還有微信運營這個崗位呢!因為微信每個月的活躍用戶達到5.49億,都想從微信這個平台上分得一杯羹。
那怎麼去找這些人呢?在這里我推薦可以去看看新媒體排行榜,那上面有很多,可以去找適合自己想學習的那個垂直領域的。大家耳能熟詳也有很多,類似邏輯思維,吳曉波書友會,鬼腳七,十點讀書等等。微信的話,我推薦可以關注一下類類有話說、冷兔、杜蕾斯、饅頭學院、新聞哥、自媒體動態、blues、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姑婆那些事兒、大聖、李叫獸、留幾手、互聯網er的早讀課等等,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優秀的媒體平台,也可以自己去慢慢挖掘,我是舉例說一下,供參考一下。
關於微博的話,可以去看@新媒體指數,然後去發現裡面按照標簽找人,找到你所感興趣的行業標簽,找到行業領袖並關注他們,每天看看他們在說些什麼,這樣你就會接收到一些最新的資訊了。
新媒體運營
4.考慮加入一個新媒體相關的圈子
筆者本人也是從事新媒體運營工作的,目前主要以微博和微信為主要平台渠道。我當初是怎麼進入到新媒體這塊的呢?當初我也是有興趣往新媒體發展的,但是自己不太懂啊,怎麼辦?後來我就在網易雲課堂上報了一個秋葉老師的新媒體課程,主要是講微博和微信運營的。當時覺得還是付費的課程會珍惜一些,加入進去之後會有學員群,然後老師也會帶一下這樣的。
這是我在線上付費加入圈子學習課程的,另外我在去年也加入一個付費QQ群,關於自媒體方面的,裡面也會定期在線上分享一些干貨什麼的,心得體會,在這樣的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可以發聲去表達你的觀點,我加入這些群之後呢,然後慢慢的跟他們聊天,時間一長也就熟悉了,相互加個好友什麼的,有啥好的信息資源也可以共享一下,這樣就消除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抱團加入一個適合自己的圈子很重要,取己之長,補己之短。這樣你才會在這條路山走得更加長遠。
另外在線下我也會參加一些社群,新媒體人相關的分享活動,走到線下去,能夠加快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又可以交個朋友,擴展了視野和人脈,何樂而不為呢!
5.練習自己的網感和靈感 保持敏銳度
網感是啥?從字面上來說就是對於網路的一種感覺,知道網民最關注的是什麼,關心網上所發生了一些熱點,還有網路語言,網上流行的趨勢,對這些的把控能力。這僅僅是個人的一點看法。在網感,熱點借勢這一塊可以關注杜蕾斯是怎麼做的,在思維上也許會有一定的啟發和幫助。
我們有了這種能力之後就可以把網上的那些東西可以轉化為自己的,學以致用。那該怎麼去練習這種能力呢?筆者認為可以去關注一下3個地方。
百度風雲榜:這個上面有一些網民最關注的熱門新聞事件,想知道網上什麼東西火,什麼趨勢,看這里就知道了。
微博風雲榜:這個上面主要包括了微博上網民最關注的一些問題,看看熱門話題板塊,一般情況下是娛樂性偏強一點,名人明星或者電影什麼的都會有,微博本身就是一個媒體,它就好像是一個廣場,你站在中間說話,別人都有可能會聽得到,互動性也很強,幾乎任何人都可以相關來互動一下。假如說你看到某個你喜歡的名人,他也開了微博的話,那麼你就可以去評論轉發什麼的,以引起他的注意,當然了明星很可能不會陌生的人。
搜狗微信:如果你是做微信運營的話,可以經常上這個上面來看看,上面可以看到微信熱搜榜,熱詞也可以訂閱,多人收藏的,熱門的爆文。看這里就可以知道在微信上什麼樣的內容是比較受歡迎的了,對於微信運營者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幫助。無論是微博還是微信,前期都是需要培養自己的網感,保持對熱點的敏感,知道什麼樣的內容會受到大多數網民的歡迎,從而知道你的受眾愛看什麼。當然了網感這個東西也不是段時間內就可以練成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每天去看一下這幾個地方,應該去想想看到一個熱點之後,思考如何跟我們自身的產品或者業務結合起來,如何推廣到客戶的面前,並讓他們去相信並接受的過程。只有長期的累積,才能掌握這些,所以要好長期的准備了。
6.練習寫作和文案活動策劃的能力
寫作這個東西剛開始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技巧,我認為訣竅就是多看,多練,多寫。可能有人會說,以前上學的時候我連作文都寫得不好,還是會有所擔心。其實我也能夠理解,我剛開始的時候也一樣,怕寫不出來,半天就在那憋著的。通過我自己定期堅持寫了幾個月之後,才發現寫作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這個關鍵還是在於個人的堅持訓練和練習。我個人認為,只要你會說話,把一件事說清楚 了,基本上寫東西也是沒什麼問題的。
可以去寫你說熟悉的事物,也可以寫人,寫景,寫總結,寫感悟都是可以的。比如今天發生了哪些讓你覺得好奇的事,遇到什麼人了,你的感受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寫的素材內容,只要你敢寫,敢堅持,我相信有1天你會很感謝當初的自己。
關於活動策劃這塊的話,也是需要實踐練出來的,要知道做活動的目的,活動的背景,活動前需要准備些什麼,活動中又要做什麼以及細節方面的,活動後要注意些什麼。像每年的雙十一,京東的618這些都是活動,我們可以去看一下他們是如何玩轉活動策劃的,關注天貓,京東這些平台,從而對自己的運營及策劃會有一定的幫助。
7.做新媒體需要有一個好的心態
其實新媒體的工作也是比較苦逼的,不是簡簡單單的發條微博,轉發評論就可以了的。也不是微信上文章推送完之後就不用關注了那麼的簡單。
剛開始你可能會覺得有些新鮮,當你做了幾個之後,有可能你又會覺得很枯燥,因為你每天都要去做好的內容,研究數據分析,排版,對用戶的運營把控能力等等,這些都是對新媒體從業人員的考驗,在心態上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態,平常心對待。
8.新媒體從業人員需要長期堅持才會有變現的可能
做任何事都是需要堅持,我們經常會說,21天可以形成一個習慣,但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根據有關研究發現,想真的改變或培養一項洗的習慣,至少需要3個月或以上時間的堅持。
做新媒體其實也是一樣的需要堅持,每天堅持去看新媒體行業人士在說什麼,堅持看相關的新聞資訊,每天堅持寫作,堅持看新媒體案例,定期走到線下去認識一些新媒體相關的人士,成為朋友,堅持跟別人交流,堅持價值的輸出,堅持多幫助別人,堅持多分享.......至少要堅持1年以上。
堅持之後呢,當你的各方面能力提升之後,你的能量就強很多了,可能會有人找你合作,也可能會出書,各種的可能性都會有的,結果還是取決於自己平常的努力。
如果你想從事新媒體相關的工作,那麼請做好堅持的准備吧。
總結:我很高興有網友向我提出這個問題,我應該回答出來了。給大家做為參考吧,我說的也不一定那麼全面,歡迎資深新媒體人士來指正和補充。沒經驗,想做新媒體工作怎麼辦?
我提出的辦法就是:
①了解新媒體,正確的認識新媒體;
②明白新媒體的工作內容是什麼,知道自己缺什麼,從而更好的去學習提升;
③找一些優秀的新媒體人,向他們學習;
④加入一些新媒體的圈子,抱團取暖,共同學習進步;
⑤培養自己的網感,靈感,對熱點的把控能力;
⑥從頭開始練習好寫作能力和文案活動策劃能力;
⑦有一個好的平常心態;
⑧最後就是長期的堅持,價值的輸出,有分享精神,有幫助人的愛心。
2、對於新媒體對大學生閱讀行為的影響該怎麼對應
對於新媒體對大學生閱讀行為的影響對應
1、發揮高校主陣地作用
第一,強化教學推廣作用。首先,努力推進閱讀課程化。將如何閱讀作為一門正規的課程,例如開設翻轉課堂,強制性的讓大學生能在集體學習的氛圍里,靜下心閱讀更多的書。同時加強教師指導,向大學生傳授如何更高效的閱讀。其次,不斷強化閱讀互動化。高校可以通過社團,例如讀書協會,組織一些與閱讀相關的知識競賽或向學生徵集優秀作品及熱點評論等增加學生在現實中的閱讀互動性和交流性,這種集體的閱讀行為能夠更好的調動閱讀的積極性,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最後,努力推進閱讀電子化。高校可制定一些關於書摘或與閱讀相關的「手機報」,例如韓寒創建的軟體「ONE」,定時向學生推送,這都在無形中讓大學生接觸閱讀,還能一定程度上保證閱讀的質量和純正性。有條件的高校可建立覆蓋各學院、各校區的統一的動態信息傳播系統,把新聞資訊和推送信息製作成學生樂看樂讀的視頻圖文。
第二,完善圖書館推廣功效。圖書館擁有豐富、優質的印刷型資源和電子資源③,我們就圖書館建設提出相關對策:首先,學分制度的完善。將校圖書館與教學相結合,完善學分制度,以學年為單位,將閱讀量作為大學生必修學分的一部分,學生每年借閱量達到一定額度才能獲得相應學分,否則需要重修該門課程,直至修滿學分,才予以畢業;各科教師可通過圖書館向學生推薦與教學相關的讀物;教師與圖書館合作,向學生布置課外作業,並要求學生利用圖書館資源完成作業,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其次,設施的完善。日本在中小學圖書館實行全面網路化,更是利用互聯網開展了遠程教學。我國高校圖書館也應不斷改善閱讀環境,將傳統服務與新媒體技術結合,最大程度上提供知識儲備與更新方面的支持,為讀者實現深層次閱讀提供更大的便利。最後,營造隨時隨地的閱讀環境。新加坡、日本、台灣等國家和地區視閱讀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將圖書覆蓋在醫院、銀行、郵寄、政府辦事處、商店,甚至是一家普普通通的拉麵館。高校圖書館可利用寢室、食堂、教學樓、醫務室等公共區域,開設流動借閱平台,並定期更新書籍,讓大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閱讀;也可提倡學生使用掌上圖書館或超星圖書館,或在食堂設置電子書借閱機,方便學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享受移動圖書館提供的新聞、圖書館通告、新書推薦、免費下載電子書、借書到期提醒、個人借閱歷史查詢、圖書續借、咨詢、等個性化自助服務。
2、整合校外多方可利用資源
對於處於象牙塔的大學生而言,社會充滿了誘惑,大學生渴望了解社會,而網路則成為了最好、最快的途徑。但是網路的極大開放性和自由性,也使其容易成為非理性、情緒化輿論的聚集地。負面的、極端的網路輿論則可能顛倒事實、混淆是非,為社會上的某些偏激的情緒推波助瀾,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④所以,還需要校外各方資源為大學生閱讀行為的養成保駕護航。
第一,有效發揮政府部門規范作用。
首先,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來對網路信息進行監督和管理,讓大學生能避免惡意信息的侵入,有利於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其次,政府可以通過公益宣傳、文件下發等形式,完善舉報機制,引導正確的輿論走向;第三,政府對新媒體的盜版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保證作品的完整性和思想導向的正確性。
第二,充分發揮媒體的導向性宣傳功能。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接觸到各類新聞媒體,相較於網路信息,新聞媒體更為可靠和真實,所以,新聞媒體在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行為上有很大作用。新聞媒體可以加大對閱讀重要性的宣傳,借用這種手段引發社會關注。
3、閱讀量經常大幾萬的都有哪些新媒體平台?
給你先看個真實例子,電腦報新媒體於8月6日推送了一篇名為《逃離公眾號?開玩笑!你逃給我看啊!》的頭條文章,極短的時間內閱讀量就突破兩萬大關,而轉發率更是超過了600多次。
4、作為一個新媒體人,如何每天生產優質的內容?
練內功,所謂的內功就是自己的閱讀量, 讀多了就會寫了, 那些有名的人, 如鬼腳七,懂懂,盧鬆鬆,家裡基本都有書櫃, 每天花些時間去閱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分享給讀者的東西也就越有價值,有價值自認而然就有人願意分享,有多人分享,自然水到渠成了。
多關注與您工作有關的新聞時事
多注意流行的網路用語
多寫多練,尋找目標用戶需求
5、新媒體運營每天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1、數據分析:統計前一天的數據(閱讀量,轉發量,評論量,漲粉量,標題分析,內容分析,競品分析)
2、蹭熱點,關注熱搜榜
3、寫文章/文案(內容是重點)
4、矩陣搭建,想平台運營的打法
5、引流工作,用戶運營、社群運營、活動等
6、技能類:PS、PR、AE等
新媒體運營每天的工作還挺多的,我這邊也是零基礎轉行過來的,之前在工廠混日子,現在也坐辦公室咯,不過有人帶路還是挺簡單的,不走彎路,之前在傳智播客新媒體學習了三個月,如今工資快比之前翻了三倍了。很滿意自己的現狀,希望我的轉型對你有啟發,如果想要全面了解的話可以去傳智官網看看他們的課程大綱。
6、在新媒體運營這件事上,一年時間到底可以做多少事
1、新媒體運營需要做哪些事情
內容
現在已經沒有所謂的紅利期了,也不是靠一點小聰明比如犀利的切入點,某個小互動就能存活在這個新媒體圈子裡了,現在已經是真刀真槍拼能力,拼實力的時候了,而實力的最基本的體現就是內容。
最近有一些有想法的朋友跟我聊天,說想做個什麼什麼內容的公眾號,我第一句話都是認可和鼓勵,第二句一定是囑咐一句,你如果可以產出好的內容,只要堅持這一點,一定可以走下去。但是,持續生產好內容,談何容易。
所以內容成為了新媒體運營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形式上分為:文字、圖片(動圖和靜圖)、音頻和視頻,現在可以回想一下,基本上每個領域現在都有N個大號。
具體怎麼去做好的內容,今天不展開了,這里舉個栗子來講一下可以換個角度做內容。
比如某一個做美食的公眾號,假設喜歡美食的都是女生居多,實際上也是這樣,哈哈……那內容肯定要圍繞女生和美食來做,一般的內容產出就是這樣的思維了,可是,這個時候是不是可以換個角度,每個人事物均有多面性,比如每個人的需求也是多面的。
用戶是女生,主題是美食,是不是從以上兩個圖裡面任意兩兩組合就可以誕生無數種內容的切入點,比如:小鮮肉廚師,減肥營養餐,護膚功效食材……並且,每個點還可以發散。
活動
這個活動可以理解為互動,運營公眾號也好,微博也好,其他的平台也好,不管哪個平台或者軟體,開發公司都給我們運營者提供了很多用於活動的支持插件,比如投票,答題,抽獎等等。
那麼做好一個活動就需要有足夠強的吸引力,足夠多的推廣,足夠妙的傳播設計。那很多朋友可能很苦惱說我想不出那麼多活動,不知道該怎麼做,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抄襲"。
還是以"美食"那個為例,別人做女神評比,咱們就可以做廚神評比,別人做有獎徵文,我們就可以做給一道菜取名字,別人辦線下會議,咱們就直接約飯…
現在大家都在說魚塘理論,一潭死水怎麼會有魚存活?新媒體平台也是一樣,一定要活,定期舉行活動才能讓用戶感受到,這個平台是活的,是一直在努力。一次活動沒有參與,兩次活動沒有參與,一直做,一定會有作用。
用戶
接著上面提到一直做活動就一定會有作用,其實,用戶一般分為這樣幾類:
積極熱情:基本上干什麼都有他,每次都評論點贊,每次活動都參與,還主動提建議之 類…
冷靜觀望:低頻的互動,也不取關,就是默默關注
概率用戶:這種是最不可控,可能是已經關注的但是偶爾才會打開,也可能是偶遇…
同行:現在同行佔比也很高的,不過這批用戶,基本上可以忽略,因為他在與不在你都 要好好做。
死粉:那就是死粉
前面講的兩點,內容和活動,都是為了用戶服務,我們不斷的變換主題,熱點追蹤,更換形式都是為了盡量滿足不同用戶的胃口,不停的組織互動,策劃活動也都是為了不停去引導那些積極分子,調動冷靜觀望的用戶,以及盡可能大概率的捕捉到概率用戶。
而這里講到的新媒體人要擅長用戶運營,其實主要還是聊天,前段時間不是有個淘寶掌櫃很火?他就是利用了個性化的用戶運營,在給自己的"服務"加分,製造差異化,增加傳播點,提高用戶粘性。無論你是逗比風騷還是滿腹經綸,總之要做一個形象的人,認真做人還不行,認真不一定形象,只有形象了才能被記住。(很多同行自嘲說自己就是個陪聊的,事實如此,哈哈,這都是命啊~)
除了聊天之外,就是要學會分析和管理用戶,給用戶貼標簽,是常用手段,便於分組,便於精準化管理和推送,偶爾做做用戶調查,問答互動,以及聊天,其實都是在做用戶分析和管理工作。(各位老闆,你們不要以為我們新媒體人聊天就是不好好工作,其實我們就是在好好工作,哈哈哈)
推廣
我承認,這個點放出來,是有點標題黨的,因為大家都關心這個話題,如何增粉,如何推廣,如何提高閱讀數等等。
在我看來,好的內容就是在做推廣,好的活動也是在做推廣,陪好一個用戶,其實也是在做推廣,而不局限於說一定是要砸錢做什麼廣告才叫做推廣。
由此可得,推廣當然也是作為新媒體從業者必備技能了。
那引用之前寫的一篇文章,推廣方式呢主要有幾個:
1、廣告推廣:就是在各大媒體上,線上線下可以觸及到客戶的地方進行宣傳
2、大號推廣:找到與自己目標用戶群體吻合的大號,KOL去推廣吸粉
3、粉絲社群:通過聚集起一批同類用戶,提供某種服務或價值的組織
4、買粉:就不提了
5、互推:應該叫聯合推廣,可以通過一些活動以及內容上的聯動來做,硬推效果一般
6、活動策劃:活動吸粉相對來說比較良性
7、地推:比如很多定位於大學生用戶的項目,地推是最簡單粗暴的
2、新媒體運營的核心思維
用戶思維
我跟很多朋友分享說,我們現在從事新媒體呢也不要急於說一定要在這一兩年獲得怎樣一個成功,回想一下,現在的大咖,是不是過去都有很多積累,有的是在傳統線下的積累,有的是在PC時代的互聯網上的積累,有的直接就是專業上的積累,然後結合新媒體的趨勢,將過去的優勢運用到了新的載體上,而已。
那我們現在從事新媒體行業最核心的是什麼呢?
就是新媒體思維方式,我個人覺得是:用戶思維。
其實這個詞也沒有想像中那麼的玄乎,很多詞彙都是被炒出來的,道理其實都很簡單。
哪個生意人做生意不考慮客戶的感受?對吧
用戶思維就是這個,從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深入的分析用戶的需求,結合他們的需求去設計產品、生產內容、策劃活動、推廣方式。
大家回想我以上講的內容,是不是都是以用戶為出發點?
你不知道你要寫什麼內容了,你去問用戶
你不知道該策劃什麼樣的活動,你去問用戶
你不知道去哪裡推廣你的公眾號,你去問用戶
那麼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時代顯得用戶思維這么重要呢?都是被慣出來的。
信息越來越碎片,品牌越來越淡化,產品越來越多,服務越來越好…然後我們自己本身就是用戶,我們也會覺得自己的感受越來越重要,選擇越來越多,個性化要求越來越明顯…
所以,我們把我們自己慣壞了,並且還在要求別人繼續如此寵愛我們,那我們作為運營汪也好,喵也好,那麼就立正稍息,列隊出去跪舔吧~哈哈哈哈哈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極致、免費、快之類的各種思維,不過我想再提醒一點的就是,差異化,也就是創新,可能一開始創新能力不足,但是一定要嘗試去創新,創意也都是慢慢鍛煉出來的,具體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一篇關於創意的文章)
3、如何組建新媒體運營團隊
結合上面講的需要做哪些事情,然後再做具體的分工,還有一些其他的工種沒有介紹到,但是並非說明這些崗位和工作內容不重要,比如美工設計、技術支持等等,組建團隊總的原則還是要根據公司發展的階段來靈活調整。
首先必不可缺的一定要有一個運營者,這個運營者需要了解並部署整個新媒體運營部門的工作情況,協調公司內外部的資源。而現在大部分的情況是微信小編要承擔運營規劃的重任,還有一種情況是,新媒體運營人員也承擔著內容、設計等各種工作。(這里並不是說誰重誰輕,只是分工還是要有偏重。)
個人建議,如果一般的小項目或者傳統公司轉型做移動新媒體推廣,那麼2.5人配置是比較理想的。
運營負責整體規劃,監督並執行工作,推廣以及活動策劃,數據分析一並兼了
文案負責內容產出和微信平台上的設置維護,以及一些用戶運營的工作也要兼了
最後的0.5指的是美工設計,一般公司都有設計,那麼共用就好了
而作為一個新媒體運營負責人來說,在考慮人員安排的時候,這樣想,如果招來一個人,你能給他安排滿滿的工作,那就招,如果你不能使其工作飽和,那麼這個人就不用招。
而一些階段性的設計工作以及技術開發工作,甚至活動策劃工作,可能由於專業性比較強,但是又不用一直養著這么一個人,那麼可以選擇階段性的外包,或者利用資源解決問題。
但是如果是大企業,並且尤其重視新媒體方面的項目,那麼最好還是分工明確,因為新媒體工作確實是一個細致的活,很多可延展性,運營+文案+設計+策劃+推廣…
4、新媒體分哪些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相對於傳統媒體(紙媒、電視電台等)而言的新興媒體,那麼新媒體是不是就只是微博微信呢?相信新媒體從業者多多少少都會有這么個苦惱,比如我,很多人問我你是做什麼的?我說我是做新媒體運營的,下一個問題就是新媒體是幹啥的?我就說比如說微博微信,在上面做做推廣之類的。然後就換來一聲長長的"哦~"。
那我們來看一下到底哪些是新媒體,是不是只有微博微信呢?
微信營銷
無疑是首選,現在的超級app,還是那句話,用戶在哪裡,你就在哪裡。相信絕大多數的公司業務對象都可以在微信上找到。這點就不多說了,大家也都有共識。
單獨講下特點:CRM。我一直的觀點就是,微信就是一個CRM,社交屬性沒法變,並且確實很方便交流溝通,所以,它的特點就是方便交流,管理自己的人脈。
微博營銷
很多人說微博已死,我是不太同意這種極端的觀點的,當然你如果寫文章,標題肯定要這么寫,要不然沒人看嘛,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微博即使再走下坡路,上面的用戶量也足夠大,所以微博也是新媒體戰場之一。
特點: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有利於做一些熱點傳播,事件營銷,以及大范圍擴散的話題推廣。
另外,啰嗦一句,很多人不是在問怎麼找種子用戶嗎?其實在微博上很容易完成,因為微博上的人群標簽其實比微信的標簽更加明確的,並且微信不支持對用戶的模糊搜索,那麼怎麼找呢?
舉個例子,以水果為例子,我就去微博上面搜"水果",然後你就會看到很多做水果的賬號,買過水果的,愛吃水果的人,全都出來了,然後你在篩選關注,私聊,互動…
知乎
認真的問答社區,一開始以科技類、互聯網類的問答比較多,現在來說覆蓋面越來越廣了,那麼也會有你的潛在用戶在上面提問或者互動,而作為創業者,你肯定是"自認為"該領域的專業解決者,那麼你就可以通過你精彩的內容去吸引到精準的用戶。
豆瓣
文藝范聚集地,對內容的要求更高,軟文軟到不行,同行都說如果要學軟文就去豆瓣吧,篇篇都是軟文,哈哈哈~如果是關於電影、旅遊、書等方面的,或者用戶需求延展出來是有個契合點的,那麼這個也是可行的。
其他的陌陌、脈脈等社交app,包括辣媽幫這種細分人群聚集平台,就不一一介紹了,還有QQ、貼吧等各種論壇,總的原則還是:用戶在哪裡,你就出現在哪裡。
順便回顧一下推廣三步驟:
1、你的用戶是誰?
2、你的用戶在哪裡?
3、你怎麼吸引過來?
5、如何學習新媒體運營
最後一個內容了,也是很多人比較關心的,前些天,晚上我心血來潮煲了一碗雞湯,可能有人已經喝過了,據說味道還不錯,裡面講的就是如何成長為一個還算合格的新媒體運營人員,比如像我這一款。具體內容我就不重復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本人朋友圈,有干貨也有雞湯,吃飽喝足,哈哈。
其實核心就是,學習,總結,交流和實操。
說句大話:你們現在這個時代比我那個時代要好很多啊,我們那時候哪有這么多培訓,分享可以聽。我都是花錢去聽一些前輩的課,買他們的資料,買書什麼的就不說了。然後利用各種時間看文章,看公眾號看頭條,然後也在各種群里認識各種大小咖,交流也學到很多東西,交流的過程中也是在分享,也是總結的過程。最後就是實操,將學習到的好的壞的都可以在實操的過程中進行檢驗,最後得到的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7、新媒體運營每天都在什麼?
1.內容採集
新媒體運營的關鍵是內容運營。那麼他的第一步就是採集內容。
A:挖掘用戶需求、用戶興趣點。
B:關注時事熱點,從不同角度分析時事熱點。
C:關注同行,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D:不斷學習,看書交流,分享行業干貨。
2.內容生產
生產內容是新媒體運營成敗的關鍵點。生產內容主要體現在對採集內容的提煉上。這裡面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站在用戶的角度生產內容還應該結合自身行業的推廣工作及活動內容。
3.渠道運營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內容,好的企業也需要渠道進行推廣。微信公眾號是閉環的,你只能給已經關注微信公眾號的用戶推送內容。而且你推送的內容,用戶也不一定會閱讀。那麼遇到這種問題。我們該怎麼辦?這就說明了渠道運營的必要了。根據不同行業我們採取不同渠道進行內容推廣。
4.用戶運營
微信公眾號和用戶缺乏互動渠道。用戶想什麼、需要什麼、他的興趣點在哪裡。運營者根本就不知道。很多微信公眾號不過是運營者、企業自嗨的產品而已。那麼面對這種情我們應該建立與用戶互動的渠道。現在的社群媒體就解決了這樣的問題。建立社群現在是迫在眉睫的事
5.數據運營
新媒體的成敗與否,不是靠我們自己講。需要的是數據來進行證明。比如關注、訂閱用戶的數量、文章閱讀數量、文章轉載數量、關注、訂閱用戶的新增人數、用戶轉化比例等。
8、大學生對新媒體了解的多嗎?都有哪些?
新媒體,好東西,好好學,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