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大學新媒體管理機制

大學新媒體管理機制

發布時間:2020-11-11 19:05:35

1、對於新媒體對大學生閱讀行為的影響該怎麼對應

對於新媒體對大學生閱讀行為的影響對應
1、發揮高校主陣地作用
第一,強化教學推廣作用。首先,努力推進閱讀課程化。將如何閱讀作為一門正規的課程,例如開設翻轉課堂,強制性的讓大學生能在集體學習的氛圍里,靜下心閱讀更多的書。同時加強教師指導,向大學生傳授如何更高效的閱讀。其次,不斷強化閱讀互動化。高校可以通過社團,例如讀書協會,組織一些與閱讀相關的知識競賽或向學生徵集優秀作品及熱點評論等增加學生在現實中的閱讀互動性和交流性,這種集體的閱讀行為能夠更好的調動閱讀的積極性,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最後,努力推進閱讀電子化。高校可制定一些關於書摘或與閱讀相關的「手機報」,例如韓寒創建的軟體「ONE」,定時向學生推送,這都在無形中讓大學生接觸閱讀,還能一定程度上保證閱讀的質量和純正性。有條件的高校可建立覆蓋各學院、各校區的統一的動態信息傳播系統,把新聞資訊和推送信息製作成學生樂看樂讀的視頻圖文。
第二,完善圖書館推廣功效。圖書館擁有豐富、優質的印刷型資源和電子資源③,我們就圖書館建設提出相關對策:首先,學分制度的完善。將校圖書館與教學相結合,完善學分制度,以學年為單位,將閱讀量作為大學生必修學分的一部分,學生每年借閱量達到一定額度才能獲得相應學分,否則需要重修該門課程,直至修滿學分,才予以畢業;各科教師可通過圖書館向學生推薦與教學相關的讀物;教師與圖書館合作,向學生布置課外作業,並要求學生利用圖書館資源完成作業,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其次,設施的完善。日本在中小學圖書館實行全面網路化,更是利用互聯網開展了遠程教學。我國高校圖書館也應不斷改善閱讀環境,將傳統服務與新媒體技術結合,最大程度上提供知識儲備與更新方面的支持,為讀者實現深層次閱讀提供更大的便利。最後,營造隨時隨地的閱讀環境。新加坡、日本、台灣等國家和地區視閱讀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將圖書覆蓋在醫院、銀行、郵寄、政府辦事處、商店,甚至是一家普普通通的拉麵館。高校圖書館可利用寢室、食堂、教學樓、醫務室等公共區域,開設流動借閱平台,並定期更新書籍,讓大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閱讀;也可提倡學生使用掌上圖書館或超星圖書館,或在食堂設置電子書借閱機,方便學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享受移動圖書館提供的新聞、圖書館通告、新書推薦、免費下載電子書、借書到期提醒、個人借閱歷史查詢、圖書續借、咨詢、等個性化自助服務。
2、整合校外多方可利用資源
對於處於象牙塔的大學生而言,社會充滿了誘惑,大學生渴望了解社會,而網路則成為了最好、最快的途徑。但是網路的極大開放性和自由性,也使其容易成為非理性、情緒化輿論的聚集地。負面的、極端的網路輿論則可能顛倒事實、混淆是非,為社會上的某些偏激的情緒推波助瀾,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④所以,還需要校外各方資源為大學生閱讀行為的養成保駕護航。
第一,有效發揮政府部門規范作用。
首先,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來對網路信息進行監督和管理,讓大學生能避免惡意信息的侵入,有利於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其次,政府可以通過公益宣傳、文件下發等形式,完善舉報機制,引導正確的輿論走向;第三,政府對新媒體的盜版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保證作品的完整性和思想導向的正確性。
第二,充分發揮媒體的導向性宣傳功能。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接觸到各類新聞媒體,相較於網路信息,新聞媒體更為可靠和真實,所以,新聞媒體在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行為上有很大作用。新聞媒體可以加大對閱讀重要性的宣傳,借用這種手段引發社會關注。

2、大學里新媒體編輯部是干什麼工作的?

就是編輯一些校園新聞,國家新聞這樣一些新聞。

3、大學里的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和 新聞傳播學類(含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有什麼區別???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傳播模式的變化。事實上,新媒體對傳統媒體最大的變革在於傳播方式的改變。區別如下: 1、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及新環境下的悖論。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是「傳者——內容、渠道——受眾」的經典模式。在這個模式里,傳者是清晰、居於控制者地位的,內容由傳者生產;而受眾是被動的,是基於統計學的、大量的、相對統一的,模糊的、難以辨認的群體。 2、在工業社會,大眾媒介的興起,使得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現在的新環境下,面對新媒體的發展,傳統媒體的模式產生了悖論:為了在信息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囊括更多的受眾,媒體只能加大內容和渠道的投入;而越發增多的內容和渠道反而使得信息越來越難以影響受眾,信息價值降低,成為冗餘的信息。基於工業社會價值觀的傳播模式必將有不可以自身解決的悖論。在中國,傳者很少消失或減少,信息正處於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 3、新媒體的傳播模式與特點。與傳統媒體的傳者中心不同,新媒體傳播模式下,傳者逐漸隱去身份,成為一個平台。大量的組織、圈層形成一個個內容聚集地,在這個聚集地里,受眾自己生產內容。受眾在一個個圈子內交往,可以不通過傳者,直接傳播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傳者要贏得受眾,必須要成為受眾生產內容的編輯者。

4、大學班裡的新媒體委員是干什麼的???

其實這個並沒有準確的答案,之前在2 8 推學習新媒體,裡面小白也有,大咖也有。
而且我覺得不管是小白還是大咖,都是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去實操的。
新媒體的東西是學不完,而且我一直覺得技多不壓身。
總之,還是看你自己的實際情況哈~加油

5、大學新媒體面試一般問什麼

大學新媒體面試一般你對新媒體的看法以及未來新媒體的暢享等等

6、大學有沒有新媒體專業

有的,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是基於互聯網等新興媒介形態對新聞傳播行業及整個社會的的巨大推動,順應數字信息時代發展所需,順應移動互聯媒介融合的趨勢要求而產生的新聞傳播類新專業。該專業是對2011年開始招生的新媒體與信息網路專業進一步發展。

2012年教育部開始組織該專業申報工作。2013年首次批復28所高校招生,2014年批復20所高校招生,2015年批復29所高校招生,2016年批復47所高校招生。該專業文理兼收,畢業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6)大學新媒體管理機制擴展資料

新媒體專業的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

1、具有深厚的傳播學學科背景和網路與新媒體的知識結構;

2、既懂得傳播規律,也懂得市場規律,在開闊的國際化視野中,形成對當今互聯網業和數字傳媒業運營的整體性、綜合性把握,將知識轉化為創意、策劃和執行能力;

3、具有良好的自學能力、書面與口頭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

4、具有較強的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5、在專業領域內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一定的創新與整合能力;

6、掌握藉助科技手段完成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7、具有在IT、傳媒領域和相關的文化傳播行業經營管理的能力。

與大學新媒體管理機制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