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厲害報道

新媒體厲害報道

發布時間:2020-11-10 22:32:37

1、急求新媒體在新聞報道中的優勢 文獻綜述 論文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不在於出現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傳播方式和內容形態的不同。
曾幾何時,互聯網路的盛行,曾經使業內人士無不感嘆,網路媒介已經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媒體之後的第四大傳播媒介。在一段時期內,網路媒介成了新媒體的代名詞,似乎一提起新媒體,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就是網路媒介。在本人就讀於大學的時候,專業課老師也是這樣對我們講的,互聯網就是新媒體。但是,說新媒體就是網路媒體正確嗎?答案是不正確。時間的推移,時代的發展,科技的變遷,具有越來越多傳播方式和內容形態的媒體形式不斷涌現,如數字電視、車載電視、樓宇電梯廣告、手機簡訊、手機電視等等。
最後,可以明確地說,所謂新媒體,是指一切區別於傳統媒體而言的具有多種傳播形式與內容形態的不斷更新、不斷涌現的新型媒體。

新媒體傳播有四個特點:

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大眾傳播

從岩畫和巫會的模擬傳播,到詩歌和戲劇的口語傳播,到造紙術和印刷術發明之後的文字傳播,到無線電發明之後的電子傳播,回顧人類的大眾傳播史我們可以發現,傳播的媒介形態日趨豐富,而傳播行為日趨自由。
印刷品傳播和電子傳播的形態、通道是固定的,其傳播的專業要求和邊際成本都很高,傳播者具有較強的壟斷性和控制權,而數字化必然帶來的網路化,以及網路化必然導致的交互性,使傳播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轉換極其容易。如今,一個人通過發送手機簡訊、撰寫博客日誌、發起網路群聊,就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對任何人」進行大眾傳播,突破傳統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壁壘。

「信息」與「意義」無關

尼格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說:「比特就是比特」。在數字語言里,所有的文本、聲音和影像都只是0和1的組合。傳播的信息從傳播的意義中抽象出來,使「把關人」的能力大大削弱。
因為意義是完整、單一而不能分割成片段來進行傳播的,易於甄別,而信息是可以編碼、分段、壓縮,進行傳播,再組合、復原、解碼,進行讀取的,很難在傳播過程中判別每一片斷的信息意味著什麼。上海目前發展很快的樓宇視頻和地鐵視頻系統是電視還是計算機?曾經發生一場定性之爭,就是這種突破的生動案例。

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增強

在傳統傳媒一統天下的鼎盛時期,傳播的效果似乎是無堅不摧的,大眾媒體對於公眾有著「魔彈」般的效力。但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新媒體的不斷涌現,信息和「噪音」越來越多,以一個人的接受能力,根本不可能全部進行接收和處理,同時,在技術上對信息進行篩選、復制和傳遞已經非常容易,因此,信息接收者按照什麼樣的標准,通過什麼途徑,如何選擇和過濾信息,又如何屏蔽噪音,在最大程度上決定了信息傳送者的傳播意圖能否實現。這意味著受眾在接收信息時的主動性和消費偏好變得日益重要。

大眾傳播的「小眾化」

傳播學研究中曾經有一個「沉默的螺旋」的發現,表明人們為了避免成為異類,陷入孤獨,往往在大眾媒體或輿論活躍分子發表了意見之後,不再表達自己與之不同的觀點。而在數字加網路的新媒體時代,任何一個人通過互聯網、手機等,就可以隨時進行信息溝通,甚至成為傳統媒體的重要信息來源,人際傳播的性質得到凸顯和強化,傳統的,傾向於無差異的普遍的廣大受眾,開始分割為氣味相投的或者利害相關的「小眾」,如各種各樣的網路游戲團體、戶外旅遊論壇、簡訊交友俱樂部等。在小眾中,人們也許更容易找到聲氣相投的夥伴,以對抗大眾傳播所造成的「社會孤立

cctv獲北京2008年奧運會新媒體轉播權
國際奧委會(IOC)近日宣布與CCTV.COM達成協議,確定央視的新媒體平台CCTV.COM成為北京奧運會官方互聯網/手機轉播機構。這是CCTV繼獲得北京奧運會電視轉播權之後獲得的另一項重要奧運會轉播權益。這也意味著CCTV.COM成為唯一一家擁有中國大陸和澳門地區奧運新媒體轉播權益的機構。

CCTV.COM在充分利用多種平台開發數字化播出資源的能力上得到了國際奧委會的認可。同時,已經獲得電視轉播權的央視也可以更好的與自身的新媒體平台CCTV.COM合作。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表示,2008北京奧運會將是奧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時刻,對整個中國也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期待著CCTV以及它的新媒體機構CCTV.COM共同合作,這對組合在中國的數字傳播領域有著極大的潛力,這是令人興奮的夥伴關系。我們期待著它們為我們帶來一屆精彩的奧運會,將精彩的比賽帶給更多的觀眾,特別是年輕的一代。」

國際奧委會執委、電視和互聯網轉播權委員會委員理查德-卡里翁(Richard Carrión)表示:「2008北京奧運會的轉播將帶來新的體驗。我們認為,CCTV.COM獲得新媒體轉播權後將可以更緊密的與電視轉播團隊合作,打破傳統的平台界限,讓大家獲得更好的奧運報道。」

在本屆奧運會上,國際奧委會首次將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作為獨立轉播機構,與傳統媒體一起列入奧運會的轉播體系。北京奧運會將成為新媒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2、網路媒體有什麼特點?

1、互動性

網路媒體存在互動性,可以進行留言,可以進行回復,這是傳統媒體所不具有的,這個特點非常的鮮明。

2、全球性

網路媒體的傳播范圍非常的廣,遠遠要大於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是全球性的。我們可以通過網路媒體知道國外的最新消息。

3、無法估量的滲透力

網路媒體的滲透力極強,對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都有著無法估量的滲透力。

4、快速的傳輸速率

網路媒體有著快速的傳輸速率,很多消息都是通過網路媒體第一時間傳播出來的,速度非常的快。

5、個性化

以網路環境為基礎,基於信息用戶的信息使用習慣、偏好和特點向用戶提供滿足其各種個性化需求的服務。這種新媒體提供的個性化信息服務,令信息的傳播者針對不同的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

6、全方位的數字化

現代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必然將改變人類的工作、學習、娛樂方式,即人類的生存方式,它們的前途歸根結底要看它們的產品或者服務能不能轉化為數字形式。

3、新聞的特點是什麼?

新聞的特點是公開性、真實性、針對性、時效性、准確性、顯著性、接近性、開放性、廣泛性、變動性。

新聞的要素 從表達方式上看,新聞以記敘為主,十分講究真實性。 新聞六要素(也就是記敘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即五個「W」和一個「H」 即Who(何人) 、What(何事) 、When(何時)、Where(何地) 、Why(何因)、How(如何)。 

(3)新媒體厲害報道擴展資料

1、如果對新聞的傳播模式進行簡化,那就是信息從傳者經處理後到受者的過程。新媒體新聞的傳播卻是開放性的,也就是說,這樣的傳播模式隨時可能被打破。

開放性包含著兩層意思:傳受關系的開放和信息處理權的開放,傳播主體的交互性及其引發的「把關人」缺失是新媒體開放性新聞的形成原因。

2、新媒體的存在改變了我們對環境的認識。我們看到了肉眼所看不到的東西,如衛星轉播的身歷其境、細菌影像以電子顯微鏡拍攝。麥克盧漢認為,

經驗是由無數不同的感覺材料組成,信息媒體的聲、色、形、光等多種的知覺刺激,透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與運動感覺等全身的感覺去感受外物。

3、新媒體對新聞的海量存儲不僅體現在信息數量上,也體現在以多少篇幅或數字容量去表現一個新聞事件上。不像報紙只有印刷的文字和圖片,電視只有聲音和圖像,新媒體的信息傳遞是集成性的。

微博新聞報道作為基於互聯網技術的信息傳播方式是典型的例子,它使新聞內容的表達由圖文並茂的二維平面轉向視音頻多媒同行的三維空間。

4、兩會媒體用了哪些新媒體進行報道

光明可視他們的神器比較新,是應用的紅雲的互聯網可視雲技術,不需要衛星,就靠4G網路來實現手機互動直播的。

5、如何運用新媒體創新傳統媒體的報道?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發起一個名為"昨天你讀報紙了嗎"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報紙讀者的平均年齡超過了45歲,30歲以下的報紙讀者不到10%,而50%以上的讀者超過了65歲。
傳統媒介受眾老齡化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早在2004年,一項針對北京市場進行的調查顯示,北京綜合性報紙讀者的平均年齡已超過41歲,報紙讀者老齡化趨勢開始加速。但皮尤這次調查的另一層含義——報紙讀者年齡結構不合理,可能比老齡化的問題更突出。在層出不窮的新媒體面前,如何贏得年輕讀者,是關系傳統媒介生死存亡的問題。
年輕人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是互聯網
,打通傳統媒體和互聯網也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利用網路,既可以延續傳統媒體的風格和品牌,又可以吸引青年讀者的注意,實現新聞內容的多次傳播。因此,圍繞著互聯網進行創新、融合、轉型,成為很多傳統媒體高舉的大旗。
在過去,報紙就是報紙,電視就是電視,很少聽說有報紙轉型做電視這種事情。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媒介的界限。今天,無論規模大小、實力強弱、口碑高低,傳統媒體紛紛進行媒介融合的實踐,從開網站開始,論壇、博客、微博、微信……基本上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沒落下,新媒體迅速崛起,傳統媒體居功至偉。
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形式和內容是統一的,換句話說,媒介本身就是信息的一部分。電視之所以區別於報紙,在於其並非將報紙上的內容轉述一遍,更不是簡單地將文字音像化、視頻化,而是通過它獨特的製作和表現形式,創新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將報紙所代表思考型的精英傳播拓展到普及型娛樂型的大眾傳播。反觀今天正在積極進軍新媒體的傳統媒體,更多是看重了互聯網這一介質,更在意信息渠道的拓展,更注重內容形式的創新,而常常忽略了新媒體背後隱藏的一些重要變化。
傳統媒體進軍新媒體,不是簡單的長話短說、老話新說,把新聞轉換成音視頻或濃縮成140字,而是要利用新的技術手段創新報道的內容和形式,利用新的思維拓展新聞寫作的內涵和外延;是通過新媒體跳出自己的媒介限制,吸引更多的讀者,創造更大的價值。更進一步說,媒介融合是為了生產更多嚴謹、客觀、豐富的新聞產品,引領社會主流價值和判斷,而不是追隨互聯網消解新聞,娛樂社會熱點。
如何運用新媒體創新傳統媒體的報道?去年《紐約時報》在媒體界引起不小影響的特稿《雪崩》是一次積極的嘗試。這組報道16位滑雪者在美國卡斯卡德山遭遇雪崩慘劇的特稿,並非簡單將文字、圖片、視頻拼湊在一起的"報網融合",而是充分融匯了文字、圖片、視頻、動漫和互動式圖形等新媒體形式,通過流暢的連接和敘事,將事故發生的背景、過程、後續處理及每個當事人的故事娓娓道來。同時,傳統的報紙還出了5疊報道,並很快推出了以文字為主的"電子書",之後在周末版《紐約時報》還推出了特別報道。這組報道既創新了新聞報道的形式,用現代化的技術引起了年輕讀者的關注,也為報紙贏得了聲譽和讀者,成為傳統媒體利用新媒體強化報道的範例。
新媒體之新,不僅是內容之新、形式之新,更是觀念之新。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不僅是把報紙的內容搬到網路、平板電腦和手機上,而是應聚合多種信息元素、綜合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與新媒介技術的平台搭建,向受眾提供最現場化、最易理解、最易獲取的新媒體化產品。從這個意義上講,傳統媒體要吸引更多年輕讀者,在媒介融合之外還有不短的路要走。(呂 洪)

6、中國報道新媒體是一個什麼性質?

你好 :
新媒體(New Media)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
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自媒體(外文名:We Media)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論壇/BBS等網路社區。
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於2003年7月發布了由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兩位聯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體)"研究報告,裡面對"We Media"下了一個十分嚴謹的定義:"We Media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後,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簡言之,即公民用以發布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事件的載體,如博客、微博、微信、論壇/BBS等網路社區。
其次是本質區別
自媒體跟新媒體是兩種性質,並不是自媒體是新媒體裡面的一種。
說白了新媒體偏向官方,個人企業不能隨便發東西,相對門檻較高,營銷成本高,自媒體是個人的天下,可以免費申請,他們相對於傳統媒體都是現代化的新型網路傳播媒體,自媒體平台也屬於新媒體領域。
新媒體比較廣泛,自媒體偏向個人,上面網路上文章說自媒體不屬於新媒體,我想說,自媒體不是新型的網路媒體傳播渠道嗎?新媒體定義為新型的網路媒體傳播渠道,自然包括自媒體了。

希望能幫助你,望採納!

與新媒體厲害報道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