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電視台新媒體部門構架

電視台新媒體部門構架

發布時間:2020-11-09 08:54:45

1、如何理解新媒體與政治體系社會結構之間的關系

新媒體就是可以說操新聞,有可能不有不真實的情況出現。政治體是關於國家的發展,事態,社會群體正常思想導向,民心一至發展觀不可能不真實

2、視聽新媒體的發展對媒體人才結構有哪些改變

我們再來探討前面的問題:新媒體是什麼?粗略地說,新媒體是能夠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媒體,不過,既然互聯網已經打破了很多工業時代的既定界線,新媒體註定也不會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理解的單一「媒體」,因此,新媒體是一種能力,不僅是傳統媒體在互聯網時代需要獲得的能力,還是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得的能力。
電視面臨的挑戰正是它的機會所在,如何主動而不是被動地迎接互聯網時代的社會結構變革,延續在傳統電視時代的影響力,正是電視未來的發展方向。

3、新媒體工資構成

成都的新媒體,工資分為三個檔位
3~5k,運營專員
6~10k,運營主管
8~15k,運營總監

主管和總監級別,要扛業績才要績效,一般專員工資就很低了,收入還要分為底薪+績效的話,建議別去,不要相信什麼多勞多得之類的話,基層員工,先活下來,提高能力!

感興趣的話,whosix,是我weixin。

4、新媒體運營的薪資范圍是多少?

這是職友集上面新媒體運營的相關工作內容以及工資水平介紹,還是比較接近我個人接觸的現實,高工資地區基本上都是一線城市,一個是基本工資的線比較高,然後再加上個人能力,拿到6-8K很正常,如果有銷售或者業績提成那就不封頂了,二三線城市3-4.5K是非常普遍的基本工資了,大部分新媒體還是處於這個層次的,剩下的2-3K基本上都是一些剛入行以及一些工作能力一般的剛入門者,因為新媒體的入行門檻低的因素導致,大量人員湧入湧入這個行業,拉低了新媒體運營的水平線。底層的新媒體其實做的還主要是編輯的工作,雙微基本上就是他們的主要工作內容,加上一些其他的零散的內容,就構成了基層新媒體的工作內容。統計的數據基本還是偏高的,我想要一下你的原圖可以嗎?

5、為什麼說新媒體優化了文化產業結構?簡潔點

第一個就是新媒體在文化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我們進入新的世紀以來,從中央、國務院到各級黨委政府,對新媒體的重視應該說是在不斷地加深,對文化和文化產業在新時期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也是在不斷地深化。
第二個就是新媒體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文化產業是科技應用最廣泛,科技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之一,新媒體技術在文化產業中廣泛應用,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生產傳播方式的發展和創新。
第三個,就是想講一講新技術,特別是新興的文化產業發展,文化部在這方面的基本考慮。

6、鳳凰衛視的組織結構

鳳凰新媒體是鳳凰衛視傳媒集團旗下跨平台的網路傳媒,融合互聯網、無線網、和電視網三大網路平台,以鳳凰網(http://www.phoenixtv.com)為旗艦,以各類WEB圖文資訊、寬頻音視頻流媒體、WAP移動鳳凰棧、MMS彩信鳳凰時事周刊與評論等豐富的跨平台產品組成多媒體門戶平台;以博客、論壇、簡訊、IVR、社區、辯論、調查等Web 2.0及無線互動板塊為用戶提供互動與共動交流空間;以圖文及音視頻搜索、RSS、Tag、互動節目表、移動鳳凰台、個性化定製等新一代互聯網及無線技術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全方位整合多種媒體形式、內容資源、技術平台、與傳播渠道,努力打造一流的全球華人新媒體。
2006年10月18日,鳳凰新媒體成功上線,開創跨平台跨媒體的聯動傳播模式。鳳凰網瀏覽量、獨立訪問人數、視頻播放數都增長迅猛,穩定在中文網站排名前30位 (iResearch 及 Alex 統計);訪問用戶與國內其他網站相比,受眾的文化程度高、收入水平高、專業人員比例高;在寬頻產業鏈中與各類公司建立了廣泛的合作,在長尾經濟時代向產業鏈及最終用戶提供品味堅實的「短頭」內容;在與中國移動全面合作的過程中,鳳凰新媒體不但是聯接鳳凰衛視與中國移動的橋梁和紐帶,而且是傳統媒體內容在無線平台上產品化的催化劑。

崔 強
鳳凰衛視常務執行副總裁、執行董事,鳳凰新媒體董事長
鳳凰衛視常務執行副總裁、執行董事,鳳凰新媒體董事長
1980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
1980年9月至1992年12月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先後任記著、編輯、主任編輯;
1993年1月至1996年2月在香港樂天發展有限公司工作,擔任副董事長職務;
1996年3月起擔任香港鳳凰衛視有限公司常務副行政總裁、執行董事;
2005年11月兼任鳳凰新媒體董事長職務。

劉 爽
鳳凰衛視有限公司副總裁,鳳凰新媒體CEO(首席執行官)
美國杜克大學法學博士
1996年至2001年就職於美國紐約華爾街律師事務所,從事互聯網、電信、高科技傳媒企業的兼並、收購以及融資上市等法律事務工作;
2001年進入鳳凰衛視,歷任行政總裁特別助理;公關、事業發展總監;
2003年出任鳳凰衛視副總裁;
2005年11月出任鳳凰新媒體首席執行官。

李 亞
鳳凰新媒體首席運營官,執行董事
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自動控制專業;
1992年獲美國坦普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
1993-1995就讀於沃頓商學院高級管理班;
1993年至1999年先後在美國Verizon電信公司、DLJ、黎曼兄弟、摩根斯坦利公司任軟體工程師及互聯網高級顧問等職;
1995年在紐約創辦互聯網公司Global Villager Inc.,2000年被Startec Global Communications Inc.收購;
1998年底參與開創了基於基本分析的Swing Trading股票投資方式;
2002年任China Quantum Communications光通電信公司首席運營官兼美國分公司總裁;
2004年任創業型上市公司Techedge Inc. 公司首席運營官兼首席財務官;
1996-2006年曾在美國中國商會、旅美中國金融協會、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美中事務委員會等組織任常務理事;
2006年6月回國加入鳳凰新媒體,任職首席運營官、執行董事。

王 誠
鳳凰新媒體副總裁
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工程系,獲得工科學士學位;
1999年7月至2005年6月,就職於華友世紀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歷任運營專員、分公司經理、大區總監、銷售總監、移動子公司副總經理等眾多崗位;
200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信息管理專業在職碩士班;
2005年7月先後參與浙江新奇、北京樂視科技投融資工作;
2006年6月正式加盟鳳凰新媒體,任職副總裁,全面負責鳳凰新媒體移動業務。

吳 征
鳳凰新媒體總編輯
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並留校任教;
1999年任職於安徽電視台,歷任編輯、主編和社會新聞部副主任;
2002年加盟中央電視台參與《面對面》欄目的創辦,任策劃和主編;
2003年供職於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任策劃、策劃主管和執行製片人;
2006年任鳳凰衛視中文台總編室主任;
2007年3月加盟鳳凰新媒體,任職總編輯。

陳 明
鳳凰新媒體副總裁
協和醫科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碩士;
1995年進入「樂天國際」負責醫療投資項目管理,任投資項目董事會董事;
1999年進入互聯網行業,任鳳凰網副總裁,分管行政、財務、人力資源 及法律;
2003年後協助分管鳳凰網運營工作;
2005年11月出任鳳凰新媒體副總裁,負責行政、財務、人力資源及法律工作。

鄒 明
鳳凰新媒體副總裁
畢業於中國吉林大學歷史系;
198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事信息管理和研究工作;
1998年加盟鳳凰衛視,在鳳凰網工作期間,先後擔任編輯、主編、總監、副總裁職務,
參加多項鳳凰網內容建設的策劃與實施,其中包括資訊、寬頻、社區等;
2005年11月,鳳凰新媒體成立後擔任副總裁一職,現負責互動中心以及新產品開發工作。

7、文筆不夠,如何做好新媒體運營

一、內容的角度

何為內容的角度?就是我們在寫一篇文章時,我們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寫,還是陷入到了自嗨的角度?是在寫用戶想看的文章,還是在寫我們自己想表達的文章?是在寫用戶真正想看的文章,還是在寫我們以為用戶想看的文章?

轉變內容的角度,看似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實則非常之難。大部分人在運營個人公眾號時,很容易就會變成流水賬,而忘了當初運營公眾號時的目標用戶。如果說,我們寫的這篇文章是自己的日記,那無可厚非,只需寫完之後看看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內容即可;而如果說,我們寫的這篇文章是要給我們的目標用戶看,且希望我們的目標用戶看完之後能有收獲,那就得把自己完全切換到用戶的角度,來審視一下這篇文章是否有價值。

舉個摩卡在運營個人公眾號的栗子,也做過很多嘗試,直到運營《運營升職記》這個公眾號時,才想清楚內容角度的定位。《運營升職記》的目標用戶定位於運營小白到運營總監這個階段,且渴望快速成長,願意通過自己不斷的學習獲得快速升職加薪的運營喵群體。所以,我在策劃《運營升職記》的內容時,就會站在運營小白的角度,寫與運營能力提升、升職加薪相關的干貨文章和成長故事。

透過內容角度這一點,可以幫助我們在運營個人公眾號和企業公眾號時做出更好的選擇。那就是選擇自己所擅長而且喜歡的方向,這樣的好處,就是你更容易理解目標粉絲的需求,寫出他們喜歡的文章 。如果你正在從事新媒體運營,而公司的業務並不是你所熟悉的,那擺在你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盡快熟悉公司的業務,理解目標用戶的需求;二是選擇離開,找一家自己熟悉擅長的領域,否則難以做出很好的成績。


二、內容的結構

內容的結構應用范圍非常廣,短到一句SLOGAN、一句推送的標題,長到一段活動文案、一篇公眾號圖文,都會涉及到內容的結構。還是舉公眾號圖文的栗子,最常見的問題有下面三個:

內容結構局部臃腫。某部分內容特別多,用戶閱讀的感受就像卡在了臃腫的部位下不去了一樣。需要注意的是,內容篇幅較長不等於內容結構臃腫。就像有的人體重雖然很重,但是很結實、很勻稱;而有的人很重,卻是肥胖、大肚皮。

內容結構部分缺失。用戶閱讀的感受就像斷層了一樣,感覺很突然。很多企業公眾號在推企業的產品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其實就是這一個,沒有一個層層引導的過程,直接說自己產品怎麼好,結果就是用戶不買賬,直接掉粉。就像男生追女孩想省去撩妹的過程,簡單粗暴直接脫衣服一樣,不把女孩嚇跑才怪!

內容結構邏輯錯亂。用戶閱讀的感受就像雲里霧里一樣,被繞來繞去,感覺不知道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是什麼了。這點和我們與人溝通時,語言表達邏輯不清晰一樣。摩卡也是在這點上深深的受過傷,後來在前領導的推薦下,看了一本《金字塔原理》的書(准確來說,應該是啃),再加上刻意的練習,現在再寫文章時,基本沒有犯過這方面的錯誤。

摩卡在寫本篇文章時的內容結構(如下圖)。這篇文章屬於新媒體運營中內容運營的一個分支,摩卡希望從認知層面來幫助我們的新媒體運營喵們,理清優秀內容中必備的三個核心要數。這三個核心要數分別是,一定是站在目標用戶的角度,並且有著清晰的邏輯結構,以及獨樹一幟的內容風格。


三、內容的風格

內容的風格類似於人的性格,因為它源於人的思想。文風朴實的人,通常生活中也會比較真誠;文風尖銳的人,通常生活中也會有刺頭的那一面;而文風嚴謹的人,生活中一定非常理性。

內容的風格和個人的閱讀興趣有很大關系。比如摩卡在閱讀時,大部分都集中在專業領域的方法論、名人成長故事這兩種類型的書,所以在運營《運營升職記》公眾號時,內容的風格類型會傾向於以運營方法論、運營成長故事為主。

什麼風格的內容才算是好的內容呢,其實並沒有具體的標准,每種風格的內容都會有人喜歡,核心是找到自己擅長的風格。為什麼要找到自己擅長的風格,摩卡自身的經驗是關於持續寫作時,效率以及質量的問題。一旦你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在寫作時大腦中會自動形成模塊化的生產結構,來幫助你更高效率的寫出高質量的文章。當然,如果在此基礎上,做到像小顧漫畫、咪蒙這樣獨樹一幟的風格標簽,那是更好了。

轉自知乎作者:運營升職記

與電視台新媒體部門構架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