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面對新媒體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面對新媒體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發布時間:2020-11-08 14:00:10

1、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挑戰

首先確定的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是必然趨勢。一方面是政策上的推動,眾所周知,近年來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導致紙媒倒閉,人才流失。於是國家從戰略上希望並要求傳統媒體及時轉變,繼續主導輿論。另一方面,面對媒介環境的變化和用戶閱讀、觀看習慣的改變,傳統媒體也必須自我革命進行媒體融合。
實際上,雖然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是很大沖擊,但傳統媒體在原創新聞、新聞可信度和權威性上又遠遠超過了新媒體,通過兩者之間的融合,可以達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狀態。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只是增加了新渠道、平台、產品,而是人被改變,需求與消費行為發生重大變化,傳媒的競爭邏輯隨之演變。」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陸小華表示。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君超則提出,傳統媒體,特別是報業在進行轉型時,不能片面強調「互聯網思維」,而是應確立「融合思維」,開發「融合新聞」,這才是真正吸收新媒體優勢的關鍵,而新媒體則應吸收傳統媒體「嚴謹性思維」,更好保證內容質量。
另外,媒體融合需新技術支撐。大數據分析,精準推送……新技術的出現對媒體發展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離不開先進技術體系支撐,可以說,新技術是支撐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
拿電視台傳統的新聞采編來講,往往受限於設備、空間、時間的制約,一場新聞采編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使用爆新聞移動采編,一部手機就能搞定新聞采編所有問題,碎片化時間創作文稿、手機高清拍攝素材(照片、視頻)、手機編輯製作新聞、手機發起直播,隨時隨地上傳和審核,提高新聞采編效率。目前,這種產品已經應用於湖北、河南、遼寧等電視台。
同時,要做到全渠道發布,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策劃、採集、加工、編輯、發布,並綜合運用圖文、圖表、音視頻等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而滿足多終端,多體驗。
除了強調技術領域的支撐,有業內人士還認為,媒體融合還可以將各個傳媒產業的產品相互嵌入,變成富有多種傳媒思想的新型輿論新聞。這種新聞更能引起公眾共鳴,傳播效率和質量也會提升。同時,以資本為紐帶實施融合體內各媒體的戰略媒合作也是一種業務模式。

2、試論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沖擊

1.傳統電視媒體應對新媒體沖擊的策略
新媒體對電視行業帶來外在和內在的雙重影響。一方面,由於新媒體被廣泛運用到電視節目製作中,並且以不同的方式改變了節目的特質;另一方面,新媒體直接與電視競爭,促使很多人使用新媒體而放棄了看電視。但是,電視業界也應看到積極的一面,一是新媒體對電視的內在影響改善提升了電視的特質,二是新媒體對電視的外在影響並不像我們擔心的那麼可怕。新媒體的運用明顯有助於電視擺脫傳統的制約。它既增添了新的內容,又給受眾提供了一個可以快捷方便地接收、參與、回應節目內容的多種方式,這意味著節目製作人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誰是節目的受眾,以及受眾的品位和喜好。電視有稍縱即逝的特點,節目在空中播出後通常無法挽回和保留,但播客卻可以使節目在播出的一段時間內繼續被觀看,就像時間遷移。當然,時間遷移並不是新媒體帶來的新現象,在數碼年代到來之前,受眾是通過卡式錄音帶和錄像帶完成時間遷移和保留節目的,新媒體的出現只是使時間遷移變得更為方便。對節目製作人來說,時間遷移意味著能贏得更多的受眾,不再受時間的限制,而且,即使部分受眾是在播客上重溫節目,對製作人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因為反復收看節目,就意味著節目會被進一步吸收,節目會得到更好的欣賞。
2.報紙行業應對新媒體沖擊的策略
報紙媒體應與新媒體互相融合,共同發展:在沖擊與挑戰面前,報紙行業並不是完全沒有優勢可言,並且隨著新型媒體的沖擊,報紙行業的這種優勢將會得到放大,會變得更為突顯。傳媒的基本價值鏈是信息資源的採集和分發,作為傳統媒體,報紙的絕對優勢主要表現在採集上,並且它的權威性、公信力、資源的壟斷也是新型媒體在短時間內無法替代的。但在信息資源的分發上報紙媒體就稍顯遜色,其互動能力,傳播速度,傳播面積,娛樂功能,傳播方式都是無法和新型媒體相比的。在這種情況下,報紙媒體和新型媒體應走互相融合之路,互相取長補短,才能得到共同發展。在現階段,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的超互動已給消費者和商家帶來了一種前所未有的享受,兩種媒體的優勢互補將會更大限度地放大雙方的影響力。如:報紙媒介的公關活動製造能力和網路平台的展示能力相結合,在傳媒中產生了極大地影響力,這樣即節省了傳統媒體製造的成本,又提升了新型媒體的影響力同時還達到了盈利的目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新媒體的沖擊帶給傳統的紙質媒體的不僅僅是挑戰或滅亡,更是一個良好的發展合改革的機遇。報紙媒體在市場變革中走下去的前提就是要正視新媒體的發展,廣泛吸收新媒體的有點,不斷發揮自己的長處,走新舊媒體共生共贏的道路。只有抓住這個新媒體出現的契機,報紙媒體就可以在信息時代走出一條能夠自我發展的路。

3、如何應對新媒體世界挑戰

在新舊媒體世界之間存在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在傳統世界中,由專業人士製作、通過專有平台發布的內容仍然占統治地位。但在新媒體中,內容經常是由用戶生成的,通過開放平台來發布。這些極端化的趨勢標志著現有企業與新進入者之間當前所存在的明顯沖突。這些沖突正在現有的企業之間涌現,即在製片廠、游戲出版商和音樂標簽等傳統內容擁有者和諸如電視台、零售商、動畫片展示商、有線和衛星電視節目提供商等媒體發行商之間出現。這種媒體鴻溝使那些為成長而努力的合作夥伴相互之間成為競爭對手。面對日漸激烈的新媒體勢力的挑戰,該如何應對呢?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在一份報告中提出了10項具體建議:把消費者的需求置於業務及公司董事會議事日程上的中心位置;把消費數據轉變成競爭優勢;通過給消費者控制權以換取市場份額;為消費者提供體驗,而不只是內容;借勢虛擬世界;創新業務模式;投資於互動的、可衡量的廣告服務和平台;重新定義合作夥伴關系同時減小副作用;將投資從傳統業務轉向新模式;創建一個靈活的業務設計方案。

4、作為中學生,你覺得應該怎樣理性面對新媒體?

不理就是了,抄要聽從國家如何安排,不要隨意跟風鬧事喊愛國,不要限制別人的主權,比方說A國挑釁咱國家咱國人就不讓咱國家的人買A國的產品,這點我是特反感厭惡的。這個不是咱們說怎樣解決就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國家會自己解決的,咱們普通國民是做不了主的,你把嗓子喊破一直罵那個挑釁咱中國要是咱中國的國家領導不理會把嗓子喊爛都沒用。

5、如何應對新媒體

應對媒體,化解危機
1、不要讓媒體興奮起來;
2、為企業營造有利的擬態環境;
3、媒體擬態環境下的企業應對策略;
例1:1997年美國環球公司TWA800墜毀事件;
例2:9.11布希政府定義危機的經典;
例3:QQ「保釣」《騰訊公司依然頑固挑戰13億中國人的愛國情感》;
4、讓受傷的軟實力硬起來;例:百事「針頭」事件 (證偽方式);
例:東阿阿膠應對焦點訪談「以馬代驢」黑幕事件 (區分化方式);
例:「東芝」兩張丑臉 (合理化方式);例:「海爾捉蟲」事件 (自我表揚法);
例:雙鶴葯業「清朗葯」事件 (痛改前非法);
例:南京冠生園「慾火重生」 (形象再造法)。
節選自葉東文章《企業危機管理實務及媒體應對技巧提升》

6、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挑戰

媒介的「新」與「老」縱觀歷史,人類傳播媒體一直在演變。每次當一個新的想法和願望變成現實時,人們都會認為「我們已經擁有了相當先進的傳播媒體」了。然而,過不了多久,曾經革命性的發明又被新的革命性發明所顛覆,人們就會把昨天還認為是先進的傳播媒介打上「傳統」的烙印。廣播相對於報紙,是新媒體;電視相對於廣播,是新媒體;雜志廣告、戶外廣告、空中廣告、直郵廣告等等,可以說,如今你看得到的任何習以為常的廣告形式,它們在歷史上都曾經是填補空白的發明創造,在青春燦爛後被質疑或取代。

7、怎樣應對新媒體挑戰,人民日報社長有話說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發展迅猛,迅速崛起,這無疑對傳統媒體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巨大的沖擊。有資料顯示,新的信息傳播媒介受眾在日益增多,而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讀者卻日益減少,其中尤以報紙為甚。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傳統媒體該何去何從?是悲觀失望向新媒體繳械投降,還是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應對新媒體的挑戰呢?面對這樣的問題,筆者認為,新媒體盡管來勢兇猛,對傳統媒體的生存和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但是,這並不意味傳統媒體已經一無是處、完全喪失了應對新媒體挑戰的任何優勢。傳統媒體在未來若干年將繼續扮演重要角色。在當今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態勢下,傳統媒體不應該一蹶不振,而應該振奮精神,發揮自身的優勢,挖掘潛力,積極應對新媒體的挑戰。

積極應對新媒體的挑戰,就要發揮好傳統媒體的傳統優勢。在新媒體洶涌發展的時代,傳統媒體最核心的優勢之一是內容生產。生產優質內容就是傳統媒體克敵制勝的法寶和關鍵。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優勢主要體現在傳統媒體所刊發或播出的內容一是原創性強,二是權威性強。就拿原創性來說,新媒體的原創性就不及傳統媒體。據權威資料證實,雖然新媒體的崛起擠佔了傳統媒體的市場,但是大量的原創性首發報道仍來自於傳統媒體。

與面對新媒體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