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會取代紙媒嗎

新媒體會取代紙媒嗎

發布時間:2020-11-07 19:13:38

1、新媒體真的完全替代傳統媒體了嗎

完全替代是個什麼概念?個人覺得,傳統媒體的作用沒了,才叫完全替代。從實際情況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沒有替代:

1.信用。傳統媒體發出的聲音更可靠的觀念目前還存在。因此,我們的許多客戶要發出給自己品牌增信的聲音時,還是會選擇傳統媒體。

2.重要信息的出口。目前政府部門的信息還是主要依託於傳統媒體曝出;

3.內容製作流程。雖然傳統媒體的內容效率比較低,但是嚴謹的內容製作流程大多數新媒體沒有掌握。因此新媒體更容易產生謠言,或者片面的信息。

2、紙媒業,如北京晚報,會被新媒體取代而消亡嗎

紙媒業肯定會受到新媒體的沖擊和影響。
但應該不會消亡。
市場競爭中經典的紙媒業會勝出。
一些老年人或者習慣閱讀紙質版書籍資料的人會有相關需求。

3、紙質媒體會被網路媒體取代么

嗯,這是一個現代的辯題,「新傳媒是否必將取代傳統傳媒」。我認為是的。所以就這個辯題寫了一篇東西給您,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媒體的定義
傳播信息的媒介

二、關於新媒體和傳統媒體

首先,在目前,可以被稱為傳統媒體的是電視、報刊、廣播三種傳統媒體。而新媒體主要指網路。如果把時間線拉長,那麼很多年後的傳統媒體又可能包括網路,又會有新的媒體產生。所謂新所謂傳統,我認為是相對而言的。

三、什麼是取代?為什麼會被取代?

其次,我們來看取代這個詞。什麼是取代?即取而代之。指的是排除別人或別的事物而佔有其位置。區別取代和代替的概念。 取代是一個主觀能動性很強的詞,而相對被動。一般來說,A取代B,則A一定比B佔有絕對的優勢,不管優勢所在在哪裡,A更有能力或者A更有後台,這都是取代的因素,而替代則不然,替代可以是等水平的替代,也就是換換樣子。

我認為取代只是取代其主流位置,淘汰被取代者而並不是抹殺。也可以理解為接過擔子。我們要明確的第一點是,A取代B成為。。。的主流,並不意味著B灰飛煙滅。

然後第二點,A對另B的取代並不是說 A在所有方面都比B要好,而是在絕大多數方面或者最關鍵的方面。 比如說中國歷史上的改朝換代,這是一種取代,但並不代表取代者比被取代者所有方面都好。再比如說A取代B而做班長,並不是說A比B所有方面都完美,而是在工作能力,協調管理等方面更突出。聯繫到媒體,新媒體是否取代傳統媒體最關鍵的地方在於新媒體是否比傳統媒體的履行的職能更加出色。

四、新媒體有更大的優勢!在職能上!

然後我們來分析,新媒體,他有什麼樣的魅力或者能力能夠相對於傳統媒體在職能上有絕對的優勢。

媒體的職能就是 傳播信息!

只要能更快更廣更准確的傳播信息,那就是履行職能好的媒體。

就現代媒體狀況區分來說。我們把電視,廣播,報紙作為傳統媒體,把網路看做新媒體。

4、新媒體迅速崛起,「紙媒」會消失嗎

自網路等新媒體「橫空出世」起,十幾年來,有關傳統紙媒是否將在新媒體浪潮中銷聲匿跡的爭論從未停息過。時至今日無論是網路界還是傳統媒體領域本身,「看跌」紙媒的言論也一直占據主流。然而,一個新舊更替並不是完全淘汰,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傳統紙媒的生存環境雖受到嚴重沖擊,但紙媒「消亡說」很難站得住腳。事實上,在新的傳媒格局下,看似處於弱勢的紙媒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傳媒格局「新常態」下,有遠見的紙媒完全有可能通過自身轉型,放大優勢,殺出一條「血路」。
新媒體帶來沖擊已經不可避免,衡量紙媒影響力的各項指標正在逐年下降,新媒體以其便捷、快速、互動性強等優勢,在甩開紙媒的同時也改變著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因此有觀點認為:與新媒體相比,紙媒的弱點暴露無遺、不堪一擊。但這種看法的說服力有待斟酌。我國的新媒體發展到今天,雖日趨成熟,但網路媒體在傳播信息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大問題,不少網路信息資源一直處於雜亂無章的狀態,有些甚至形成錯誤的輿論導向帶來很大負面後果。
首先,網路信息的權威性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可。根據2014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在新聞網站核發新聞記者證的相關通知,首批實施范圍是經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批準的,且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一類資質,並符合條件的新聞網站,申領人員應為新聞網站編制內或者正式聘用的專職從事新聞采編工作且具有一年以上新聞采編工作經歷的人員。這也就意味著,除了少數一類資質網站外,大批知名的具有網路新聞發布功能的網站只能在註明消息來源的前提下轉載、發送信息,不得自行采編新聞信息。
其次,可信度也一直是網路媒體的軟肋。有些商業網站為了提高點擊率,製造話題以吸引關注獲取利益,嚴重影響媒體的公信力,甚至出現了大批的錯誤信息、虛假消息。2014年3月,《大河報》以《顱骨取下一年多,誰能幫她裝上?》為題,報道了某患者因家庭變故,缺錢進行顱骨修復手術的新聞,呼籲社會愛心人士為其捐款,幫她渡過難關。但這一事件被一些網站轉載時,卻成了《病人因欠5萬元手術費,顱骨被摘下,一年多無人給裝上》,引發網友對醫院強烈譴責。本是一篇呼籲愛心,激發社會正能量的新聞稿件,正是由於網路環節的處理失當,導致出現醫患關系緊張的局面,給患者和醫院帶來嚴重困擾。
不難看出,新媒體在新聞報道的原創性方面不及傳統媒體。傳統紙媒應以自身資源優勢為基礎,用獨特的視角重點開發新聞的深度,挖掘新聞背後的現象,堅持以深度報道、調查報道、新聞評論為核心進行報道,加強信息的整合能力,還原新聞的真實性,為受眾提供更加真實、全面、高質量的信息服務。作為信息交換整合的有效工具,傳統紙媒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是新媒體的內容提供者。若紙媒不存在,新媒體將無處轉載,其發展也必將出現困境。
6月17號,天貓在其官方新浪微博平台上發布消息稱,由天貓超市發出的快遞箱將由南方周末、知乎、一個APP工作室、ELLE、錢江晚報聯合定製,以出街神回復版、省錢金句版、高顏值街拍版等。即把南方周末、知乎等合作紙媒的新聞資訊印在天貓超市的快遞箱上。當今,網路消費處於高速發展期,紙媒與阿里的合作有效促進了品牌宣傳的影響力和可信度,紙媒與網路平台聯手的合作新模式也正在被市場所關注。
互聯網等新媒體取代紙媒的說法的確是站不住腳的,相反,傳統紙媒反而會藉助新媒體的新技術,互相影響、融合,並藉助新渠道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和空間。因此,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傳統紙媒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如何通過轉型、融合,放大自身價值;通過生產權威、深度的新聞產品來實現華麗轉身,是傳統紙媒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5、傳統媒體會被新媒體取代嗎?

一個幽靈,一個新媒體的幽靈,在傳統媒體的上空徘徊。一個聲音高叫著:爬上來吧,給你生存。傳統媒體小心翼翼地爬上來一看,就宛如劉姥姥進了世博會,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只見這邊廂干露露、郭美美自炫身體和財富,那邊廂孔慶東教授排比推出去他媽的,滾他媽的,操他媽的……傳統媒體禁不住誘惑,但又極度擔心這個世界有沒有他的立足之地。幾天前,香港城市大學、鳯凰衛視和清華大學合作舉辦了一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對話,以上是鳯凰衛視中文台副台長程鶴麟主持開場白的大致內容,雖然有點嘩眾取寵,但卻道出了傳統媒體目前的憂慮。程鶴麟以及鳯凰衛視大多數講者都聲稱自己為傳統媒體,但其實電視普及也就幾十年,相對於報紙電台,她當初也曾是新媒體,理論上說她可取代了報紙,結果卻證實這種擔憂是多餘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電視局限了觀眾的觀看時間,而報紙則有更大自由,而且好的內容還可保存。現在網路媒體恢復了報紙的功能,又保留了電視聲畫並重的特長,到底會不會進而取代這兩種傳統媒體,看上去大有可能。但仔細想想,又覺所謂新媒體同傳統媒體有很大區別,傳統媒體如報館、出版社,它們都會有兩大功能,一是內容的搜集、提煉、修改、編輯,一是印刷發行。前者關乎內容,後者關乎載體。現在所謂新媒體,可與傳統媒體比擬的,當是門戶網站,但不管多受歡迎的門戶網站,目前都不自己搜集和製作內容,只是一個載體。這種載體或許可以取代傳統載體,但傳統媒體製作內容的團隊則面對的需求更大更高。可見這是傳統媒體的寶貴財富,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沖擊下如果大量裁剪有經驗的製作人才,或是不停簡化節目製作,那真是自尋死路的行為。論壇上有人質疑新媒體的可信性,愚見這又是傳統媒體無法被取代的一個重要原因。傳統媒體經多年的煉歷和堅持,能給予讀者一份信心。一些著名網站的點擊率早已超出報紙很多倍,但世界性人物如需要向世人公布一些新消息或新政策,依然借傳統媒體為載體,如美國國務卿希拉莉夫人公開美國新的東亞政策,就要借接受紐約時報的采訪而作出的。這是因為希拉莉看中的是紐約時報的可信性,而不是它的讀者人數。希拉莉絕不會叫GOOGLE找人來訪問她,因為她很明白,只要紐約時報登出這則新聞,所有網站都會轉載,網站讀者或觀眾也能看到,而且都不容置疑。但如只是GOOGLE自行登出,所有人都會再核實其真實性。是它不限制任何人在那裡或抒發或喧泄或表現或抗爭,如果讓它學傳統媒體的方式,那豈不是自殘。所以不難得出結論,傳統媒體的載體即傳播平台定會多元化,甚至會被新媒體的平台取代,但其內容製作的生命力則依然旺盛不衰。

與新媒體會取代紙媒嗎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