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文脈要素有哪些
城市文脈的構成要素主要有四個:自然環境,城市建築環境,地域文化,技術。
2、城市文脈意味著什麼?
譚躍委員:城市文脈就像血管,裡面流淌著文化血液,讓不同的城市展現出不同的面貌。比如北京的端正大氣、上海的中西結合、杭州的古韻留長,各有特色。這些城市不僅有古代文化的傳承,也包含了現代市民文化中提煉出的新精神。城市文脈如空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城市的氣質。
吉狄馬加代表:城市的出現是文明的成果。人類群居化、社會化的過程,就是非常重要的文明歷史延續過程。在城市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人們會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哲學思想、道德觀念等,深刻地和城市發展融為一體。因此,任何一個城市都蘊含著各自的理念,產生出城市本身所具有的精神文化歷史,即所謂的城市文脈。
李掖平委員:以北京為例,從皇家文化、官場文化、士林文化,到庶民文化和市井文化,再到只有京城獨有的會館文化和科考文化,都具有濃郁的北方民俗特色,它們共同融匯組成了北京的文脈。我認為,城市文脈就是城市文化的歷史記憶,是一個城市的文化血脈與傳承。城市是歷史形成的,城市文脈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一座城市社會文化的薈萃、建築精華的匯集、科學技術的結晶等方面。城市文脈經過歷史歲月的磨礪、淘洗和篩選,又融匯了當代社會生活的時尚元素,它是一個城市綜合實力和靈魂的體現。
3、城市文脈包含了什麼和什麼兩者之間的整合與協調
城市文脈包含了顯性形態和隱性形態兩者之間的整合與協調
城市文脈包含顯性形專態屬和隱性形態,顯性形態包括人、地、物三者。隱性形態是指對城市的形勢和發展有著潛在的、深刻的影響因素。包括城市的政治、經濟、歷史事件、文化背景、社會習俗及心理行為等。單純的空間只有和一定的城市文脈相耦合,具有了高於物質層面的文化和精神的屬性,才成為「場所」。場所作為城市中最活躍的要素,是城市物質形態與人類活動重疊的產物,是對於城市的主體——人最有意義的空間。
4、應該如何挖掘好延續好城市文脈?
譚躍委員:城市以人為中心,而人離不開精神文化生活。出版業應該承擔起生產優秀文化、傳承傳統文化、傳播優質文化的責任。一方面,生產更多的精品力作,提供好的文化產品;另一方面,傳播好優秀文化。如今隨著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如何利用好數字傳播模式,提供更有效的知識服務,是出版業努力的方向。
吉狄馬加代表:在現代化過程中,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即後來的城市建築,無論是建築材料,還是設計理念,都比較雷同,千城一面,缺乏文化個性。我們必須意識到,建築是城市文脈的重要載體之一,被賦予了很多精神屬性。比如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呈現出東西文化交互而成的獨特魅力;而來到成都的杜甫草堂,人們更在意的可能是杜甫在這里留下的作品和精神,這些文化氣質和內涵,就是這個城市獨特的文脈。因此,挖掘好城市的文化特徵,通過各種載體將其呈現出來,是城市管理者的重要責任。
李掖平委員:城市形象是一個城市文化的外在表現。我們在挖掘、保護、延續城市文脈時,務必要以正確的文化傳承和先進的發展理念為指導,對城市的文化建設和文脈傳承進行統籌規劃、頂層設計。政府部門要深刻認識文化建設和文脈傳承之於城市的重要性,真正了解、尊重並遵循文化建設的規律,整合各方力量、聚眾智匯眾力,搞好城市文化建設和文脈傳承,發揮好文化對城市形象的塑造作用。此外,要找准並發揚特色。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歷史傳統和生活方式,其他地方難以復制這種獨特性。所以,必須先掌握一手「特色牌」,然後想方設法打好「特色牌」,讓每一個城市都展現出自己的文化風貌,讓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各種地方文化,得以傳承、發展、閃光。
5、如何發展城市歷史文脈
要重點開發和城市母親河相關的歷史。比如南京的秦淮河,就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典故,發展城市歷史文脈,就離不開對母親河的保護,開發,宣傳,以及歷史資料整理和展示。
西河·金陵懷古
(北宋)周邦彥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餘舊跡郁蒼蒼,霧沉半壘。 夜深月過女牆來,傷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
6、成都文脈在哪兒?
在城西,千年來人文滋潤,讓城西成了滿城貴胄聚居之地,所以成都有「西貴」的說法,城西一直是城市文脈,也因為如此,確定了城西的主城價值。龍樾熙城就位於羊西金軸,占據城西文脈重地,很多輕奢白領都喜歡在這里落戶。
7、「文脈」是什麼意思
文脈
朱自清
節選自《寫作雜談》(一)(《朱自清散文》下集,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年版)。
「思想,談話,演說,作文,這四步一步比一步難,一步比一步需要更多的條理。」這是為什麼?你的作文難免有條理不清的毛病,本文所說的道理對你解決作文中條理不清的問題有什麼啟發?
多年批改學生作文,覺得他們的最大的毛病是思路不清。思路不清就是層次不清,也就是無條理。這似乎是初學作文的人不能免的毛病。無論今昔,無論文言和白話——不過作文言更容易如此罷了。這毛病在敘述文(包括描寫文)和抒情文里比較不顯著,在說明文和議論文里就容易看出。實際生活中說明文和議論文比敘述文和抒情文用得多,高中與大一的學生應該多練習這兩體文字;一面也可以訓練他們的思想。本篇便著眼在這兩體上;文言文的問題比較復雜,現在且只就白話文立論。因為注重「思路」怎樣表現在文字里,所以別稱它為「文脈」——表現在語言里的,稱為「語脈」。
現在許多青年大概有一個誤解,認為白話文是跟說話差不多一致的。他們以為照著心裡說的話寫下來就是白話文;而心裡說的話等於獨自言語。但這種「獨自言語」跟平常說話不同。不但不出聲音,並且因為沒有聽者,沒有種種自覺的和不自覺的限制,容易跑野馬。在平常談話或演說的時候,還免不了跑野馬;獨自思想時自然更會如此。再說思想也不一定全用語言,有時只用一些影像就過去了。因此作文便跟說話不能一致;思路不清正由於這些情形。說話也有沒條理的;那也是思想訓練不足,隨心所向,不加控制的原故。但說話的條理比作文的條理究竟容易訓練些,而訓練的機會也多些。這就是說從自然的思路變成文脈,比變成語脈要難。總之,從思想到語言,和從思想到文字,都需要一番努力,語言文字清楚的程度,便看努力的大小而定;若完全隨心所向,必至於說的話人家聽不懂,作的文人家看不懂。
照著心裡說的話寫下來,有時自己讀著,教別人聽,倒也還通順似的;可是教別人看,就看出思路不清來了。這種情形似乎奇特,但我實地試驗過,確有這種事。我並且想,許多的文脈不調正是因為這個原故。現在的青年練習說話——特別是演說——的機會很多,應該有相當的控制語言的能力,就是說語脈不調的應該比較前一代的青年少。他們練習作文的機會其實也比較前一代多;但如上文所論,控制文字確是難些。而因為作的是白話文,他們卻容易將語脈混進文脈里,減少自己的困難,增加自己的滿足;他們是將作文當作了說話的記錄。但說話時至少有聲調的幫助,有時候承轉或連貫全靠聲調;白話文也有聲調,可是另一種,不及口語聲調的活潑有彈性,承轉或連貫處,便得另起爐灶。將作文當說話的記錄,是想像口語聲調的存在,因此就不肯多費氣力在承轉或連貫上;但那口語的聲調其實是不存在的。這種作文由作者自己讀;他會按照口語的聲調加以調整,所以聽起來也還通順似的。可是教別人看時,只照白話文的聲調默讀著,只按著文脈,毛病便出來了。那種自己讀時的調整,是不自覺的,是讓語脈蒙蔽了自己;這蒙蔽自己是不容易發現的,因此作文就難改進了。
思想,談話,演說,作文,這四步一步比一步難,一步比一步需要更多的條理;思想可以獨自隨心所向,談話和演說就得顧到少數與多數的聽者,作文更得顧到不見面的讀者,所以越來越需要條理。語脈和文脈不同,所以有些人長於說話而不長於作文,有些人恰相反;但也有相關聯的情形。說話可以訓練語脈;這樣獲得的語脈,特別是從演說練習里獲得的,有時也可以幫助文脈的進展。所以要改進作文,可以從練習演說下手。但是語脈有時會混入文脈,像上一段說的。在這種情形下,要改進作文,最好先讀給人聽,再請他看,請他改,並指出聽時和看時覺得不通的地方,但是這件事得有負責的而且細心的教師才成。其實一般只要能夠細看教師的批改也就很好。不過在這兩種情況下,改本都得再三朗讀,才會真得到益處。現在的學生肯細看教師的批改的已經很少,朗讀改本的大概沒有一個。這固然因為懶,也因為從來沒有受到正確的朗讀訓練的原故。現在白話文的朗讀訓練只在小學里有,那其實不是朗讀,只是吟誦;吟誦重音節,便於背,卻將文義忽略,不能訓練文脈。要訓練文脈,得用宣讀文件的聲調。我想若從小學時代起就訓練這種正確的朗讀,語脈混入文脈的情形將可減少,學生的作文也將容易進步。
再次是在作文時先寫出詳細的綱目。這不是從聲調上下手,而是從意義上、從意念的排列上下手。這是訴諸邏輯。細目最好請教師看看。意念安排得有秩序,作起文來應該容易通順些。不過這方法似乎不及前兩者直截而自然。還有,作文時限制字數,或先作一段一段的,且慢作整篇的,這樣可以有工夫細心修改;但得教師個別的指正,學生才知道修改的路子。這樣修改的結果,文脈也可以清楚些。除了這些方法之外,更要緊的是多看、多朗讀、多習作(三項都該多在說明和議論兩體上下功夫)。這原是老生常談,但這里要指出,前兩項更重要些;只多作而不多看多讀,文脈還是不容易獲得的
8、城市文脈對城市塑造有哪些方面的意義?
譚躍委員:文化的作用,首先是要滋養人,讓人感到豐富;其次要激發人,讓人感到有前景、有希望。但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這些作用的發揮有賴於傳承什麼樣的文化、如何傳承文化。首先,要傳承優秀的文化;其次,文化傳承要跟現實生活融合好,不能虛無縹緲;最後,要在文化和物質的交融中,激發出人們對新的文化的追求和創造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文化創造使命,如果一個城市擁有濃厚的文化氛圍,那麼這個城市的文化創造力就一定會增強。
吉狄馬加代表: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本身既是人類文明文化的重要載體,又反過來對城市中的人產生作用。比如,美國紐約是工業化發展的產物,隨處可見摩天大樓,每個街道都鐫刻著20世紀工業文明飛速發展的痕跡,整個城市的律動展現出商業文明高度發展的成果。而俄羅斯聖彼得堡就截然不同,這個城市曾出現過普希金、萊蒙托夫等知名文人,這些人一邊繼承了城市的傳統和氣質,一邊也給城市注入了文化。所以,任何一個城市的形成過程,都有區別於其他城市的文明和文化,而這些文化又在潛移默化地反哺著城市中的人,讓城市和城市中的人都展現出各自的特點。
李掖平委員:城市文脈是一個城市的根和魂,是城市之間區分彼此的重要特質。文化作為城市的文明標識,是重要的地域名片、精神視窗,是寶貴的隱形財富。作為宗教、哲學、道德、審美等多種文化樣態的集合性表現,城市文化映射著民族、時代、地域和人格的「精氣神」。城市文化對城市品格的深刻影響,表現在城市的建築、服飾、飲食、知識等各個方面。比如西安,文化品格就獨樹一幟,一方面,西安文化遺存資源密度大、保存好、級別高,有著「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譽;另一方面,西安的文化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無論是文學創作、舞蹈藝術、器樂演奏,還是傳統戲劇、民間表演藝術、古文物收藏,都洋溢著鮮明的地域民俗文化氣息。
9、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闡述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對城市發展的作用
延續城市歷史文脈有利於增強我國城市發展的精神力量,促進我國城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和諧發展,增強城市發展的綜合競爭力;(3分)
加強文物、建築等文化遺產的保護是承載城市精神和氣質的物質基礎,有利於研究人類文明的進程和展示不同城市文化多樣性;(3分)
有利於推陳出新,實現文化繼承與發展,凝聚我國城市的氣質和精神;(3分)
有利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分)
(如答到有利於弘揚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也可酌情給分,每點3分,答出其中4點即可得滿分。)
(2)(12分)
10、閱讀《城市應該有延續文脈的自覺性》 問:如何延續城市的文脈?
在世博園區,炫目影像、先進科技固然讓人嘆為觀止,但一些質朴無華的歷史遺存同樣打動人心,別有魅力。在阿爾巴尼亞國家館復原的石器時代吉諾卡斯特古城中,在塞普勒斯國家館從文明發端到未來的長卷里,在土耳其國家館4米多高的厥特勒碑上,觀眾感受文明,浮想聯翩。
不論是在國家館還是城市最佳實踐區,那些在現代城市中巍然而立的歷史遺存,無聲地啟示人們:現代化,不能割斷歷史;一座城市,只有處理好歷史傳統與現代化的關系,才能創造美好生活。
回顧工業革命以來的城市化歷程,文化遺產與現代城市的關系可謂「山重水復,正道滄桑」,有曲折,有陣痛,也有欣喜。當我們漫步在世博園區,經過數百年時間汰洗的答案不時閃現。在德國館,漢堡港圖片展示了古老建築與現代建築共同構成綿延無盡的天際線;在捷克館,布拉格的哥特式古建築,與21世紀的城市設計渾然一體;在義大利館,矗立在中庭的古建築模型,竟是最新潮時裝的絕佳背景……
不是水火不容,也不是非此即彼,上海世博會在文化遺產與現代化關系的探索中,給出了最理性、最美好的一種可能:和諧共生。窺斑知豹,實際上,這不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景,而是遍布於世界名城的鮮活現實。義大利的古城羅馬保存得原汁原味,水城威尼斯光影依舊,瑞士、德國數十座古城完整保存。在許多國家,保護文化遺產是一種共識,更是毫不含糊的現實行動。
有感於此,不禁想起我國一位建築學家的感慨,在歐洲的許多城市,還能找到15世紀的建築,甚至一整條街。而在我們這里,明代的房屋都已經很稀有了。
當城市化浪潮在中華大地上奔涌,我們看到了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現代化生活充滿便利,也看到了在不少城市,舊城改造、房地產開發一哄而起,大批文物古跡面目全非,古城遺跡遭到空前破壞。結果,許多城市特色喪失,千城一面,不倫不類。有識之士痛心疾首:毀棄舊城是城市建設的最大敗筆!
這些傷害城市歷史文化之根的行為,不僅有悖於世界潮流,也違背公眾的意願和利益。其背後,往往存在各種不當利益的泛濫與驅動,而在思想根源上,既沒有看到文化遺產的真正價值所在,也沒有意識到,在現代化條件下,文化遺產完全可以煥發新生。關鍵是怎麼看,怎麼做。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看,文化遺產是無價瑰寶;以急功近利的心態看,文化遺產難免成為「眼中釘」。
未來幾十年,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將繼續高歌猛進,我們依然需要學習,需要借鑒世界各國的先進經驗。上海世博會是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課。在這個課堂上,我們愈發感到,中國的城市不能滿足於吸收建築樣式、裝飾風格這些技術「皮毛」,而應汲取諸如融合傳統與現代、以人為本、和諧宜居等城市發展的理念「真經」,全面提升城市文明品質。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看不見的和諧比看得見的和諧更美。」文化遺產與「鋼筋水泥叢林」,如何共存、共生,融匯成一個新的文明共同體,當是城市發展中最為精彩的篇章。這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責任與智慧,也期待著每一個城市居民的覺悟與行動。
請按一下採納哦~O(∩_∩)O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