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社群與短視頻

社群與短視頻

發布時間:2020-11-05 15:10:44

1、微博、微信、社群、短視頻到變現方式有什麼共通點?

?

2、華為手機在抖音上。有沒有和別人視頻聊天的功能?

抖音自從上線以來,又成了一大殺時間利器,在各種大應用商店的下載量高居不下。近日,抖音的版本又更新啦,又出了一個新功能——群聊功能。進入抖音消息頁面,右上角點發起群聊,可以創建自己的聊天群,在聊天中,可以發送圖文、語音、視頻、表情等內容,同時也具備置頂聊天、設置消息免打擾等功能,此外,新建群聊還可以同步到多閃。

邀請好友的方式也很特別,通過「口令」的方式,一鍵分享給QQ或者微信好友,但是你想創建的群聊只能是互相關注的人,其他成員只能通過微信和QQ的好友關系來獲取。

用戶真的會用抖音群聊嗎?
大家都知道,提到群聊,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QQ、微信。現在抖音這樣的視頻平台也上線這樣的功能,那麼用戶會舍棄「微信、QQ群」去抖音群聊嗎?

我想,如果讓普通的用戶做抖音社群,應該是不太可能的。為什麼呢?

1、用戶對抖音的認知就是刷視頻,而不是為了聊天

不管是現實產品還是APP,大眾用戶對於已經成熟的產品形成了固有的認知,比如微信是用來聊天的,淘寶是用來購物的,QQ音樂是用來聽歌的,抖音、快手就是用來刷視頻的。當這些APP在用戶心中已經有了根深蒂固的印象,畫風突然一變的話,先不說這個功能有沒有用,總之不是用戶習慣的那個角度,會給用戶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非常不好的一種體驗感。

用戶對抖音的認知就是刷視頻,而不是聊天工具,所以抖音上的群聊功能很有可能被用戶忽略掉。

2、抖音上的熟人並不多

有人可能會說,在抖音上聊天挺好的啊,因為不用把視頻保存在本地,一鍵分享到群聊,美滋滋。想想看,在什麼樣的場景下你會給群聊的人分享有意思的短視頻,基友群?粉絲群?別忘了,發起群聊的條件之一是,你們之間是相互關注的。

來,拿起你的手機看看,抖音你跟多少人是互相關注的,我想,超過一百個的應該不會很多吧。為啥我們相互關注的人這么少?因為抖音屬於單向關注型社交產品,偏信息獲取的屬性。但是創建抖音社群卻需要雙向好友關系,這一門檻就把很多人拒之門外了。

3、陌生關繫到熟人關系偏差較大

除此之外,抖音的社交關系鏈,決定了它不適合做普通人的群聊。一般來說,成功的社交產品比如微信,QQ 等,都是從熟人關系往半熟人關系來做產品功能拓展(群聊)。什麼意思呢?

微信上的社交關系大多是熟人之間建立的,熟人關系相當於微信的根基,然後在熟人關系的基礎之上,再開發半熟人關系的社交功能比如微信群。事實證明,這種路徑是行得通的。

反過來,從陌生關系(或半熟關系)到熟人關系的路徑(簡單來說是創建陌生人的群聊),就沒那麼容易了,走相關路徑的產品沒有一「能打」的。

比如前段時間今日頭條上線的社交產品「飛聊」、去年大張旗鼓上線的產品「多閃」,以及去年和「多閃」同一天發布的另外兩款社交產品「聊天寶、馬桶」,都是基於陌生人的關系鏈來拓展熟人社交(群聊),最後的下場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

回看抖音,我們發現它社交關系大多是陌生關系(或半熟關系),根據這些半死不活的產品經驗,抖音想通過群聊聚集熟人關系,恐怕還是挺難的。

所以,基於以上 3 點我們推測普通用戶不太可能去用抖音群的。

KOL 會用抖音群聊嗎?
作為一個弱 UGC 強 PGC 的平台,抖音是無法把陌生人關系做成熟人社交的。那麼,換個角度思考,抖音難道是為了給 KOL 提供一個私域流量運營的工具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粉絲群。

經過一番思考,我們發現,這個方向其實也說不通。怎麼說呢?

1、關注關系弱,粉絲難成社群

眾所周知,抖音的內容是以演算法進行推薦的。無論是多大粉絲量級的紅人,都是先從小流量池(可能只有幾千人)開始推薦,然後再給到幾萬、幾十萬的量。最後,再把平台最優質的內容推薦到首頁。

這種「重內容,輕關注」的模式帶來的問題就是,粉絲和 KOL 之間的用戶關系其實很弱。在抖音,我們刷的一般就是首頁的推薦內容,很少會特意去看看自己關注的 KOL 發了什麼內容。

在這種情況之下,其實很難把粉絲關系凝聚起來。也許有人會說,我不僅僅是看抖音給我推薦的內容,也會刷「關注」Tab。那麼,假設抖音的粉絲與 KOL 的關系足夠緊密,建立社群不成問題,那 KOL 能夠好運營好這個社群嗎?答案是,不能。

3、新媒體運營是做什麼?

新媒體運營,是通過現代化移動互聯網手段,通過利用微信、微博、貼吧等新興媒體平台工具進行產品宣傳、推廣、產品營銷的一系列運營手段。

通過策劃品牌相關的優質、高度傳播性的內容和線上活動,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推送消息,提高參與度,提高知名度,從而充分利用粉絲經濟,達到相應營銷目的。

媒體是傳承人類文明、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它使人與事物之間的距離更近了,也拓寬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領域。

科技快速發展,新媒體作為一種新生媒體的形態,如雨後春筍般的速度涌現出來,以它的開放、縱情、無處不在和英勇表達,打破了傳統媒體(報刊、電視、廣播等)對信息的壟斷。

(3)社群與短視頻擴展資料:

新媒體運營的崗位職責:

1、根據項目需要策劃並制定部門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運營策略,策劃並執行推廣活動;

2、制定目標任務,通過活動、社群、文章內容等手段完成KPI考核,建設有效運營手段提升用戶活躍度;

3、具有一定的數據分析能力,提取數據報表,分析推廣效果並優化;

4、參與公司整體品牌、產品的營銷策劃與市場推廣;

5、負責對外PR工作,拓展並維護外部媒體資源關系網路,與KOL建立長期友好關系,建立媒體檔案庫。

任職要求:

1、中文系或新聞傳播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

2、3年以上新媒體(微博、微信等)文案撰寫經驗,熟悉網路化表達方式;

3、文字編輯、創作能力突出,能獨立完成原創內容稿件撰寫和偽原創內容編輯;

4、善於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寫出解決用戶痛點的文字;

5、善於捕捉互聯網熱點事件與話題,對網路語言敏感度高,思維活躍、有創新意識和挑戰精神;

6、經常混跡於朋友圈、知乎、微博、天涯、豆瓣等各類互聯網的論壇/社群,有較強的文案策劃能力,能對社會化話題進行發想創作;

7、有廣告公司文案經歷或媒體(自媒體或大號)相關工作經驗者優先,

8、熱愛互聯網行業,勇於創新,知識面廣,思維活躍,創意優,能快速響應社會、行業熱點話題,對整合傳播、新聞傳播、活動與事件管理均有深刻的認識與經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媒體運營 (產品運營手段)

與社群與短視頻相關的知識